“十五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3-县域经济快速发展3(一)区位条件持续优化3(二)经济总量不断壮大3(三)城乡区域融合发展3二、乡村产业初具规模4(一)农业经济不断增长4(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4(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4(四)产业融合持续深化5三.产业发展机遇难得5(一)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战略契机5(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新机遇6(三)一区两群指明协同发展新方向6(四)全面深化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要求6第二章发展思路8-指导思想8二 .发展原则8(一)坚持生态友好,推动绿色发展8(二)坚持要素聚集,打造产业集群8(三)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高值农业9(四)坚持以农为本,推动富农
2、强县9三 .发展定位9(一)总体定位9(二)功能定位9四、发展目标10第三章规划布局与产业体系13一、打造一心两带四区产业发展格局13(一)一心引领聚要素13(二)两带延伸促融合13二.完善山地特色乡村产业体系16(一)基础性产业16(二)融合性产业19第四章主要任务21一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21(一)着力打造山地特色产业链21(二)建设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1(三)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21(四)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21二、高效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22()增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22(二)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22(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工22(四)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22三,优化提升乡村休闲
3、旅游业22(一)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23(二)创建旅游精品工程23(三)提升服务水平23四 .发展壮大乡村新型服务业23(一)培育提升生产服务业24(二)融合拓展生活性服务业24(三)创新发展战略服务业24(四)发展乡村信息服务业24五、持续打造融合发展平台24(一)建设产业化联合体24()打造融合示范平台25六.加快推进农村创新创业25(一)完善乡村创业支持政策25(二)优化乡村营商环境25(三)加强双创服务平台建设25(四)支持发展农村小微经济26第五章重点工程与进度安排27一.重点建设工程27(一)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7(二)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30(三)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
4、展34(四)提升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水平36(五)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38(六)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39二、项目实施计划41()重点项目启动期(2026年)41(二)规划全面建设期(2022-2024年)41(三)产业持续发展期(2030年-2035年)42第六章保障措施43-加强组织领导43二、完善扶持政策43三、强化人才支撑44四、提升乡村文明44县乡村产业发展投资项目库46前言“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发展阶段。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明确提出,要发掘乡村
5、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县围绕脱贫攻坚的总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选准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努力将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20年,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经济社会化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十五五”时期,县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大力推动县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念好山字诀,打好特色牌,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乡村内在发展活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6、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续写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进一步推动县乡村产业发展,在科学研判县域乡村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市乡村振兴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依据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要求,特制定县“十五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点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将农业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家园、生态高效
7、的田园、休闲康养的逸园、人地和谐的乐园、回味乡愁的憩园、治理有序的谐园,为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期限为2026年203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区位条彳中寺续优化。县有西三角经济区战略节点和渝川陕结合部“桥头堡之称,借助60公里的快速通道运输,可融入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全国铁路交通网络,是西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县已实现公路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4400公里。县正在实施以构建东西南北四面畅通、铁公空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循环渝东北、快捷大巴山、畅通渝川陕、连接大网络的秦巴山区交通枢纽为总体目标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五高四铁一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区域交通
8、条彳曲寺续跃升。(二羟济总量不断壮大。2020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0亿元,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2:17.9:59.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90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3.04亿元同比增长0.3%。脱贫攻坚过程中,走实走宽生态经济之路,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拓展城乡居民致富途径。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34元,同比增长7.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41元,同比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7T1.,同比增长8.2%。(三)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县统筹推进乡木市辰
9、兴和城市提升,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推动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强城市各类产业、业态培育,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山地城市。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建好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注重传统村落和风貌保护利用,打造旅游休闲、健康疗养、文化民俗特色小镇,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乡村产业初具规模(一)农业经济不断增长。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着力构建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基础、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10、为引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8亿元,全年粮食产量8.74万吨,蔬菜产量6.39万吨,生猪出栏10.77万头,家禽出栏272.35万只。(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生态农业,整合自然生态和民俗旅游资源,着力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化,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按照“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标准,实施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构建起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生态立体农业产业格局,为进一步推动集群发展创造了条件。(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县拥有地理标志农产
11、品5个、富硒产品2个、名牌农产品6个,先后获得“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板栗之乡中华蜜蜂之乡”等荣誉称号。山地鸡、老腊肉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山地鸡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和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牌价值达4.17亿元;老腊肉品牌价值3.86亿元。(四)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县围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引进和培育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休闲食品生产线10条,县内农产品加工品种达40余个。启动九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发,序时推进亢家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基本建成乡村旅游集群片区6个,规划建
12、设厚坪龙盘、岚天岚溪、巴山坪上、河鱼两扇门等10余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大巴山森林人家达2000余家。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门球邀请赛,5项文旅融合技艺纳入市级非遗,培育提绳礼包等特色旅游商品,2020年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三、产业发展机遇难得(一)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战略契机。党中央做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县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推
13、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新机遇。县是川渝交界桥头堡,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是县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双城联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凭借川渝桥头堡的地缘优势,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推动渝东北和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三)”一区两群指明协同发展新方向。市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县隶属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库区山区特点,认真践行生态优先当示范、绿色发展当标杆的重要使命。鳗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持
14、共抓大保护、共享好生态、共建新产业,变生态颜值为经济价值,用资源禀赋为发展赋能,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篇章。(四)全面深化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要求。陈敏尔书记在调研时明确指出:农文旅融合是发展的最大潜力。唐良智市长在县调研时指出:要按照+生态、生态+”谋划发展的思路,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推进特色产业、绿色制造业发展,加快壮大生态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县要盘活各类生态资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构建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业、文化旅游业,完善转化机制,主人翁意识。加强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对道德模范给予物
15、质奖励、公开表彰,培育乡村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道德新风尚。总结推广一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弘扬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激发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热情。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附表:县乡村产业发展投资项目库方向工程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地点投资估算(万元)动村色业质发三推乡特产高量展山地鸡产业棉质增效工程1山地鸡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建设项目强化山地鸡种质咨源保护,建立核心育种场1个,新建和改扩建扩繁场(保种场)15个。北屏、鸡鸣等乡镇65002山地鸡产业樨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产业提升
16、7K葩基地10个,每个基地年出栏商品鸡20万只以上。巴山.坪坝.庙坝.高加,鸡鸣、蓼子,治平、周溪、河鱼、龙田等乡镇80003山地鸡贴保贴息政策补贴项目对山地鸡生产按比例实行财政承担参保,按相关政策贴息。县域范围内20004质量溯源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地方标准、山地鸡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山地鸡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示范点等。县域范围内1000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工程5县种猪场建设项目引讲优良种猪;建设种猪舍、后备母猪舍、产仔舍等各类圈舍;配套粪污处理设备、饲喂、消毒、防疫等设施设备C常年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年提供母猪。厚坪、治平、明中、北屏、身燕等镇28006县生猪标准化视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设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乡村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2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