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的临床应用.ppt
《TCI的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I的临床应用.ppt(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TCI的临床应用,什么是TCI,TCI(Target Control Infusion)靶控静脉输注TCI是指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是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的一种方法。TCI系统,实质上是包含有一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的输注装置。,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常数Keo 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并不是血浆,而是效应室。常数Keo被用来表示血浆和效应室药往返浓度平衡的速度。半衰期(T1/2)Keo 是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平衡
2、达一半的时间。单次注射后药物作用的达峰时间同样与Keo有关,T1/2Keo短的药物其作用起效慢。麻醉医师了解了每个静脉麻醉药的达峰时间,就能够选择适当的麻醉药,并确定最佳药物给予时间,从而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 Time):是指持续静脉输注某种药物一定时间后停药,血浆或效应部位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理解为与输注时间相关的半衰期,反映了持续输注时间与药物消除之间的关系。半衰期是指单次静脉注药后,血药浓度降低了50所需时间,仅反映单次注入的药物通过生物转化和排泄从体内消除的特性,而不能反应药物在机体内三室之间的转运和分布。研究表
3、明,随输注时间延长,其半降时间也廷长。不同药物的半降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半降时间对于TIVA的药物选择和预测麻醉恢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静脉麻醉药单次给药后Keo和t1/2Keo,静脉给药方法的比较,多次重复注射,持续输注,治疗窗,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5个半衰期,不能满足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以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血药浓度,缺点: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状态。仅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TIVA和TCI的药代动力学基础,目标浓度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根据药物的
4、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参数计算和控制输注速度,其指导思想源自Kruger-Thiemer提出的BET方案输注速度=负荷量(Bolus)+消除(Elimination)+转运(Transfer)八十年代后期Roberts提出的10 8 6方案即是此种给药方法的雏形,异丙酚全静脉麻醉1086方案,推注负荷剂量:1.5 2 mg/kg6 min后开始持续输注10 mg/kg/hr40 min后减为 8 mg/kg/hr2 hr后减为 6 mg/kg/hr此方案可维持血药浓度于4 g/ml,TCI 分类,根据靶控目标的不同血浆靶控输注:t1/2keo小,宜选择血浆浓度为靶浓度效应室靶控输注:以效应室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CI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