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主讲: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观察和护理一、体温生理(一)体温的产生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一一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1.1.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二)产热与散热1 .产热方式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2 .散热方式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
2、器官是皮肤。辐射(radiation)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65,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传导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对流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evaporation)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三)体温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的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3、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四)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是:温37t(36.2C37.2t)腋温367C(36.(C-36.7,C,比口温低O.3C05)肛温37.5C(36.5C37.5,C,比口温高0.3C0.5)(五)影响体温的因素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1.时间2.年龄3.性别4.饮食5.运动6.情绪二、体温异常的观察护
4、理(一)体温过高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fever)。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发热。1 .发热的程度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分为:低热37.50C3799中等热380t-38.95C高热39.OoC-40.9eC超高热41CC以上2 .发热过程一般发热包括三期:(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可有两种方式:骤升和渐升。(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3)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受至正常水平。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
5、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It.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2)驰张热:体温在39。C以上,24H内温差达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t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见于疟疾.(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癌性发热。4.高热炭人的护理(1)观察病情高热病人应每4h测量1次体温;体温降至38.5。C(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天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后,连续测二天,每日三次。(2)降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3)补
6、充营养和水分少量多餐补充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4)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1)休息2)口腔护理3)皮肤护理(5)加强心理护理观察发热各阶段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予以耐心解释,以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6)健康教育与病人共同讨论分析发热原因及防护措施;教育病人加强营养、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能力。(二)体温过低1、定义体温在35。C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富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应用退热药后发生急剧降温反应,可导致体温过低。2、分类轻度:32-35C(89.6-95.OT)中度:
7、30-32cC(86.0-89.6T)重度:30C(86.OT)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匕(73.4-77.OoF)3、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护理(1)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产生体温过低的原因。(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以24七左右为宜;新生儿置温箱中。给予毛毯、棉被、热水袋、电热毯等。给子温热饮料。磨擦身体表面可以增加皮肤内的热量。(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至少每小时一次,直到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接触,及时发现其情绪的变
8、化,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三、测量体温的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1 .玻耦汞柱体温计(g1.assthermometer分口表、肛表、腋表三种。2 .电子体温计(e1.ectronicthermometer)3 .可弃式体温计(disposab1.ethermometer)(二)测量体温的方法1.用物准备巳消毒的体温计(根据测量体温病人数准备,并检查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消毒液纱布、弯盘(内衬纱布)、记录本、笔、有秒针的表,若测肛温,另备润滑剂(凡士林或石腊油)、棉签、卫生纸。实施步骤视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测体温部位。口温(ora1.temperature)测量腋温(axi
9、1.1.arytemperature)测量肛温(recta1.temperature)测量(三)体温计的消毒1 .用物准备2只有盖消毒液容器内有拎棒的网状小篮、离心机。常用消毒液有踹过氧乙酸、70%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液。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容器、网状小箧、离心机容器每周消毒1次。2 .方法先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内,5min后取出,冲洗;用离心机甩下水银(35CC以下);再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用冷开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清洁盒内备用。第二节脉搏的观察和护理一、脉界生理(一)脉搏的产生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管壁随之扩张。当心脏舒张时
10、,动脉管壁弹性回缩。这种动脉管壁随着心脏的舒缗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搏动形成动脉脉搏(arteria1.pu1.se),这种搏动在浅表的动脉可触摸到,临床简称为脉搏(pu1.se)(二)正常脉搏及其特性1.脉率(pu1.serate)脉率是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当脉率微弱难以测定时,应测心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脓率为60100次/分。影响脉率的因素:(1)年龄年龄愈小,脉搏愈快,新生儿可达130M0次min,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到老年时轻度增加。影响血压形成的因素1 .每搏输出量在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如果每搏输出隹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
11、收缩压明显升高。2 .心率在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增快,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3 .外周阻力在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动脉中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4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脓管壁弹性对血压起缓冲作用。动脓管壁硬化时,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才能保持一定水平的体循环充盈压。(三)正常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InmHg(12.018.6kPa),舒张压为609
12、0mmHg(8.012.OkPa),脓压为3040mmHg(4.05.3kPa)o(换算公式:1.kPa=7.5mmHgImmHg=O.133kPa)(四)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1 .年龄和性别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新生儿取低,小儿比成人低,男女之间血压差异较小。2 .昼夜和睡眠清晨起床前的血压最低,板后略有升高,晚餐后的血压值般高,睡觉时又会降低。睡眠不佳时,血压稍增高。3 .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4 .体位站位血压坐位血压卧位血压5 .环境寒冷环境血压可升高,高温环境血压可下降。6 .部位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下肢高于上肢。7 .其他因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兴奋、疼痛、吸烟等均可使血压
13、升高。二、血压异常的观察护理(一)异常血压的观察1 .高血压(hypertension)收缩压力16OmmHg(21.3kPa)和/或舒张压295mmHg(12.7kPa)称高血压。2 .临界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称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1159mmHg(18.8-21.2kPa)之间,或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3 .低血压(hypotension)收缩压低于90mmHg(12.OkPa),舒张压低于60mmHg(8.OkPa)称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大量失血、心肌梗死。4 .脉压差的变化脉压差增大常见于主动脉辨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甲亢等。脉压差减小常见
14、于主动脉解狭窄、心包积液、末梢循环衰竭等。(二)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1.患者一旦出现血压异常,护士应保持冷静,寻找原因,并密切随访血压及观察其他症状。2 .若血压较高者应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楫定。若服降压药者,应监测血压,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3 .如患者血压过低,应嘱患者于仰卧位,针对病因即时处理,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三、测量血压的方法(-评估病人病情;有无影响血压测量得因素;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一)准备: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病人要安静(三)方法:1 .洗手,戴口罩。备用物到病人床旁。2 .密切观察血压者,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3 .手臂位置与
15、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卧位平股中线。4 .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5 .开启血压计6 .驱尽袖带内空气,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7 .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关气门握加压气球加压。8 .缓慢放气,以每秒下降4r三Hg为宜9 .当听诊器出现第一声搏动时,为收缩压,当搏动突然变弱或消失,为舒张压。10 .测量结束,排尽袖内空气,扪紧压力活门,血压计盒盖右倾45度11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12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四)注意事项:1每次测量前检杳维修2袖带要符合标准3充气不可过高,过猛,放气的速度也要适中4当血压异常时,病人休息片刻再测,必要
16、时可做双上肢对照测量5如两上肢不能测量时测腿动脓,测掩痪病人健侧6测血压时,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第四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一、呼吸生理呼吸(respiration)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呼吸调节1 .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赖和脊赖等部位。2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和缗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氏反射。其生理意义是能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促使吸气转为呼气。(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其生理意义是随着呼吸肌
17、负荷的增加,呼吸运动也相应地增强。(3)防御性呼吸反射包括咳嗽反射(coughref1.ex)和喷度反射(SneeZeref1.ex),是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呼吸反射。3 .化学性调节动脓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球分压(PaC02)和氢离子浓度H+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称化学性调节。(二)正常呼吸正常成人安铮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表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二、呼吸异常的观察护理(一)呼吸异常的观察1 .频率异常(1)呼吸增快甲亢等患者。(2)呼吸减慢药中毒等患者。2 .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命 体征 评估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1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