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分析.docx
《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为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需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梳理,探索其结构框架及基本特征。文章对我国四省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结构包含教育教学评价和儿童发展评价两个部分,分为课程设置,活动内容与实施,教育目标,教育评价,健康领域发展评价,语言、科学、艺术领域发展评价,社会领域发展评价和学习品质8个维度。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整体呈现出遵从课程评价理论框架、五大领域发展评价指标出现子群分化、领域外的儿童发展评价开始显现3个特征,未来应当关注五大领域评价与课程评价框架的融合、儿童发展评价指标在课程质量评价中的转换,以及保育与情感社
2、会性”等关键指标。20世纪中期以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对个体及社会的重大意义逐渐成为共识,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随之兴起.我国有关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探索,始于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地方政府以此为依据制定各省市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并开展省市级示范园评定工作。在各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中,幼儿园设施、师资资格、卫生保健等工作的评价指标已较为具体,教育过程的评价指标则偏于笼统。这与我国在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探索阶段着重解决教育供给问题有关,硬件方面易于改进、易于检置,能最有效地指导幼儿园达到质量准入门槛,增加幼儿园数量。如今,我国学前教
3、育质量评估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对儿童发展影响较大的教育过程方面,关注幼儿园课程质量提升.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后,幼儿园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各省市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示范园评估标准也进行了新一轮修订,指标结构和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但总体上,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指标散见于各省市的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和示范园评估标准之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结构框架松散、部分关键性指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各省市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和示范园评估标准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结构与特
4、征,探索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一、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我国各省市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均以纲要为指导,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各省市针对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修订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或示范园评估标准,彼此密切联系又存在细微差异。为使研究样本相对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参考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经济区域划分,最终选择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2008)、河南省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修订)(2016)、贵州省各级各类幼儿园分类评估指标(2017)和黑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评审标准(试行)4份文本进行分析
5、。为使编码尽可能概括且贴切评估内容,本研究选取评估要素(或评估细则、评估要点)的上一级指标进行编码,编码方式为省代号(F福建;H河南;G贵州;J黑龙江)+指标编号(例如:福建指标中B14课程设置编码为FB14),最终获得分析单位228条。通过Gephi0.9.1软件,建立四省228条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网络图(见图1),直观呈现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情况。通过Ucinet6.186软件的派系分析(c1.iqueana1.ysis)可得到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子群(维度)及各子群包含的指标。教育评价活动内容与实施救育目标漏。/X.图1国内四省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网络图(一)教育教学评价与儿童发展评价
6、相互独立由图1可知,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可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左模块涵盖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发展和学习品质的指标内容。右模块为教育教学的整体评价,包括教育目标、活动内容与实施、课程设置、教育评价。左模块的关键节点是幼儿发展(J08),要求幼儿园课程保证每个幼儿身体、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的协调和适宜发展,是对儿童发展要求的全面概括,联系着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的发展目标。右模块的关键节点是教育能力(G38)和活动组织(J04)f对课程与教学的依据、保教过程的要求进行整体说明。国内四省指标的模块化分析显示图密度为0.117,模块度为0.597,可分为6个子群。因此,四省指标网
7、络密度与完整网络差距较大,模块度中等较好,共同说明了子群内部联系紧密,子群间具有区分度且相互之间联系较少。亦即,教育教学整体评价模块和儿童发展评价模块各自包含关系紧密的指标,但两大模块相互独立、缺乏关联,使得指标体系整体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总而言之,各省开展的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结构,一是对课程与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评价,二是对儿童五大领域和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二)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核心维度对指标网络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可明确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维度。四省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指标可以划分为8个子群。其中,子群1包括课程设置和学习品质两部分指标,出现子群内部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考
8、虑到子群1中的学习品质指标相对独立且界定清晰,可以单独形成子群,因此佟此部分指标剔除后进行二次分析。另外,子群6仅有幼儿能力得到良好发展与幼儿发展2个指标,指标内容均指向笼统的儿童发展要求,因此视做无意义子群予以剔除。剔除部分指标后的凝聚子群分析显示7个子群,模型拟合度增高,说明剔除部分指标后的框架模型更优。对应具体指标可知7个子群分别代表:课程设置,活动内容与实施,教育目标,教育评价,健康领域发展评价,语言、科学与艺术领域发展评价和社会领域发展评价。原先暂时剔除的学习品质评价指标也作为1个子群纳入,总共得到8个子群.二、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基本特征(一)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遵从“目标课程一
9、实施课程一课程效果”完整框架四省指标凝聚子群最终结果表明,子群1代表课程设置的要求,如课程从实际出发,贴近幼儿兴趣与需要,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子群2代表活动内容与实施评价,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教师行为与师幼互动以及环境氛围的创设等环节进行说明,属于对教育现场所涉及的实施的课程进行总体要求。子群3代表教育目标评价,对幼儿园为儿童发展带来的期待效应进行原则性说明,如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提供个性化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这两个子群共同反映目标的课程”的整体要求。子群4是对教育评价工作的要求,如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及时判断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反思、调整和改进,等
10、等,是考察课程效果的评价工作。总体而言,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幼儿园课程的整体评价,呈现出目标的课程一实施的课程一课程效果”的完整框架。课程评价理论框架虽有不同的模型,却也大致呈现出共同的课程层级划分。古德莱德根据与课程最终对象之间的远近距离,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的、制度的和教学的3个层面。维尼斯基依据从概括到具体的课程链,将课程划分为需要的、期望的、描述的、传递的和接受的5个层面。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先后提出了课程的三层模型与四层模型,将课程划分为目标的、潜在实施的、实施的和习得的4个层面.这些课程模型虽表述不同,但清晰地呈现了3个共同层面,即最上层的政策性的课程、以教师为主体的实施的课程和
11、最终被学生接受的课程。四省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网络呈现出的框架也大致与此形成对应关系,分别体现为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教育教学的过程要求和课程效果评价。然而,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理论框架中的重要一环,课程效果的评价在教育教学指标模块中仅是对儿童发展评价工作的评价,关于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则独立存在于教育教学指标模块之外。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评价指标也只是进行原则性说明,仅强调符合纲要与指南精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未涉及具体的课程标准,也未与教育评价工作相结合。(二)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呈现儿童五大领域发展内容子群分化五大领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现了课程标准和儿童发展目标。由图1可见,五大领域指标并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幼儿园 课程 质量 评价 指标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8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