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I临床应用.ppt
《肌钙蛋白I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钙蛋白I临床应用.ppt(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概况,急性心肌梗塞(AMI)在西方社会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发展中国家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冠心病也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则是造成冠心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及时地发现急性心梗病人并及早采取溶栓及其相应的介入 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所在,名词简介,心肌梗塞(MI)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名词简介,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
2、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常可见特征性的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动态改变。一般将发病4-8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心肌损伤 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如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炎等,心肌标志物,定义 心肌细胞局部缺血梗塞或梗死形成所释放的物质 分类 心肌酶谱 Cardiac enzymes结构蛋白 Structural proteins氧结合蛋白 Oxygen-binding proteins,心肌酶谱(肌肉损伤均可导致此3种酶升高)肌酸激酶 creati
3、ne kinase(CK)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结构蛋白 cardiac troponin I(cTnI)(特异)cardiac troponin T(cTnT)(骨骼肌损伤或肾功能衰竭 值升高)氧结合蛋白 肌红蛋白 myoglobin(骨骼肌损伤可产生 非特异),分类,心梗后血中主要心脏标志的动态变化,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注:应同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AST ALT方有意义;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心肌标志物
4、发展历史,1989年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试剂诞生1992年 cTnT首次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时出现了心肌肌钙蛋白I(cTnI),cTn试剂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早期标志物 6小时内血中升高 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 CK-MB)目前临床公认的早期指标仅Mb和CK-MB Mb 广泛存在于心肌 骨骼肌当中 骨骼肌损伤可影响其特异性CK-MB 发病36-48小时后恢复至正常值 非特异,WHO诊断标准-AMI,1979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AMI的诊断标准 下列三组情况必须同时存在两组才能诊断为AMI 有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史 明确的心电图改变 包括ST段
5、抬高和异常的Q波出现 系列酶的水平的改变(CK-MB)早期浓度升高 随后恢复正常浓度 2000年ESC和ACC新标准与WHO标准有所不同,CK-MB的局限性,CK-MB在AMI诊断参考方面仍存在两个限制因素 并非高度心肌特异性,在肌肉与骨髓严重损伤时也会有所升高。实际上,骨骸肌也含有少量(13%)的CK-MB,这样手术和外伤也会影响CK-MB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CK-MB的早期释放时相也限制了它在心肌梗塞疾病中的应用;时间区段比较狭窄,36-48小时后恢复至正常值。,新动向 临床实践 科学研究 流行病学调查,肌钙蛋白升高患者达不到WHO诊断标准(既无明显异常ECG也没有诊断意义的CK-MB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肌钙蛋白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