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进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卜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奋力走出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到
2、2027年,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增效,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市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不断巩固,市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水平,省荣康医院达到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水平。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建成高效运转的公共卫生体系,县域医疗次中心高质量运行,疑难重症疾病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事业得到振兴发展,县域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住院率达85%以上,县域内医保基金支出率随着县域内就诊率的提高不断提升。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医药发展成
3、效明显,基本建成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任务(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1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1)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提质增效,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强化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和经济运行风险管控,推动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2)健全以高质量发展指标为核心的医院评价体系和调度机制,完善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考核结果与事业发展补助、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等挂钩的正向激励机制。(3)推进分级诊疗,对外转患者较多病种,采取“市外专家请进
4、来、市内专家沉下去”的方式,提升县域内大病诊疗水平。(4)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落实政府投入保障。(5)完善医疗机构监管和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机制,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生态。(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2 .建立高水平学科体系。持续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重点专科影响力、引领力、辐射力。(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科创服务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3 .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5、1)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支出比重,力争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2)优化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逐步提高人员薪酬中固定部分比例。根据不同岗位职责要求,自主设立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向临床重点专科、人才短缺专业倾斜,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倾斜。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的薪酬水平,统筹考虑编内外人员薪酬待遇。(3)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探索完善其他负责人年薪制。对公立医院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鼓励对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
6、制。(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4 .优化公立医院编制保障。(1)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和社会化用人相结合保障模式,动态调整周转池编制和社会化用人控制员额。周转池编制重点保障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护理人员。进一步优化周转池编制使用管理,现有社会化用人按规定择优纳入周转池编制管理,建立周转池向自建池人员动态流转机制。(2)引导公立医院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适度提高专业技术岗位占比。(3)适当放宽公立医院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条件,简化招聘程序。(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二)加强县
7、域医疗次中心建设5 .构建县域医疗次中心网络。利用医联体、医共体机制,统筹布局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建成2-3所县域医疗次中心,配齐乡村医疗急救点.(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6 .健全管理体制机制。(1)压实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各方责任,细化落实资金、项目、平台等政策支持。(2)完善运营机制,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帮扶机制和专科合作机制。完善卫健行政部门、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运营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促进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展。(4)完善对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医保价格体系和结算支付机制。(5)赋予县域医疗次中心一定
8、的绩效考核和内部分配权。允许县域范围内医师和护士多点执业,其人员身份不变,人员绩效不低于原单位相应岗位标准。(6)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和支持政策,加强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按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予以保障。(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医保局、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三)构建县域诊疗新格局7 .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I)推动DTP支付方式与医保基金包干管理有效衔接。(2)建立完善五大中心运行机制,积极争取省级示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创建。(3)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4)加强市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成2个
9、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提升肺病、脑病、心病、骨伤、皮科、肿瘤等专科专病能力)建设。(5)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防深度融合。(6)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及结果应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专栏1紧密型县城医共体提质升级工程1 .推动DIP支付方式与医保基金包干管理有效衔接,落实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和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2 .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停、慢病管理、中医药发展、药品采购配送五大中心运行机制。3 .争创省级示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 .推进县级医
10、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不断强化。鼓励开展县域医共体总医院模式探索。5 .鼓励上级医院骨干专家有序下沉县域医共体,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兼职教学以及医共体内到卜级医疗机构服务获得的报酬按有关规定执行,不纳入薪酬总量管理。建立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服务机制。6 .市中医医院建成“两专科一中心”,建强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扩大“十病十方”和“银针行动”试点。7 .总结推广县域医防融合试点经验,开展和推进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试点。&完善基层服务体系。(1)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3)加强村卫生室建设。(4)完善以服务结果和群众满意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进一步 深化 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推动 卫生 健康 事业 质量 发展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