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docx
《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阳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4,-A-刖S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生态修复和林业保护发展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信阳市生态优势,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生态廊道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提升信阳国土空间生态品质,筑牢大别山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中共信阳市委关于制定信阳市国民经济和
2、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森林信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等,信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信阳市”十四五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参照全省自然生态系统状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已批准启用的“三区三线”成果,针对信阳市生态系统状况、主要生态问题及修复方向,科学制定规划期科学开展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指标、总体布局、重点区域、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既是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具体举措,又是全面指导全市做好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3、工程、谋划相关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更是加快实施,四水同治二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保护生态多样性、强化农田生态功能、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镇生态品质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为2021-2025年,展望期为2026-2035年。第一章基础与形势信阳市地处中国南北方、东西部的结合地带,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交通和区位条件优越,是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区。地势南高北低,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8.2%,水资源占全省总量的22.5%o我省,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区域生态
4、格局中“桐柏一大别山生态屏障”和“淮河生态保育廊道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大别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淮河中下游的用水安全和淮河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主动脉血管之-,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是我国主要生物基因库之一。信阳市丰富的森林植被既能碳汇滤污,又能净化空气,起到了“中部肺叶”的作用,保障了大气环境中碳等元素的良性循环。在国家、河南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一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现状与成效“十三五”时期,围绕着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信阳市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增
5、强资源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6.21%,高出全省11.14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3777.26万立方米,草地面积达到1.14万公顷,均位居河南省前列。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累计治理4.93万公顷,“十三五”期间,减幅达21.96%,年均减少水土流失14余万吨。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水生态环境保护持续保持良好,III类水体占比呈增长趋势,尤其进入2020年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全市国控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保障。
6、主要大型水库南湾水库、石山口水库、五岳水库、泼陂河水库、站鱼山水库,全部为H-川类水库断面。“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一直处于河南省前列,为淮河中下游的水环境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生态保护力度日益增强。信阳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辖区内5个县(区)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55919.16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93533.12公顷、城镇开发边界面积75273公顷。十三五,期间,牢固树立“红线意识”,禁止新建露天矿山项目,已设露天矿山全面退出,倡导在建、已建大中型露天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小型在产绿色矿山建设,建管并重,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全面
7、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河湖生态面貌基本实现历史性转变,森林面积和森林资源总量均逐步增长。目前,已成功创建过国家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乡村国家级49个、省级38个,省森林特色小镇3个,有效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和乡村绿化。全市自然保护地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其他保护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8处,其中自然保护区9处、森林公园13处、湿地公园9处、风景名胜区4处、地质公园3处,自然保护地面积26.48万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的14%,为全省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地市。已形成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区域之间具有贯通性的森林生态廊道,有效保
8、护境内野生动植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提高了公益林补助标准,调查登记古树名木10056株。全面构建林业防灾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防治目标。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制定信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信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7-2025年)信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信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森林信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信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等规划,针对淮河生态保育带、大别山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部署和组织
9、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截至2020年底,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322.37公顷,“三区两线”范围内已完成恢复治理面积93.51公顷,恢复治理率为86.32%o完成新造林10.61万公顷,完成退化林修复0.53万公顷,森林抚育6.31万公顷。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达到1207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2.67万公顷,完成中心城区62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富民稳步发展。信阳市已形成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化集群初步形成,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
10、年底,全市林业产值216.88亿元。茶园面积达14.35万公顷,茶叶总产量72万吨,总产值122亿元。油茶面积达6.55万公顷,年产茶油9563吨,总产值25亿元。经济林(不含茶叶和油茶)总面积22.14万公顷,经济林产品年产量29.33万吨。苗木花卉面积3.53万公顷,年产各类苗木花卉5亿株,年产值25亿元以上。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发展35.65万公顷,其中林下经济种养面积达13.14万公顷。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59家,其中自然山水类24家、红色A级旅游景区9家,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绿色发展的优势产业,持续推进“全域游,唱响“红色游”,提升“绿色游”,着力建设全国著名的红色和
11、生态旅游目的地,推动信阳优良生态的、美丽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促进老区振兴发展的“经济价值、,有效助力“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建设。生态文化日渐繁荣。信阳市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生态文化,结合当地基础建设,打造了多个成集文化展示、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基地,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展示生态文化魅力。在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省级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洲河区四望山、平桥区两河口湿地公园、天目山森林公园等建立了市级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20处,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众。突出本土优势特色,将旅游、特色和文化相融合,截
12、止目前,已举办31届信阳茶叶文化节,持续推动森林文化地区影响力。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协同提升。统筹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谋划河南大别山淮河流域(信阳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31处,19处历史遗留矿山自然恢复;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实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项目2项、工程治理4项,解除受威胁人口2400余人。组织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和宣传培训60余场,培训9500余人次,基层工作人员防灾、识灾、处灾等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在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探索出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的有效路径,建
13、立了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各领域专业队伍技术优势,全方位提升服务效能。林业改革不断深化创新。信阳市林业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以来,全市52.21万公顷集体林地,已完成明晰产权面积52.19万公顷,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9.8%o7个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林权流转14.38万公顷,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23亿元。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10个国有林场全部明确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高位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修复工作。相继出台了信阳市站鱼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信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信阳市河道采砂管
14、理条例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制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进三大攻坚战重点工作的实施,形成协同联动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机制。第二节形势和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视察,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在信阳交汇叠加,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期间省委省政府制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
15、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信阳市“四区一屏障一枢纽”的战略定位,摆在全省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统筹谋划,以打寂脱贫攻坚战为抓手,以传承红色基因为重点,以生态保护修复为前提,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依托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推动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绘制大别山红绿金蓝图。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高质发展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新要求。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探索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基本方针,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信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林业保护发展由数量增加向提质增效转型
16、,发展绿色惠民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加的对更高层次美好生活需求。维护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发展的关键支撑。2018年10月18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获批,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信阳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是淮河重要的补水保障区和水源涵养区。推进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信阳自身加快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推进信阳市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建立以沿淮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把生态建设与发展沿淮经济、生态旅游等结合起来,适度布局生态、休闲、康养产业,实
17、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在淮河中游水土保持、国土绿化方面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配备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推动森林城市创建提质增效。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保障。信阳市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核心发展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弘扬老区精神,破解老区发展难题,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核心辐射带动能力。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抓住大
18、别山革命老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以创新引领革命老区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来带动革命老区振兴,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举措。2020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修复为前提,努力实现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构筑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战略需求。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15年修编版),划定大别山地区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环保部公告2015年第94号),划定大别山地区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全国国土
19、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大别山地区为水土保持保护区。根据河南省以及信阳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等文件,确定河南省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区域生态格局中,信阳地区属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带来生态建设新机遇。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对自然资源和林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十四五”时期,信阳市科学规划开展国土空间绿化,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增强湿地固碳功能;提高湿地碳汇能力;严格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有效减少林地流失、林木减少、森林退化、森林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加强重大有害生物工程治理,积
20、极推广无公害防治,减少有害生物灾害导致的碳排放。全面增加林业碳汇、减少碳汇损失,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森林信阳贡献力量。第三节生态修复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矛盾突出。信阳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约束总体趋紧,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潢川县、固始县和淮滨县,影响耕地质量。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山区水资源丰富,淮北平原耕地和城镇密集区域水资源较少,息县、淮滨县等淮河以北地区缺水问题尤其突出,存在过境水多又无水可用的局面。河流水系连通程度较低,水资源丰枯调剂能力不足,应对特殊干旱或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矿
21、产资源开发不合理,洲河区、平桥区、新县境内河南信阳天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南新县大别山省级地质公园、南湾湖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内仍存在12处采矿权、3处探矿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与城镇快速发展之间矛盾加剧,生态保护修复压力不容小觑。生态环境质亟需提升。长期人为工程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历史欠账多、问题积累多,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全市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矿山面积866公顷,水土流失面积18.8万公顷亟待治理,多分布沸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商城县和固始县的山区内,治理任务重、难度大。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丰、枯水期断面超标范围广、恶化程度大,河流国控断面不能实现长期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阳市 十四 国土 空间 生态 修复 森林 城市建设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3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