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及栽培复习资料整理.docx
《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及栽培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及栽培复习资料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及栽培自学辅导材料结论一、定义1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包括具有肯定绿化美化价值以及对环境有改善和防护作用的乔木、灌木、藤木等.2 园林树木学: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的等方面进行系统探讨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二、探讨内容园林树木学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分类、习性、蹩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三、园林树木学与欣赏树木的区分和联系园林树木与欣赏树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必定的联系。园林树木它是从园林规划设计、种植养护管理等园林应用的角度的称法,它强调绿化美化价值与环境的改善防护功
2、能并举;欣赏树木则是对于应用后所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绿化美化的效果而言的,它更强调的是绿化美化价值和效果。事实上,任何一种园林树木种植应用后都行绿化美化(包括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反过来任何种欣微树木种植应用后也都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作用。因此,二者既有区分乂有联系,可以理解为是对同一类木本植物从不同角度的称谓:四、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园林树木花园林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构成美景、造成各种引人入胜的景境“由于树木是活的有机体.M若一年四季的改变,即使在同一地点也公表现出不同的景色,形成各异的情趣.树木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它的叶、花、果、树姿.均具有无比的魅力:古往今来Tr万万的诗人、画家无
3、不为它们讴歌作画.由此可见它们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树木不仅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也有改善环境牛态因子的作用,尤其对局部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极大,对恶劣的环境因子能起到防护作用,因而对人们产生良好的保健效果,树木还具有创建财宝的生产功能,古人曾有燕秦干树栗,其人与千户候等”的说法。树木的生产功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园林中只要运用经营得当,时园林建设亦可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假如运用经营不当,亦会起到消极甚至破坏作用.总之,园林树木具有美化、改善环境因子和生产等三方面的功能。五、中国园林树木资源中国被西方人1称为“园林之母,园林树木资源极为丰富.各国园林界、植物学界时中国评价极r,视为世界园林植物重要发祥
4、地之一.中国的各种珍贵园林树木.几百年来不断传至西方,对于他们的园林事业和园艺植物育种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很多著名的欣赏植物及其品种,都是由我国勤劳、才智的劳动人民手中培育出来的。中国园林树木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卜几方面特点:(一)种类繁多中国原产的木本植物约为8000种,在世界树种总数中所占比例极大。在亚洲,中国园林树木最为丰富,尤以西南山区特为突出,这一地区的植物种类最为繁多,约比毗邻的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山地多4、倍。事实上西南山区已形成世界著名园林树木的分布中心之一。(二)分布集中很多著名欣赏树木的科、属是以中国为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相对较小的地区内,集中原产若众多的种类.(三)丰富多彩
5、中国地域广袤、环境改变多,所以经过长期的影响形成很多变异种类,仅以常绿杜鹃亚属而论,植株习性、形态特点、生态要求和地理分布等差别极大、变幅甚广.小型的平卧杜鹏高仅夕IoCm,巨型的如大树杜酹高达25,径S2.60.常绿社腾的花序、花形、花色、花香等差异很大,或单花或数朵或排成多花的伞形花序:花朵形态有钟形、漏斗形、筒形等;花色有粉红、朱红、乐红.、丁香紫、玫瑰红、金黄、淡黄、洁白、斑点、条纹及变色等:在花香方面,则有不香、淡香、清香、烈香等种种改变.(四)特点突出在中国有很多植物是世界他处所无而仅产于中国的特产科、属、种,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例如银杏科的银杏园,松科的金钱松属,杉科的台湾杉、水杉
6、属、水松属,柏科的建柏属,红豆杉科的白豆杉属,榆科的青檀属,箫薇科的极棠属,木兰科的宿轴木属,瑞香科的结香属,微树科的金饯峨届,蜡梅科的蜡梅属,蓝果树科的琪桐属,杜仲科的杜仲属,忍冬科的猾实属,以及梅花、桂花、牡丹、黄牡丹、月季花、香水月季、大花香水月季、木香、桅子花、南天竹、揩掌楸等种.此外,中国尚有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种及类型,如黄香梅、龙游梅、红花含笑、重热杏花等等,这些都是杂交育种工作中的宝贵种质资源。总论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方法一、植物分类系统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绚附的文化,早在公元前600年的诗经里记数行200种植物。在公元前476221年的尔雅中载有约30
7、0种植物,并分为草本和木木两类。在公元304年,西科的稽含著有C南方草木状,载有80种植物,并分为草、木、果、竹四类.此外,记载有植物的或要书籍尚有张华的博物志、房千里的4南方异物志B、范成大的桂海塔衡志等等”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本草学极为发达,记载了大批的药用植物,如C神农本草经B记载有365种,宋代唐慎微鞘G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82年)载有植物1784种药物。最著名的为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公元1590年),记载1195种植物,且有插图,以纲、目、部、类、种作为序列,将植物分为木、果、草、谷菽及蔬菜等五个部共30类I1.oO余种,该书内容对祖国和世界的医药学均具有重大贡献,所以
8、它不但是中国的名著而且也届世界名著。此外,清代吴其浚著的C植物名实图考(公元1848年)共载有1714种植物,且附有实物图,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中国植物分类学著作“欧洲起先记载植物的历史也很悠久。瑞典植物学家林奈U707T778)著4自然系统、植物志属、fi物志种3描述有1万多种植物,林奈氏乂主见“双名法”,对分类学发展有重耍贡献。英国边沁与虎克著的安植物届志(18627883年)、穗国恩格勒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18891899年)和植物分科志要(1924年以及英圈的哈钦松岩的4有花植物志科3(1926-1934年)等,均为权威著作.综观植物分类学科的发展过程不难发觉在分类系统上可分为两类,一类
9、是人为的分类系统,另一类是自然的分类系统.人为的分类系统是着限于应用上的便利,而自然的分类系统则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绿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所以乂称为植物系统学。前者多在应用学科中运用,后者多在理论学科中运用。二、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自然分类系统既是以客观的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为目的,那么在进行分类时就必需驾驭某些原则,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物种应有较明确的概念及推断进化的特征标准,以及分类系统上的等级,(一)物种的概念物种又简称为种,它是分类的依据,但对物种的概念,各派学者之间的相识并不统一而有很多争辩,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概念是: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
10、,这个类群中的全部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而使种族持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肯定的分布区域.人们就以这种客观存在的类群一“科作为分类上的基本单位”.种”下又分为亚种、变种和变型,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类型除r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改变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打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种”也是种内的变异类型,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改变,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变型”是指种内在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亚冠或单褥,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等.(二)分类系统上的等级各系统统一用卜述的等级依次,即一一界、门、纲、目、
11、科、属、种等级次;各级又可依据状况再分为亚级,即在级次单位前用.亚”来表示.依据上述的等级次序,植物分类学家即以“种”作为分类的起点,把种定为基本单位,然后集合相近的种为属,又将类似的属集合为一科,将类似的科集合为一目,类似的目集介为一纲,再集纳为门,集门为界,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此外,在园林、农业、园艺等应用科学及生产实践中,尚存在着大量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这类植物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纯属人为创建出来的,所以植物分类学家均不以之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时象,但这类植物对人类的生活是特别更要的。这类由人工培育的植物,当达到肯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可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二、植物命名
12、法每一种植物,各国均有不同的名称,即使在同一国内;各地的叫法亦常不同,所以常常发生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混乱现象。为了科学上的沟通和生产上利用的便利,早在1867年,在国际会议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其次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但是完整的学名,尚要求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但是花一般运用时.均将年份省去。1 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是有两个人命名的,这时应将二人的缩写字均附上而在其间加上连同et或*符号e2 假如
13、某种植物是由一人命名但是由另一人代为发表的,则应先写原命名人的缩写,再写一前置词ex衣示”来自”之意,最终再写代为发表论文的作者姓氏缩写。3 常有些植物的学名后附二个缩写人名,而前一人名在括号之内,这表示括号内的人是原来的命名人,但后来经后者而更换了域名之意.4 种、变种(var)、变型If.)的拉丁学名后均应附上命名人的名字(缩写):如红玫瑰的学名,Rosarugosavar.roseaRehd.:紫叶小粱Brberisthum-bergiif.airOPUrPUrCaRChd.。而栽培变种(cv)的拉丁学名后无须附上命名人的名字(缩写),如绦柳Sa1.ixmatsudanacv.Pendu
14、1.a.四、常见应用的自然分类系统(一)恩格勃系统德国的恩格勒主编了两部巨著,即植物自然分科志(1887-1899)和植物分科志要(1924).这两部书由目、科、属至种采纳它自己的系统描述了全世界的植物,内容特别丰富并有插图。很多国家采纳了这个系统。由于思格勃等人的著作极为丰富,其系统较为稳定而好用,所以在世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纳,例如&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均采纳本系统.(二)哈饮松系统英国的哈饮松在其著作有花植物志科(1926和1931)中公布了这个系统。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饮松系统较为合理,但是原书中未包括裸子植物。中国南方学者采纳哈饮松系统者较多,例如广州植物志及海南植物志.
15、(三)其他系统前苏联的塔赫他间(1950)、美国的克朗奎斯特(1968)以及中国的郑万钧0975,19781等均有相关重要著作,并形成J自己的分类系统。五、植物分类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至别植物必不行缺少的工具。一般分为分科、分属及分种等三种检索表。签别植物时,利用这些检索表,初步查出该植物的科、属、种,然后再与植物志中该种植物的描述性状细致校对,假如完全相符才能最终确定是该种植物.常用的检索表有下列两种形式:(一)定距检索表本检索表中,对某种性状的描述是从书页左边肯定距离处起先.而与其相对的性状描述亦是从书页左边同一距离处起先,其下一级的两个相对性状的描述乂均在更大一些的距离上起先,如此逐级卜去
16、,距书页左方愈来愈远,直至检索出所需耍的名称为止。优点:能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种排列一起,运用起来比较醒目、便利。缺点:一旦内容过多,奢侈篇福.(二)平行检索表本类检索表中每一相对性状的描写紧紧并列以便比较,在一种性状描写之末即列出所需的名称或是一个数字。此数字重新列于较低的一行之首,与另一组相对性状平行揖列,如此接着下去直至查出所需名称为止。优点:节约篇福,易于依次杳找,适于多量内容。缺点:没有定距检索表醒目。通常主要依据花、果的构造形态进行编制检索表.如枝叶检索表或树木卷态检索表。其次节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法一、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一)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自至数I-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
17、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Im以上)、大乔(2130m3中乔(1.1.20m)和小乔(610m)等四级,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二)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m以下),主干低矮。(三)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牛.出而无明显的主干C(四)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具有缠绕性和较粗大、发达的吸附根的木本植物可使被缠绕的树木缢紧而死亡),绞杀类(如爬墙虎可借助吸盘,凌沟可借助于吸附恨而向上攀登),卷须类(如葡萄等)和蔓条类(如烫性蔷微每年可发生多数长枝,枝上并有钩剌故得上升)等类别。(五)f
18、fij地类:下、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铺地柏等。二、按树木的欣赏特性分类(一)赏树形树木类(形木类)(二)赏叶树木类(叶木类)(三)赏花树木类(花木类)(四)货果树木类(果木类)(五)费枝干树木类(干枝类)(六)赏根树木类(根木类)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一)独赏树(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类(二)遮阴树类(三)行道树类(四)防护树类(五)林丛类(六)花木类(七)藤木类(八)机簿及绿麒塑类(九)地被植物类(十)屁基种植类(十一)桩景类(包括地栽及盆栽)(十二)室内绿扮装饰类(包括木木切花类)。其次章园林树木的牛K发育规律第一节树木的生.命周期树木
19、的生命周期是指从移殖起先经幼年、百年、成年、老年直至个体生命结束为止的全部生活史而言.一、岗心生长与熟心秃裸1 离心生长树木自播种发芽或经养分繁范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根和茎均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生长。即根具向地性,在土中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恻生根,向纵深发展;地上芽按背地性发枝,向上生长并形成各级骨干枝和恻生枝,向空中发展。这种由根颈向二端扩大其空间的生长,叫“离心生长”。2 离心无裸根系在离心牛.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硫”。同样,地上部分,由于不断地离心生长,外国生长点增多,枝叶茂密,使内膛光照恶化,壮枝竞争养分的实力
20、强;而内膛骨干枝上早年形成的恻生小枝,由于所处地位,得到的养分较少,长势较弱,他生小枝起初有利积累养分,开花牢固较早,但寿命短,逐年由计干枝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这种现象叫自然打枝。这种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核,统称为离心无裸:二、实生树与养分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特点1 实生树的生命周期实生树一生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前苏联米丘林学派把实生树的个体发育阶段划分为:胚胎、幼年、性成熟(或吉年)、繁殖、苍老等五个阶段。但世界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实生树的生命周期主要是由两个明显的发育阶段所组成,即幼年阶段和成年(熟)阶段.2 养分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养分繁殖树,
21、一般都已通过了幼年阶段,因此没有性成熟过程,只要生长正常,有成花诱导条件,附时就可成花.从定植时起,经多年开花牢固进入苍老死亡。可见养分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只有成熟阶段和老化过程。其次节树木的年周期一、定义1物候期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适应这种周期改变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改变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改变而改变。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改变来相识气候的改变,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2树木的年生长周期在一年中,树木都会随季节改变而发生很多改变,如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新芽形成或分化、果实成熟、落叶并转入休眠等.树木这种每年防环境周期改变而出现
22、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性改变,称为树木的年生长周期.二、树木的物候期(一)落叶树的物候期(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明显的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落叶树木物候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1休眠转入生长期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往3:C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记。2生长期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柜个生长季。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起先的标记。3生长转入休眠期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记。秋季日照变短是导致树木落叶,进入休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气温的降低。4相对休眠期秋季正常落叶到次春树体起先生长(通常以萌芽为准)为止是落叶树木的休眠期.依据休眠的
23、状态,可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二)常绿树的物候期常绿树,并非周年不落叶,而是叶的寿命校长,多在一年以上至多年,每年仅仅脱落部分老叶,又能增生新叶,因此全树终年连续有绿叶存在.常绿阔叶树的老叶,多在萌芽展叶前后渐渐脱落,生长在北方的常绿针叶树,每年发枝一次或以上。第一节树木器官的生长发育一、根系的生长树木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只要条件合适,就可全年生长或随时可由停顿状态快速过渡到生K状态。其生.长势的强弱和生长量的大小,随土堞的温度、水分、通气与树体内养分状况及其他器官的生长状况而异。(一)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I-土康温度”2 土壤湿度3 土填通气4 土壤养分5树体有机养分根的生长与执行其功能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树木 栽培 复习资料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3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