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宁海县经济和信息化局2021年7月一、发展基础I(一)发展现状1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2,产业体系不断优化23 .创新能力日益加强24 .融合发展持续推进35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3(一)存在何时4(三)面临形势6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迈入战略布局期6二是世界产业格局重构步入重大商整期7三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入纵深推进期7四是制造业诲质量发展跨入关键攻坚期7后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展迎来黄金窗口期8二、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菸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三、重点领域12(一)3”大五百亿级产业121 .文体办公122 .电子信息143 .汽车制造及模具16(二)“
2、6”大百亿级产业191 .节能环保192 .关键器件213 .智能家电234高帕奘备245 .生勃医药266 .新材料27(三)5个领域重点新兴产业291 .软件信息292 .智造服务293 .智能物流304J5G+”产业305 .航空产业30四、空间布局31五、主要任务36(一)聚焦产业提质,全力打造“365”现代产业体系361 .聚焦St点产业发展362 .聚焦构隹“3122平台悌队363 .聚焦打造“4+X”产业链体系36(二)聚焦数字赋能,力争实现数字经济倍增提质371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374 .壮大数字羟济核心产业385 .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386 .枳极推进数字新基建38(
3、三)聚焦创新突破,推动建设“创智宁海”示范样板401.推动产业技术创新402,完善产业创新体系403.优化产业创新生态41(四)聚焦市场拓展,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42I.多集道开展宁海制造线上活动422,多方式提升宁海制造产业品牌433 .多层次推进电商平台赋能434 .多维度支持制造企业拓市场43(五)聚焦I:体培育培育构建“215”工业企业梯队431 .积极引育一批平台型领军型企业432 .存力培再一批“专精特新”企业443 .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44(六)聚焦项目驱动持续增强产W发展后劲451.强化曳切j目招引452,推动实施百大百点JS目453.建立电大项目精准股务机制46(
4、1.)聚焦质效提升,枳极打造质量品牌新高地471.实施质肽提升战略472,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建设473.实脩“标准化+”战略48(八)聚焦招才引智.谋划打造高质量发展智数引擎491 .坚持产业导向.深化靶向引才492 .建强人才平台,提升聚才能级493 .提升眼务品质,优化人才生态。494 .加快者年人才引进,积蓄企业发展后劲50(九)聚焦改革试点,抓牢筑实资源要素保障511 .优化土地供应机制512 .强化制造业用水保磔513,推动产金融合发展524 .改善企业发展环境52(+)聚焦开放合作,著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S31.建立完善招商合作网络532,支持企业“走出去”543.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5、战略54“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海县全而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的重要时期。制造业作为宁海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战场,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领域,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载体。强化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研究,描绘好宁海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对全县深入对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提升自身产业特色优势,助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宁海县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
6、升的良好态势。2019年,宁海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48位12020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县第30位2、全国工业百强县第86位3。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969.48亿元,较2015年增长55.2%,年均增长率约9.2%。其中,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618家,较2015年底增加12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0.89亿元,利润总额63.73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10.3%、16.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3.0%: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救据来南中小城市发飕战站睛允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教研尢院最合发布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i啦Irt发展指数研完3.该研九成果包含“2019
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仃强区市名华,2020年未发布新榜单1兹据来源:中国伯恩通信研究碇发布的2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1.t名单、数据东源I中国信息通信研尢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U市)”名不产率为22.18万元/人,年均增长约10.3%。2 .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卜三五”以来,“3+3+X”现代工业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2020年,六大特色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92.49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91.8%,年均增长率为13.9%,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由2015年的66.1%上升至2020年的81.74%。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
8、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10.18亿元、128.49亿元,占规上工也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8.0%、56.0%,比2015年分别提高18.7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2020年,t4246”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8亿元,增长9.0%,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二。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宁波软件园宁海分园累计入驻各类软件企业40余家,东方日升入围2020年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30强(第9),胡杨网络入围浙江省软件业务收入30强(第25)o3 .创新能力日益加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24.61亿元,占营业
9、收入比重2.5%,比2015年提高0.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71.6亿元,较2015年增长75.2%,年均增长率达到11.9%:新产品产值率38.3%,较2015年提升3.6个百分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1168件,同比增速7.2%,.截至2020年底,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累计达239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2家,累计达企74家。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成立中工联创(宁波)装备制造研究院,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宇波理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加低碳公司与加拿大公司合作开发的2个项目列入市级国际合作项目;捷豹传动等14家企业与同济大学、华南理
10、工、浙工大、宁波工程学院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4 .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宁海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号工程”,鼓励企业实施数字技术改造提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2018年以来新增上云企业2258家(累计已有2900余家)、企业上云省级标杆6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家、市级数字化车间8家和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5家,县内重点工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54%、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2%。牵头推广“数字+”新模式,得力集团、方正汽乍模具等12家企业项目入选市级“5G+工业互联网”试点,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500个。5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11、近年来,宁海围绕实现区域工业经济发展“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目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20年,规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般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十三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60家,腾出用能空间6.3万吨标煤,完成低散乱“四无”企业(作坊)整治392家。3家企业入围国家绿色制造集成、国家绿色工厂(产品)项目(得力、北新建材、东方日升);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5位并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连续三年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第二。表1.r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A二级指标201S年2020年年均2Q2O年长实箱2015-20
12、20指标年均长克成债就fit模工业总产伊(亿元)838.513009%以上1211.9(按规下占20%itt)7.6未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做(亿元)624.5100011%左右969.59.2未完成工业投资(亿元)77.9累计55012%65.3,t三五”累计37)由于统计口径变化无法计W未完成展量效瓶工业增加假率(%)22.125左右23.6耒完成观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4.9216%22.28.3%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率%)112160.5个百分点9.10.8个百分点未完成结构调整三大特色产业产值占比31.656.9左右5个百分点41.11.9个百分点未完成现楂以上战略性新兴
13、业增加值占比(%)17.530左右2.5个百分点18.80.26个百分总未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23.535左右2.2个百分点4819个百分总已完成创新健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更(%)1.762左右0.05个百分点250.15个百分点己完成规蜿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普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0.340.818.7%1.228.7%己完成由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22322军536.2家已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索)82120薛23931家已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Ift率(%)3440左右1.2个百分点38.30.86个百分点已完成西化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
14、业生,支在的数控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普及率60以上72已完成城色发展常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万元,曲)100-120120-150132.7(刈9年已完成一上上位工业产能耗(7J11达到上级要求未达到上纺要求未完成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物M排达到上缴要求达到上被要求己完成注:共18个指标,8个指标未完成.(二)存在问题虽然宁海制造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对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短板:一是传统产业占比大。2020年,传统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较高,规模以卜企业数量较多,部分企业生产方式先进性不够,尤其是在建材等领域,“两小企业低散乱污问题依然存在,环保设施、生产工艺落后,管理不规范,
15、安全措施不到位,改造提升压力大、任务重。二是产业链仍处于中低端。宁海县传统制造业绝大多数都处在低端产业链,产业链不健全,汽车、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普遍存在弱链、断链环节,在高性能原材料、高端制造装备、高精度仪器等关键领域缺少核心竞争力,大多依赖国外进口。并且众多企业仍长期主打OEM贴牌模式,研发、流通、品牌等高端环节的利润流向国外大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博弈中,始终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三是产业创新能力上升空间大。产业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有待进步加强,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仍不够紧密、深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约61.9%的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缺位,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仍有不足。新兴产业培育
16、不足,宁海县已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多年,但规模占比仍较低,支撑能力不足。四是产业平台效能待提升。宁海县目前尚缺乏能承载大企业大项目持续发展的重大产业平台,目前,南湾新区正在谋划布局中,但相较于北部前湾新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建设进程较慢,在可用土地资源、交通可达性方而仍有较大限制。同时,小微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全县已建小微企业园约16个,数量偏少,已入驻企业达到1044家,但是与近1.7万家小微企业总数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五是产业发展生态有待优化。当前宁海制造业发展仍较大受制于要素。尤其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亩均税收在县(市)区、“六区岛”中排名靠后;并且土地创新机制匮
17、乏,目前土地二级市场试点未实现在宁海全域铺开。此外,融资难、人才难等问题尚未缓解,其中,制造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仍然较低。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协同不强;改革创新力度不大、亮点不多:政策精准化不够,产业布局碎片化、产业项目同质化仍存在。(三)面临形势宁海正处于扩量提质并重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准确研判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宁海把握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困难挑战,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迈入战略布局期。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将以更大力度实现培育和开发,对宁海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将助推宁海加快
18、制造业规模扩张、提质发展,由于当前国内市场止朝着个性化、定制化、中高端化的方向持续升级,发展型、享受型支出比重逐步提高,为迎合更加高端的市场需求,必将有效倒逼宁海制造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国际国内在城市、产业、企业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宁海县若跟不上升级步伐,未能巩固竞争优势,也将面临淘汰压力。二是世界产业格局重构步入重大调整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变局中重要的自变量,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冲击,很多国家和跨国企业纷纷加快产业回流。中国也将更加重视产业链的完整部署,更加重
19、视强化自主创新体系。对宁海而言,一方面,宇海县将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发挥更大作用。另方面,国际创新环境的变化,将对宁海企业开展全球合作,并购全球优质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技术引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并在全球制造业回流形势1.存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断链”的隐患。三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入纵深推进期。“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宁波都市圈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将加快推进,各城市将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实行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的生产要素在更加高效自由的流动。此外,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建设将为宁波带来更加开阔的对外发展新机遇。就宇海而言,一方面,可有效承接上海等大城
20、市高端产业、资源、创新平台等外溢;另方面,宁海的部分优质企业、资源,将被虹吸到上海、杭州等城市,造成制造业资源外流隐忧。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跨入关键攻坚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在此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更加突出高端供给和优质供给能力,传统的通过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宁海县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困难挑战
21、,要加强攻关更多技术攻关项目、工业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争取到更多国家新兴产业在宁海布局;也要积极转变惯性思维,改变过度依赖投资、要素的传统路径模式。五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展迎来黄金窗口期。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突破发展,将以更快的速度与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对供应链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产业链条、企业与产业间合作进行全方位赋能,推动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生态数字化、产业组织平台化。宁海传统制造业基础较好,“十四五”将是宁海奠定在未来产业智能化水平、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五年,必须抓住这
22、个重要窗口期,推进科技、产业与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指引,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主线,以推动产业特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为实现路径,加快打造“365”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形成“215”多层次工业企业梯队,全面提升宁海县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成为全国制造业网络枢纽节点、长三角金南翼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强县、特色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争当宁波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一
23、)基本原则1.创新驱动。强化创新引领的核心作用,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提升宁海县制造业创新活跃度和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 .融合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布制造业行业领域的融合运用,加快推广智能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积极推进传统产品智能化升级。3 .打造龙头。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和政策扶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与本地企业协同度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企业。4 .优化布局。结合产业基础,打造重点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资金、人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海县 十四 制造业 质量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1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