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1.草原课时1-2教学目标1.相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2.朗读课文,学习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品尝积累美丽的语言。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风光美。教学难点品尝积累美丽的语言。教学打算草原风光图;蒙古族音乐和民歌。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课题,想象漂亮的草原:1 .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 .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诞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 .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
2、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教给学生肯定的学习方法。(I)课文中的草原是漂亮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忱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样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漂亮的草原:1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草原的漂亮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 .课堂沟通,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则美丽,就像只用绿色
3、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着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不同的朗读要求,强调读书的目的性和层次性。读中感受草原的“绿”,让渡真正落到实处。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羡,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秀丽的小
4、诗?草原的漂亮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或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颖。假如你当时也在这漂亮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美丽的句子。以读促悟,激发学生的想象。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板书Vt计风光美草原美I1.人情美教学反思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学内容1.草原课时1-3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其余部分,感受草原的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激发了解西部的爱好。2 .揣摩美丽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3 .背诵课文其次自
5、然段。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人情美;品尝积累美丽的语言。教学难点通过此文学习,引起相识西部,了解西部的爱好。教学打算草原风光图;蒙古族音乐和民歌。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再读课文,感受热忱的草原:1 .自由朗读课文,找找草原的热忱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 .课堂沟通,随机指导。(1)“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望见了几座蒙古包。“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哪些词句特殊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忱?O“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一一来得真快,表现有目的的勾画相关语句。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迫心情。O”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一一为什么用
6、“彩虹”来比方?(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方一种热忱。)O“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疾驰着”一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喧闹、热情、热忱)创设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境,激发(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学生的想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象,同时再握手,笑了再笑。”更加深化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理解课看到不停地握手。听到不停的欢乐。文内容。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忱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子再举杯,我们在回敬。”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忱。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
7、什么?读中体(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会,入情我们同行的歌手也抓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入境的语言都更洪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读,加深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与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其次、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洪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烈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假如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际”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己
8、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际;“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际碧草之上,我们相互兴奋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旧谈兴正浓。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读,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体会情感,可以达到自己触摸文本,积累语言文字。三、回顾课文,感受酷爱之情:1 .探讨: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酷爱和
9、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围着“草原”来绽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课文内容。四、作业:1.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2 .抄写课文中美丽的句子。说话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更好的调动学生爱好。板书Vt计1.草原风光美: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一碧千里线条美丽美人情美:迎接一相见一款待一联欢一话别教学反思教学亮点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教学内容2丝绸之路课时1-4教学目标1.相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高雅、耸立、戎装、精神饱满、精美绝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绚丽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
10、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爱好。教学打算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流程二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备课一、谈话引入1 .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始终延长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多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部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情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日,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占朴高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一丝绸之路。2 .齐读课题。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谈话激发学生的爱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教学中。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洁的
11、问题可由学生相互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二、检查预习状况1 .选择一种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殊喜爱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2 .和同学沟通一下你最喜爱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假如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三、阅读课文,沟通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沟通的价值。1 .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2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 .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5 .集体沟通(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
12、精神文化沟通方面的作用。1.安眠国与中国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留意仿照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 .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3 .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沟通。(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眠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疆恭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眠国将军的“翻身卜马”“兴奋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4 .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
13、一条宏大的路。(三)结合资料,深化理解1 .其实,今日我们看到的这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沟通沟通吧。2 .沟通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沟通。由于公元前1世纪,占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眠国相互沟通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眠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眠国则将自己国家的“驼鸟蛋”,以与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应。从今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
14、,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就是闻名的一张骞。4 .齐读课文13自然段5 .你有什么体会?6 .再读13自然段。7 .回答课前两个问题(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沟通的通道。同时板书。四、小结国。假如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探讨。相识张骞,了解张骞。从而更好的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板书设计东西方友情沟通之路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沟通之路东西方文化沟通之路教学内容3白杨课时1-5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2.朗读课文,相识白杨树,了解戈壁滩。教学重点了解白
15、杨的外在特点和其生活的环境。教学难点了解白杨的外在特点和其生活的环境。教学打算白杨图片;了解戈壁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 .今日,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2 .看插图,相识白杨树。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 .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4 .检查自学状况指名朗读课文,订正读音,标点自然段。留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板书课题,引出课文,让学生更加深化的了解袁鹰,了解白杨树。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
16、要丢“土”,与“僵”区分。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 .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芜、寸草不生、贫瘠2 .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理解:不要求特别深化理解,只要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特别的恶劣,感受到白杨特别的坚毅就可以了。朗读:大戈壁这么荒芜,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则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保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傲慢的语气。)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四、再次朗读,深化体会找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默读课文,独立思索,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层次
17、的对话。通过提问,探讨,让学生在思索中融会贯穿,使学习更具有有效性。板书设计枝干挺直听从须要白杨哪儿须要就在哪儿生长扎根边疆坚毅无私奉献教学内容3白杨课时2-1教学目标1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感悟白杨的内在品质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感悟白杨的内在品质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打算白杨图片;了解戈壁教学流程二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备课一、谈话引入新课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i起来探讨探讨吧。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出现了什么
18、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2 .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戈里的荒芜,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立,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3 .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调)4 .当哥哥和妹妹在争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引发学生的思索,进一步深化探究其中的奇妙。变得肃穆起来(默读413节)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1 .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老师板书: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须要就在哪儿生长坚毅2 .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坚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8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