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18.docx
《云南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18.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呈现状及走势3(-产业发呈现状评估3(二)产业发展优势条件5(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1(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13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6.、力卜18(一)总体目标18(二)详细目标19(三)主要任务20(四)详细任务21四、发展布局和宣点23(一)区域布局重点24(二)行业发展重点27(三)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45(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47五、保障措施55(一)组织保障55(二)体制保障57(三)政策保障58(四)服务保障62(五)人才保障63云南省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一2010年)为深化贯沏党的十六大、十六届
2、四中全会精神,依据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旺盛和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不断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特制订本规划。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呈现状及走势(一)产业发呈现状评估当前云南文化产业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纵向比较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西部省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横向比较我省与东部和中部省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抽样三个有代表性省区的文化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见下表:表2004年云南省与东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
3、指标x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指标x广东上海浙江湖南河南安徽云南增加值(亿元)954.56445.73835200264.45182134.11占GDP比重7%6%6%3.60。3%3.80%4.35%可以看出,我省的文化产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增加值的总量仅为广东省的非常之一、浙江省的八分之一、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占GDP的比重上,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中部地区相比,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总量约为河南省的三分之一、为湖南省、安徽省的二分之一,占GDP的比重我省要高于或略高于中部地区。依据上述全国有关数据综合分析,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略偏下的位次。从当前我省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
4、、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产业的投入、消费市场分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要素加以综合分析,我省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大型企业集团还在组建过程中。依据全省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的估价,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支撑条件还比较弱;能供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意日愈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这些状况可以确认,我省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无趣期及起跑阶段。(二)产业发展优势条件1、文化资源富集我省文化资源的原始性、丰富性、厚重性世界罕见。云南是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文学创作的金矿、影视拍摄的基地、民族文化的富矿,富集的文化资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供应了基本保证,形成了
5、我省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我省世居的25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目前,已收集到民歌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我省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别具特色,如鹤庆的金属手工艺品、剑川的木雕、会泽”生斑铜工艺”、建水的紫砂陶器等;各民族的服饰异彩纷呈;少数民族节庆丰富多彩,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等;各民族的美食各有特色,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香竹饭”、哈尼族的“长街宴”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供应了得天独厚的有
6、利条件。历史文化资源。我省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现今发觉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就有30余处。春秋至三国时期孕育的古滇文化、魏晋到唐中叶的爨文化、唐至元初的南诏大理文化等;发生于云南近现代史上的很多重大历史事务,如护国运动、红军长征、滇西抗战(驼峰航线)、西南联合高校、“一二一运动”等使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雄浑而厚重。云南还培育了郑和、钱南园、蔡铐、朱德.、聂耳、艾思奇等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这些都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开发供应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题材。自然文化资源。我省气候类型丰富,地形地貌多样,从海拔6400多米的雪域高原、冰川奇观到海拔70多米的干热河谷,形态各异的喀斯特
7、地貌,江河纵横,山川壮美,囊括了地球上丰富的地形地貌特征;同时我省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汇聚了3万多种植物和数千种动物。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云南造就了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石林、西双版纳、腾冲火山热海等大批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文化。我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爱护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使云南成为世界上最令人神往地方之一。2、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下发了云南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看法、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云南省2005-2006年深化文化体制改
8、革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看法、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的看法等重要文件,从财政、税收、工商、社保、人才、土地等各个方面推出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惠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供应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从2003年起,全省在确保文化事业建设费“两个增长”的同时,省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从“九五”期间起先,省委、省政府对于文化产业重要性的相识不断深化,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举办了两期全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全省各地广泛进行了文化资源调查,探讨制定了改革发展规划。目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
9、济蜡长点,促进云南全面协调发展,在全省上下已经从模糊概念转变为清楚思路,从探讨探讨转变为部署实施,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已具备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3、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改革为动力,着眼于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主动探究以改革促发展的振兴文化产业之路。先后在丽江市等6个地区和单位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试点;推出了昆明等6个州市作为扩大试点地区;确定了鹤庆等10个县区为全省文化产业特色县、建水等15个县区为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使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主要表现在:创新了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实践“管办分别”,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
10、和方式的转变;创新了文化企业经营机制,一批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通过转制、改组、拍卖、重组等方式,改制为国有控股或民营文化企业;创新了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一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劳动、人事、安排改革中实现了以岗定位、以岗定薪、按质取酬的全员聘用制;创新了文化发展投融资体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准入、投入、融资等政策规定进行了主动探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产业投入新机制。文化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体制改革使我省的文化资源、资产和人才得到重新整合,组建起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加快了产业升级,取得了新的突破。云南省广电网络公司对全省131个分支机构进行了
11、企业化改造,实现了省地县三级贯穿,总资产达27亿元。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由原新闻出版局所属的13个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总资产达20.47亿元,年销售收入28.39亿元。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拥有9报3刊1网站,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工专业的报刊系列,建立了遍布全省16个州市的采访、发行网络,省内报刊期发行总量达50多万份。省演艺集团也在主动筹建当中。几大集团的组建,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主体基础。4、文化产业发展快速1604图文产增加值及占GDP比里(亿元)1401201008060402002102001年2002,F2003年2001年I1噌加值(亿元)一一*fGDP1.tK(%)I=I=I
12、1.S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如图一所示,2004年我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6.24亿元,增加值134.11亿元,占全省GDP的4.35%,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已初步形成以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等行业为重点的产业群体。一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文化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呈现出相互带动的作用,如中国禄丰恐龙城项目的推动带动了旅游业和文博会展业;鹤庆新华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建设融手工艺品制造、旅游商品交易、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使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得到不断延长;同时我省还塑造了石林、云南映象、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普洱茶、大理古城等一批著名的文化品
13、牌。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被国内外专家和舆论界美誉为“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2005年全省正在实施(包括前两年签约,今年接着实施的项目)的文化产业项目共有77个,投资总额累计131.04亿元,累计实际到位资金23.44亿元。其中2005年上半年签约项目25项,实际到位资金13.19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2个。2005年12月9日,在昆明实行的首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交易喜人,签约项目合作协议金额达到152亿元,远远超过了100亿元的预期目标。在签约的这41个项目中,涉及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社会消遣服务等等11个文化领域,合作项目的投资主体呈现
14、出多元化特点。5、文化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87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890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省内居民的文化消费增长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我省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文化消费比重增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趋势。同时,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袤的市场资源。2004年,云南接待游客7000万人,超过本地人口3700万人,游客对文化市场的消费实力巨大,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前景可观。随着我省的不断开放,特殊是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都将促成我
15、省文化产业外向度的提升,为拓展海外文化市场供应便利条件。(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现行体制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文化产业现行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还没能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企事分开,没能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忽视市场机制作用,法规制度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不良,条块分割,地方爱护等体制性障碍突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还不明晰,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市场运作、行业自律、企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新体制形成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产业还存在结构性问题我省传统的文化产业仍占据着主要地位,而新兴的
16、学问型、技术型、创意型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国有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及产值所占比重过大,非公有制企业在文化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区域性文化产业布局失衡,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区域间的产业重复重叠现象严峻,而且产业链和供应链较短,带动力弱,效益较差;文化产品单一,产量规模小,没有可以在国内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大批量全系列的“拳头”产品;由于结构性冲突,使我省的文化产业还没有步入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较为滞后,民族文化开发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大多数项目和产品还处于文化含量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低的“三低”状况。特殊是一些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仍相对
17、滞后,如网络文化及相关的现代消遣业、动漫嬉戏、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项目在我省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仍较低。3、文化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我省文化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文化产品缺乏规范的市场经营交易环境;缺乏中介服务组织的有力支撑,在文化询问服务、资产评估、创意设计、法律支持等方面还远远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须要;文化经营企业缺乏行业组织和行业自律,经营方式还不规范,职业道德和诚信尚未在消费者中树立。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造成文化资源的大量闲置和奢侈。符合市场规则的经纪人代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与国家和国际法律接轨的地方性文化法规体系建设滞后,文化领域的学问产权还不能得到充分爱护。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
18、渠道单一,资本流通不畅,投入不足,使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来源。全省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仍以财政拨款为主,没有形成社会主动参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文化产业发展要素优化整合配置的环境。4、市场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大多集中于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系统的企事业单位,行政色调浓重,运营主体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还处于较分散、小规模的初始阶段,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管主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创新活力不够,竞争力不强。5、文化产业人才相对短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是最根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目前,
19、我省较为缺乏高素养复合型的文化产业各类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创意人才和中介人才。(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预料2005年,我国文化的潜在消费实力将达到5500亿元,在巨大消费的拉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快速,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愈凸显。“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我省的文化产业,对于调整我省的产业结构,变更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呈现代服务业,有效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趋势已经形成,文化产业也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省是连接东南亚、南亚与中国腹地的大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20、位,也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合作志向之地。现在,我省已成为中国参与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主要省份,这为我省在与东南亚、南亚等区域经济合作中,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创建了难得历史机遇。从西部大开发角度看,“十一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省区的支持力度。西部省区如何依据自身条件与特点,选择发展战略重点成为国家及西部省区必需面对的决策。我省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加之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变更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干脆的效果和作用,只要我省整合好一些大型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资助。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目前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
21、具潜力的是第三产业。“十一五”期间,在接着抓好第一、其次产业的同时,加快推动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变更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的局面,培育出一批学问型、创意型、技术型的新兴产业集群,逐步转变我省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我省的产品结构,使我省不仅能为市场供应原材料、轻工、农产等物质产品,还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为市场供应更多高品质的文化精神产品。从构建循环经济角度看,文化是可以通过创意而不断更新的资源。相对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破坏较少,不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是干净型、可再生型产业,对生
22、态的影响及资源的依靠较小,是循环经济较为志向的产业选择。因此,“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在将来5年间,我省应通过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共同体,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建立文化产业与其它支柱产业的战略联系,增加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实力,不失时机地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宏大旗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宣扬文化工作的领导权,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
23、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通过体制改革创新、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加我省文化的总体实力,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一)基本原则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文化产业具有不同于其它产业的特殊属性,即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必需在留意经济指标效益的同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留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能一头轻一头重,顾此失彼,出现偏差。2、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的原则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充分留意市场的需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产业发展的方向,又要充分留意到我省市场发育
24、程度较低的客观实际,合理运用行政资源和手段,从宏观层面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3、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辅的原则继承弘扬我省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爱护好民族文化生态,合理有序地开发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必需遵循的重要准则;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来创建新的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实现我省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4、重点突破与全面推动兼顾的原则“十一五”期间,我省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均衡兼顾“点”与“面”的关系,分类指导,有序推动。结合我省实际,要集中力气在一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文化产业 十一 发展规划 1.18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