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
《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自然教案全[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一常见材料单元目标:1 .识别木材、橡胶等材料,了解它们的来源、基本特点和用途。2 .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知道对好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而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3,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4 .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 .培育节约材料的意识。单元重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6 、相识橡胶制品的特点。7 、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8 、相识木板、鹿砖的基本特点。单元难点:1、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2、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如何进行包装。4,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一些装潢现象教学措施:演示试验与分组试验相结合。课时支配
2、:4课时木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木制品,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2 .初步r解木材的来源,培育“合理开发树木,节约运用木材”的意识.3 .初步r解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并能够以小档案的形式照实记录操作结果。二、教学重点:比较几种常见木材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操作结果的记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生活中的木制品活动目标:1 .初步相识生活中的木制品.2 .知道常见木制品的基本用途.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1页大图片。2 .探讨: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哪些物品是用木材做的?3 .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木材做的?4 .小结:生活中很多物品是用木
3、材做成的,它们有的用来存放东西,有的用来欣赏,有的用来玩耍,各有各的用途。*通过探讨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阅历,老师加以适当引导。活动二木材的来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木材的来源。3 .培育合理运用木材、爱护树木的意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木材是从哪里来的?2 .视察:木材来源的照片。3 .阅读:木材是一种自然材料,须要确定的生长周期。4 .小结:树木要经过“砍伐一一切割一一干燥”等过程才能变成木材.树木的生长期较长,我们要合理开发、节约运用。应引导学生自C1.总结出木材形成的不易,从而培育“合理开发树木,节约运用木材”的意识。活动三不同木材的特点活动目标:1,通过
4、多种方法对不同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发觉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特点2 .学习制作“木材小档案”。活动罂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桐木条、铁木模、红香木族、胡桃木筷每组各一,图钉。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木材的特点进行比较?怎样比较?2 .分组活动:通过看看、闻闻、掂掂、刻刻等方法,比较桐木、铁木、红香木、胡桃木等几种木材在外观、气味、轻重、硬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3 .记录: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第一部分。4 .沟通:各人制作的“木材小档案5 .阅读“小资料”奇妙的木材。*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相识木材的不同特点,将探究结果记录在活动作业上。橡胶/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
5、1.能识别些典型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2,初步了解橡胶的来源。3,初步了解几种橡胶制品的特点,并能膨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教学重点:相识橡胶制品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将所学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四、教学设计:活动生活中的橡胶制品活动目标:相识生活中常见的橡胶制品,了解它们的用途。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2 .探讨: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 .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橡胶做的?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用橡胶制成的物品。*学生可能对“橡胶”词比较生疏,老师可.举一两个例子加以引导。活动二襟胶的来源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的生产过程和简
6、洁分类。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橡胶是从哪里来的?2.视察:檄胺来源的照片。3.小结:橡胶要经过“割胶一一收集脱干”等过程才能用来制作橡胶制品。阅读:核胶的简洁分类。活动三橡胶制品的特点活动目标:初步了解橡胶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手套每组各一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探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橡胶手套的特点进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设想方案并相识?怎样做?付诸实施、得出结论.2.操作:通过拉伸和摩擦等方法相识橡胶制品具有有*进行摩擦操作时两手用力应尽弹性、防滑、耐磨等特点。可能一样。3.探讨:自行车和汽车轮胎为什么要
7、用橡胶来做?*要求学生结合对橡胶制品特点4.完成活动作业第1页其次部分。的相识,对“车胎为什么要用橡5.小结:核胶制品具有有弹性、防滑、耐磨的特点,胶来做”绽开探讨。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结合教材第3页上半部分图片6.探讨:你还相识哪些橡胶制品?它们分别利用了橡胶的哪些特点?绽开探讨,引导学生将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包装材料/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常见商品的包装材料。2,初步了解包装的主要作用,知道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的必要性。3 .能够将所学学问运用到生活中去。4 .知道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培育节约材料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为不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三、教学难点:如何进
8、行包装。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相识包装材料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常见包装材料的名称和特点。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5页上半部分。2.探讨:这些物品分别运用了哪些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有什么特点?探讨: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包装物品?活动二、选择包装材料活动目标:1.知道包装的必要性。2.依据不同物品的特点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设计意图学生活动流程1 .视察:教材第5页F半部分图片。2 .探讨:商店里的散装饼干和包装饼干你更情愿选择哪一种?为什么?3 .小结:经过包装的饼干与散装饼干相比,具有卫生、防潮和美观的优点。4 .视察:活动作
9、业第2页左侧照片。5 .探讨:(1)这些物品假如作为礼物送给挚友,是否须要包装?为什么?(2)你认为对它们进行怎样的包装比较合适?为什么?6 .完成活动作业第2页。7小结:对一些物品进行包装后能够起到防潮、防震、期生、平安、便利、美观等作用,因此对物品进行适当包装是必要的。8 .视察:教材第6页下半部分照片。9 .探时:这样的包装好不好?为什么?10 .小结: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包装是一种奢侈,我们要节约材料。*这是个开放的活动,应激励学生充分探讨,自主选择。只要学生能说出选择的合理理由,老师都应予以确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包装材料.装潢材料/第四课时一
10、、教学目标:1,识别一些常见的家庭装潢材料。2.初步了解木板、姿该等常见家庭装潢材料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一些装愦现缭。二、教学重点:相识木板、兖破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难点:结合它们的特点说明生活中的些装潢现象。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家庭装潢材料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常见的家庭装演材料。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图1 .视察:教材第7页照片。2 .探讨:家里常常能看到哪些装潢材料?沟通:家里不同地点选用的不同装潢材料。*学生可能对于常见装潢材料的名称不熟识,老师应予以指导。活动二比较木板和瓷砖活动目标:1 .通过不同的方法,视察、比较木板和兖砖的不同特点。2 .结合较木板
11、和兖砖的不同特点说明一些家庭装潢现象,3.感受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总是和它们的特性亲密相关。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木板、瓷砖、水、滴管、小刀、抹布。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为什么卧房的地面多选用木地板,而厨房和浴室的地面多选用瓷砖?2 .设想:怎样比较木板和兖砖的特性?3 .沟通:小组沟通自己设想的方案。4 .操作:运用自匕设想的方案,以小组为旅位,对木板和直砖的不同特性进行比较。5 .完成活动作业第3页第一部分。6 .沟通:(1)说说木板和兖游各有哪些特点。(2)说明木地板多用在卧房而兖砖多用在浴室和国房的缘由。*可运用滴水、刻画、去污等方法对木板和瓷砖的渗水性、硬度、
12、易清洁程度的性能进行比较。*因为是比较活动,要提示学生限制好相关变量。其次单元-地球的外表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初步知道地球四周包困若大气。3,初步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4.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5,初步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凹凸不平的。6.初步知道地形图中颜色与地形的关系。单元全点:I、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相识地球表辰生活若各种生物,分布若陆地和海洋以与大气层.3、知道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单元雄点:I、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2、学会看地形图。3,学习测量的方法。教学措施:老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课时支配
13、:3课时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2,初步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3.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的求要作用。二、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三、教学难点: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四、教学设计:活动一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2.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教学丫CD。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沟通:说说自己对地球形态的相识。2 .阅读:(1)教材第10页,了解人类探究、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以与所做出的努力。*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
14、应要求其说出自C1.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有学(2)观看教学VCD,补充认知。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了解了地球的形态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相识事物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生知道,可让其向同学介绍。活动二地球的外形活动目标:初步知道地球的形态近似球体。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篮球、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吗?2 .介绍: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和赤道的直径.*探讨时,老师可利用1只篮球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探讨。*可借助地球仪进行介绍。活动三去美国可以怎么走活动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地球形态特点的相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
15、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调查:相识中国和美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2 .探讨:假如我们到美国去旅游,可以怎样走?*当学生提出去美国可以选择往东,也可以选择往西走时,要提示学生思索:往这两个方向走都能到达美国,这是什么道理?地球的表面/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组成。3 .知道地球四周包围着大气.4 .初步学习测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相识地球表层生活着各种生物,分布若陆地和海洋以与大气层。三、教学难点:学习测量的方法。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球表面的自然景物活动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
16、各样的生物。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12页图片。2 .探讨:地球上有哪些自然景观?除了教材上看到的,你还知道哪些?3 .探讨: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者哪些植物?还有什么生物?4 .阅读:“小资料工小结: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各种各样的生物。活动二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地球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细致视察地球仪,比较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介绍:J解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差异.*出示地球仪协助学生视察。活动三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活动目标:初步相识大气圈的存在.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生
17、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探讨:地面上空还有东西吗?2 .视察:教材第13页照片。3 .沟通:大家有什么发觉?小结:地球四周包围着大气。I相识地形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是凹凸不平的,2,初步知道地形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陆地和海洋,而颜色的深浅则表示高度(或深度)不同。3.初步学会看地形图。二、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三、教学难点:学会看地形图。四、教学设计:活动一地面和海底都是平的吗活动目标:初步了解隔地和海底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地形横截面模型。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地形横截面模型。2 .探讨:陆地和海底表面的基本形态是怎样的
18、?3 .阅读:“小资料”.小结:陆地和海洋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以些代表性地区的海拔高度数据,帮助学生生成认知。活动二相识地形图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活动落材:实物投影仪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视察:教材第15页上半部分。2.探讨:为什么这些数据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呢?阅读:图中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揖在帮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颜色可以直观地表示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活动三给公园地形图上色活动目标:在学习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地形的基础上,能用不同的颜色给公园一角的地形图上色。活动罂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彩箔。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思索:可以用哪些颜色表示公园地形
19、图中不同的地形?2.沟通:各自上色的理由。涂色:完成活动作业第8页第部分。第三单元-小帆船单元目标:1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 .初步相识常见船只的外观特征与用途,初步J解婚的发展史。3,初步了解帆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实力。单元重点:I、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2、收集各种船只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沟通,从而初步相识现代船只的外观特征和用途。3、相识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单元难点:1、动手制作。2、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选择制作帆船的材料。教学措施:教会学生动手制作,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课时支配:3课时物体的沉与浮/第一课
20、时-、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2 .初步培育动手制作的实力。二、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三、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四、教学设计:活动一猜猜沉与浮活动目标:1 .发觉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2 .知道预料有时与事实不一样,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活动作业,学具:竹片、螺丝钉、橡皮、泡沫塑料、鳖料瓶、积木、铅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视察:试验材料。2 .预料:(1)思索: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哪些沉,哪些浮?(2)在活动作业第11页上记录预料。3 .试验:分组试验。4 .记录:记录试验结果,完成活动作业第11页.小结:有的
21、物体在水中会沉卜去,有的会浮起来。*只要求学生相识现象,不要求弄清沉浮缘由,也不出现“浮力”、“重力”等概念。活动二做个小小救生圈活动目标:I.学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救生圈。2.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科学与生活密不行分。活动器材:实物投影仪,学具:竹片、螺丝钉、像皮、泡沫塑料、塑料瓶、积木、铅箔、橡皮泥、水、水槽。学生活动流程设计意图1 .制作:选择一些材料,做一个“小小救生圈工2 .试验:把些原本沉入水中的物体绑在你的“救生圈”上,这些物体浮起来了吗?3 .探讨:你的“救牛圈”有须要改进的地方吗?4 .沟通:比较各种材料的“救生圈谁做的“救生圈”效果最好?5 .探讨:A正的救生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自然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6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