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幼儿PPT05第五章:教师和幼儿.ppt
《教师和幼儿PPT05第五章:教师和幼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和幼儿PPT05第五章:教师和幼儿.ppt(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9/5,1,教师和幼儿,前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汇(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探索与表达。”但是教师本位思想的长期影响,旧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已经牢牢扎根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使新纲要提倡的“平等交往,支持合作,以人为本”的观念成为一种挑战。根据课本案例(p54)你认为幼儿是怎样的个体?教师应怎样处理和幼儿的关系?如果想解答以上问题,请认真学习本课!,本章纲要,1、第一节 幼儿2、第二节 儿童观3、第三节 幼儿教师4、第四节 教师和幼儿的关系,第一
2、节 幼 儿,幼儿是教育的对象。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依据,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幼儿观不同,对幼儿的态度和方法也就不同。因此,为了科学地教育幼儿,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研究幼儿。本节共包括以下内容:一、幼儿的本质属性二、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一、幼儿的本质属性,(一)幼儿是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的差异性)(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和成人相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三)幼儿是权力的主体(幼儿和成人彼此平等,法律赋予了幼儿基本的人权,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四)幼儿期有自身的价值(幼儿期不仅是成
3、人生活的准备阶段,更重要的事幼儿期自身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1、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发展。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4、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二、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三、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作用:1、发展的可能性;2、造成幼儿个体的差异性;3
4、、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提供物质前提,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二)环境1、物质环境是幼儿生存的物质基础;2、精神环境是幼儿发展的精神食粮(三)教育幼儿教育是指托幼机构对幼儿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活动。(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它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第二节 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态度。儿童观的形成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传统以及人类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儿童观的演变和发展二、儿童权利的保护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的演变和发展,(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自今)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缩小了的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幼儿 PPT05 第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2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