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细菌性痢疾.docx
《临床执业医师——细菌性痢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执业医师——细菌性痢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临床执业医师一细菌性痢疾临床执业医师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1.1.y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变更。因各型痢菌毒力不同,临床表现轻重各异。病原学痢疾杆菌(dysenterybaci1.1.i)为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1.Ia),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的毛。依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A、B、C、D四群,即志贺痢疾杆菌(S.dysenteriae)、福氏痢疾杆菌(S.fIexneri)、鲍氏痢疾杆菌(Sboydii)及宋内
2、痢疾杆菌(S.sonnei),以及42个血清型(含亚型)。国外自六十年头后期渐渐以D群占优势,我国目前仍以B群为主(占62.877.3%),D群次之,近年局部地区A群有增多趋势。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有确定反抗力,其中以D群最强,B群次之,A群最弱。F1.光照耀30分钟、加热至6010分钟或IO(TC1.分钟即可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在蔬菜、瓜果及被污染物品上可存活12周,但在阴喑、潮海、冰冻条件下能生长数周,在粪便中存活时间的长短同气温、粪便中杂菌等有关。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脂多糖),近来探讨证明A群I型及部分11型、B群2a及个别D群可产生外毒素,该外毒素是神经毒素、细胞
3、毒素与肠毒素作用。均参加致病作用。尤其外毒素的毒力很强,可加重肠粘膜的炎性变更以及肠道外病变。痢疾杆菌对抗药物是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国内外探讨表明其耐药性口趋严峻。耐药性产生是与染色体基因突变和R质粒(亦称R因子)在同属种间、异属种间不断相互传递有关。R质粒为质粒之一种。是染色体外遗物质,由双股环状DN分子组成,能自我自复制,携带某些遗传信息,若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则与染色体同步复制。R质粒在细菌细胞间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接合、传导、转化三个途径,其中接合传递为其重要方式。R质粒使细菌产生特异旃,可使抗菌药物失效,当微量诱导物(少量抗菌药物)存在时即可产生大量特异酶,增加细菌耐药性,为此,临床
4、应用抗生素必需足量,切忌少量或局部运用抗菌药物,以防耐药菌株产生。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嫦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有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反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问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更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四)流行病学特征细菌性痢疾呈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
5、多见,主要缘由一定气温条件适合痢菌生长繁殖,在2030C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时可增殖100-80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二是苍蝇多,传播媒介多。三处天热易感者喜冷饮及生食瓜果蔬菜等食品。四是胃肠道防卫功能降低,如大量饮水后胃酸等消化液被稀释,抵挡痢菌实力下降。部队因流淌性大,卫生条件及设施差时易致流行。发病机理与病理变更(一)发病机理痢疾杆菌进入胃,易被胃酸杀灭,未被杀灭的细菌到达肠道,正常人肠道菌群对外来菌有拮作用;肠粘膜表面可分泌特异性Ig,阻挡细菌吸附侵袭。当机反抗力下降,或病原菌数量多时,痢菌借助于菌毛贴附并侵入结肠粘膜上
6、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随之侵入邻近上皮细胞,然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内接着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毒血症。大部分细菌在固有层被单核巨噬细胞噬杀灭,少量可达肠系膜淋巴结,也很快被网状皮系统歼灭,因此痢疾杆菌菌血症实属少见。当肠粘膜固有层下小血管循环障碍,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性溃疡等炎性病变时,刺激肠壁神经欢使肠蠕动增加,临床上表现为腹疝、腹泻、里急后重、粘脓血便等。感染A群菌可释放外毒素,由于外毒素的特性,故肠粘膜细胞坏死,如水样腹泻及神经系统症状明显。中毒型菌痢是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样猛烈反应。表现为急性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病
7、程中出现感染性休克(详见感染性休克节)、DIC.脑水肿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o慢性菌痢发朝气理尚不明白,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刚好、不彻底,或者机体反抗力下降,尤其胃肠道的原有疾患或养分不良等因素有关。探讨表明:志贺菌致病过程涉及多个毒力因子,毒力基因广泛分布于染色体和180220KD大质粒上,具表达调控机理特别困难,各种毒力因子在致病中的作用还待进一步阐明。(二)病理变更1.急性期菌痢急性病变可累及整个结肠,尤其以乙状结肠与宜肠为显著,呈充溢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充血、水肿、出血点。外露或粘膜下斑片状出血,肠腔充溢粘脓血性渗出液,粘膜坏死脱落形成表浅溃疡,重症病例可见渍疡
8、修复过程中呈干枯的烂泥坑样变更。2.慢性期菌痢可有轻充充血和水肿,粘膜苍白增厚感或呈颗粒状,血管纹理不清,溃疡修复过程中呈凹陷性艳痕,四周粘膜呈息肉状,但肠壁因瓶痕组织收缩呈肠腔狭窄者属少见。临床表现潜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临床上依据其病程及病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期以及六种临床类型。(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1 .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C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起先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口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
9、患者可因呕吐严峻,补液不刚好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尤其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老年患者和反抗力薄弱的幼儿,可有生命危急。极少数患者病情加重可能;转成中毒型菌痢。2 .急性非典型型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3 .急性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进展快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突然高热起病,肠道症状不明显,依其临床表现分为三种临床类型。(1)休克期(四周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绢,;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压迫皮肤后再充
10、盈时间2秒)。血压下降,通常V1.O.7kpa(80mmHg),脉压差变小,2.7kpa(20mmHg)。脉搏细数,心率快(100次min),小儿多达150160次min,心音弱。尿少(V30m1.h)或无尿。出现意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推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TC,肺水肿等,可致外周笥呼吸衰竭或MSOF,而危及生命。肺水肿时X线胸片提示,肺门旁边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伴支气管纹理增加。个别病例起病呈现急性典型,可于2448小时内转化为中毒型菌痢,应予以重视。成为中毒型菌痢临床特征,为全身性中毒症状及痢疾症状均严峻,腹泻频繁,多为血水便,甚至大便失禁。由于失水和酸中毒
11、,常于短期内发生休克。(2)脑型(呼吸衰竭型)为严峻的一种严峻临床类型。早期可有猛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上升,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逝;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宜至昏迷。进入昏迷后一切反射消逝。(3)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为严峻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90S以上)。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
12、器功能损害与衰竭(MOF)O2.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刚好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反抗力下降有关,也常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劳或精神因素等诱发。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型:1)急性发作型此型约占5%,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急性典型菌痢,但程度轻,熨原不完全,一般是半年内有痢疾病史或复发史,而除外同群痢菌再感染,或异群痢菌或其它致腹泻细菌的感染。(2)迁延型发生率约10%,常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胀、腹有、粘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亦可腹泻与便泌交替出现,病程久之可有失眠、多梦、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以及乏力、消疲、食欲下降、贫血等表现。左下腹压痛,可
13、扪及乙状结肠,呈条索状。(3)隐典型此型发生率约23乐一年内有菌痢史,临床症状消逝2个月以上,但粪培育可检出痢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病变。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发症(一)痢疾杆菌败血症主要见于养分不良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可达46%),刚好应用有效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二)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此为严峻的一种并发症。缘由不明,可能与内毒血症、细胞毒素、免疫竟合物沉积等因素有关。常因突然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而被发觉,表现为进行性溶血性贫血;高毓质血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削减等。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三)关节炎菌痢并发关节炎较少见
14、。主要在病程2周左右,累及大关节引起红肿和渗出。关节液培育无菌生长,而志贺菌凝集抗体可为阳性,血清抗O值正常,可视为一种变态反应所致,激素治疗可缓解。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菌痢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病前一周内有不洁饮食或与患者接触史。(二)主要临床表现1.急性典型菌痢发热伴腹痛、腹泻、粘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临床诊断并有困难。2 .急性非典型菌痢急性发作性腹泻,每日便次超过3次或腹泻连续2口以上,仅有稀水样或稀粘液便者,应留意:病前一周内有菌痢接触史:伴有里急后重感:左下腹明显压痛;粪便镜检10个高倍视野(HP),平均每个HP白细胞多于10个或连续2次镜检,白细胞总数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执业 医师 细菌性 痢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