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知识点.docx
《中药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知识点.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本短)作者:不详年头:东汉末年侵荷:365种版本:原书早佚,明清学者整理内容、价值:记栽中药基本理论。四气五味、方毒“三品分类法”:上、中、下三品。 现存量早的药学专著 总结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各药历用不衰,现教材:204种。两。南北朝时期作者:陶弘景年头:梁代(公元500年左右)Ott三:730种内容、价值: 朱书本经,墨书别录,小字作注 补充药物理论和操作原则。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出名未用,各类乂分三品。 首例请病适用药,80余种疾病。 总结梁代以前的主要药学成就,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标汜。其他本草著作
2、O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一宙强300种药物炮制方法。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C分支学科产生标记。懵唐时期新修本草(唐本草) 作者:苏敬、李勋主持,23人参加。 年头: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844种。 特点、价值:第一部官修朴(药典)。图文并茂,增加药物图谱、图经。总结唐代以前药学成就。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影响深远。宋金元时期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怎本草)作者:唐慎微年头:1082年栽药:1558种,增加476种,附方3000余首版本:原稿未刊行价值:现存早完整本草着作。总结宋代以前药学成就.首创附列大量方药。保存大量本草学史料。药性理论进一步完善:升降浮沉、rI经明代本草纲目作者:年头:oa
3、:内容、成就、李时玲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1892#,新增374种C体例:52卷,200万字附图I100多幅,附方I1.ooO余件各论:16部、60类CJkh贝秋:作者:年头:药:成就:全面总结明代以前药学成就。完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医药科技百科全书。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清代本草期目撷ft赵学:1765年921相新增716种。补纲目不足、纠纲目之误。新增大最民间药和外来药。保存大最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内容。清代本草探讨的特色:补充纲目不足,嫩取纲目精粹。重辑、注释发挥本经。大批草药专著。专题门类齐哈:炮制、辨药、药理、食疗。民国时期 中医学
4、校f中药学讲义,充溢各药功用主治。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陈存仁辞典类工具书,200万字,词目4300条 现代探讨起步:品种,化学与药理探讨。新中国成立后 本草占籍整理刊行。 中药新著,数量繁多、种类齐全O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本草彩色图鉴中华本草:(1999年) 涵盖中药学几乎全部内容。 总结两千多年来中药学成就。 载药8980种。三次全国性资源普查:12807余种(1999年)现代探讨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瞩目成就,完整的教化体系。完备的产业体系。其次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第一节产地道地药材(地道药材)历史、产地、品种、产成、炮制、疗效。道地药材的形成生
5、态环境的不同。临床疗效的长期总结。道地药材的确定临床疗效产地品种质增常见道地药材四川:黄莲、川茸、附子、川贝母、续断江苏:薄荷、苍术广东:赣香、陈皮、砂仁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茯苓、二七河南:山药、牛藤、菊花山东:阿胶浙江: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郁金其次节采集采集与药效的关系药效物质质、效的差舁采集季节、时间、方法植物类药材全草、茎: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密的花的或刚开花时。如:益母草、小的、薄荷、桑寄生叶: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如:枇杷叶特定品种须深秋或初冬霜后。如:桑叶花:含苞待放或初开时。如:菊花、辛夷花粉:盛开时。如:蒲黄果实、种F:成熟时。如:枸杞、车
6、前子特别:未成熟时。如:枳实根、根茎:秋末、春初(农历二、八月)。如:天麻例外:华夏树皮:春、夏季节(清明-夏至)。如:黄柏根皮: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如:牡丹皮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详细时间,以保证药效与简单获得为原则。矿物类药材:随时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药物调剂、制剂前必嘤的加工处理过程(炮炙、修治、修制、修事)药材(生药)T炮制第节炮制目的增效:增加药物功能,类育疗效; 降毒:消退、降低毒性、利作用、烈性; 改性:变更茹,性能,适应病侬要; 便用:便于调剂、制剂、肥鼻、M*; 纯净:去除杂庾和非商用部位。其次节炮制方法修治纯净:挑、筛、簸、刷、刮、挖、撞。粉碎:
7、捣、碾、研、磨、镑、住。切制:片、段、丝、块。水制: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火制:炒:清炒:炒黄、炒焦、炒炭。固体辅料拌炒:土炒、妖炒、米炒。炙:液体辅料拌炒。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C烫:砂石、滑石、蛤粉。嫩:干脆城:明烟间接城:密闭帽或烟帽煨:面裹煨、纸裹煨、干脆煨0烘焙水火共制煮蒸:清蒸、辅料蒸。炖潭淬其他制法制霜:压榨去油、重结晶、熬胶后残余骨怖发醉发芽精制药拌第四章药性理论第四章药性理论中药治鹤的基本原理:以偏弱偏/致病因*/脏!握络机能失常阴阳平衡一阴阳偏叠偏衰(正常机体)一-(疑病状态)Z西/偏性/该调经络机能订正阴阳偏喇赚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讥、归
8、经、毒性第一节四气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性质:寒、热程度:凉与寒,温与热确定:依据:用药反应基准:病证寒热功用:寒滦:阳证、热证清热泻火:实热烦渴凉血解毒:温毒发斑、血热吐蒯、疮疡滋阴除蒸:阴虚发热泻热通便:热结便秘清热利尿:热淋濯痛、黄疸水肿清化热痰:痰热喘咳清心开窍:高热神昏凉肝息风:热极生风温热:阴证、寒证温里散寒:中寒腹痛暖肝散结:寒疝作痛补火助阳:阳萎不举、官冷不孕温阳利水:阴寒水肿温经通络:风寒痛证、血寒经闭引火归源:虚阳上越回阳救逆:亡阳虚脱临床意义:基本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程度恰当。寒热错杂、寒热真假。留意季节、地域。其次节五味 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
9、、咸五种味道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确定:口尝味一功效味 功用:辛:散、行、涧(芳香药性)苦:泄、燥、坚发散:表证通泄:腑实、血瘀、气降泄:上逆行气:气滞活血:血瘀滋润:燥证甘:补、和、缓补益:虚证和中:脾胃不和和药:解毒、调和药性点盛积聚缓急:痛证淡:渗、利,附于甘火、主血,渗湿利水:水湿内停血酸:收、涩。涩:收、涩,附于酸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性味合参角度不同、性味合参气味相同,功效相近清泄:实热燥湿:寒湿、湿热坚阴:阴虚火旺咸:下、软泻下:大便燥结软坚:痰核瘵疡瘦瘤、入肾:补肾入血分:肾属水,心属以水胜火而走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q异、气同味异结合详细功效。第三节升降浮沉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
10、的四种不同趋向临床意义:同病位、逆病势特别: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攵荆子独开趋向的变更:炮制、配伍第四节!H经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确定: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依据:所治详细病证临床意义:辨证用药区分功效相像药物,精准用药第五节毒性概念:广义:(古代)偏性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毒性f偏性。“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亦毒。”狭义:(现代)不良反应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副作用:治疗用的以外的反应。临床意义: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限制毒性:药证相符、限制剂城、加工炮制、合理配伍正确对待占籍论述,借鉴占代阅历留意临床报道,重视现代探讨第五章中药的配伍一配
11、伍的概念依据病情、药性,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物协作运用。二.配伍的意义增效减毒适应困难病情三配伍的内容配伍七情:单味药应用、药与药之间配伍关系。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痛。协同:常用相须:两药性能相像,合用增加原有疗效相使:主、辅药部分性能相像,辅药增加主药疗效。降毒:选用相艮: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相杀:一药消退另一药毒副作用。拮抗:避开相恶:一药降低、破坏另一药功效。产毒:禁忌相反:两药同用产生毒副作用。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第六点中药的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内容: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含义:药物合用产生毒副作用、降低和破坏药效,应避开。内容:相反、相恶O“十八反”: 乌
12、头反半夏、瓜萎、贝母、臼薮、自与 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 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细辛、芍药O“十九畏”:硫黄一朴硝,水银一砒霜,狼毒一密陀僧巴豆一牵牛,丁香一郁金,牙硝一京三棱,川乌、草乌一犀角,人参一五灵脂,官桂一赤石脂O“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分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历代遵信居多。确定取舍尚早,方待深化探讨。二.证候禁忌药性各异,适应不同证候。留意各药的“运用留意”。三.妊娠用药禁忌含义: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分类:慎用:尽量避开。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部分温里药、性质滑利之品。禁用:肯定禁止。剧海药,作用峻猛堕胎力强。不
13、能用于堕胎:不行靠,也心全。四.服药饮食禁忌乂称食忌、忌口病证食忌:依据病情,忌食某些食物。一般:生冷、辛热、油胭、腥眦、刺激C服药食忌:服某些药时,不行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毒性反应。第七章中药的剂豉与用法第一节剂量含义:用量每味药的成人一日值。方剂中每味药间的相对剂量。计量单位:历代各异明清-59年:十六两制,1斤=16两=160钱现在:公制,剂地依据:药物:质最、病人:年龄、地区、季节、Ikg=100Og质地、性味、有毒无毒、剂型、配伍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居处一般:5-10g,大剂量:15-30,鲜品:3O-6Ogo其次节用法煎煮法器具、用水、水啦、浸泡煎煮火
14、力、时间、特别前法先煎:质地坚硬、后下:气味芳香、次数成分不易煎出,毒性药物成分受热易破坏的药物包煎:另煎:洋化:泡服:粘性、另炖,溶化,煽服,粉末、带绒毛的药物珍贵药胶类、粘性大的药物成分易溶于水、冲服:久前易破坏药效的药物珍贵药、提高药效、高温易破坏、成分不溶水、入水即化、液体药煎汤代水:易混浊、质轻属大的药物服药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冷热第八章解表药含义:发散表邪、治表证性能特点:性味:辛、归经:肺、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分类:轻扬膀胱表证(太阳经证、温病丑分证)辛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辛凉:发散风热风热表证兼:利水消肿:水肿止咳平喘:咳喘 透疹:麻疹、风疹 止痛:风湿痹痛 消疮:疮疡初起
15、。运用配伍:寒热不同,药性须合。正虚邪实:配补虚药。温病卫分证:配清热解毒药。运用留意:不宜过量、久用,免耗气伤津。因时因地而宜。不宜久煎。忌用:自汗、盗汗。慎用:失血、淋证、疮疡H久。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功效应用: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而I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宜喘咳者。配桂枝发汗解表第一要荷宣肺平,:喘咳证。辛散苦降风寒咳嗽寒痰咳喘肺热咳嗽利水消肿:风水水肿。修枝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风寒表证。发汗力缓,温通卫阳表实证:配麻黄表虚证:配白芍阳虚外感都经脉:寒凝血滞痛证。胸痛伤心中焦虚寒,脱腹冷痛经寒血滞,月经不调,疮痕积聚风寒
16、湿痛、肩臂难受助阳化气:痰饮、落水证心悸,心阳不振,血脉不通奔豚气,阴寒内盛、寒水上冲萦苏、现紫苏:辛,温。归肺、脾经。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共同点:发汗解表:风爆表证。力缓宜轻证。止呕:呕吐。解鱼蟹毒:鱼蟹中毒,腹痛吐泻。不同点:紫苏:兼行气、化痰:宜胸闷、咳痰者行气宽中、安胎:O脾胃气滞,胸闷呕吐O气滞胎动担心O痰凝气滞,梅核气证附:紫苏梗O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胸腹气滞;胎动担心生姜: 温中止呕:O脾胃寒证,脱腹冷痛O多种呕吐,呕家圣药,宜胃寒 却Mr止咬:肺寡展喉。 解半夏、天南星毒性。香僭:辛,微温。归肺、脾、胃经。麻黄:辛、微苫,温C归肺、膀胱经
17、。共同点:利水清肿:水肿。不同点:香塞:发汗、散寒力缓,化湿和中:阴暑证外感风寒,内伤科湿,腹痛吐泻。夏月麻黄”麻黄:发汗、散寒力强:表实证宣肺平:喘咳证一芥防网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防风:辛、甘,微温。归肠胱、肝、牌经。共同点:常相须为用裱风、解表: 风寒、风热表证。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力整. 透*:麻疹不透。消疮:疮疡初起C止血:吐蚓下血。防风:兼被湿:风寒挟湿表证祛风力“风荷洞Ir外风、内风均治。 胜湿止痛:风寒湿痹。止痉:破伤风。羌活、白芷、缰辛、茶本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细辛:辛,温。有小毒C归肺、肾、心经。施本:辛,温。归胎胱
18、经。共同点:解表微寒、袪风除湿、止痛: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头痛。风寒湿痛。白芷、细辛:宣通鼻窍:鼻潮不同点:羌活:较强,太阳经头痛、上半身风潮鼻痛白芷:阳明经请痛:头额痛、牙痛。祟1.Ih带:带下,寒湿、湿热消肿掉脓:疮疡肿毒,初起、脓成细辛:少阴头痛,牙痛散寒力强,表索、里票均可。阳虚外感叫化饮:外感、肺寒、寒饮喘咳注:O“细辛不过钱”煎服,13g;散剂0.5Ig。反*徽本:善达!:太阳经,1头痛。苍耳子、辛夷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共同点:发威风爆、宣通鼻客:鼻渊,头痛、外寒流涕、不闻香臭。风寒表证不同点:花耳子:鼻溯良药祛风湿止需:风湿痹痛、四肢拘率
19、附:苍耳草。苦、辛、微寒。有小毒。O祛风,清热,解毒:风湿痹痛,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辛夷:上行头面,善通鼻窍,鼻斓要药注:包煎“葱白1.希不食草、胡要、Wff 共同点:爱眇口:风寒表证。发表力弱。 不同点:葱白:微寒道阳般不食草:道鼻窍,化痰止咳,解毒消肿胡婪:透声,开I1.消食怪柳:逮*,祛风源其次节发散风箫药 性味:辛,凉。 功效应用:(发散力缓)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兼:清头目:头昏利咽喉:咽痛透疹止痒:麻疹、风疹止咳:肺热咳嗽幽牛磬子、蛔廉叶、菊却桑叶:甘、苫,寒。归肺、菊花:辛、甘、苦,微寒。共同点:藐微风熊:风热表证、。平葬肝阳:肝阳上亢。浦肝明目:目赤、昏薄荷:辛,凉。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