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仓场.docx
《北宋东京仓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东京仓场.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宋东京仓场开封市文物工作队葛奇峰北宋东京最盛时有户13.7万户左右,人150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P348。为了保障规模如此庞大的城市人口的物资供应,北宋政府在东京城内外修建了大量的仓场设施来储存粟草、金帛、兵作等物品。那么,这些仓场设施都设于何处?数量多少?如何管理?有无考古资料印证呢?本文仅就此对北宋东京城内外的仓场设施作一简单论述,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一、仓场的设置京城处修建仓场的历史由来已久,汉唐时仓场设施就已是京城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到了北宋,东京城常住居民百余万,驻军20万左右,皇宫、官府机构及官工匠有10万以上,僧尼道有二三万人,妓籍人口有万人之众,另外还有
2、相当驻军人数的军队眷属P347-348。另外,开封地处中原,水陆交通便利。在北宋时期,开封作为“天下之枢”,更是一跃成为全国水路、陆路交通中心。便利的交通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空前繁荣,全国各地的物产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京城东京。据记载,“天禧末,京城所积仓粟一千五百六十万石,草一千七百万五千余围”,英宗治平四年,“京师粳米支五岁馀,久且陈腐”。浩繁的物资流动不仅满足了京城百万人口之需,而且促进了东京城仓储业的迅速发展,于是大量的仓场设施就在东京城内外应运而生了。仓场储存大量的物资,不仅可以“以资国费”,调节市场粮价,而且可以缓解“岁之丰俭”、“水旱之虞”带来的灾难,并解“边境之急”时的燃眉之需。P2
3、74-275东京城地仓场数量多、规模大、种类齐全。如果按照仓场储存物品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粮仓、草场、茶库仓、(金帛)藏库、麦仓、竹木场、碳场、箭库、(作坊)物料库、军器库等数十种;如果按仓场储放物品的来源或仓场的作用、性质不同主要可划分为船般仓、税仓、(作坊)材料场、军器库、内廷藏库等。船般仓:船般仓即是储放舟船所运物资的仓场的总称。船般仓的兴建跟漕运是息息相关的。自隋唐以来,漕运均是以通京师为主要目的的,即所谓“国都之漕”。从唐代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将东南上供物资运达京师,就漕运所经江、汴、河、渭各水域,“缘水置仓,转相受给”,“其大略自江入淮,自淮人汴,自洛入河,自河入渭,各自置
4、船,淮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各自征输,水次各自置仓。如集津仓、洛口仓、含嘉仓、河阴仓”等。到了宋代,京城从长安迁到开封,漕运路途大大缩短,但纲运转般之法也从唐代沿袭下来。北宋发达的漕运使得“凡漕运所会,则有转般仓”设立,如真、扬、楚、泗等州均设有数量不等的转般仓。作为北宋漕运中枢的东京城,为收纳四方运至的物资,遂在京城内外设立了大量的转般仓。宋代初期,端拱六年(公元988年)徐休复上言中曾说到:“京师内外,凡大小二十五仓。”这25仓中多数为接受东、西、南、北四河运抵京师物资的船般仓。其分布情况大致如下:(1)受江淮所运者,谓之东河,亦谓之里河仓。其仓共有十个,即永丰、通济、万盈、广衍
5、(通济有四仓,景德四年改第三日万盈,第四曰广衍)、延丰(旧广利,景德中改。大中祥符二年,增第二)、顺成(旧常丰,景德中改)、济远(旧常盈,景德中改)、富国等。(2)受怀、孟等州所运,谓之西河。有永济、永富二仓,还有专门储放石炭的河南北十炭场等。(3)受颍、寿等州所运,谓之南河,亦谓之外河。其仓有广济第一仓。(4)受曹、濮等州所运,谓之北河。有广积、广储二仓。(5)草场,则有汴河南北各三所,骐骥、左右天厩坊,天驷监各一所。(6)又有茶库仓,或空则兼受船般斛斗。(7)还有专门的上下竹、木务。以上诸仓的设置,是北宋初年的情况,随着赋税收入的增多及漕运的畅通,京师的仓库建设也不断扩大。至北宋中期以后,
6、汴河仓区自城东虹桥元丰仓,一直沿河到东水门里,加上陈州门里的麦仓子,州北夷门山上、五丈河储仓,”共约五十余所”,比宋初增加一倍多。宋人周邦彦在其汴都赋中曾对此作过描述“永丰万盈,广储折中,顺成富国,星列而茶布。其中则有元山之禾,清流之稻,中原之菽,利高之黍,利下之稼;有鬻有芭,有机有柜,千箱所运,亿縻所露。”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对仓场装卸、支纳之日,热闹非凡,仓区成市的热闹场景的描述,“日有支纳下卸,即有下卸(司)指挥兵土,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两石布袋。遇有支遣,仓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场二十余所。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阖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如此壮观的劳动场景,从
7、侧面也折射出了船般仓规模的宏伟。税仓:东京城仓场从数量上看,税仓是仅次于船般仓的一类仓场。税仓主要是指储放租赋的仓场,其分布情况大致如下:(I)京畿之租者,谓之税仓。北宋时期,开封府界有田1133167亩,官田51664亩,按开封中田每亩产量1石,税收1斗之通例,年税粮应有IOO万石以上。(2)受京东诸县者,有广济仓。(3)受京北诸县者,有广积第一、左右骐骥院、天驷监凡三仓。(4)受京西诸县者,有左天厩坊仓。(5)受京南诸县者,有大盈、右天厩二仓。(6)受商人入中者,谓之折中仓,有里、外河二名。(7)又有茶库仓,或空则兼受船般斛斗。(8)草场,则有汴河南北各三所,骐骥、左右天厩坊、天驷监各一所
8、,以受京畿租赋及和市所入。税仓中除却储放京畿租赋及商税的仓场外,还有一部分为“折中仓”。在宋代东京商业活动中,“入中”贸易占有特别显要的地位,它不仅贸易量大,而且与当时许多重要的经济行业关系密切。所谓“入中”,开始时宋政府募商人入纳粮草于指定的西北沿边地区,给以“要券”,又称交引或钞引,到开封其他州军取钱、盐、茶、香菇充值,称为“入中”。后来,此种办法加以推广,无论商人入纳刍粟、现钱或官府所需之物,也不论是沿边、京师或其他地方,只要是官府允许的这类贸易,统称为“入中”。在入中过程中,官府将商人入纳之货价以茶、盐、香菇等折价配与现钱给值,又称“折中”。宋初在开封设折中仓,储蓄商人入纳之物。太宗时
9、又规定,商人所运粮食,每一百万石为一界,分别存放于里河折中仓与外河折中仓。淳化二年一度改为折博仓。此外,京师所需的矶及木材、马草不足时,也用“入中”来解决困难。(作坊)材料场:北宋东京城官营手工业,在生产规模、组织分工方面都较前代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北宋王朝赖以存在的经济支柱之一。北宋时期,在工部将作监下属有专门的内修司、东西八作司、竹木务、事材场、麦稹场、丹粉所,作坊物料库、退材场、窑务、第泊场等机构,这些机构虽然主要是管理修缮营造等事宜的,但其辖下的材料场数量相当的多,其附属的手工作坊亦相当大。据宋代东京研究统计,“东西作坊、文思院、后苑造作所、东西八作司、广备指挥五个单位,就有204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宋 东京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