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深度报告:螺旋式上升韧性显著增强.docx
《白酒行业深度报告:螺旋式上升韧性显著增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行业深度报告:螺旋式上升韧性显著增强.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白酒行业发展复盘1.1 行业发展趋势:历经20年高速增长,迎来高质量发展时代回顾建国后至今的七十余年,白酒行业虽有起落但总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行业螺旋式向上,生命力不断增强,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行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优势产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量上看,1949年建国以来白酒行业产量规模从10.8万千升增长至2021年的715.6万千升,期间于1997年和2016年达到阶段性峰值,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落后产能不断出清,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由高点的1358万千升降低至2021年的715万千升左右,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预计十四五期间,
2、白酒年产量稳定控制在800万千升,总体来看未来白酒产销量规模将维题有水平,进入存量时代之下供给侧的结构升级是白酒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图表1:白酒行业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历史产量从销售收入和利润体量上看,1998-2021年二十余年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持续保持正增长,销售收入体量从165亿元增长至6033亿元,CAGR达至Ij16.95%(粗略估计);1998-2021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从10亿元增长至1702亿元,CAGR为25.14%(粗略估计)。同时期,中国GDP(现价)从8.5万亿元增长至114.4万亿元,CAGR为11.95%,在宏观经济总体处于较快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白
3、酒行业从较小规模的发展初期逐渐步入规模较大的成熟期,且发展速度领先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白酒行业进入存量时代,预计未来行业收入和利润规模的增加主要由结构升级推动,根据酒业协会预测,预计十四五末,行业将达到8000亿规模(5年CAGR6.3%),白酒行业预计实现利润2000亿元(5年CAGR6.5%)。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之后,结构升级一方面推动营收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推动行业总体的盈利水平提升。图表2: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一Kil完成他何收入:亿元收入同比:70004560S(XX)40302000I(XX)O从行业盈利能力来看,1998-2021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利润率由6%提升至28%,
4、在规模化效应、品牌效应和企业治理优化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白酒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消费品领域盈利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未来在需求侧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随着供给侧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行业盈利能力仍有上升空间。1.2 行业增长引擎:供给侧改革,结构升级为主线从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上来看,可以将本世纪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6年之前的量价齐升”阶段和2016年至今的量缩价增阶段。白酒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不仅是对不断演变的消费需求的适应,也是中国经济大环境在白酒行业的映射。图表6: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和吨价变化趋势根据中国政府网,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开始波动下行,至2015年随着人口
5、红利持续衰减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适应性调整节奏明显滞后于需求侧的变化。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正式提出,至今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体现在白酒行业就是白酒消费从追求量到追求质转变,少喝酒,喝好酒成为白酒消费的大趋势。2004-2016年量价齐升阶段:期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从312万千升增长至1358万千升,CAGR达到13.05%,同时期白酒吨价亦处于平稳上升阶
6、段,200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平均吨价为1.92万元/千升,2016年增长至4.65万元/千升,CAGR为7.65%,这一时期白酒行业规模的壮大,由量增+价增两因素共同驱动,且量增的贡献显著大于价增的贡献。2016-至今结构升级阶段:2016年之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白酒行业也迎来落后产能的出清期,2016-2021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从1358万千升降低至716万千升,五年间产量降低47%(粗略估计),CAGR为-12.03%;同一时期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平均吨价由4.65万/千升上升至8.69万/千升,CAGR为13.31%,这一阶段白酒行业的增长主要由结构升级带来的吨价提升
7、驱动。中长期来看,行业进入存量时代,需求侧消费升级拉动的供给侧结构升级带来的吨价提升将是行业增长的主引擎,同时,品牌认知不断增强之下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名优白酒企业集中亦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图表7:白酒行业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落余尧尧皆厚二.白酒行业调整深度复盘虽然建国以来白酒行业总体得到长足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在行业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经历数次调整。我们希望通过对行业历经的几轮调整做系统性分析,以辩证认识阶段性的调整对行业发展的意义。按照行业回调的主导因素我们将历史上的几轮回调做分类探讨,第一类是由行业内在因素主导的回调,第二类是由外在宏观因素以及黑天鹅事件导致的回调。第一类回调主要包括:
8、1989-1992年由政策限制政府白酒消费带来的回调;1997-2003年由行业税制改革带来的供给侧调整;2013-2015年由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导致的调整。第一类回调往往持续数年,并导致行业发展趋势、驱动力发生根本性变革。第二类回调主要包括:2003年非典疫情对行业造成季度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回调;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回调;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的回调。第二类回调往往是季度性的回调,短期的宏观因素的冲击或者黑天鹅事件难以扭转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事件影响的消退行业往往可以迅速回归原发展轨道。2.1 行业因素主导的调整:时间较长驱动力调整,产业求变而通2.1.1 1989
9、-1992年行业首轮深度调整1989-1992年,白酒在行业内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迎来首轮调整。宏观层面来看,1989-1992年,为了解决价格改革带来的经济过热和严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国开展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力度空前的长周期经济治理整顿。期间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缩的调控政策,化解金融风险,遏制通货膨胀。图表10: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间宏观经济发展背景B-t6f74二白i行支949第三Ie白行金豆示冬果皆庠行业层面来看,本轮行业调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88年名酒价格放开起始;到1989年双紧缩的背景下国家首次提出限制政府白酒消费,本轮调整拉开序幕;最后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众
10、消费崛起,白酒行业开启新一轮增长。第一阶段:名酒试水价格闯关,抢购潮之下价格虚涨。1988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做好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烟酒价格工作的通知,高端烟酒试水价格闯关,首批放开十三大名酒的价格,希望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抑制部分群体过高的消费和需求。但彼时正处于经济过热、一部分群体需求膨胀阶段,叠加长期价格双轨制之下消费者对涨价过于敏感,导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抢购潮和涨价潮,数月间13大名酒零售价格从192元上涨至852元,涨幅高达343%o第二阶段:三年财政、信贷双紧缩,廉政建设限制公务活动消费名酒。1988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11、此后长达三年的经济深度调整拉开序幕。1989年开始,在廉政建设和抑制通胀的背景下,物价局连续三次通知下调名酒零售指导价,13种名酒价格从852元重新降回315元,降幅达到63%o需求端,伴随限制公款消费以及名酒列入专控商品政策出台,名酒不上桌,社会集团消费量锐减,此时大众消费水平尚不足以有效支撑名酒消费需求增长,白酒行业迎来首轮深度调整。供给端,紧缩的调控政策亦对依靠信贷扩产的企业形成资金压力,198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下滑8.6%,1988-1993年白酒产量仅从467万千升增长至543万千升,CAGR为3%,产量增速较1979-1988年间明显降低。图表12:建国以来白酒产增长情况第三
12、阶段:价格趋于合理,名酒进入大众消费。1990年开始,随着宏观层面通胀治理见效,名酒价格走出价格放开初期的剧烈波动阶段,逐步回归理性,反映真实供需。低价促销使得名酒逐渐进入大众消费层面,大众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名酒价格也从1990年开始进入平稳上升阶段。2.1.2 1997-2003年行业第二轮深度调整1997-2003年,白酒行业迎来第二轮由行业因素主导的调整期。宏观层面,经过1992-1997年的一轮产能迅速扩张后,宏观经济失衡的特点发生新的变化,表现为需求疲软,供给过剩,与前一阶段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特点相反。同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开始爆发,我国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
13、出口受到冲击之下有效内需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为扩大内需刺激增长,中国制定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战略方针,稳定经济增长并保障就业目标实现,成为这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由长期实施的紧缩性政策转变为扩张性政策。行业层面,经过1992-1997年的一轮量价齐升的高速发展后,白酒行业的供需格局也像经济总体一样,从供不应求逐渐转变为供过于求的产能过剩阶段。1995年开始低端白酒需求疲软问题显现,供给已有过剩苗头,行业竞争加剧,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之下扩产带来的规模优势被弱化。1997-2003年,白酒行业本身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在宏观和政策环境因素催化下进一步激化,行业整体进
14、入一轮深度的长期调整。1996年开始行业政策导向转向从紧,先后出台一系列监管、税制等方面政策,对行业产生较大冲击。1998年开始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进入负增长阶段,随后7年在税制改革等因素的进一步影响下白酒行业产量总体呈现下滑趋势,直至2004年筑底。1997-2004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从709万千升下降至312万千升,产量下降56%o期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1340家下降至2004年的986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营收从1999年的516亿元增长至2004年的613亿元,CAGR为3.51%,利润从1999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04年的59亿元,CAGR为8.07%。
15、图表14,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败变化情况臼酒规模以上企业数眼(家)上市白酒企业方面,1997-2004年上市白酒企业营业收入从82亿元增长至178亿元,CAGR为11.69%;归母净利润从14.82亿元增长至16.32亿元,CAGR为139%o2001-2003年白酒板块连续3年归母净利润负增长,直到2004年白酒板块归母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估值来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叠加山西朔州假酒案,对白酒基本面造成严重打击,1998年底上市的白酒企业除山西汾酒和水井坊外无一例外地估值大幅度下滑,其中汾酒没有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其受假酒案冲击最大,当年净利润暴跌92%使得估值被动抬升,而水井坊则是上市酒企中唯
16、个净利润增速逆势上移的(1998年净利润增速为22%,较1997年提升18Pet)。(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图表17:行业深度调整期间上市酒企收入表现2.1.3 2012-2015年行业第三轮深度调整2012年3月开始,随着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和八项规定出台,政商白酒消费场景受限,需求迅速收缩之下白酒行业迎来第三轮深度调整期。宏观层面,2011年政府退出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GDP增长结构发生改变,国民经济增长开始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GDP增速自2011年开始换挡降速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切换之下,投资活动带来的政商消费场景收缩,高端、次高端白酒消费需求增长失去主要引擎。行业层面,
17、2012-2013年一系列限制和监管政策出台和塑化剂事件等因素再度使行业进入一轮深度调整阶段。2012年3月,国务院发布限制公务消费政策,严格控制三公消费,禁止公款购买高档酒和礼品;2012年11月,爆出塑化剂事件,酒鬼酒,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均受影响,行业遭遇信任危机;2013年11月,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白酒生产许可,切实控制塑化剂污染,严格规范白酒标签标识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区分固态法及液态法,以及加强对白酒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速换挡、增长结构调整和中观层面行业调控政策出台以及微观层面信任危机多因素共同作用下,2013、2014年
18、行业利润连续两年下滑。政务消费场景缺失之下,高端白酒需求短期缺乏有力承接,2012-2013年飞天茅台批价从1875元/瓶的高点回落到880元/瓶的阶段性低位,下滑53%;普五和国窖1573批价分别回落39%、41%o图表2():三公消费出台后高端白酒价格泡沫破裂2012-2015年,行业收入从4466亿元增长至5559亿元,CAGR为7.6%,复合增速较2003-2012年下降19pcts;利润从819亿元下降至727亿元,CAGR为-3.9%,复合增速较2003-2012年下降43pcts;利润率从2012年的18.33%下降至2015年的13.08%,下降5pcts;产量从1153.2万
19、千升增长至1312.8万千升,CAGR为4%,复合增速较2003-2012年下降IOpcts;均吨价从3.95万元/吨增长至4.32万元/吨,CAGR为3%,复合增速较2003-2012年下降7pctso高端、次高端白酒需求阶段性承压之下,行业整体均吨价增长乏力,收入主要依赖量增驱动,行业盈利能力下降。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带来的行业危机与悲观预期使得白酒PE下滑,而这年大盘PE是上升的。2012年12月,沪深300指数的PE强势反弹,最终从年初的10倍增长到年末的11倍,而白酒行业的PE则在悲观基本面的影响下未能反弹,保持全年下跌的趋势,从年初的26倍跌至年末的16倍,到2013年更进一步跌
20、至历史最低的9倍。图表21:白酒行业估值并未在2012年末跟随大盘反弹2.2 非行业因素导致的调整:季度波动冲击小恢复快,不改中长期趋势第二类回调包括:2003年非典疫情对行业造成季度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回调;2018年宏观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回调;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的回调。2003年非典疫情对行业造成季度冲击:2002年11月非典首例病例在广东发现,2003年3月底蔓延至全国,2003Q2疫情对白酒行业和上市白酒企业产生季度冲击,2003年7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白酒中秋旺季消费基本不受影响。2003Q2疫情爆发时间处于白酒消费淡季,因此2003年的非典疫情总体对白酒
21、行业年度收入和利润影响较小,全年维度看,行业维持复苏向上的趋势。从收入、利润表现上看,2003年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1%,行业总体从1997-2003年的一轮调整中开启恢复的大趋势未因非典疫情的季度影响改变。上市白酒企业方面,2003年实现收入155亿元(+9.96%),增速环比提升2pets;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14.39%),增速环比提升23pctso2003Q2疫情较为严重时期上市白酒企业收入增速由Ql的0.62%下降至Q2的-1.77%,利润增速由Ql的7.85%下降至Q2的-72.94%;随后2003Q3开始收入、利润增速迅速回升,20
22、03Q3上市白酒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环比提升16pcts、66pcts,至14.68%、-6.90%o图表25:非行业因素导致的回调KX)3*同模情I21nxuI.nn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回调:2007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2008年9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经济发展,2008Q3开始国内宏观经济受冲击之下,白酒商务宴请需求承压,上市酒企季度业绩受到明显影响。2008Q3开始上市酒企业绩增速开始环比放缓,2008Q4上市酒企收入、利润增速分别降低至-8.39%、-28.72%,增速环比2008Q3分别降低31PCts、85pctso2008年全年收入、利润表现来看,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
23、收入1412亿元(+29.94%),增速环比降低4pcts;实现利润186亿元(+36.79%),增速环比降低23pctso上市白酒企业实现收入355亿元(+14.79%),增速环比降低IOpcts;实现利润87亿元(+35.84%),增速环比降低42pcts.估值角度,2008年前三季度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无风险利率上行使得A股整体估值开始收缩,而三季度过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与传导,各项经济指标恶化,估值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也并未转而上升,而是基于市场对基本面预期的担忧进一步下跌。全年沪深300估值回调71%,白酒行业指数下跌78%o复苏:2008Q4开始,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酒 行业 深度 报告 螺旋式 上升 韧性 显著 增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