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doc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一 编制依据1二 编制目的1三 工程概况1四 地质情况2五 施工方案2六 施工控制要点8七 监控量测9八 劳力、机具设备配置11九 质量控制措施12十 安全及环保要求15十一 施工注意事项16某某隧道1#斜井进正洞挑顶方案1、编制依据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1.2、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Z10417-2003、J287-2004)1.4、南龙铁路某某隧道设计图(图号:南龙施隧43-01)1.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设计参考图1.6、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地质条件。1.7、可利用的新技术
2、、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资料。1.8、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条例等。2、编制目的2.1、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挑顶施工中,要宁慢勿快、及早成型,尽快抑制围岩变形。2.2、通过增设临时支护,且不需拆除临时支护即可使正洞支护一次成型,确保初期支护质量、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3、工程概况某某隧道位于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与漳平市双洋镇交界处,进口里程DK141+913,位于永安市西洋镇上螺村,出口里程DK154+081.9,位于漳平市双洋镇温坑村,隧道全长12168.9m。本隧速度目标值为200km/h。隧道最大埋深约900m。隧道纵坡最大坡度8,最小坡度3.8。某某隧道围岩分类为:级围
3、岩220延米,明洞89延米,级围岩477.9延米,级围岩2610延米,级围岩8735延米,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23延米,喇叭口倒切式缓冲结构14延米。 某某隧道1#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正洞交于DK145+500里程处,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综合坡度为9.91%,井口里程XD1K1+460,与线路平面夹角为90。 斜井井身按250m左右的间距共设置4处缓坡段,井底缓坡段长65m,洞身部分缓坡段长30m,以利安全,缓坡段坡度2%。斜井平长1460m,坡度为11.37%(平台处采用2%),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内净空尺寸为6.2m(高)7. 5m(宽)。 4、地质情况 与线路相较于
4、DK145+500,与线路夹角为90。斜井隧道洞身围岩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523b)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间肉红色,块状构造,弱风化,岩石坚硬,工程性质较好。井口表层为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12m,下伏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52b)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间肉红色,中粗粒华岗结构,块状构造;全风化弱风化,全风化厚1020m,强风化厚58m,以下为弱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易坍塌。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较发育。斜井井身围岩以为主,井口处围岩划为级。五、施工方案(纵向爬坡导坑法)5.1、总体方案 辅助坑道施工至正洞交界处,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
5、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按正洞支护形式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相反方向施工,扩挖临时支撑达到正洞标准断面。辅助坑道1#斜井挑顶进正洞平面图见图1,交叉口正洞钢架落脚平台立面图见图2,施工程序详见表1。 图2、 交叉口正洞钢架落脚平台立面图图1、斜井挑顶进正洞平面图表1 斜井与正洞相交处施工程序表施工顺序示意图说明1正面图正洞导坑爬坡斜井拱顶1、辅助坑道掘进至正洞开挖轮廓线后,在交叉口处施作加强支护及斜交口处支撑架。2、及时施作辅助坑道交汇段二次衬砌。2正洞拱顶(爬坡导坑纵断面)图爬坡导坑斜井1、按照确定的曲线半径测设爬坡导坑中线。2、沿隧道一侧方向,斜向上开挖爬坡导坑至正洞拱顶。3
6、、爬坡导坑断面可根据围岩情况调整。3爬坡导洞拱顶与正洞拱顶位于同一高程后,在导洞内直接向正洞进行扩挖,一端正洞施工10m后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41、调头按正洞相应围岩级别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对有影响的爬坡导洞的钢架进行拆除;2、施工中可根据需要开挖一段距离后,暂停该方向开挖,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再按设计开挖方向正常工序进行开挖及支护。5按照相应围岩等级的施工工法进行正洞开挖5.2施工步骤辅助坑道交叉段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设计加强钢架,加强环中设置2榀I18并联辅助坑道型钢钢架,外侧增设I18门型钢架,门型钢架分节与辅助坑道钢架焊接在一起,相邻钢架采用22纵向钢筋连接。I18型钢钢
7、架由横梁和立柱组成,横梁与辅助坑道18型钢钢架之间的空隙,从两侧对称焊接竖向18a型钢立柱短撑,钢架安装后该空隙喷射混凝土回填密实。在横梁上按照正洞套拱的间距纵向设置I18钢柱头,作为正洞套拱的支撑点,门型钢架每侧增设610根42锁脚锚管和系统锚杆。交叉段门架底脚处设25纵向槽钢、扩大门架拱脚和底稿地基承载力。1#斜井与正洞为正交,靠近正洞段7m辅助坑道原设计格栅拱架替换为I18型钢拱架,间距调整为1.5m。正洞仰拱钢架与辅助坑道加强环最外侧的仰拱钢架焊接,正洞仰拱衬砌钢筋和辅助坑道仰拱衬砌中的预埋钢筋连接,确保正洞和辅助坑道交叉口处的紧密连接,能共同受力。爬坡导洞开挖完成辅助坑道加强环和交叉
8、段二次衬砌后,爬坡导洞现已辅助坑道断面形式,按R=1015m的圆曲线半径,以不大于30%的坡度爬到正洞拱顶高程,同时爬坡导洞的净宽增加至9.0m。爬坡导洞支护参数:I18型钢钢架,间距1.5m/榀,每榀钢架设3.5m长42锁脚锚管12根;8钢筋网,网格2020cm;22系统锚杆,长度3.0m,间距1.01.0梅花型布置,20cm厚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保证锁脚锚管和纵向连接筋的施工质量。正洞施工完成爬坡后,在导洞向一端直接扩挖正洞,待施工约10m后封闭掌子面,回头进行反向正洞施工。反向开挖正洞时,先开挖顶部,再开挖两侧。开挖时仅对有影响的导洞钢架进行拆除,并相应完善其他支护。六、施工控制要点正洞
9、与辅助坑道相交地段处于复杂的三维受力状态,为保证正洞安全挑顶施工的完成,正洞初期支护必须座落于一个牢固的落脚平台,同时应加强该段正洞初期支护的锁脚锚杆施工,防止拱架下沉。辅助坑道斜井变断面段施工,应加强初期支护,支护参数应比正常断面相应提高。交叉处加强环设置由于正洞开挖断面较大,为确保扩顶段正洞施工安全,在辅助坑道斜井与正洞交接处设置一加强环,加强环由2榀18型钢钢架组成,钢架间采用22钢筋连接,喷设混凝土覆盖钢架。设置托梁,为正洞拱架提供落脚平台在正洞与辅助坑道斜井拱顶交界里程处,沿正洞方向设置拱顶纵向托梁,托梁采用18型钢,牢固焊接于辅助坑道斜井钢架拱顶,托梁与斜井钢架间空隙设置18a型钢
10、竖向立柱,立柱应与正洞拱架位置相对应,牢固焊接并喷射C25砼回填密实。加密设置正洞初期支护锁脚锚管,每榀钢架单侧不少于610根锁脚锚管,锚管长4.0m,注水泥砂浆,锁脚锚管与钢架牢固焊接,防止拱架下沉。斜井到达正洞位置后,需要在XDK0+000至XDK0+010范围内,按照设计围岩级别进行初期支护,正洞开始扩挖后,按照围岩进行初期支护。辅助坑道斜井进入正洞开挖前,必须先完成辅助坑道交叉段的衬砌施工。辅助坑道交叉口处的加强环必须深入正洞初期支护断面,保证为正洞的支护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辅助坑道向正洞转化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进行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工序。,正洞交叉段开挖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井 进正洞挑顶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