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
《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住宅小区住宅楼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编制说明4第一章 工程概况51工程概况52工程特点5第二章 施工部署51人员组织62仪器配备63测量工作安排64测量工作准备6第三章 厂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71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原则72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7第四章 基础、地下室及主体的定位放线101人工挖孔桩的点位放线102筏板基础垫层放线103地下室的放线104塔楼地上部分的放线135砌体和装饰部分的放线13第五章 高程控制点测量20第六章 沉降观测控制23第七章 测量复核和误差控制30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中建五局三公司
2、技术手册4、成都市勘察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放线交接单5、成都融创蓝谷地B地块5-8#楼项目建筑、结构、安装专业施工图纸(设计号:-11)。二、编制审核人员: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三、发放范围:分公司:工程部、技术部项目部:工程部、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机电部、合约部、采购部、生产经理、技术经理。某某项目部某某年9月5日第一章 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成都融创蓝谷地B地块58楼项目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83973,地上建筑面积68415,地下建筑面积15558。本工程由地下室和住宅组成,58楼共由4个栋号组成,地下室连为一体,5#楼地下2层、0.000(523.40绝对标高)以上31层、高93.30米;
3、6#楼地下2层、0.000(523.40绝对标高)以上31层;7#楼地下1层0.000(518.00绝对标高)以上31层、高93.30米;8#楼地下1层0.000(518.50绝对标高)以上31层、高93.30米。5-6#楼筏板标高为514.15m; 7-8#楼筏板标高为513.65m。67楼筏板标高相差500mm。58楼图中主楼各给出了8个坐标点,地下室在转角处给出了16个坐标点。该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较大,造型较复杂施工放线难度较大。2 工程特点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大、层数多、平面复杂、占地面积大、施工放线难度大. 第二章 施工部署1人员组织项目经理部将组建测量小组,由项目技术经理任测量组长
4、,组员为技术员、栋号长、质量员。项目技术经理指导测量小组开展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2仪器配置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全站仪科立达NTS-3201控制点测设、复核2电子经纬仪J21控制点测设、测量3激光铅垂仪1/1内控轴线传递4水准仪S3/S13高程测量5塔尺5m3把高程测量6大钢尺50m、30m各4把放线测量7钢卷尺5m20把尺寸测量、复核8线锤2放线辅助表1测量仪器配置3测量工作安排测量小组负责现场测量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布测、引测和闭合复核工作以及对作业层施工员轴线和标高的复核工作;项目技术经理组织现场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复核,其中基础部分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布测和引测工作都要进行复核,主体阶段
5、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每4层组织一次。测量小组对所有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工作以及对楼层轴线标高测量工作完成并复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建设方现场工程师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确定最终测量成果或并作为下一步测量的依据。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复核无误后交付劳务作业层或分包单位测量人员,劳务作业层或分包单位人员进行楼层细部轴线和标高的测量工作,测量小组须对劳务作业层或分包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作为施工的轴线和标高依据。4测量工作的准备测量准备:测量仪器的检验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学习;施工图纸学习;测量人员的培训;测量现场的踏勘;根据业主书面和现场交接的测量基准点办理交接以及复核工作等。第三章 厂
6、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1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布设原则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应先从整体考察,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图1 准永久点埋设示意图2场区平面控制点、控制轴线的布设 1、成都市规划勘测院已经提供永久坐标点即东江大道A原2。 2、基础及主体施工时的平面控制点的布置:24#楼基础施工时可将仪器架设、两处永久坐标点,然后在24#楼适当的位置测设出一个转点,将仪器架设在转点上分(X=31730.089,Y=67218.570); (X=31669
7、.005,Y=67307.662)。这两处坐标点作为今后施工的永久基准点,以这两处点作为原始点24#所有的坐标控制点均可以放别放出塔楼的坐标控制点及引出点,坐标控制点在基坑内,坐标控制点的引出点在基坑上的空地处。如图2所示为放样路线图2 78楼现场半永久点布设图2.上图所示各点坐标如下:(X=12434.590,Y=24917.817) (X=12560.959,Y=24731.222)ZJ-1 (X=12416.189,Y=24949.585) ZJ-2 (X=12838.826,Y=25094.881) ZJ-3 (X=12422.749,Y=25158.715) ZJ-4 (X=1244
8、1.483,Y=25188.478) ZJ-5 (X=12478.690,Y=25253.254) ZJ-6 (X=12503.021,Y=25189.295) ZJ-7 (X=12504.169,Y=25183.601) 以上坐标的来源:、为成都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测放点位,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测出ZJ-1、ZJ-2点坐标,然后将仪器架设ZJ-2点,测出ZJ-6、ZJ-7点,然后将仪器架设于ZJ-7点,依次测出ZJ-3、ZJ-4、ZJ-5点;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测出ZJ-1、ZJ-2点坐标,然后将仪器架设于ZJ-1点,分别测出ZJ-3、ZJ-4、ZJ-5、 ZJ-6、ZJ-7。 22坐标控制
9、点:见附图2平面控制网布置图。点号XY引出点离原坐标控制点距离备注8、12495.55225076.3698-8、4022、12487.61925085.08622-22、4031、12487.56425101.89431-31、555、12413.11025011.3965-5、3521、12402.55825024.19621-21、3530、12407.15725044.12630-30、35A、12410.81425073.426A- A、35L、12407.14925105.159L- L、50V、12413.83225111.305V- V、50表2坐标点的引出控制点说明:此表中只
10、列出了8#楼坐标点的引出点,具体测量时其余楼号可依次列出.图3 平面控制网说明:因规划院所放的永久坐标点离厂区较远故此处未在图中反映出来第四章 基础、地下室及主体的定位放线1人工挖孔桩的定位放线首先将全站仪器架设于ZJ4处已知坐标点后视ZJ7,可以将基坑内塔楼的坐标点8/a、22/Y、31/V、21/A、5/B、2/H、R/1逐一放出,再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坑内的任意坐标点,将桩位逐一放出,并在点位上插上6的钢筋定出各桩位的位置。放完桩位后采用50m钢卷尺逐一复核桩与桩的相对位置,复核无误后形成放线资料上报监理及建设方。2基础垫层放线在土方队伍开挖土方时,将基坑内的所有坐标控制点均已破坏,项目部在
11、浇筑垫层前组织项目测量小组将砖胎模及地库边线放出,首先将仪器架设于ZJ4处后视坐标点后视ZJ7将A、B、C、D、E、F、G、H、J、K、L、N、M、P、Q、R等16个点的坐标逐一放出,即可得到外墙轴线,然后按图纸要求加上条基宽度和垫层宽度即可放出砖胎模的位置线。3 筏板基础及地下室的定位放线3.1在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项目部还应组织测量小组在防水保护层上放线,这次放线是整个基础和地下室施工中最重要的一次放线。放线方法同垫层放线。还是将全站仪架设在ZJ4后视ZJ7逐一将基坑中的定位坐标放出。然后将全站仪或经纬仪移至基坑内,按照图纸的细部尺寸将各剪力墙、柱、积水坑、后浇带、电梯井及基础不同标高分
12、界线逐一放出。并将各墙柱及轴线采用红色耐水油漆描红。绑扎底板钢筋后,原来放在防水保护层上的墨线由于受底板钢筋的遮挡多数已经无法看见和使用。因此必须重新在底板钢筋上放一次线,此时放线有2种方法:如果底板钢筋未遮挡防水保护层上的墨线,即可以直接采用线锤将墨线返在底板上层的钢筋的上并用红色油漆做好标记;如果底板钢筋遮挡防水保护层上的墨线,则需要重新架设好全站仪放出各坐标点然后采用电子经纬仪按照直角坐标法将轴线逐一放出. 3.2筏板基础砼浇筑完成后还应在砼基础完成面上重新放线,此次放线主要是便于墙柱支模用,放线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图4 墙柱模板的放样图5 筏板基础垫层放线4 58#楼地上部分控制轴线在
13、浇筑0.00处楼面砼时即埋设3003003mm的钢板,并在钢板上做好标记。此点就作为内控点的基准点,图6 内控点埋设钢板示意4.1内控点确定:因本工程平面尺寸均发生变化,选择合适的内控点才能保证轴线的有效转递。本工程内控点的位置详见下面塔楼轴线内控点确定示意图。5-8#楼各栋号地上部分分别设置内控点(具体部位见附图)。内控点设置于0.00的地下室顶板上。图7 7楼地上部分内控点图8 8楼地上部分内控点图9 5楼地上部分内控点图10 6楼地上部分内控点4.2外控点确定:(见平面控制网布置图)4.3塔楼施工测量控制网竖向传递的基准层设置、控制点组成与传递方法:高层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
14、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铅直仪的测量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测量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基准层按不超过80m的高度进行设置,首层的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由平面测量控制网引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层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仪进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测量控制网控制基准点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地产 住宅小区 住宅楼 建设 工程施工 测量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