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
《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毕业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1#楼体施工测量【摘要】本文介绍了楼体施工测绘的方法,测绘的实施主要是结合实际从图根控制网的布设、实测计算和利用全站仪对碎部点进行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碎部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平面图测绘中的运用,以及CAD成图的实施方案;最终得到楼梯施工图形。平面图测绘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平面图的测绘,掌握测量的三个基本因素: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程测量的施测及计算方法,并通过测量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的理论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关键词】平面图测绘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高程测量 目录1.工程概况3编制依据测量前的准备施工测量基本要求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轴线测设建筑定位
2、和放线测量建筑的基础施工测量工程细部测量 沉降观测. 设计总结.3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由XX市XX建筑勘察设计公司设计,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造。本工程位于X县XX南路北侧,其建筑总面积为61722平方米,该建筑地上7层,建筑结构形式为砌体结构,建筑高度为20.1500米。地区地质情况,本工程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形式为条形基础。基础施工完毕后清理基坑,并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室外设计标高,再进行施工上部结构,回填系数不得小于0.94,灰土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5.工程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
3、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2.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3.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4.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 设计图纸。3.测量前的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1.熟悉图纸总平面图-建筑总体位置
4、定位的依据。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详细图-施工放线的依据。立面图、剖面图-高程测设的依据。X X 1#单元楼平面图2.控制点的复核平面基准点的复核:为了保证平面测量的精度,基准点的复核采用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边角连测的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法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允许误差应小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一级导线网的规定。(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小于1/30000,测角中误差5,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mm ,水准测量往返测闭合差限值为4 ,N 为水准测量测站数)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高程基准点的复核采用DS3水准仪,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业主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
5、点,复测精度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定位基准线的复核:施工定位前须对建筑定位基准线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线的检查采用全站仪进行,检查时测定其边长及夹角,结果与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值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定,复测基准线的误差应小于:角度2.5,边长130000。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基准点或线存在异议之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一份注明有异议之处和修正后成果表。在确定成果是否正确后,测量人员方可进行下面的工作。3.施工场地整理平整和整理施工场地,以便进行测设工作。4.制定测设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图设计草图
6、。5.仪器和工具对测设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核。4.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高层建筑设计及施工规程测绘出版社控制测量学、建筑施工手册制定本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本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规模大,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高,工程质量要求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高层建筑施工规程等相应规定,结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应规定制定本工程的工程施工测量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分级布网的原则布设场区施工控制网、建筑物控制网作为建筑定位放线的施工控制
7、,以下根据规范规定建筑允许偏差(建筑限差)作为起算数据推算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1.1.建筑物定位限差与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精度要求 根据规范规定,场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是根据场区面积大小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并结合工程测量经验来确定,结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相应规定,本工程建筑定位允许偏差取2cm 为宜,建筑物定位点位中误差为10mm,根据工程测量误差理论与误差分配要求可以推算出本工程场区控制网的精度为:测角中误差2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控制点点位中误差10 mm1.2.结构构件施工允许偏差与建筑物控制网精度 本工程主要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
8、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柱、剪力墙、定位要求最高,其相对建筑轴线的允许偏差为5 mm,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建筑屋主要轴线作为起算数据推算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为:控制线中误差1.8 mm测距相对中误差1.8 /80005=1/9938(取用1/10000)测角中误差1.8 /(80005)=20.8 (取用20)高层建筑施工规程规定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轴线间距30-50m 并组成封闭图形,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闭合精度不低于20,证明本工程的建筑物控制网精度是符合本工程实际和规范规定,是科学合理的。1.3.标高测设与高程控制网精度 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层高允许偏差5 mm,全高允许偏差
9、30 mm,以此作为起算数据推算高程测量允许偏差:层高允许偏差3mm,全高允许偏差20 mm,场区高程控制网精度取用三等水准测量精度。1.4.竖向投测与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建筑高度20.1500m,层间竖向允许偏差5 mm,全高允许偏差H/1000,以此作为起算数据推算本工程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为:层间竖向测量允许偏差3 mm,全高允许偏差H/1000 且20mm。2.施工测量仪器与工具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指标数量用途备注1水准仪Ds33mm2标高测量良好2经纬仪DJ2水平2垂41测量放线良好3全站仪SET211误差 21控制测量良好4铅直仪5 5mm/100m1轴线竖传递良好5放线钢尺5
10、0 m/5 m2/4放线良好6吊线锤1Kg4放线良好7尺垫2个水准测量8铁锤、油漆、排笔、钢钉、墨斗、等配合工具根据需要配备放线良好9计算器5测量计算良好5.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便于设讨和施工放样。1.建筑方格网(1)建筑方格网的布置是否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的。 (2)方格网布置时,是否已注意以下
11、几点基本要求: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然后,重点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因此,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最后,详细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在主轴线测定以后,监理工程师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方法: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
12、角点,以上述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图中细部格网点,如116各点,均可用直线内分法标定,而4、6、11、13各点又可用方向线交会法根据已定点加密。当测区范围较大时,也可直接采用GPS、RTK法放样方格点。 如果建筑区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则必须用归化法来建立方格网。 首先按以上方法放样各方格点。为了求得一大批方格点的精确坐标,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控制测量方法即静态GPS、三角、导线、交会等法,也可以联合应用几种方法来测量,然后通过严密平差精确计算出各点的实际坐标。 将各点的实际坐标和设计坐标比较,求得各方格点
13、的归化量。从而把各方格点归化到设计位置。首级控制网不一定要具有方格的形状,完全可以用导线、导线网、边角网和GPS网等灵活的形式建立。这样首级网中点数不多,点位可以较自由地选择在便于保存并便于使用的地点。随着施工的进展用这首级网逐步放样出测区的主要轴线,然后从测区主轴线出发建立所需精度的建筑矩形控制网或其它形式的控制网。2.平面控制网2.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等形式。2.2.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2.3平面控制网的布
14、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2.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面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4)在已
15、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首先,通过两个坐标基准点(编号为A1、A2), 引测到现场四个坐标点。其次,以坐标基准点A1、A2为导线起始边,并和各引测点K1、K2、K3、K4、K5、K6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各控制点角度、边长,进行内业数据分析,通过坐标基准点A1、A2的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点位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平面控制图。并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提交“控制网设置记录”以及“工程定位(竣工)测量记录”。控
16、制网如下所示3.高程控制网工程施工期间,对于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亦有明确的要求:(1)在精度上应能满足工程施工中高程放样的要求,以及施工期间建筑物基础下沉的监测要求;(2)在密度上,则应以保证施工方便为准。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建筑场地上的高程控制网一般分两级布设。首级为III等水准网,控制整个建筑场地。在建筑区一般相距400m左右应埋设一点。点位应选在距离厂房或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等)25m以外,距离震动影响范围不小于5m,距离回填土边界线不小于15m。第二级高程控制是在III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加密IV等水准网。控制建筑场地的高程网应与国家II等水准点进行联测,作为高程起算的依据。III等水准网应
17、整体建立,IV等水准网可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分区加密。 所有高程控制网点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监视其是否变动。为此,在建筑场地上还应建立深埋式的水准基准点组,其点数不应少于3个。点间的距离宜在100200m之间,其间的高差应以II等水准测定,并进行复测和稳定性检验。 施工控制网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复核时,必须事先自己制定套完整的审查,测设复核的程序,不能简单沿用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并及时纠正。同时,监理工程师要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严格对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
18、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范要求。6.建筑轴线测设 对于建筑施工测量,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一股应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二种方法。 (1)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审查核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政府规划部门的批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数据、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据的准确性。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制桩,以便在开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施工 技术 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