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实验考试.docx
《系统解剖实验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实验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1.指认胸骨角,描述胸骨角的概念以及临床意义答:胸骨角一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临床意义: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相当于第五胸椎的水平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相连接。柄外侧缘上接第一肋。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2 .指认肩胛骨上角,小角的位置说明其意义答:上角一上缘与脊柱缘会合处。意义:平行第二肋下角一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意义:平行第七肋3 .指认舐角的位置,说明其意义答:舐骨一舐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起的结构,称为舐骨。意义:临床上常用箭角作为骨性标志来确定箭管裂孔的位置。4 .指认骼结
2、节的位置并说明其意义答:从胎前上棘向后方约5-7厘米处,骼峭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骼(崎)结节,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意义:两侧骼崎最高点的连线约平齐第四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5 .指认盆骨的界限,并描述其组成的结构名称答:界线一由般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行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又称假骨盆。盆骨由舐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髅骨借之间的骨连结而成。6 .指认椎间盘,描述椎间盘的构造和作用答:椎间盘一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构成:外部分纤维环,内部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髓核。作用:牢固连接相邻的椎体椎间盘坚韧而富有弹性,可承受压力,减缓冲击以保护脑髓有
3、利于脊柱向各个方向运动7 .指认翼点,描述其概念及意义答:翼点的概念:是额骨、顶骨、颍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行骨缝称为翼点翼点位置:位于颗窝内,颊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临床意义: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中央前回三分之一)。另外,在临床手术中,翼点开颅也是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即翼点入路:通过去掉部分额骨、颍骨和蝶骨大翼,从外侧面开颅和显露脑组织.8 .指认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每块椎骨都有1个椎体;椎体在前。1个椎弓;椎弓在后 1个椎孔: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
4、.上下椎孔连接成椎管,内有脊髓 7个突起:向后的一个突起叫棘突一个两侧的突起叫横突;一对向上的突起叫上关节突;一对向下的突起叫下关节突;一对椎弓体相连处叫椎弓根,此根上下缘凹入叫上切迹和下切迹 当两个椎骨相连接时,上位椎骨的下切迹与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形成一个孔叫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9 .举例说明骨的形态分类.答:长骨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多分布于四肢、肱骨、股骨,体位于中部,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箭,具有光滑的关节面,面上附有一层关节软骨。短骨形似立方体,eg腕骨,跑骨等。扁骨呈板状,eg颅腔的顶骨、胸腔的胸骨、盆腔的骸骨等,对腔内器官起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eg椎骨、
5、上颌骨。另外,在手、足和膝的肌腱或韧带内还有一种结节状的籽骨可减少对肌腱的摩擦。10 .指认脑颅骨的名称,位置.答:脑颅由8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颍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他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硕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飘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U.指出枕外隆凸,乳突,额弓,下颌角,眶上、下孔的位置答:详见2528页12.指出肩峰,肱骨内、外上露,尺骨鹰嘴,尺骨经沟答:详见17/913 .指出骼喳,骼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的位置答:详见39及2114 .描述骨的构造,指认骨密质和骨松质
6、答:骨的构造一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与骨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断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短有关;在骨的骨髓腔内有骨髓,在幼年时期,骨髓是红色的,成年后,骨髓被脂肪取代成为黄色,一般情况下,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15 .描述并指出肱骨的主要结构答:肱骨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头的下方稍细,称为解剖颈。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崎,分别叫做大结节崎与小结节崎
7、。大、小结节及崎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体的中部前外侧面上有一粗面,叫做三角肌粗隆,是同名肌的止点。体的后面中部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并略转向前方的螺旋形浅沟,为槎神经通过的径路,故名槎神经沟。16 .指认肩胛骨的主要结构答: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的扁骨,介于2-7肋之间。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崎,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
8、,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内侧缘长而薄,对向脊柱。外侧缘肥厚,对向腋窝。肩胛骨、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肩胛骨位于北部的外上方。肩胛骨前面微凹,后面有一向外上的高崎,称为肩胛冈,其外侧端称肩峰,是肩部的最高点。肩胛骨在体表可触及。17 .描述脊柱的整体观。答:脊柱的整体观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加宽,第2箭椎最宽与椎体的负重有关。自锹骨耳状面以下重力传至下肢骨体积渐缩小后面观: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喳,位于背部正中线,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侧面观:可见颈、腰、胸、舐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箭曲凸向后18
9、 .指出并描述胸廓下口的组成答:胸廓下口一宽而不整,由第12胸椎、第11及12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剑突又将胸骨下角分成左、右剑肋角。19 .描述并指出骸骨的主要结构答:骸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幼年时,骸骨分为骼骨,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成年后,他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骸骨。左酸骨、右髅骨、舐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骸骨与股骨构成髅关节。股骨为不规则的扁骨。16岁以前由骼骨、坐以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股臼处互相愈合。髅臼是股骨外面中央的环形关节窝,由骼、坐、耻三骨的体构成,与股骨头相关
10、节,其底部中央粗隆,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股臼窝。窝的周围骨面光滑,附以关节软骨,叫做月状面。酸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做靓臼切迹。20 .描述并指出股骨的主要结构答:肱骨的结构一肱骨分一体和上下两端。肪骨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肱骨头,朝向上内,与肩胛骨的关节流相关节。在肪骨头外侧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别是大、小结节,它们各向下延伸成一纵喳,分别称为大结节崎和小结节崎。两结节之间有一条沟,称结节间沟。肱骨头和大、小结节之间的环形沟,称为解剖颈。肱骨头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是肱骨骨折的易发部位。肱骨体中部的外侧面有一粗糙骨面,称三角肌粗隆;后面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槎神经沟,槎神经紧沿此沟经
11、过。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时容易损伤槎神经。肱骨下端前后稍扁,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呈滑车状,称肱骨滑车;外侧的呈圆形突起称肱骨小头。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牌和外上牌。内上牌后面的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通过。下端后面的深窝称鹰嘴窝,伸肘时接尺骨鹰嘴;前面有一较浅的窝称为冠突窝,屈肘时接尺骨冠突。21描述并指出指出骨盆的组成,分部。答:骨盆是由撕骨、尾骨和两块骸骨(由骼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所组成。界线:由飘骨岬、弓状线、耻骨梳子、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该界线将盆骨分成上下两部,上位大骨盆或称假骨盆,下为小骨盆或真骨盆(简称骨盆)。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时增大的子宫,但与
12、分娩无关。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大骨盆的形状和测量基些径线等,来间接了解真骨盆的情况。22 .指认关节的基本结构。答:基本结构一一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23 .指认肩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活体服示其运动形式。答: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肩关节可做各种较大幅度的运动。关节囊薄而松弛保证了肩关节的灵活性,喙肩弓从上方保护肩关节和防止其向上脱位的作用,肩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24 .指认肘关节的特点、结合活体展示其运动形式。肘关节组成:由肱骨远侧端和槎尺骨近侧端的关节面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楔关节和梯尺近侧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槎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槎骨头凹构成;槎尺
13、近侧关节由根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棱切迹构成。结构特征:肱尺关节为滑车关节;肱槎关节为球窝关节,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绕矢状轴运动;槎尺近侧关节为圆柱关节。三个关节包在同一共同关节囊内,彼此又可独立运动,为典型的复关节。关节囊前、后薄壁而松弛,有利于屈伸运动,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关节囊后壁最薄弱,故常见税、尺骨两骨向后脱位,移向肱骨的后上方。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槎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槎骨环状韧带。所有加固韧带均不附着于税骨,从而保证了梳骨能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肱尺关节属滑车关节,可在冠状轴上作屈和伸运动。肱梯关节形态上虽属球窝关节,但因受肱尺关节的限制,只能作屈、伸和旋前、旋后运动。槎尺近侧
14、关节属于车轴关节,只能作旋转运动。25指认髅关节的特点、结合活体展示其运动形式。答:组成:股骨头,酸臼。特点:股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与髅臼之间,环节面接触面紧密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前壁最坚固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作用:负重并具有广泛的运动范围26,指认膝关书的构造特点,结合活体展示其运动形式。膝关节的运动特点:D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骨骸间隆起与股骨牌间窝嵌锁,侧副韧带紧张,除屈伸运动外,股胫关节不能完成其他运动。(2)当膝关节屈时,股骨两侧段后部进入关节窝,嵌锁因素解除,侧副韧带松弛,股胫关节才能绕垂直轴作轻度的旋转运动。4.股薄肌:在大收肌的内侧起于耻骨下
15、支,止于粗隆内侧部。功能:膝关节屈曲内旋。由团孔神经支配。27结合标本回答踝关节的组成,为什么在跖屈内翻位时易发生损伤?答: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口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28 .指认肱二头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
16、起自肩胛骨喙突。止点:槎骨粗隆和前臂筋膜。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29 .指认肱三头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楼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税神经沟内下方。止点:尺骨鹰嘴。功露: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30 O.指认股四头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部位:大腿前面,有四个头。起点:股直肌起自骼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骰骨,向下形成
17、骰韧带止于经骨粗隆。功能:近固定时,股直肌可使酸关节屈,整体收缩使膝关节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姿势。31.指认小腿三头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答:起、止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黑,约在小腿中点处移行为腱性结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后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形为肌腱。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32 .指认股二头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胶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和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腹肌,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
18、肌腱止于槎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壁旋后33 .指认三角肌,描述其功能和临床意义。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临床意义: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34 .指腹前外侧群肌肉,并指出肌纤维方向。前外侧肌群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腹外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两侧呈外八字形;腹内斜肌大部分肌束由外下斜向前上方,两侧呈内八字“八”形;腹模肌肌束横行向前,两侧相接呈“一”形;腹直肌肌束
19、垂直向上,两侧合并起来呈“I”字。35 .翼状肩、方形肩是哪块肌肉瘫痪所致,在标本上指出该肌肉。答。前锯肌36 .指认腹股沟管及通过的结构。答: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由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近浅环外侧脚处有反转韧带参与构成后壁);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斜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37.指认膈及三个裂孔,描述各裂孔通过的结构答:膈是由颈部的肌节迁移至胸股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窿呈
20、穹窿形的扁肌,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三部:胸骨部起自剑后面;肋部起自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的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上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体前方,左右各个膈脚与脊椎之间,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左前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38指认胸大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肉胸大肌部位:胸前上部皮下。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广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止点:肱骨大结节崎。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
21、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39指认背阔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答: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箭正中崎,骼崎后部和第1(12肋外侧面。止点:肱骨小结节崎。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40指认缝匠肌,描述其起止和功能。答:缝匠肌是使腿部弯曲的细长的大腿肌肉,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起点:骼前上棘。止点:胫骨上端前缘功能:近固定时,使髓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41指认臀大肌,
22、描述其作用和临床意义。作用:后伸并外旋大腿。临床意义:常用于肌肉注射神经阻塞麻醉42指出咽峡的组成结构并说明意答: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咽峡是口腔与咽的通道,可以说是一个枢纽。43指出并说明腭扁桃体的位置答:腭扁桃体。口咽的侧壁有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呈卵圆形。44指出并说明舌乳头的名称、位置及功能。舌乳头种类有轮廓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功能:其中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上有味蕾,感受味觉。在中医,舌乳头参与构成舌苔45指认阑尾,描述其常见位置、
23、体表投影。答:阑尾的体表投影常在右下腹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连接点,称麦氏(MCBmney)点,也称阑尾点。但是由于盲肠在腹腔内的位置变动较大,再加以阑尾远端游离,有较大的摆动范围,因此实际阑尾位置的变异很大。即使盲肠固定于右骼窝内,阑尾也其部位不同而呈现异位。最常见的阑尾位于盲肠内侧,为回肠末端所盖,约占据2/3o46.指认结肠的特征性结构、分部、肝曲和脾曲。结肠位于右骼窝内续于盲肠,第3箭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解剖 实验 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