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与外科治疗.docx
《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与外科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与外科治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直以来,瓣周漏是瓣膜外科术后一个常见又值得关注的并发症,严重的瓣周漏直接影响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蓬勃发展,而相较于传统瓣膜外科,TAVR术后瓣周漏的检出率更高,这使得瓣周漏的介入治疗策略成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然而,瓣周漏的介入封堵术在国内起步较晚,截止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中心可以系统且成熟地完成瓣周漏的介入治疗,而在临床研究方面,更缺乏国人的数据贡献。近日,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诊疗科完成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与外科治疗比较研究”,在众多研究项目中脱颖而出,被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0年会接受发布。重要结果在本研
2、究中,作者对近5年来连续141例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的瓣膜术后瓣周漏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近中期结果。介入治疗组65例,外科治疗组76例患者。在基线数据方面,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56.812.8岁vs.50.112.8岁,P=0.002),男性比例略低(61.5%vs.77.6%,P=0.037),外科治疗组有更多患者合并白塞综合征(13.2%vs.3.1%,P=0.032)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13.2%vs.1.5%,P=0.010);但在瓣周反流量、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分级等指标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在技术结果方面,共有129例患者成功完成治疗,外科治疗组技术成功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9
3、8.7%vs.83.1%,P12例未成功完成治疗的患者中,Il例来自介入治疗组,1例来自外科治疗组,该例发生了手术相关死亡,介入治疗组无相关死亡。1手术相关结果介A(n05)外科场(n=76)P三,奥熨00860(923)72(947)生物5(7.7)4(5.3)外科术式修扑22(28.9)54(71.1)技术成功S4(83.1)75(98.7)0.001木蓟返流0389少0(0)0(0)中倒10(15.4)16(211)大爆55(846)60(78.9)术后返流窗0012无36(66.7)65(86.7)少一IS(273)6(80)中3(55)3(4.0)大0(0)1(13)手术相关死亡00
4、539由于介入治疗微创化的优点,在医疗成本使用方面,不管是手术时间(9338分钟vs.395132分钟,P0.001),还是入住ICU时间(0小时vs.28小时,P0.00l)或总住院时间(7天vs.21天,P0.001),介入治疗组均有明确优势。而且,介入治疗组的总住院花费也更少(46073元vs.130798元,PVo.001)。*2两史成本比较介入组(n=65)外科组(n=76)手术时间(min)93x383951320.001CUJBM(三)028(21.5-74)0.001住旗时何(d)7(4-10)21(15-25)0,001住院总花费(元)46073(36836-52447)13
5、0798(104078-186188)0.001介入治疗组的术后30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外科治疗组(0%vs.11.8%,P=O.006)。对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校正后发现,仅有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OR=9.848,95%CI1.16083.569,P=O.036)、感染性心内膜炎(OR=20.163,95%CI1.227331.440,P=0.035)是术后30天死亡的预测指标。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对30天死亡风险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结果介入组(n=65)外科组(n=76)P值术后30天内死亡0(0)9(11.8)0.006术后再干预2(3.7)1(1.3)0.891术后NYHAIIMV4
6、(7.4)3(4.5)0.784多元回归矫正后慢阻肺OR9848,95%CI:1.160-83.5690.036感染性心内膜炎OR:20.163,95%CI:1.227-331.4400.035两种治疗方式介入外科0.788经过中位21个月的随访,随访期内无论介入还是外科治疗,患者NYHA心功能Hl级以上的患者均较术前减少,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校正数据后发现,介入治疗组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外科治疗组(OR=O.054,95%CI0.007-0.445,P=0.007),肾功能不全是中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OR=4.918,95%CI1.26119.179,P=0.02
7、2)o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下面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分析阐释。首先,在固有观念中,再次外科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介入治疗相对更为安全。然而,校正数据后发现,两种治疗手段并非术后30天死亡的预测指标,仅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显示出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患者的肺功能储备直接影响麻醉策略以及外科术后的恢复状况,而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且不适宜介入治疗,因而主要分布在外科治疗组。因此,在关注即刻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我们更应重视患者基础状况的评估,而不应仅片面地看待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其次,在中长期生存方面,尽管许多国外的研究认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没有显著差异,但本研究显示在
8、中期生存率方面,介入治疗仍具有较大优势。介入治疗创伤小、无需全麻、无需体外循环,因此在术后恢夏及家庭社区医疗管理上仍具备特有优势。同时,还应注意到,肾功能不全是本研究中影响中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需要重视的是除患者本身存在影响肾功能的其他疾患以外,瓣周漏导致的溶血同样可能造成肾功能受损,特别是介入治疗的患者残余分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防术后新发溶血或溶血加重。据我们所知,这是目前来自国人数据最大样本量的瓣周漏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入选ESC2020年会也为我国蓬勃发展的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过,我们也当正视在瓣周漏的介入治疗领域,我国仍与世界先进中心仍存在一
9、定差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介入诊疗科用近5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完善,与心脏外科中心、心脏超声中心通力合作,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瓣周漏介入治疗策略,并己陆续完成多例高风险、高难度以及罕见的瓣周漏介入治疗。而我们的研究依然存在许多局限性与不足之处,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以期提供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重新认识和应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早期对瓣周漏的认识局限于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SAVR)后瓣周漏的评估和治疗;近年来,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开展,TAVR术后瓣周漏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不同于SA
10、VR术后。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的临床实践,重新认识主动脉瓣瓣周漏,并提出应对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surgicalaorticvalvereplacement,SAVR)后瓣周漏发生率介于2%IO%1,2,3。可于术后早期发生,即早发型;也可发生在术后若干年,即迟发型。SAVR术后发生瓣周漏原因包括:(1)手术损伤瓣环,导致瓣环与缝环处愈合不良,或因缝合技术欠佳导致缝线撕脱;(2)人工瓣类型与患者瓣环不匹配;(3)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周组织脓肿引起缝线撕脱或瓣周穿孔;(4)老年、瓣环过度钙化、肾功能不全、免
11、疫功能异常(如白塞病)以及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在SAVR早期或晚期出现瓣周漏4,5。近20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开展方兴未艾,瓣周漏作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相对较高,早期文献报道总体发生率26%67%,多为轻度瓣周漏6,7,8,9,10。与外科换瓣术后瓣周漏发生原因不同,TAVR瓣膜多靠支架径向支撑力主动锚定并贴合原始瓣环或者瓣上结构,而非手术缝合,瓣周漏根本原因在于瓣膜支架无法完全契合并封闭狭窄瓣叶开口、瓣环或者左心室流出道,从而导致支架瓣膜周围反流。一、瓣周漏的病理生理改变瓣周漏产生的血流动力学
12、改变和瓣膜反流相似,但反流束分布在人工瓣膜周围,呈偏心射流,可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继发心功能不全和溶血。一般而言,小的瓣周漏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对患者整体的心功能影响较小。较大的瓣周漏则影响血流动力学,大量血液在心室舒张期从主动脉反流至左心室,可出现舒张压偏低,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影响左心室前负荷和舒张功能,随着左心室慢性进行性扩张可致左心功能不全,部分患者晚期因继发肺高压还可累及右心功能11,12。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相关性溶血属物理机械因素导致的血管内溶血,引起血液胆红素升高、黄疸及慢性贫血,严重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近年来推测溶血机制为金属瓣周围
13、形成的局部微射流和对红细胞的剪切力增加13,14,相较而言,生物瓣膜没有硬质结构设计,相对不易发生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相关性溶血。二、瓣周漏的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在瓣周漏的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对瓣周漏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评估。对于透声窗较差或与临床判断不符者,推荐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使用外科视野评估SAVR术后瓣周漏的部位,二尖瓣-主动脉瓣纤维性连续对应于时钟的12点,无冠瓣在7至11点之间,左冠瓣在11至3点之间,右冠瓣在3至7点之间15。SAVR术后重度瓣周漏,二维心脏多普勒超声可见反流束较宽或多束,瓣周漏起始部血流汇聚,反流束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宽度65%,反流累及范围/瓣环周径多30%,反
14、流频谱辉度高且压力降半时间较短,降主动脉呈全舒张期反流;少量瓣周漏,二维超声影像可见缝合环固定,多普勒超声可见反流束较窄、无近端血流汇聚现象,反流束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宽度25%,反流累及范围/瓣环周径10%;中量瓣周漏,指标介于两者之间。依据2019年美国超声协会指南16对TAVR术后瓣周漏进行定位,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探查(建议在主动脉短轴切面),右冠瓣中点为12点,顺钟向转位(外科视野),左冠藩和无冠瓣交点为6点,对多发性瓣周漏则分别描述位置。反流束宽度/植入瓣膜支架周长比例作为严重程度的半定量指标:230%为重度,10%为轻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TAVR术后瓣周反流的评估还推荐多切面、多
15、参数综合评估;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评估基本类似SAVR术后瓣周漏,同时应关注瓣膜支架植入深度及对二尖瓣前叶的影响。超声心动图在判断瓣周漏时还应注意:(1)外科人工瓣膜活动度,过大活动度提示瓣膜缝合部位明显撕裂,不适合介入封堵治疗,这在合并白塞病或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中更为常见;(2)左心大小和左心室功能,长期或者大量反流可导致左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进而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部分患者后期因二尖瓣功能性反流增加,左心房压升高,加重肺淤血;(3)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可间接估测左心房压力和疾病预后17。主动脉根部CT血管成像(CTA)作为超声心动图的补充检查方案,更多应用于TAV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心脏 瓣膜 置换 术后 瓣周漏 介入 外科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