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本体组件、配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机器人本体组件、配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本体组件、配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器人本体组件、配件及智能执行单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投资项目的背景1 .减速器、减速电机.驱动器及一体化产品、机器人组件等核心零部件是提高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应用,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深度和广度逐步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重点经济工作任务,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根据
2、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业产值规模从2018年的1.75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31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27%,预计到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92万亿元。从产业链看,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减速器、减速电机、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中游为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工业/柔性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等;下游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领域,主要涵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钢铁化工、能源.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以及物流等领域。以减速器、减速电机、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制造业各行业、各环节均有应用,是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推进
3、智能制造的关键。2 .下游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等行业蓬勃发展,为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需求空间智能制造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应用领域广泛、技术壁垒高的特点,核心零部件的应用场景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现阶段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下游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核心零部件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时代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全球规模不断提升。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5亿美元,占比全球43%
4、,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115亿美元,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比重有望达50%o在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中,每台机器人一般至少需要4-6台精密减速器,包括精密减速器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总成本的比例超过70%o以特斯拉为首的科技巨头相继推出人形机器人,每台人形机器人肩部、肘部、腿部等主要关节使用的减速器数量超过10台,减速器、减速电机、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仍有巨大增长空间。高端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装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为2z687亿元,同比增长8.65%,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2z957亿元,市场空间巨大。智能物流是实现智能制造的
5、生命线。根据CIC灼识咨询,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装备市场规模为829.9亿元,同比增长16.1%预计2027年,中国智慧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可达到1.920.2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3%o智能制造升级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和固定资产投资处于增长状态,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基建以及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3、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国产化需求强烈智能制造需对位移、速度、力矩等运动要素进行精密控制,这些都要通过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器等智能
6、制造核心部件来实现。智能制造核心部件是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实现对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的自主可控。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在欧美日等国家发展相对成熟,我国的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起步较晚,早期在产品的可靠性上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一些优秀厂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并借助国内制造业升级的契机,加快了对国外品牌的替代速度,市场份额持续扩张。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对我国相关领域内核心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国产化率以免关键时刻受制于人,已成为我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共识,
7、也为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15-2022年机器人国产化率从17.5%提升至35.7%,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2023年第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1%,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国产化提速。在RV减速器领域,根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RV减速器国产化率由2020年的223%提升至2021年的28.7%,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在智能制造核心部件领域,目前市场仍由国外厂商主导,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和行业积累,国内厂商在产品和自有技术方面逐步突破,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下一步,我国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行业将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依靠产业
8、化和规模化发展,不断实现进口替代,提升市场份额。二、投奥项目的必要性分析1.顺应市场趋势,深化减速器+电机+驱动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布局公司是最早从事减速器、减速电机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的发展模式,聚焦于动力传动与运动控制应用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市场布局,相继推出微型无刷直流减速电机.精密行星减速器、滚筒电机、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及无刷驱动器等一系列产品,公司销售的减速电机,本身已经是模块化、集成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减速器及小型交流、微型交/直流电机的搭配,实现集成化的传动需求,提升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为进一步顺应行业小型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9、公司成功研发出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智能执行单元的产品架构,通过前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已经初步实现了智能执行单元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机器人是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所需的核心零部件组件技术壁垒较高。公司通过以减速器为核心、延伸布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方式,成功研发出包括机器人大臂、小臂、关节模组在内的机器人本体组件,降低下游厂商部件采购种类,减少安装环节、提高集成效率,并降低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门槛,让下游制造商更加专注于其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开发,促进下游行业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给予终端下游提供更好更安心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实现公司产品结构升级。通过本次项目,公司能够将现有产品进行有效的集成整合,
10、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传动核心组件领域所具备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一体化智能执行单元产品和机器人组件产品延伸产业链,搭建智能制造核心部件产品系统,进一步拓展公司的战略布局。2、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强化研发实力,推动技术升级公司减速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一体化智能执行单元、机器人本体组件等智能制造核心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新能源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以及食品、包装、纺织、电子、医疗等专用机械设备。由于下游行业分布广泛,不同行业下游客户对智能制造核心部件的精度、性能等参数要求不尽相同,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推动公司不断强化研发实力,实现技术升级。在机器人领域中,机器人的核心零
11、部件包括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其中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30%和20%以上,是成本占比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部分。在机器人核心组件中,RV减速器多用于机器人上臂、下臂等大惯量关节减速;谐波减速器则更多用于小臂、腕部、手部等小负荷部位的关节处。随着机器人应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以及对机器人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平台化等要求的不断提升,机器人组件供应商需要具备根据客户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开发的能力。除机器人领域外,公司智能制造核心部件还广泛运用于数控机床、智能物流、新能源设备等其他领域。精密减速器及伺服系统是高档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数控机床动力来源于伺服电机,需要
12、额外附加减速器来增加扭矩,提高负载端的惯量匹配;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产品是智能物流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在电动叉车、自动引导车、堆垛机、输送机、分拣机等设备中应用广泛;减速器、减速电机应用于光伏支架跟踪系统,跟踪系统可调节电池板与太阳的角度,保持太阳光垂直照射电池板,显著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具备了智能制造核心部件方案定制能力,拥有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随着下游智能制造核心部件需求的持续增加,对公司的研发设计、产品集成度、需求响应速度以及生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配备更加先进的研发设备、检测设备和高端的技术人才,以全面提高公司相关产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器人 本体 组件 配件 智能 执行 单元 生产线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