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docx
《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一、南方地区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技术包括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有序抛秧等多种方式,能够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并具有灾害抵御能力强、除草剂使用少、稻谷品质好等优势,对于缓解南方多熟制茬口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应作为主推技术重点应用。(一)耕整地应实行轮耕制度,一般三年左右开展一次翻耕作业,有效提高耕层厚度。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晒维,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冬翻田。耕整地宜采用旱耕或湿润旋耕方式,秸秆宜还田,翻耕深度20厘米左右,旋耕深度2S厘米左右,实现秸秆还田、埋茬覆
2、盖。翻耕或旋耕时,可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应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田面,沉实后达到机械移栽作业要求。由于双季稻区茬口紧,应及时耕整地,并留出足够的沉实时间。耕整地宜采用橡胶履带式农业机械,禁止及以上马力轮式拖拉机开展水出机械化作业,减少接地比压,减少水田犁底层的破坏。耕整地作业质量应达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作业后,田块应平整,深度一致,地表高低落差43厘米;田面应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土层应下碎上糊,上烂下实;泥浆应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二)播种育秧工、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栽插季节、生产模
3、式等选择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好、发芽率和分蕤力较强、适于机插并通过审定的主推品种;双季稻区应统筹考虑早稻与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确保安全抽穗,实现双季机插高效丰产。2、育秧方式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应选择适宜的机插育秧模式,宜采用集中育秧方式,全面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集中育秧应科学布局,经济适用,规模适度,便于统一管理和方便取秧、运秧;应做好集中催芽、精量播种、暗化出苗、苗期保温保湿和水肥药管理,降低育秧风险,提供高素质壮秧;特别注意预防低温冷害和苗期病害,防止烂秧。适宜机插秧的壮秧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
4、、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叶龄3Q4.S叶,苗高2228厘米,最大不超过25厘米,秧龄2。一马。天。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3、苗床准备按照排灌方便、背风向阳、肥力中等、便于管理的原则提前备足秧田(或大棚苗床),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一般为2:8。一工。O,大钵体毯状苗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2:6070。育秧床土应提前调酸、培肥和消毒,pH值一般为4.56Q,最大不超过6S;有条件地区宜选用基质育秧。如采用大田秧池育秧,应在播种前一周将秧田翻耕平整,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畦面标准,秧床顶面宽1.31.4米,平整光滑;秧沟宽0.2.500米,深Ol50.
5、2。米;四周开较深围沟,确保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温冷害能力。4、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多熟制茬口期确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培育适龄壮秧;早稻根据气象条件抢在冷尾暖头的时间段播种,长江中下游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晚稻根据当地的安全齐穗时间点,按品种生育期倒推确定播种时间,长江中下游稻区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按照秧龄2。一30天倒推播种期。播种时,根据机插秧作业计划做好分期播种育苗,防止移栽时秧苗超龄。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方式,宜选用流水线播种,一次性完成装土、洒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种、覆盖表土等多个环节;也可选用轨道式播种机械;田间泥浆育秧
6、可选用田间播种器播种。水稻种子发芽率应达到30%以上。播种前,应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准备工作。浸种前3S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选种可采用风选、筛选、水选等方式,水选一般用黄泥水或盐水,溶液比重为2Q5-1.1O0选种后,应用清水洗净后再浸种,宜采用浸种催芽机集中催芽,根据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湿度等指标,做到“快、齐、匀、壮”,以露白破胸为宜。应选择冷空气结束、气温变暖时抢晴播种。播种前,应做好机械调试。应调整至适宜的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播种量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确定,常规稻播种量(30厘米行距)秧盘一般8O-22Og/盘,每亩30盘左右
7、;杂交稻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播种量,一般70QOg/盘;窄行(25厘米行距)秧盘按宽行(30厘米行距)秧盘的面积作相应的减量调整;播种应精量均匀、不重不漏。底土厚度一般为2.22.5厘米,覆土厚度为03OS厘米,应覆土均匀、不露籽。播种洒水量应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如采取大田育秧方式,应将已播种的秧盘,移至秧池田,放置在准备好的秧床上;秧盘应盘边相贴,搭建拱棚,盖膜保温,盖膜后四周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5、秧苗管理水分管理应实现旱育秧,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如遇低温冷害,应及时盖膜,保温防冻,并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应逐渐排浅
8、水层,以免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2叶期后,应以浅灌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移栽前5天,应控湿炼苗,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促进秧苗盘根成毯,增加秧块盘结力,便于卷苗运输和机插作业。2叶1心时,每亩施用尿素2kg作为“断奶肥、移栽前3S天,每亩追施尿素2.53kg作“送嫁肥”。应适时(一般2叶工心开始)揭膜炼壮苗,根据气温变化调控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程度,一般晴天中午秧厢两头揭膜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膜内温度保持在2。一为宜,超过3。时应揭开薄膜两头进行通风,控温不超过35,以防止烂秧和烧苗。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应尽量延长盖膜期,促进秧苗生长。经过充分炼苗后
9、,秧龄在2.5-3叶时揭膜,揭膜时间宜选在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再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应继续盖膜,每隔3S天于中午揭开两头通风换气,降低膜内湿度,减轻霉菌的发生。秧苗移栽前3天应揭膜炼苗,提高抗逆能力,以利于栽插后扎根返青。应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移栽前,对秧苗喷施一次对口农药,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秧苗见绿后,应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可根据不同型号药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施用,一般采用300毫克/升多效哇溶液每亩配水30公斤均匀喷施。(三)机插秧1、秧苗准备根据作
10、业时间和进度,合理安排起秧时间和规模,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应尽量减少秧苗挤压和秧块搬动,避免运送过程中秧块变形及秧苗折断。起秧时.,应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小心卷苗脱盘;宜采用秧苗托盘和运秧架运秧;运至田头时,应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及时采取遮荫措施,严防暴晒,避免秧苗失水枯萎。2、机械准备根据秧盘规格选择适宜型式的插秧机。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栽插质量,宜选用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为提高栽插密度,宜选用窄行(25厘米)插秧机;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宜选用带有同步侧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插秧作业前,应提前加注润滑油,并检查调试插秧机,一般空运转520分钟,确保各部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耕 生产 机械化 技术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4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