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示范区综合建设项目——马营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乡村振兴示范区综合建设项目——马营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示范区综合建设项目——马营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路面设计说明书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的说明(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原则上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3311-2021)四级公路(I类/二类)标准,路基宽度7.5m(4.5m)路拱坡度采用2.0%双向横坡,平曲线小于15Om时设置超高。A线:7.5米路基宽度路幅型式:0.5m(硬路肩)+3.2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5m(硬路肩);其中AK0+000-AK0+060段路基平均宽度为8.5m及AK1+78OAK2+183.074m段4.5米路基平均宽度为4.5m原混凝土路面油化.B线:7.5米路基宽度路幅型式:0.5m(硬路肩)+3.25m(车行道)
2、+3.25m(车行道)+0.5m(硬路肩)。C线:CKO+000CK0+330段路基平均宽度为4.5m,CKo+330CK0+759.322段路基平均宽度为4.5m,均为在原混凝上路面基础上油化。(2)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按照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3311-2021)中有关规定执行,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中线超高方式,圆曲线半径小于90m均应设置超高,其最小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其最大超高渐变率不大于1/75。允许将超高、加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最大超高值:最大超高采用6机(3)路基路面加宽方式本路段路基加宽情况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3311-2
3、021)中有关规定执行,凡平曲线半径W250m的路基路面均应进行加宽,加宽渐变率应不大于1:5,且加宽渐变段长度应不小于6mo(4)路拱横坡正常路段,行车道为向外2%C20混凝土路肩为向外3舟;超高路段,行车道和内侧路肩一起超高,曲线外侧路肩与行车道一起超高,内侧路肩:当行车道横坡小于2%时,路肩横坡始终向内3%:当行车道横坡大于2%时,路肩横坡与行车道横坡一致。第三篇路基、1设计依据及原则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设计完善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采取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白然环境等综合设计。设计主要依据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JTJB01-2014);(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3311-202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TD33-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0)地质灾奔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1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
5、02-2013);(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3)地质灾者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T143-2018;(1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设计原则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25。路基设计高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规划、涵洞、洪水位及考虑填挖土石方的平衡。路基填方边坡根据水文、地质、填料、填土高度等因素确定;挖方边坡视路基地质情况而定。计图。(4)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对于路基填土高度小于填
6、土高度小于1.5m或挖方高度小于1.5m的坡耕植土且土层较厚路段,需进行低填浅挖处理。低填挖路基地段基础应经特殊处理后方可填筑:清除地表耕植上和淤泥后在路槽或地面以下换填碎石土并压实(压实度95%).具体设计详见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图。4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路堤填料充分利用挖方来解决,挖余和不适宜填料均在行车视线范围之外选择弃土场集中弃置堆放。路基施工中清除的有机质耕植土即I类土,是提供植物生长丰富营养的最佳种植填料,应充分利用于公路路基边坡植物生态防护和弃土堆表面的种植培土,以缓解本项目取用种植土的困难。弃方时尽量就地形分类弃置,以利于腐殖土再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工程共设置二处
7、弃土场,位于老屋村和峰岳村。5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要求的说明本项目为中等交通,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的有关耍求见下表: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0.3510295下路床0.30.8310N95上路堤0.87.5315N94下路堤1.5以下21592零填及挖方路基00.3510N950.3-0.83102956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6.1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由路基边沟、排水沟、路面排水及桥涵排水组成。本项口排水本着整体考虑、局部设计、排水通畅、兼顾环保的原则来布置。1)路基排水本项目
8、为越岭线,为了及时排出从山上汇流下来的水,同时考虑到坡面较陡会有较大的冲刷,必须设置边沟。A线、B线边沟断面为(宽)50cmX(高)40Cm的矩形边沟,C线已建边沟保存错车道A线AK1+780-AK2+183.074及C线CKO+000CK0+759.322段路基宽度为4.5m,但该路段沿线均有交叉路口或院坝内场地,满足错车条件,故本次设计不考虑设置错车道。3路基设计(D般路堤设计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清基过程当中及路基填筑时注意对沿线行道树根系的保护及路基回填的压实),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4%的台阶。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腐质土等
9、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绿化或取弃土场还林、还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环保绿化施工单位利用。全线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块石土、坡积碎石土、漂卯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士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要求的士不得用作路基填料。结合地勘建议坡率,本次设计路堤填筑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度采用1:1.5,当填筑高度大于10米时,则在其高度8米处设置不小于2.0米宽的边坡平台,从上至下边坡坡度依次为:第级采用1:1.5,第二级采用1:1.75,第三级及以下采用1:2.Oo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2)一般路堑设计对部分路段须
10、开挖的路基,路堑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原路的边坡坡率、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和边坡防护工程形式。填方边坡1:1.50l:1.75,挖方边坡高度小于8m时,素填土、粉灰粘土、块石1:1.5,强风化基岩1:1.0,中等风化泥岩1:0.5,中等风化砂岩1:0.3,边坡高度较大时应分级开挖放坡,分级高度810m,设计时应验算边坡整体和各级的稔定性。对于横坡坡度陡于1.5地段,在路基修筑前,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3)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路基设计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
1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婚的台阶。为了减少填挖交界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错台现象,在路基填挖交界处,采用挖反向台阶和设置上工格栅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具体设计详见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织上应避开不利季节施工,否则应采取相应的临时的防、排水措施,并经监理和建设方同意。务必请建设单位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开挖后边坡具体情况,按上述要求实施路基防护。2)挡墙设计参数设计荷载:公路一II级:挡墙基底摩擦系数f=020.65(根据岩土类型决定);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35,填料容重y=21KNm*墙身用工容重Y2=24KN11挡墙稳定系数:抗滑稳定系数Kc21.3;抗倾覆稳定系数Ko2
12、1.5.3)挡墙构造设计及材料本项目沿线填方多位于地面线较陡路段,为避免占用过多土地、防止路基不稳等问题,主要防护型式为挡土墙,挡墙构造和材料要求如下:当挡墙高度H1.002.50J4)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时要求如下:路肩挡土墙与路堤衔接时,在墙头设置锥坡填土,一般情况下,沿路堤坝横断面方向与路堤设计边坡坡度相同;沿路线方向,锥坡填土坡度统一为1:1.0。当涵洞与挡墙相交时,本段挡墙墙身与洞口起砌筑,只是在墙身上预留洞口;在涵洞净跨径范围内做钢筋混凝土盖板过梁,使墙身成为整体;伸缩或沉降缝应避开涵洞设置。5)网格护坡设计在B线BKO+580BK0+680段,由于坡度较陡,边坡高度大近20m
13、,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坡面出现垮塌并引起滑坡,边坡后缘出现拉裂缝,宽约2030cm,长约45m,下缩1.Om左右,厚度约14.5m,呈现下滑趋势,本次设计该段边坡采用311r7m高仰斜式挡墙+格构放坡进行支挡,坡顶按1:1.75-1:2.0放坡,挡墙持力层为强风化灰岩或粉质粘土夹碎石,坡面护面处理,坡顶修建50cm40cm截水沟25Omo采用C20埋石险挡堵+C25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格构梁,网格护坡面积2905m,格构采用C25碎现浇,菱形布置,轴线夹角60(120),格构间距15m分健,缝宽20mm,采用闭孔泡沫板嵌缝:格构梁断面尺寸200X3OomnU格构之间采用麦冬草籽夏绿。7路面设计7.1设
14、计标准制砂以砂当品(适用于04.7511un)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9含泥量(小于007511m颗粒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规格类别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S161008010050-8025-608450-25075注:采用水洗法筛分,含泥量不大于3%是指经除尘从热料仓中出来的细集料通过水
15、洗法筛分后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天然砂可采用河砂,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下表规定。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类别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砂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中砂100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洗后使用,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得超过集料总量的20%o(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
16、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矿粉质量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Ho3烘干法密度(151C)(g/cm3)实测记录T0603蜡含量(蒸慵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tC)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TFOT(或RTFoT)后T0610/T0609质量变化(黯不大于+0.8T0610/T0609残留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1T0604口残留延度(KrC)
17、(cm)不小于6T0605残留延度(15匕)(cm)不小于15T0605(2)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等,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破碎后的粗集料规格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SlO.S12和S14规格的要求。上面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上面层碎石测试方法压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T0304针
18、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TiTI其中粒径小于9.511三n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T0320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试验方法T0663).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水泥处理后使用。(3)细集料: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粗集料:采用新鲜干净花岗岩或石灰岩轧制成的碎石,要求采用大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示范区 综合 建设项目 马营村 道路 升级 改造 工程 路基 路面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