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docx
《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长沙官衙遗址(原载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老街)长沙官衙遗址又一村院正街辕门上先锋厅这是一组与清代湖南巡抚院有关的街名,位于今开福区长沙市青少年宫一带。青少年宫北侧的一条老街名又一村。又一村原为湖南巡抚院花园之名。此地明代为吉藩四将军府。署前坪因驻有先锋卫队,后人习称为先锋厅。一说先锋为清代军事官职选锋之雅化。北起先锋厅,南接府正街(今南阳街)的一条街,清光绪省城图上作院正街,即抚院正前方之意。湖南巡抚院的大门称辕门,因此辕门外与院正街垂直的一条街称“辕门上,即今中山路的一段。清顺治十四年(1657)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此地,并建集思堂。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宫前有护国佑民坊。真武即玄武,宋讳玄字
2、,因称真武。道教尊玄武为北方之神。玄,龟也;武,蛇也,本为北方七宿之名。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相传会审之时,突发雷电,狂风大作,宫内灯烛俱灭。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康熙三年(1664)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此处遂改为抚署衙门。时称赵青天的巡抚赵申乔亲撰一联悬于大厅,联曰: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经历届巡抚陆续修建,园林渐成规模。康熙年间巡抚周召南建求英楼,巡抚韩世琦又予大修。乾隆年间巡抚蒋溥扩建园林,取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取名又一村。清人张世浣又一村赋序中有“蒋溥所创,梁大
3、中丞葺而新之”等语。乾隆帝为赐蒋溥巡抚湖南题写御笔,其御碑犹在。御碑通高175厘米、宽97厘米,青石质,题头刻赐蒋溥巡抚湖南。碑文刻40字:简畀罗英俊,资时切治安。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承流敷渥泽,应似洞庭宽。此后巡抚开泰、范时绶、吴荣光又先后修建了双清亭、丰乐亭和澄湘亭等,又一村遂成为宏大的官署园林。今存三亭民国时重建。1910年4月长沙发生抢米风潮,14日愤怒的饥民聚集抚署门前,锯断抚署前旗杆,将7门大厅一举烧毁。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新军在焦达峰、陈作新的指挥下,攻下巡抚衙门,前坪旗杆上的龙旗,换上了象征革命的汉字大旗。民初政局动荡,园林渐趋荒芜。清朝
4、遗老、经学大师王闿运晚步又一村感叹道:夕照微阴似欲霜,井梧池柳极凄凉。莫言城里秋寒晚,一夜西风万木黄。民国后,又一村先后为都督府、督军署和省长公署驻地。后屋宇残败,基址辟为国术俱乐部。1930年毁于战火。1931年改建为民众俱乐部,省主席何键亲任部长,实际负责的则是总干事竺永毕和秘书向恺然等。当时名记者严怪愚作有又一村民众俱乐部速写一文,据该文记载,俱乐部分为跑马场、儿童图书馆、射箭场、健身庭、高尔夫球场、照相馆、大礼堂、电影院、川菜馆、民众浴室、理发室等12部,每当夏秋之际,华灯初上时,全市的民众,小孩子们、老人们、青年们、中年们,男人挟了女人,女人吊了男人,一队队、一簇簇,络绎不绝跑到这里
5、来舒舒空气,喝喝茶,打打高尔夫,射射箭,吃吃川菜,总是日以万计。射箭、打高尔夫球之类对封闭惯了的长沙来说是颇具时尚的。射一箭只要一分钱,花4角钱可玩一次高尔夫球,消费不算高。1938年2月郭沫若在长沙时还特邀田汉去逛过射箭场,留下一段佳话。1938年文夕大火后,民众俱乐部歇业。抗日战争胜利后辟为中山公园。长沙和平解放初期,中山公园曾是入城解放军的驻宿地。20世纪60年代后,中山公园移交共青团长沙市委管理,改为青少年宫至今。藩正街藩后街藩正街、藩后街为两条平行的街道,位于今芙蓉区,均东起东庆街,西止蔡错中路。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布政使署在浏阳门内,康熙三年部议以布政使司驻长沙,藩司于朋举建。布政使
6、署即藩台衙门,藩正街和藩后街因位于藩司之前和之后而分别得名。1903年,省官钱局设于藩正街,成为民国时湖南省银行的前身。1924年前赵恒惕设省政府于此,1938年藩署旧址毁于火。1948年湖南省参议会在此兴建民主新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市人民政府驻地。市政府后门临街为藩后街,又名藩围后。2001年市政府搬迁岳麓大道后,藩司旧址移交长沙市公安局使用。1998年,藩正街拆建为省人民银行银宏大夏和市公安局前草坪。藩后街今犹存。臬后街臬后街原名臬围后,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黄兴路司门口,西止朝阳巷。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康熙七年(1668),臬司(按察使)赵冕于司门口西侧建臬台衙门,即原市公安局所在地。
7、此街位于臬台衙门之后,故称臬后街。臬署内之西原有七神庙,建于清嘉庆间。相传唐代七卫士护堤有功,殁而为神。民国时期臬台衙门旧址设了几度司法机关,后改作全省警务处和省会警察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长沙市公安局和国家安全局驻地,今为“沃尔玛”超市所在地。旧时这里店铺云集,以经营京花、戏装、百货批发者为多。著名店铺有大德昌百货批发号、裕厚长、畅记百货庄等。1999年,臬后街拆建为解放西路的一段。盐道坪盐仓街盐道坪位于今开福区如意街西侧。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雍正十二年(1734)设驿盐长宝道于此街,故名。又据湘城访古录载:本长沙府义学所改,初为巡察御史署,再改观风院署,雍正十一年改为盐道署。光绪二年(1
8、876)王闿运题盐道署联云:资湘北汇总无波,看列城控带黔吴,山水钟奇多将相;纲引东来承旧法,更禺荚旁通岭蜀,倪桑著论待经纶。民国后改作交涉署或外交司。1980年后为农副产品市场。盐仓街则为储盐官仓所在地,位于今开福区,东起三角塘,西止沿江大道(今名湘江路)2011年,盐道坪划入中山西路棚改区,盐仓街则划入黄兴北路棚改区”。粮道街道门口粮道街位于今天心区,西起中和街,东止黄兴南路。道门口即指粮道街与黄兴路交叉处。粮道街因明朝曾设粮道街门于此而得名,道门口则是粮道衙门的进出口处。又据湘城访古录载,粮道署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驿盐粮储道赵廷标捐建。民国时期这里是著名的贸易市场,以经营鱼肉、家禽、
9、水产著称。附近有饮食老字号德园、徐长兴、李合盛等。道门口腊味店远近闻名。长沙地名赋把藩司、臬司、盐道、粮道与德润门(即小西门)、福临街串为一联,甚为贴切。赋日:藩司臬司门口,德润犹新;盐道粮道街头,福临如故。2002年,因扩建黄兴南路步行街,粮道街和道门口均被拆除。府后街县府坪长治路府后街位于今芙蓉区,东起文运街,西止老照壁,因清代此街位于长沙府署后侧,故名府后街。明清长沙城为长沙府12县州的治所。民国时期府后街是书店、文具店等的集中地之一。原长沙电信局大楼亦建于府后街。府后街南侧有县府坪,为民初长沙县知事公署驻地。今南阳街1炸殳原称府正街,1971年并入南阳街。长治路位于府后街之南,东起文运
10、街,西至南阳街(原府正街)。原为清长沙府署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在此设立长沙县知事公署,将原府署大门一带拆除改建,形成两条新街,分别取名为长治路和长康路,取长治久安之意。民国时期,教育局、财政局、保安团等县级机构曾设在此。1924年,著名的菲菲制伞社设于长康路。1938年长治路房屋全被大火烧毁。战后恢复,为农副产品集荟之地。长沙府署早已不存,而府署门联人们仍记忆犹新,联云:大法小廉,宣我上德;湘清岳峻,式是南邦。县正街县正街位于今天心区,东起高正街,西止大古道巷。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善化县署明以前在南门外明成化十六年Q480)善化知县盛时将其治移驻此地。街位于县署前故名县正街。万历三十八年(1610
11、)知县唐源撰善化县署门联,并在县署西北角筑寄思园。联云:春风善也;时雨化之。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踞城,将县署拆毁。康熙十八年修复。修复后的县署由两个建筑群组成,南曰抚循苍赤,北曰乐只堂。两厢建筑,西有羁4反厅、赞政公署、捕厅、鸣皋别署、玉心池、有斐堂等,原寄思园则改作西书房;东有谷仓、协理公署、寅宾馆、清军所等。民国后,县署房舍一部分归属南区警察署,一部分归属济良所。县正街、府正街亦可入联,长沙地名赋云:由县正府正以来,仁里臻福;出藩围臬围而后,一路吉祥。2004年,县正街与大古道巷作为一条街巷公布为长沙市11条历史街巷之-o2010年划入大小古道巷有机棚改区。都正街干总巷都正街位
12、于今芙蓉区,南起县正街,北至马王街,因明清都司署设此而得名。清乾隆十年Q740)湘抚杨锡线将都司衙门空署一所,改建为“城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才复迁至妙高峰。都司署旧址改建为刘猛将军庙。清咸丰十年(I860)建有詹王宫。长沙餐馆尊詹王为行业保佑神。传说詹王名詹鼠,是隋文帝皇榜招贤入宫的厨师,隋文帝封他为詹王。民国时期都正街店铺较多,有马明德堂卤味店、杨松泰香铺、丁道生草药店、汪鸿泰铁铺、游祥生豆腐店等,还有涵德女子学校、城南一校。街南端设有禁烟勒戒所。都正街东侧有干总巷,为清代干总军营所在地,乾隆九年(1744)建。干总为清代武馆名,职位次于守备。校正街校横街今五一大道与芙蓉路相交处一大
13、片地方旧称“校场坪,旧时是明清大校场所在地。校场撤销后,此地形成校正街和校横街两条道街。大校场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兵道徐学聚所建。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校场原在小吴门外二里许,有演武厅、将台、走马营24座,后渐渐延及到长沙东面城墙附近。明末,大校场被废弃。清顺治六年(1649)长沙知府张宏猷、总镇徐勇重建。康熙二十八年Q689)知府杨威盛、巡抚兴永朝增建照壁、鼓亭、将台、廊房、中堂及马王庙。长沙自古为军政要地,大校场就是明清两朝军队操演和比武的场地。到近代,昔日古校场又成为实施近代化军事教育的用武之地。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首创湖南武备学堂,不久被迫停办。1903年巡抚俞廉三在大校场旧
14、址上又恢复武备学堂,为湖南新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程潜、张辉瓒、鲁涤平、谭道源等都毕业于该校。1905年巡抚端方将武备学堂改设为湖南陆军小学堂。前后办了5期,唐生智、贺耀组、陶峙岳等都毕业于该校。1917年湘督谭延闿又在陆军小学堂基础上创办湖南陆军讲武堂,不久因南北战争爆发而解散。1922年夏,湘军总司令赵恒惕续办,开设战术、地形、筑麻口兵器等课程。讲武堂学生彭德怀、黄公略、王劲修、唐生明等后来分别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1926年冬,讲武堂旧址上又办起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后来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邓华即出自该校。1929年军校停办,校舍移作他用,校场周围民房渐多,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老街 长沙 官衙 遗址 湖南 文艺出版社 老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2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