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
《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知识总结与专练考点1留【考点精讲】“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即时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日:“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
2、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汆。后淮北人饥,匆:请通汆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解析画线句子有较多理解障碍,但其后文语境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由“旧制”和“后”可知,画线句子的大意应与后文意思相反。答案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你想要当官吗?”他回答说:
3、“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文襄帝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让他任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以前制度规定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渡河通商。淮南闹饥荒,他上奏说应允许商贩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闹饥荒,他又请求和淮南通商买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彼此都得到好处,水陆运输便利,货物直达黄河以北。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浑喊遣兵马使李朝窠将兵戍定平。喊蔑,朝窠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日:“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1)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
4、,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支军士私议日:“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2)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有删改)(1)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保留词语: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2)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保留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摄”,代理;“知”,掌管:“比”,及,等到;“虞”,忧虑。“往”,前往;“察”,考察;“与”,亲附、支持。答案(1)保留词语:朝廷。关键词语:摄、知、虞。关键句式:“宜使(之)摄行军”(省略句)。译
5、文:最好让他代理行军司马,暂且让他掌管军中事务,等到朝廷选任节帅时,就肯定没有忧虑了。保留词语:己丑、南金。关键词语:往、察、与。译文: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参考译文】当初,浑城派遣兵马使李朝窠领兵戍守定平。浑琳去世以后,李朝窠请示将他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德宗颁诏答应了他的请求。杨朝晟病情加剧,便召集僚属对他们说:“我肯定不行了,对北方军主帅的任命、人选往往出自本军,虽是顺从大家的意愿,但实在不符合国家的体统。宁州刺史刘南金熟悉军事,最好让他代理行军司马,暂且让他掌管军中事务,等到朝廷选任节帅时,就肯定没有忧虑了。”杨朝晟又把亲笔书信交给监军刘英倩
6、,刘英倩又上报朝廷闻知。将士们私下议论说:“朝廷任命主帅,我们是接纳的,即便是任命刘君,我们也是侍奉他的;倘若从别的军队中任命主帅,那位主帅肯定要率领他的部下过来,我们这一班人就会遭受排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抵制此事。”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考点2换【考点精讲】“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即时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
7、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节选自于湖居士文集)解析所以:固定句式,的原因。明:形容词作动词,明了,明白。成:成功。“所以”为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要换成符合古义的词语;“明”“成”为单音节词,翻译时应换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答案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参考译文】君臣上下,对待自己的学习,就像农民有了田地,早早晚晚,不去辛勤耕耘,就得不到粮食,于是有了年底的担忧。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和风俗都高度统一,只是这个原因啊。2 .把下
8、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日:“(1)朕货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易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营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俟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需替换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式:译文: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译文:解析(1)“但”,只;“恨”,遗憾:“利民”,利于民众,使百姓获利。“进”,进荐;
9、“不肖”,不成才;“利”,好处。答案(1)需替换的关键词语:但、恨、利民。关键句式:“所乏者非财也”(判断句式)。译文: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2)需替换的关键词语:进、不肖、利。译文: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没才能的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参考译文】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章说:“宣州、饶州的银矿大加开采,每年可得到银子几百万缗。”皇上说:“我贵为天子,缺少的并不是金银财宝,只是遗憾没有好的建议可用来利于民众罢了。与其多得到银子几百万缗,怎比得上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才。你不曾进荐一个贤才,黜退一个没有才能的人,而专门说税收银子的好处。过去
10、尧、舜把壁玉扔进深山,把珍珠投进沟谷,东汉的桓帝、灵帝就聚集钱财作为私人储藏,你想用桓帝、灵帝的下场等待我吗?”这一天,罢免了权万纪,让他归还家里。考点3调【考点精讲】“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
11、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陈薜,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薜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薜顿首言日:“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节选自宋史陈肄传)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答案关键词语:不佞,没有才能;徒,只;苟,暂且;旷败,失败。调整句式:“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有何功”。译文:我并没有什么才能,
12、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参考译文】陈韩,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陈馨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贼寇,贼寇的首领前来投降,陈例认为他是在力量耗尽之后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强盗的功劳,陈裨叩头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被授予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
13、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1)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日:“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日:“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2)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3)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1)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关键词语:调整句式:译文:(3)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关键词:调整句式:译文:解析“病”,生病;“为”,替,给。(2)“还踵”,旋踵;转身;“遂”,于是,就。(3)“所”,地方;“哭”,为动用法,为哭。答案(1)关键词语:病、为。调整句式:“卒有病疽者”(定
14、语后置句)。译文: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吮脓液。关键词语:还踵、遂。调整句式:“遂死于敌”(状语后置句)。译文:他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就在敌人手里死了。(3)关键词语:所、哭。调整句式:“是以哭之”(宾语前置句)。译文: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为他哭泣啊。【参考译文】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生了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15、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不后退,就在敌人手里死了。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为他哭泣啊。”考点4删【考点精讲】“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节选自尉缭子)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答案
16、删削词语:夫、也。关键词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臣妾,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妾。译文: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参考译文】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失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1)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2)
17、太祖日:“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节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改)(1)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太祖日:“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删削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被甲拥盾”,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寤”,睡醒;“适”,恰好。“特”,只;“就”,寻找;“固”,坚决;“汝留”,将你留下。答案(1)删削词语:而。关键词语:被甲拥盾、寤、适。译文:(太祖)还没到时,(常遇春)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常遇春)惊醒,太祖
18、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删削词语:也。关键词语:特、就、固、汝、留。译文:太祖说:“你只不过是因饥饿来找口饭吃罢了,我怎么能留你呢。”常遇春坚决请求。【参考译文】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容貌奇特雄伟,果敢有力,无人能比,手臂很长,善于射箭。起初跟从刘聚作强盗,察觉刘聚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在和阳归顺太祖。(太祖)还没到时,(常遇春)因困乏躺卧田间,梦见神仙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喊道:起来起来,君主来了。”(常遇春)惊醒,太祖恰巧到达,于是迎上前跪拜。当时是至正十五年四月。不久,自己请求作前锋。太祖说:“你只不过是因饥饿来找口饭吃罢了,我怎么能留下你呢?”常遇春坚决请求。太祖说:“等渡过长江,再侍奉
19、我也不晚。”考点5补【考点精讲】“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即时训练1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毕l,字存之,黄门监构从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IS,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惠,不妄与人交。(节选自新唐书毕a传)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答案增补词语:(毕l)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他)寐,(毕K)不肯息关键词语:然,通“燃”;恤,体恤;工,擅长。译文:(毕晚上燃柴读书,母亲体恤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
20、觉,(毕诫)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参考译文】毕1,字存之,是黄门监毕构的堂孙。毕构的弟弟毕栩,生下了毕凌,毕凌生下毕匀,世代没有官职,从事食盐生意。毕匀生下毕l,毕B很早便失去了父亲。(毕l)晚上燃柴读书,母亲体恤他读书疲惫,夺去火把让(他)睡觉,(毕E)不肯休息,于是能通晓经书史书,擅长诗文。(毕BS)性格端正谨慎,不随便与人交往。2 .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其父与宣帝不相能,故预久不得调。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钟会伐蜀,以预为镇西长史。及会反,僚佐并遇害,唯预以智获免,增邑千一百五十户。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1)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
21、以散侯定计省阚,俄拜度支尚书。预乃奏立藉田咒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内以利国外以救边者五十余条,皆纳焉。石鉴自军还,论功不实,为预所纠,(2)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它,以侯兼本职。(节选自晋书杜预传,有删改)会匈奴帅刘猛举兵反,诏预以散侯定计省阂,俄拜度支尚书。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遂相仇恨,言论喧哗,并坐免官,以侯兼本职。增补词语:关键词语:译文:解析(1)“会”,适逢;“省闲”,宫中,禁中,又称禁阚,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俄”,不久;“拜”,任命。(2)“遂”,于是;“坐”,因为;“以”,凭借身份:“兼”,兼
22、任。答案(1)增补词语:(皇帝)诏预以散侯定计(于)省阚关键词语:会、省闺、俄、拜。译文: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凭借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课划策,不久又授予为度支尚书。增补词语:(二人)遂相仇恨关键词语:遂、坐、以、兼。译文:(二人)于是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凭借侯爵身份兼任原来的职务。【参考译文】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赞不和,所以杜预长久不得调升。文帝嗣位,杜预娶文帝的妹妹高陆公主为夫人。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镇西长史。等到钟会谋反,他的僚属官佐都被害,只有杜预靠他的智慧得免于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精于筹划策略,又值匈奴统帅刘
23、猛举兵反晋,皇帝下诏让杜预凭借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授予度支尚书。杜预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又作人排新器,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租税制度,类似这样内可以有利国家外可以安定边疆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合实际,为杜预所弹劾,(二人)于是互相仇恨,有时大吵大闹,为此两人都免了官,杜预凭借侯爵身份兼原来的职务。考点6变【考点精讲】“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翻译 知识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7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