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11256-2023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规程.docx
《NB_T11256-2023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_T11256-2023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73.040CCSD04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2562023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onmonitoringoflanddamageforundergroundcoalmines2023-11-26实施2023-05-26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目次前言III1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25工作流程26准备阶段27监测单元划分38监测指标确定39监测实施310监测结果记录911监测报告编写9附录A(资料性)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现状调查表10附录B(资料性)井工煤矿采动已损毁土地监测
2、指标体系11附录C(资料性)监测点设置方法13附录D(资料性)井工煤矿已损毁土地监测结果记录表14附录E(资料性)井工煤矿将损毁土地监测结果记录表17附录F(资料性)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19参考文献20X.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全生、张凯“、张凯”、王新鹏、杨英明、杨扬、郭俊廷、贺安民、王义、刘新杰、赵勇强、方杰、徐祝贺、王菲、孙家恺、刘舒予、王顺洁。D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的一般要求、工作流程、准备阶段、监测单元划分、监测指标确定、监测实施、监测结果记录和监测报告编写。本文件适用于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的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4、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NY/T1121.1NY/T1121.2NY/T1121.3NY/T1121.4NY/T1121.6土壤检测土壤检测土壤检测土壤检测土壤检测GB/T512242017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TD/T10102015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TD/
5、T1031.3-20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3部分:井工煤矿TD/T1049-2016矿山土地垦基础信息调查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已损毁土地damagedland井工煤矿开采活动已经造成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土地。注:包括沉陷土地、压占土地等损毁类型。来源:TD/T10492016,3.2t有修改3.2将损毁土地landtobedamaged受井工煤矿采动活动影响有可能会损毁的土地。3.3压占土地occupiedland堆放井工煤矿采动活动所形成的剥离物、废石、矿渣、粉煤灰、表土、施工材料及临时设施等而造成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的土地。来源:TD/T10492016
6、,3.73.4监测单元monitoringunit根据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状态划分的监测区域。4 一般要求4.2 监测主体应建立与TD/T1049-2016规定的技术要求相一致的监测方案,方案中应明确监测阶段、监测频次和监测持续时间。4.3 监测过程中,监测主体应因地制宜,选择典型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类型、将损毁土地等监测单元进行监测,准确反映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情况。4.4 监测主体应如实记录和分析监测到的信息,客观反映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情况。5 工作流程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监测工作按图1所示流程执行。图1工作流程图6准备阶段6.1 资料收集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a)煤矿区基本信息资料(基
7、本概况信息、上:地利用现状资料、地形资料、地质采矿资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等);b)煤矿区土地损毁信息资料(已损毁土地信息、将损毁土地信息、历史土地损毁监测结果等);C)煤矿区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包括影像的详细信息,如类型、精度、拍摄时间等。6.2 损毁现状调查监测工作开展前,应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踏勘与问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概况及土地损毁监测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填写土地损毁现状调查表,其格式见附录A的表A.1。7监测单元划分7.1 已损毁土地7.1.1 监测范围界定应按照TD/T10492016中的6.1.1的要求确定。7.1.2 监测单元划
8、分划分条件如下所示。a)沉陷土地。应根据沉陷土地范围,结合村级行政界线、自然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积水情况等划分监测单元。b)压占土地。应根据压占土地调查范围,以单个压占场或单条压占线路为监测单元。c)其他土地。应参照以上监测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其自身特点划分监测单元。7.2 tt三t7.2.1 监测范围界定应按照TD/T1031.32011中6.4.1.3的要求确定。722监测单元划分根据将损毁土地监测范围,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村级行政界线等划分监测单元,典型监测单元应涵盖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8监测指标确定8.1 井工煤矿采动土地损毁状态包括已损毁土地、将损毁土地2类。不同损毁状态土地的监
9、测指标类型应与TD/T1049-2016的附录A中A.2和A.4保持一致,划分为一级监测指标、二级监测指标与三级监测指标。己损毁土地一级监测指标包括土地损毁监测、基础设施损毁监测2类,二级与三级监测指标参见附录B的表B.1;将损毁土地一级监测指标包括土地利用信息监测、基础设施信息监测2类,二级监测指标见附录B的表B.2o8.2 环境脆弱区土地损毁监测,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指标。9监测实施9.1 土地损毁监测9.1.1 沉陷土地9.1.1.1 StmS井工煤矿沉陷区监测指标包括沉陷面积、沉陷最大深度、沉陷坑深度、沉陷坑直径4项,可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算。a)实地测量。利用沉陷区监测点水
10、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计算获取,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测角、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GPS测量等方法,垂直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液体精力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或GPS高程测量等方法。b)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资料解译获得。9.1.1.2坡度沉陷土地坡度监测流程可参照NBZT105322021的规定执行。a)监测单元控制点的确定。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监测单元控制点。b)地形测量。根据GB500262020第5章规定测量监测单元地形。c)地面坡度测算。基于地形测量数据,将最高测点和最低测点之间的坡度作为监测单元的地面坡度,按公式计算:un,(r)(1)式中:g-监测单元的地面坡度,单位为度
11、();H最高测点与最低测点的相对高程差,单位为米(m);1.最高测点与最低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9.1.1.3积水9.1.1.3.1 积水面积沉陷土地积水面积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资料解译获得。9.1.1.3 .2积水最大深度根据沉陷坑最大深度布设积水最大深度监测点,每座矿山水位监测点不少于3组,可根据矿山开采的盘区、采区、工.作面及危害对象的实际情况,增加监测点数量。积水最大深度监测可采取人工监测或自动化监测。人工监测可选用卷尺、测绳、导线等工具进行测量,每次应测两次,间隔时间不小于Imin,以监测最大值作为积水最大深度。自动监测可采用压力式水位监测、超声波水位监测等方法。具体观测
12、方法参见GB501382010o9.1.1.4 .3水质沉陷坑积水的水质监测应按照GB38382002的基本项目执行,并根据用途和功能设置标准限值。1.1.1.4 裂缝沉陷土地裂缝监测指标包括裂缝水平分布、裂缝宽度、裂缝长度3项,通过裂缝活动的影响带宽度以及裂缝两盘的垂直活动量、水平拉张活动量、水平扭动活动量等数据获取。裂缝活动量等数据的监测可采用水准对点监测、短水准剖面监测、三维变形测量仪监测、GpS监测、钢尺量测等方法。1.1.1.5 土壤特征1.1.1.5.1 监测指标上壤特征监测指标包括有效上层厚度、土壤容量、土壤质地、砾石含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6项。1.1.1.5.2 监测点
13、设监测点设置方法见附录C。1.1.1.5.3 土壤样品的采集、例理和贮存在监测点处挖掘ImXl.5m左右的土壤剖面坑,根据剖面土壤性质划分土层,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各层中部位置土壤样品,并对土壤样品进行风干和研磨过筛处理,最后放入采样瓶中贮存备用。对于需要测定容重指标的土壤样品,应直接用环刀进行取样,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测定分析。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方法按照NY/T1121.1的规定执行。1.1.1.5.4 指标渊定方法土壤特征监测指标应采用如下方法测定。a)有效土层厚度。按照9.1.1.5.2的规定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将植物根系所能抵达的土层及其以上土层厚度之和作为有效土层厚度。
14、b) 土壤容重。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原状新鲜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样质量,即为容重。土壤容重测定方法按照NY/T1121.4的规定执行。c) 土壤质地与砾石含量。土壤质地可通过室内法(比重法和吸管法)、野外法(干试法和湿试法)定性测定,或按照NY/TU21.3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土壤各粒级百分数,确定土壤质地,同时计算得出砂石含量。d) PH值。将风干土样和水进行混合,配制成土壤悬浊液,并用PH电极测定其PH值。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按照NY/T1121.2的规定执行。e)有机质。将风干土样和过量的重铝酸钾-硫酸溶液进行混合,在加热条件下氧化土壤有机碳,多余的重珞酸钾用硫
15、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由消耗的重铭酸钾量和氧化校正系数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按照、Y/T1121.6的规定执行。1.1.1.6 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监测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2项。土地利用类型具体分类体系应按GB/T21010-2017的规定执行,在不改变分类基本含义的前提下,根据监测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地类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合并。土地利用类型可利用动态遥感方法监测,监测流程应按TD/T1010-2015的规定执行。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水(湿)生植物5种,应通过样方法或基于遥感影像人工识别的方法进行监测。9.1.2
16、压占土地9.1.2.1 压M压占物监测指标包括压占物类型、压占物高度、压占物平台宽度3项。压占物类型主要包括肝石山、排土场、临时设施等。压占物高度、压占物平台宽度应按实地量测或基于地理编码的遥感影像进行量测。9.1.2.2 边坡压占土地边坡监测指标包括边坡高度、边坡坡度2项。边坡高度即地形测量结果,边坡坡度的监测方法与9.1.1.2一致。9.1.3 .3植被生长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可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或生物量反映其相对丰度和活性。具体内容如下所示。a)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据根据公式(2)计算:NDyl=T三泮式中: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Rwm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gp红外波段反射率。b)
17、生物量。样地植物生物量按公式(3)计算:B式中:B,一样地植物生物量干重,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B:-某一样方第i种植物生物量干重,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IV1某一样方第i种植物的重要值,按公式计算;n样地上布设的样方总数;N某一样方内的所有植物物种数。fV.=(H1C4)ll(H,C4)式中:H4某一样方第i种植物的高度,单位为厘米(Cm);C;-某一样方第i种植物的盖度,以%表示。9.2基础设施损毁监测9.2.1道路损毁道路损毁监测指标包括道路的长度、宽度、路面材料3项。长度和宽度采用实地或基于地理编码的遥感影像进行量测。路面材料类型应与GB“5122J2017的要求一致,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B_T11256 2023 煤矿 动土 损毁 监测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