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电梯安装工程).doc
《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电梯安装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电梯安装工程).doc(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电梯安装工程)电梯是重要的建筑设备,电梯产品以零部件形式出厂,其总装配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因此电梯产品的最终质量不但取决于设计制造,而且取决于安装调试。电梯安装工程不但有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衔接问题,而且有机械零部件与土建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与建筑工程的协调工作量很大,是建筑工程的组成部分。随着先进技术在电梯产品上的广泛应用,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以下简称GB50310)的强制性条文正是根据电梯安装工程上述特点制订的。GB50310将直接涉及电梯安装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或使用人员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作为
2、强制性条文要求。这些条文是从众多的主控项目中筛选出来的,一旦违反,将对相关人员、国家财产造成严重后果、损失。制订过程中还注意到强制性条文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执法者对电梯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是否违反规定有明确的判定依据,将参与工程建设的土建施工单位、电梯安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落到实处。各子分部工程强制性条文数量和条款号在GB50310中,对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三个子分部安装工程质量验收共规定了9条强制性条文。对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子分部安装工程有8条强制性条文;对液压电梯子分部安装工程,由于其质量验收的部分内容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
3、或强制式电梯安装工程验收的要求相同,因此必须执行GB50310第4章的8条强制性条文;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子分部安装工程,由于其整机安装检验中电气装置子分项工程验收的部分内容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的相同,因此必须执行GB50310第4章中相应的1条强制性条文,再加上土建交接检验中的1条强制性条文,有2条强制性条文。为了便于理解执行,表1列出了各子分部安装工程的强制性条文的数量和条款号。4.2.3 井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当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
4、的实心桩墩上;【释义】本款是指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及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这2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对底坑土建结构的要求。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是指地下室、地下停车库、存储间等任何可以供人员进入的空间。当有人员能达到底坑底面下,无论对重(或平衡重)是否装设有安全钳装置,底坑地面至少应按5,000N/载荷进行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对曳引式电梯本款主要是考虑电梯发生故障时轿厢上行失控或曳引钢丝绳断裂时对重撞击缓冲器,对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本款主要是考虑悬挂钢丝绳断裂时平衡重撞击底坑地面,如果对重缓冲器没有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不是)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
5、则可能会导致底坑地面塌陷,此时底坑下方若有人员滞留,势必造成人员伤亡。另外,无论底坑底面下是否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存在,支撑轿厢和对重缓冲器的底坑底面处的结构和强度均应能承受轿厢和对重以缓冲器设计速度撞击缓冲器时所产生的力,以防止缓冲器起作用时底坑地面塌陷,引发安全事故。【措施】土建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将电梯井道设置在人们能到达的空间上面。当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时,如果因为建筑物功能需要(如设有地下停车库、地下室等),在底坑之下存在人员能够到达的空间,则曳引式电梯的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强制式电梯、液压电梯的平衡重运行区域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
6、的实心桩墩上,且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载荷进行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实心桩墩的结构和材料应能足以承受对重(平衡重)撞击时的所产生的冲击力,支撑实心桩墩的地面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在桩墩受到撞击时被压进支撑它的地面导致对重(平衡重)对人员造成伤害。【检查】在土建交接检验时,不仅要检查与井道底坑相关部分的建筑物土建施工图、施工记录,而且要到建筑物现场检查底坑下方是否存在能够供人员进入的空间。如果是采用隔墙、隔障等防护措施使此空间不存在,则应符合【判定】中的相关要求。如果此空间存在,则应核查土建施工图是否要求底坑的底面至少能承受5,000N/载荷、是否要求支撑轿厢和对重缓冲器的底坑底面处的
7、结构和强度能承受轿厢和对重以缓冲器设计速度撞击缓冲器时所产生的力;如果此空间存在且对重(或平衡重)上未设有安全钳装置,则应设有上述的实心桩墩,检查建筑物土建施工图所要求实心桩墩及支撑实心桩墩的地面的强度是否能承受电梯土建布置图所提供的冲击力,还应观察或用线锤、钢卷尺测量实心桩墩位置是否在对重缓冲器(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 检验仪器:观察,线锤,钢卷尺。【判定】满足上述检查条款为合格。中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该款判定为不合格。土建施工单位必须对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补救,补救的部位应再次重新验收。没有验收合格前电梯安装单位严禁进行施工。另外,土建施工单位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补救:对底坑底面下的空间
8、采取隔墙、隔障等防护措施,使人员不能到达此空间。隔墙、隔障等防护措施应是永久的、不可移动的,应从此空间地面起向上延伸至底坑底面不小于2.5m的高度,如果此空间的高度小于2.5m,则应延伸至底坑底面(即:将此空间封闭)。如采用由建筑材料砌成的隔墙,则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相应规定;如采用隔障,隔障栏杆的横杆间距应小于380mm(最底部横杆与地面间隙为1020mm)、立柱间距应小于1000mm;横杆应采用不小于25mm4mm扁钢或不小于16mm圆钢;立柱应采用不小于50mm50mm4mm角钢或不小于33.5mm钢管,并且采用大于等于1mm厚的钢板自下至上封闭,如果采用网孔型封
9、闭,则应符合GB12665.1-1997中4.5.1的规定,横杆、立柱、网孔型板、钢板之间宜采用焊接,也可采用螺栓联接,立柱必须与建筑物牢固连接,顶部横杆承受水平方向的垂直载荷不应小于500N/m,另外所有表面应除锈及采用防腐涂装。如果采用此方法补救,则验收时应观察或用线锤、钢卷尺测量隔墙、隔障是否在底坑的下面,隔墙、隔障是否固定,观察或用钢卷尺测量高度是否满足上述要求、隔障的结构是否满足上述要求,核查土建施工图是否要求底坑的底面至少能承受5,000N/m2载荷、是否要求支撑轿厢和对重缓冲器的底坑底面处的结构和强度能承受轿厢和对重以缓冲器设计速度撞击缓冲器时所产生的力。2 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
10、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1.2m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释义】 本款是为了防止电梯安装前,建筑物内施工人员从层门预留孔无意中跌入井道发生伤亡事故,土建施工中往往容易疏忽在层门预留孔安装安全围封,本款规定正是为了杜绝施工人员在层门预留孔附近施工时的安全隐患。安全保护围封应从层门预留孔底面起向上延伸至不小于1.2m的高度,应采用木质及金属材料制作,且应采用可拆除结构,为了防止其他人员将其移走或翻倒,它应与建筑物连结。保护围封的上杆任何处,应能承受向井道内任何方向的1000N的力,目的是施工人员意外依靠安全保护围封时,能有效的阻止其坠入井道内。【措施】 为了防止建筑物内施工人员从层
11、门预留孔跌入井道,在井道土建施工过程中,就应安装本款要求的安全保护围封。电梯安装工程施工人员在没有安装该层层门前,不得拆除该层安全保护围封。安全保护围封应采用黄色或装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性标语。安全保护围封的杆件材料规格及连接、结构、强度要求宜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第三章的相应规定。【检查】 在土建交接检验时,检查人员应逐层检验安全保护围封;观察或用钢卷尺测量围封的高度应从该层地面起延伸1.2m以上,如采用栏杆或网孔型结构,栏杆之间的间隙或网孔应满足上述要求;应不能意外移动围封。安全保护围封的强度,检查人员可试推围封上杆并观察其变形情况,感官判断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应注意
12、做此检查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检查人员坠入井道,检查人员也可根据围封与建筑物的连接结构,在地面上用砝码按JGJ80的规定做模拟加力试验,上杆强度应满足JGJ80要求。观察安全保护围封是否采用黄色或装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性标语。 检验仪器:观察,钢卷尺,砝码。【判定】 满足上述检查项目为合格。任何一层层门预留孔的安全保护围封中不满足要求,则该款判定为不合格。土建施工单位必须对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补救,补救的部位应再次重新验收。没有验收合格前电梯安装单位严禁进行施工。在电梯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安装该层层门前,不得拆除该层安全保护围封。3 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必须设置井道
13、安全门,井道安全门严禁向井道内开启,且必须装有安全门处于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的电气安全装置。当相邻轿厢间有相互救援用轿厢安全门时,可不执行本款。【释义】 井道安全门或轿厢安全门的作用是电梯发生故障轿厢停在两个层站之间时,可通过他们救援被困在轿厢中的乘客。当相邻轿厢间没有设置能够相互援救的轿厢安全门时,只能通过层门或井道安全门来援救乘客,如相邻的两层门地坎间之间的距离大于11米时,不利于救援人员的操作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救援时间的延长会引起轿内乘客恐慌或引发意外事故,因此这种情况下要求设置井道安全门,以保证安全援救。井道安全门和轿厢安全门的高度不应小于1.8m,宽度不应小于0.35m;将300N的力
14、以垂直于安全门表面的方向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面积(或方形)上,安全门应无永久变形且弹性变形不应大于15mm。井道安全门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安全门开启后,应不用钥匙就能将其关闭和锁住。即使在锁住的情况下,应能从井道内部将其打开。只有经过批准的人员(检修、救援人员)才能在井道外用钥匙将安全门开启。 b) 不应向井道内开启。因为如果安全门的开启方向是朝向井道内,当电梯发生故障利用井道安全门救援时,轿厢停在安全门附近,轿厢部件会阻挡安全门开启,它将形同虚设;向井道内开启时,操作人员开启门时容易坠入井道;如果验证安全门关闭状态的电气安全开关发生故障时,向井道内开启,安全
15、门会凸入到电梯的运行空间,与电梯运行部件发生碰撞,造成事故。 c) 应装有安全门处于关闭时电梯才能运行的电气安全装置。此电气安全装置应符合GB7588中14.1.2的规定,其位置必须是在安全门打开后才能触及到。电梯安装施工人员应将该电气安全装置串联在电梯安全回路中,当安全门处于开启或没有完全关闭时,电梯应不能启动,运动中的电梯应停止运行。目的是为了防止人员在井道安全门附近与电梯运动部件发生挤压、剪切及坠入井道等伤亡事故。 d) 安全门设置的位置应有利于安全的援救乘客。在井道外安全门附近不应有影响其开启的障碍物,且从安全门出来应很容易踏到楼面。【措施】 当相邻轿厢间没有设置能够相互援救的轿厢安全
16、门或为单一电梯时,建筑物土建设计应尽量避免电梯相邻的两层门地坎间之间的距离大于11m,以避免设置安全门。如果因建筑物功能需要相邻的两层门地坎间之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安全门应优先设置在从它出来很容易踏到楼面的位置上。【检查】 首先应检查土建施工图和施工记录,并逐一观察、测量相邻的两层门地坎间之间的距离,如大于11米且需要设井道安全门时,应检查安全门的尺寸、强度、开启方向、钥匙开启的锁、设置的位置是否满足上述要求。开、关安全门观察上述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可靠地动作,这里的动作只是指电气安全装置自身的闭合与断开(注:若电气安全装置由电梯制造商家提供,此项可在安装完毕后检查,检查前
17、须先将电梯停止)。 检查仪器:观察,线锤,钢卷尺,砝码。【判定】 满足上述检查项目为合格。中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该款判定为不合格。土建施工单位必须对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补救,补救的部位应再次重新验收。4.5.2 层门强迫关门装置必须动作正常。【释义】 层门安装完成后,已开启的层门在开启方向上如没有外力作用,强迫关门装置应能使层门自行关闭,防止人员误坠入井道发生伤亡事故。层门强迫关门装置是否动作正常,不仅仅取决于层门强迫关门装置自身的安装与调整,层门其他部件(如门头、门导轨、门吊板、门靴、地坎等)的安装施工质量对此装置的正常动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这些部件发生刮、卡现象,则势必影响其功能实现,
18、因此它的动作是层门系统施工质量的综合体现。【措施】 强迫关门装置一般有重锤式、弹簧式(卷簧、拉簧或压簧)两种结构形式,应按安装说明书中的要求安装、调整。重锤式应注意调整重锤与其导向装置的相对位置,使重锤在导向装置内(上)能自由滑动,不得有卡住现象;调整悬挂重锤的绳的长度,在层门开关行程范围内,重锤不得脱离导向装置,且不应撞击层门其他部件(如门头组件及重锤行程限位件);悬挂重锤的绳与门头之间及与重锤之间应可靠连接,除人为拆下外,不得相互脱开;防止断绳后重锤落入井道的装置(行程限位件)的连接应可靠且位置正确。弹簧式应注意调整弹簧位置与长度,使弹簧在伸长(压缩)过程,不得有卡住现象;在层门开关行程范
19、围内,弹簧不应碰撞层门上金属部件;弹簧端部固定应牢固,除人为拆下外,不得与连接部位相互脱开。 值得注意的是:强迫关门装置只是层门系统一部分,层门系统其他部件的安装施工质量对其正常动作非常重要,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层门系统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确保达到本条的规定。【检查】 应检验每层层门的强迫关门装置的动作情况。检查人员将层门打开到1/3行程、1/2行程、全行程处将外力取消,层门均应自行关闭。在门开关过程中,观察重锤式的重锤是否在导向装置内(上)是否撞击层门其他部件(如门头组件及重锤行程限位件);观察弹簧式的弹簧运动时是否有卡住现象、是否碰撞层门上金属部件;观察和利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检验强迫关门
20、装置连接部位是否牢靠。 检验仪器:观察,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检验【判定】 满足上述检查项目中各项为合格。任何一层在【检查】中任一项不满足要求,则该条判定为不合格。安装单位必须对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调整,不合格的层门强迫关门装置应再次重新验收。4.5.4 层门锁钩必须动作灵活,在证实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紧元件的最小啮合长度为7mm。【释义】 层门锁钩动作灵活其一是指除外力作用的情况外,锁钩应能从任何位置回到设计要求的锁紧位置;其二是指轿门门刀带动门锁或用三角钥匙开锁时,锁钩组件应实现开锁动作且在设计要求的运动范围内应没有卡阻现象。证实门锁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前,锁紧元件之间应达到了最
21、小的7mm啮合尺寸(如图1),反之当用门刀或三角钥匙开门锁时,锁紧元件之间脱离啮合之前,电气安全装置应已动作。【措施】 门锁锁钩锁紧元件啮合深度(7mm)、门锁滚轮与轿门地坎的间隙(5mm),证实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顺序、轿门门刀与门锁的相互位置、三角钥匙开门组件与门锁运动部件的相互位置的安装、调整应按安装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调整完毕后应及时的安装门锁防护。【检查】 检验人员站在轿顶或轿内使电梯检修运行,逐层停在容易观察、测量门锁的位置。用手打开门锁钩并将层门扒开后,往打开的方向转动锁钩,观察锁钩回位是否灵活,将扒门的手松开,观察、测量证实锁紧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前,锁紧元件是否已达到最小啮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施工 强制性条文 实施 指南 电梯 安装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