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docx
《试论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试论汉代文学中的农峥祀求雨内容摘要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关键词求雨;阴阳五行;灾异。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所谓农事禳灾,是指在农事遇到灾害时通过
2、一种非理性的手段,借助对神灵的祈求、或对某种超自然的控制和施法,来预防或驱除产生于自然界的各种农业灾害。比如干旱、暴雨、水涝、虫灾等。我的文章主要以汉代文学中农业旱灾祭祀求雨这种农事祭祀禳灾活动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人民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信仰行为极其所蕴涵的思想内涵。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干早就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直到今日干旱还是时有发生的,古代人民对干旱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出于低级阶段,尤其是远古先民认为世间万物有灵,认为雨水由神灵掌管,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人们只能向冥冥之中的某些神灵进行祭祀朝拜。一、先秦时期对旱灾的认识及祭祀求雨1 .驱早越求雨。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早期
3、阶段,认为旱灾的发生与某种神灵有关,如诗大雅云汉云:“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物为虐,如惨如焚人们认为旱灾的发生是女越在作怪,所以要驱逐女越来达到获雨的目的。旱越亦作女娘,神话中的旱神。韦曜毛诗问:“云汉之诗,旱越为虐。传日越天旱鬼也。笺云早气生越,天有常神,人死为鬼。不审早气生然奈何?答日藏鬼人形,眼在顶上,天地此物,则将早也,天欲为灾,何所不生,而云有常神者耶。”神异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日越,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猫,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灾消也。山海经大荒北经则云:“系昆之山者有人衣青衣,名日黄帝女越。蚩尤作兵伐黄帝,纵大风雨。黄帝
4、乃下天女日趣,雨止,遂杀蚩尤。越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北。”然,郝懿行笺注:“玉篇引文字指归日:女娘,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下不雨也,同魁。”从以上记载可知女越:相传是不长一根头发的光秃女神,眼睛长在头顶之上,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是黄帝之女,但在这里已经被神话化为旱神。所以当有旱灾发生的时候人们认为是旱越在作怪,要进行驱逐早版。于是先秦典籍就有了曝巫的记录。左传僖二十一年:“熨大旱,公欲焚巫。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有人衣青衣,名日黄帝女嫄。大荒西经:“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日女丑之尸。共工之台即祭雨之地,女丑为尸即巫,女越是女丑所扮的旱越
5、的形象。越主旱,当大旱发生之时,女丑扮旱越求雨而被曝死,使旱神得到惩罚,驱走旱神以达到降雨的目的。2 .等祭求雨。古代人们在旱灾发生时除了驱早越外,还要进行祭祀求雨。古籍所记载较早而详细的求雨,是商汤之祷。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0: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到了周代祈雨已有定制,并特称为等”。雪祭有两种。一种是天子亲祭的常规定时祭祀,这是为了预祝风调雨顺。另一种是遇旱而祭。零祭一般在孟夏(四月)举行
6、,所谓四月龙见而零”,因为此时苍龙(东方七宿)昏见于天,万物开始旺长,需要雨露滋润才能茁壮,所以举行考祭以求苍天普降甘霖。因此谓为常雪。另外,大旱时也举行雪祭。春秋时,国君亲临城南郊外主持雪祭,读过祭文后,使童男童女各八人舞而呼零。秦汉时期对等祭非常重视,遇早则等。在等祭时,文武百官依次行善礼求雨。3 .以龙求雨。人们认为旱灾除了旱惬在作怪外,还有一种掌管降雨的神,那就是龙。龙,自古被认为能够兴云布雨,从而成为求雨巫术中的主角。山海经记载:“泰华之上,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早。可见这是龙的早期雏形,接着山海经又曰:“东荒北隅有山名土丘,
7、应龙处南极,杀蚩尤夸父,不得徨上,故下数旱,旱而作龙应之,乃得大雨。11卜辞中至少有两条关于作土龙求雨的记载:其乍(作)龙于凡田,又(有)雨12、“十人又五口口龙口田,又(有)雨”13,与淮南子地形训“土龙致雨”(高诱注:汤遭旱,作土龙以象龙。云从龙,故致雨也)14的记载相互印证。因此可以确定,在商代已经有借龙求雨的巫法。但是,无论卜辞还是文献,关于商代借龙求雨巫术的记载都比较少。根据巫术思维可知,凡相似的东西可以相互感应,只要通过模仿便可以实现施术者的任何愿望。因此,如果想求得雨水,模拟龙的形貌即可。古人将龙与云、水联系在一起,吕氏春秋召类曰:“以龙致雨,以形逐影。”高诱注:龙,水物也,故致
8、雨。”15天旱时,通过模仿龙形,便能感应真龙求得雨水。不同的求雨tl期有不同的要求,神农求雨书称:“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为赤龙,南方壮者舞之:戊已不雨,命为黄龙,壮者舞之:庚辛不雨,命为白龙,又为火龙,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为黑龙,北方老人舞之。16二、汉代祭祀求雨及其意蕴1 .阴阳观念对汉代求雨的影响。汉代承袭了先秦求雨的一些习俗,在承袭先秦求雨习俗的同时,祭祀求雨受阴阳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在西汉时期,先后有黄老道家和新儒家被统治者所提倡,形成两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但是除了这两股思潮之外,阴阳之术在社会上也是广泛流行的,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列为
9、六家之首,并且说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J17当时很多学派都受其影响,儒家、道家与其结合,吸收利用形成黄老新道家和新儒学。阴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汉代的求雨处处留有其影子。汉代关于农业求雨祭祀主要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和贾谊的旱云赋。春秋繁露关于汉代的农业求雨记述的较先秦典籍详尽。在汉代有一种重要的求雨方式就是用蛙求雨,这在先秦典籍中很少见到,在春秋繁露求雨中记载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求雨都要用到蛙,为什么在求雨中用蛙来祭祀呢?笔者以为,最基本的原因是古人在农业生产中发现蛙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求雨时用蛙在巫术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代 文学 中的 农业 祭祀 求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1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