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名校模拟·衔接教材类诗歌鉴赏汇总.docx
《2024名校模拟·衔接教材类诗歌鉴赏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名校模拟·衔接教材类诗歌鉴赏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名校模拟衔接教材类诗歌鉴赏汇总一(新疆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叶梦得翩跄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注】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注】玉京: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催”“巧”二字分别赋予晓风和雪花人的动作和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B.“回望兴悠哉”写词人回望大雪兴致悠然,其中“兴悠”二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面对天地之间雪花飞舞的景象,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局)台成仙而
2、去。D.词的上片主要写雪落的情态,下片则集中描写雪景,同时又寄寓个人情怀于其中。2 .本词尾句“一时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一句都有“一时”一词,两者在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再登南楼郑起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注】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后以“诸营种柳谕军纪严明。兴亡不必问寒灰: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重上”与题目中“
3、再登”相呼应,“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乡的身份及特殊心境。B,“天阔”句写作者登楼所见,天空广阔,晓云尽散,环顾八方都无所阻挡,境界极为开阔。C.颔联紧承首联写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阳的秋晨中飞过,浪涛流经巴峡从西边滚滚涌来。D.“老子”一句展现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无数次登楼纵观天下的设想。4 .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两者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渔家傲欧阳修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词人时任参知政事。九门:都城城门,
4、此处代指京城。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衢鼓:街上的更鼓。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腐。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6 .“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四(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下
5、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算山陆龟蒙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何如今日家天下,阊阖门临万国开。注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龙媒:骏马。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回顾三国时期的孙权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史实,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之快。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
6、慨作铺垫。D.尾联卒章显志,通过对唐王朝藩镇割据“家天下”的讽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动荡时局的忧思。8 .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不同?五(江西抚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朝中措夜来听雪晚来看朱敦儒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夜里听风吹雪,晨起看雪,“惊”字从侧面写出雪势之大之广。B.白雪皑皑,树林一片银装素裹,置身其中,词人恍若自己已是仙人。C.词人欲御风逐雪,离开尘世,却被孤鸿哀鸣声拉回到苦闷
7、的现实中。D.本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显得真切而自然,令人心驰神往。10.同是咏雪之作,本词与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写雪景的特点及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六(广西壮族自治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李白吾家青萍剑,操割有馀闲。往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鞍马月桥南,光辉歧路间。贤豪相追饯,却到栖霞山。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注】李凝,李白族弟,单父主簿,兼代宋城主簿。本诗作于李白送李凝赴任宋城主簿时。青萍,古宝剑名。揉割,即操刀割锦。春秋时,郑人子皮想让没有经验的尹何管理自己的采邑,子产对子皮说:“小孩子还不
8、会操刀,就让他去剁肉,他一定会先伤到自己,把贵重的锦缎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割,他一定会毁了锦笄九”后以此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H.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青萍佥/比喻族弟的才能,表示他有足够的才干和能力来胜任新的职务。B.七、八两句写贤士豪杰为李凝追送饯行,一直送到栖霞山,这为后面四句做好铺垫。C.九、十两句写一群人在散发芬芳香气的花园中斗酒,将原本就欢乐的心情推向高潮。D.最后两句写诗人和送行的人群一起开怀畅饮,醉得无法上马离去,可见其为人豪爽。12 .本诗有“此去何时还”之问,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之间,二者所问内容和表达的
9、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七(云南昆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愚溪入茶山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嗣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除,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装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勖,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福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
10、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4 .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讽五首(其五)李贺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桅子落,山璧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注】墨:音w6n,器物上的裂纹。这里指山石上的裂缝。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而穷困不堪,所居之处蓬蒿没人。15 .下列对这首诗的
11、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山石,突出的却是秋水澄明、秋草枯黄的景物特征,色调明丽。B.第三句以一个“侵”字写野竹香味渗入衣袖,使静态的竹林富有了动态美。C.三、四句写竹,以下四句写月,视线由低到高,调动多种感官,变化莫测。D.“案将朽”三字极沉痛,诗人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书案将朽却一事无成。16 .“凄凉桅子落,山蟹泣清漏”与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者的异同。2024近期名校模拟题诗歌鉴赏(衔接教材)汇编答案一(新疆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大雪与客整极目亭叶梦得翩跄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
12、悠哉。欲问玉京【注】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注】玉京: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催”“巧”二字分别赋予晓风和雪花人的动作和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B.“回望兴悠哉”写词人回望大雪兴致悠然,其中“兴悠”二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C.面对天地之间雪花飞舞的景象,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局)台成仙而去。D.词的上片主要写雪落的情态,下片则集中描写雪景,同时又寄寓个人情怀于其中。2 .本词尾句“一时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一句都有“一时”一词
13、,两者在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清简要分析。【答案】1.C2.本词中“一时”意思是同一时间,一会儿。作者请求大自然让他留一着妙手,不要统统下完,只在一时间盛开,这么快就过去。从侧面描写了词人对雪花的喜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意思是这一时代。作者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联想到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追念之情,借以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解析】1.C.“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高台成仙而去”错误,“试携手,上高台”是说词人携着友人的手,一起登上高高的仙台,共同欣赏这眼前的雪景。并非“想象成仙而去二2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词语言和情感的能力。本题为比较阅读
14、题,题干关键词是“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需耍在理解诗词内容、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诗句情感。本词中,“一时”,同一时间,一会儿,“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意思是:说给大自然造物主听,让他留一着妙手,不要统统下完,只在同一时间盛开。大雪收敛浮尘,照见美玉,回旋曼舞,美丽之极。词人舍不得这洁白的雪,这么快就过去。他渴望和友人再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雪景,从侧面描写了词人对雪花的喜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这个时代,一时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意思是: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词人看到浩瀚长江、石壁直耸云天、惊涛拍击着江岸
15、,联想到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这些英雄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年华空逝,壮志难酬,因此,该词既表达了词人对三国豪杰的追念向往之情,又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二(河北沧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登南楼郑起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注】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后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兴亡不必问寒灰:
16、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重上”与题目中“再登”相呼应,“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乡的身份及特殊心境。B.“天阔”句写作者登楼所见,天空广阔,晓云尽散,环顾八方都无所阻挡,境界极为开阔。C.颔联紧承首联写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阳的秋晨中飞过,浪涛流经巴峡从西边滚滚涌来。D.“老子”一句展现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无数次登楼纵观天下的设想。4 .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两者的建议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3.D4.六国论中苏洵提醒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积久的威势胁迫
17、。郑起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良将,做到军纪严明。郑起还提醒统治者只需打造雄壮的江山,不必纠结曾有过怎样不堪的历史。【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此句并非展现作者的豪情与对今后登楼的设想,而是面对大好河山即将沦陷,作者对今后将无缘登楼的悲慨。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苏洵的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本诗“诸营种柳今何在”用典,典出晋书陶侃传,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醒统治者要任用良将,做到军纪严明。“
18、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强调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提醒统治者只需打造雄壮的江山,不必纠结曾有过怎样不堪的历史。三(辽宁辽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欧阳修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词人时任参知政事。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衢鼓:街上的更鼓。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人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
19、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人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人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人的笑腐。D.“长安城里人先老”与“花开未老人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人未老先衰。6 .“车马九门来扰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都运用了叠词。请分别简要分析两者的表达效果。【答案】5.D6.“车马九门来扰扰”中“扰扰”运用叠词,写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纷纷扰扰,充满了为名利奔波的人;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涌动的名利之争的厌恶。“寻寻觅觅”运用叠词,写词人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能找点什么来慰藉自己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名校 模拟 衔接 教材 诗歌 鉴赏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