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合集(含答案).docx
《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合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合集(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尽”的意思有: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填序号)。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3 .“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有“峨眉山月半轮秋,。4 .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
2、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满皇都。1 .补全古诗。2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 .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4 .“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的特点。5 .对这首诗理解有
3、误的一项是()北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旧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 .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季节)的雨。2 .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描写“雨中”的诗句是“;描写“雨后”的诗句是“”。3 .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A.蒙蒙细雨B.和风细雨C.连绵阴雨D.疾风骤雨4 .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四个字和“
4、”三个字给出了答案。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 .“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A.草色B.鲜花C.春花D.春天2 .“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和()之情。A.失望B.焦急C.欣喜D.遗憾3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4 .这首诗用了的修辞手法,我是从“”和“”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考答案一、1,2.庭院沐浴在月光中,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桂花。3.江枫渔火对愁眠影入平
5、羌江水流4.D5.不同之处:十五夜望月有大半的景色描写,松间明月长如此则只是对景物的简略描写而已。二、1.润如酥春好处绝胜烟柳2.唐韩愈3.早春润如酥4.稀疏矮小5.B三、1.夏季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3.D4.1, 雨跳珠忽吹散四、1.B2.BC3.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4.拟人嫌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表现了诗人看到如此美景时的感慨、欣喜之情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
6、波。1.从题目中的“”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 .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喙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A.悲伤B.慨叹C.凄凉D.哀怨3 .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一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
7、场高处望云开。1 .“尝”的意思是,“闻”的意思是,“尝闻”写出了人们对的关注。2 .“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的迫切心情。3 .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的手法。4 .用自己的话说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两句诗的意思。三、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m(ju6)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yi)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注释】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
8、大地。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墉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墉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元:本来。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苍生:老百姓。材料:于谦生平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
9、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1 .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2 .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称“煤炭”,再以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3 .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O4 .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O表面上是咏,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O四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和()0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
11、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2 .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二是指诗人O3 .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马:竹:一、1.偶2.半消磨B二、1.曾经听见,听说参考答案3.C天气变化2.持久、执着希望天晴3.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对比比喻4.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三、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2.乌金阳和对煤炭
12、的喜爱之情.3.甘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乃国之根本民之福星4.托物言志煤炭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四、1.CE2.良马石灰石灰的颜色高尚的节操3.示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一斜。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三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注释】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家童:童仆。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犹眠:还在睡眠。1 .“朝”在诗中的读音是O2 .本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柳绿、这些词语中知道的。3 .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的生活。“莺
13、啼”二字在诗中起到了的作用。4 .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花落家童未扫,莺瞰山客久眠。啼:犹:诗句意思: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O5 .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O6 .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7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8 .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 .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 .下列对诗中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泊:泊位
14、B.数重:几座C.绿:吹绿D.还:回到家乡3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B.京口C.钟山D.山上4 .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景象。5 .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6 。.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7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写出下面字的意
15、思。(1)之:(2)若:(3)沾:一2 .把下面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 .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4 .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 .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参考答案一、1.Zhdo2.春季桃红莺啼3.闲适平和质朴以动衬静4.啼叫还在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睡觉。二、1.在江里打鱼的人。2.劳动人民的辛苦。3.比喻4.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婚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5.这首
16、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三、1.思乡2.A3.A4.一水间只隔几座山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5.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6.“又”点明了诗人已漂泊异乡多年,表现出诗人身为游子的无奈,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7.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四、1去,到好像打湿2.(1)人世间只要是志间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2)不要在分别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对比和夸张5.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
17、凄怆之气。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四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 .“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O2 .后两句诗中的“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与得活灵活现。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 .“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do”,意思是02 .诗的前两句营造了的环境,从“”“二”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
18、的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寄丘二十二项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幽人:隐士。1 .“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A.适逢B.属于C.家属D.同“嘱”,嘱咐,嘱托2 .“空山松子落”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情怀。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注释】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青蛙。有约:即邀约友人。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胡,灯芯烧
19、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1.这首诗描写了(时间)的景物,有O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G)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1.完全2.却疑3.表达了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二、1.喜欢2.凄冷呵提3.表达了诗人对渔家深切的同情和对画家不问民间疾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的行为的不满。三、1.A2.以动衬静孤寂3.表达了
20、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四、1.黄梅时节(或:初夏)(家家)雨、(处处)蛙2.B3.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邀请的客人久候不到,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急无聊。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五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寒食唐韩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 .诗的前两句用“”“”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2 .第一句诗意是0o3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1、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4 .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5 .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
22、(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久【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 .解释加点的字词。(1)清明时节雨纱纱。()(2)路上行人砍断魂。()(3)傕问酒家何处有。()(4)牧童遛指杏花村。()2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3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4 .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升初 古诗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