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docx
《【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题型】语言文字运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济南市2024届高三一模(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o,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A。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个人被“磨
2、”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母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O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
3、“对,不符合语境。19 .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它可以非常快速地给出信息,同时也会出现低级错误。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软件加快了人们寻找信息的速度,但人类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变得更加重要。软件写的文章看起来逻辑清楚、文笔流
4、畅,但缺乏独特的情感体察。软件在聊天时,缺乏幽默感,听不懂双关语、谐音梗、笑话等,凡是“抖机灵”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软件都接不上来,更不能创作出具有强烈情感的独特文学作品。人类有别于机器,就在于人类独有的心智结构:有价值观、有情感、有独立的思考创造能力。10种最客易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工作,排名第一的就是电话销售。但销售和客服大概率不会消失,未来需要的是更深度的支持、面对面的服务和共情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可以生成财经和体育类消息,却不能代替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简单的信息汇编和重复性的工作,理所应当会被人工智能取代。21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文中指出我们需要具备哪三种基本能力?请用
5、三个词语加以概括,每个不超过4个字。(3分)22 .文中最后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解析:18.D19 .鞭辟入里(登堂入室、升堂入室)推心置腹(肝胆相照、赤诚相待)20 .(1)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果答“人也有缺点”给1分)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答“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朋友相交亦如此”也可)一方面也在受滋养评分标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1 .判断力(识别真伪)情感力(情感体察、共情能力)创造力(思考创造、创造能力)(一点1分)22 .(1)处“10种最容易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工作”修改为“10种最容易
6、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的工作”。(2)处“因此”改为“同样”。(3)处“理所应当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改为“难以避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或“不可避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每处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2)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深度伪造是指技术利用机器的深度学习,实现图像、声音、视频的篡改、伪造和自动生成,产生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效果。最(八)的方式就是Al换脸,其他较为常见的还包括语音模拟、人脸合成、视频生成等。现实应用中,深度伪造技术虽然能促进部分领域技术更迭,但o近几年,国
7、内外均出现了利用深度伪造“公众人物”实施诈骗的案例。今年1月中下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就成为深度伪造的目标。网上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伪造的电视节目片段,很多市民警惕性较低,信以为真。特区政府立即严正澄清,称有关影片全属伪造,呼吁,并强烈谴责不法之徒的违法行为。奇安信安全专家裴志勇就此表示,由于公众人物的图像、声音、视频等资料的公开性质,为Al训练提供了大量素材,被伪造内容更是可以(B),从而更容易导致深度伪造技术被非法使用。深度伪造技术应用不当还会。深度伪造技术产生的虚假影像、声音等内容,不仅会让个人名誉、财产和人身受到损害,还会冲击社会信任、媒体信任,甚至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1
8、8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 .下列句子中的“还”与文中加点的“还”,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厂不但增产了,还降低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本。B.这几个人哪儿够哇,还得再来几个。C.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D.这根绳子还比较结实。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
9、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Y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21 .有人认为加点字赘余,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5分)22 .语义双关
10、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的双关语义。(4分)答案:18.A: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B:以假乱真19. B(B项与文中加点的“还”均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A项表示进一层;C项表示尚且,前一小句用“还”,作为陪衬,后一小句作出推论;D项表示勉强过得去,多修饰褒义形容词。)20. (1)也导致诈骗等违法行为频现。评分标准:语意衔接顺畅1分,“诈骗”或“违法”1分;(2)市民提高警惕(市民不要被不法分子迷惑)评分标准:“市民”1分,呼吁内容1分;(3)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评分标准:语意衔接顺畅1分,“社会危害”1分;21 .
11、“少不得”是免不了、不可避免的意思表现了宝钗当时“要走,客又不散”的尴尬处境或表现宝钗的无奈、为难;表现了宝钗的行事稳重、心思缜密、举止娴雅;评分标准:“少不得”解释1分,答到“尴尬处境”或“无奈、为难”中一点2分,人物形象2分22 .表面训斥靛儿,告诉她自己不是那种“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实则告诉宝玉,自己不是那种他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人;评分标准:“表面训斥靛儿”1分,具体分析1分;”实则告诉宝玉”1分,具体分析1分;(3)2024年3月八省八校T8第二次联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
12、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至U“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壮阔悠远,从诗经里“其叶群群的东门之杨,到项脊轩志里,树木寄托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的情与意是中国历史传承至今的朴素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古树名木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而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今天做好古树名木保护要坚持守正创新,保护古树名木,要讲好古树故事,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古树穿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寒罕坝的落叶松,大漠深处的胡杨林,种子“飞”上太空的普陀鹅耳才历,这些名木记录着国家和民
13、族发展进步的印记。应,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让它们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延续文化传统、传承发展理念,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18.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让我说,我们应该这样做。B.她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我的失误让整个团队陷人了困境。D他总是先人后己,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医
14、学理想的萌发,来自青春期的一场大病。16岁时,屠呦呦患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才得以康复。“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屠呦呦对记者回忆道。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大医学院。在关于屠呦呦的原始材料里,有一张照片保存得很好,照片中,屠呦呦佩戴着北京大学的校徽,照片旁是她的亲笔备注:“佩戴北京大学校徽的大学生。“在这里,她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功底。20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生命临危。背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望,屠呦呦挂师“523”小组,与死神的较量拉开帷幕。190次失败的打击,因缺乏防护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的折磨,以身试药的风
15、险,终于,1978年,屠呦呦小组成功研制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亡率。”诺奖评选委员会在评选资料上特别指出。2016年,屠呦呦踏上研究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征程。2018年初,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最终得以确认。屠呦呦告诉记者:“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20 .新闻强调真实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采集材料的不同渠道。(3分)21 .如以“以创造性劳动造福人类”为题写一篇新闻评论,请结合材料,写出三个评论角度每个角度内容不超过12个字。(3分)2
16、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表现了屠呦呦坚定的科研精神,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答案:18.C【解析】文中加点的“让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A项,跟“看、说”搭配使用,表示主观看法,相当于“依”或“照”。B项,指亚于,不如(用于否定式)。C项,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D项,指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19 .(示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应受到重视与保护深挖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解析】处,根据语境,这里需要引自项脊轩志,且要前文”其叶祥祥的东门之杨”句式相似,还要传达树木与时间的流转、家族传承的情感,据此可填“*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之类的语句。处,此处应填与前文“古树名木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相呼应,并体现出对古树
17、名木的态度或处理方式的句子,同时,根据后文提到的保护古树名木的具体措施,据此可填“应受到重视与保护”之类的语句。处,根据后文“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以及“它们”的提示,此处应强调深入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且填入的句子中需包含“古树名木”,据此可填“深挖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之类的语句。注意字数限制。20 .直接采访被采访者(屠呦呦)本人,获取其真实回忆、经历;参考关于被采访者(屠呦呦)的原始材料(实物),包括亲笔备注的照片等;查阅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资料,了解青蒿素在全球疟疾治疗中的作用和贡献。【解析】通过直接采访屠呦呦,作者能够获取到她个人的第一手资料,这包括了她的成长经历、患病与治疗的经历
18、、求学过程以及她在科学研究中的种种挑战和成就;查阅屠呦呦的原始材料,如她在北京大学时的照片和亲笔备注,有助于作者了解她的学术背景和早年经历;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资料和其他相关报道是了解屠呦呦科学成就的重要途径,这些资料为展现屠呦呦在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三个渠道,作者能够收集到全面、真实、多样的材料,从而准确地报道屠呦呦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1 .(示例)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创造性劳动的条件(或“保障”);劳动成果对人类的作用。【解析】作答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创造性劳动”和“造福人类”,明确这是评论的核心内容。接着,从给出的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通过不懈努力和创造性
19、劳动,成功研制出青蒿素,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还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评论素材。最后,确定三个评论角度,简要概括即可。22 .(示例)通过细数打击、折磨、风险等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科研路上的困难之大;省略号表示前面的困难列举未尽,突出科研路上的挑战之多。用困难之大、挑战之多来反衬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韧。用副词“终于”与具体的年份“1978年”,强调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后研究获得了成功,从而表现了屠呦呦坚定的科研精神。【解析】首先,这段话通过列举屠呦呦在科研过程中遭遇的打击、折磨和风险,如“190次失败”“因缺乏防护所致的中毒性肝炎”等,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科研路上的巨大困难
20、;而省略号的使用意味着列举的困难并未穷尽,进一步强调了科研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困难之大和之多反衬出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韧和顽强。其次,使用了副词“终于”和具体的年份“1978年”,强调了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经历漫长而艰苦的研究过程后,最终成功研制出了青蒿素。这种表达方式突出了屠呦呦科研精神的坚定和毅力,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从未放弃,最终取得了重大成果。(4) 2024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纠结:既想偶尔吃点饼干或甜点,又担心会长肥肉、升血糖。其实,对绝大多数健康人来
21、说,如果不是每天吃,或者吃很多的话,零食和甜点并非饮食禁忌,关键就是控量、控频次。所谓控量,就是把吃甜点的数量控制在每天50克添加糖的范围之内。假如既不喝甜饮料,也不吃糖果、果脯、果酱之类食物,只是吃个50克左右的小蛋糕之类,还不会超过合理范围。不想因此长胖的话,只需增加运动,或相应减几口主食就可以了。如果偶尔吃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不过,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未说,就得再仔细一些了。不仅数量要控制,o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吃这些甜味零食更合适呢?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午餐和晚餐总同吃零食,要比午餐后吃零食效果好把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放在餐前30分钟吃,也有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上升。总之,需要控制血糖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题型 题型 语言文字 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