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方案3.doc
《地下室施工方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施工方案3.doc(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 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下室为二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与其他标段相接的部位按后浇带断开,面积2.95万,纵向最大长度109m,横向最大长度113m,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工程框架梁柱抗震等级为一级,钢筋砼挡土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防火分类为一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地下室四周设置抗浮锚杆,地下室层高为5.2m,负二层为人防工程,工程平时用途为车库,工程战时分为十四个防护单元,其中常6核6级十二个防护单元(两个二等人员掩蔽部,九个战备物资仓库,一个人防汽车库
2、,一个电站),常6核6B级两个防护单元(均为战备物资库)。本工程建筑的场地类别为类,抗浮设计水位绝对高程为13.00m,地下水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地下室及砼侧壁防水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底板尺寸为113.1m(长)109.2m(宽),采用平板式筏基,砼采用C40、P8抗渗砼,厚度为1.2m。内墙填充墙-10.400m以下采用MU10粉煤灰砖、M10水泥砂浆砌筑,-10.400m以上采用A5、B06、200mm厚加气砼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 2 方案选择2.1钢筋方案选择地下室结构采用
3、HPB235、HRB400级的,825钢筋。对于梁、板钢筋,直径22mm的采用直螺纹连接,直径在18mm20mm的采用闪光对焊,直径在16mm的采用绑扎搭接;对于墙、柱钢筋,直径22mm的采用直螺纹连接,竖向钢筋直径在14mm20mm之间的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向钢筋直径在18mm20mm之间的采用闪光对焊,其余规格钢筋采用绑扎搭接。2.2模板方案选择 底板外侧采用240mm砖模,后浇带两侧采用双层专用钢板网封堵,钢板网采用双向间距100mm12钢筋固定;外墙、梁、板模板采用12厚胶合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外墙模板采用14止水螺栓间距400mm固定,考虑到墙高度比较大,最下面两排
4、止水螺栓间距400mm。墙体后浇带采用外砌240mm厚砖模,顶梁、板后浇带模板与其他部位断开,以方便模板的拆除;柱子采用18mm竹胶板模板。本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大、工期紧,整个地下室施工期间将一次性投入全部的梁、板模板。柱、墙模板及时更新,其周转次数参照消耗量定额相关要求执行。2.3混凝土方案选择地下室由后浇带分成了9个施工段,施工段的面积6401800,混凝土量770m32200m3,每个施工段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每个施工段的柱子单独浇筑,墙体和顶板一起浇筑。根据现场条件,底板砼的水平及垂直运输采用二台汽车泵,柱砼水平及垂直运输采用塔吊,梁、板、墙砼水平及垂直运输采用二台拖式泵。地下防水混凝土应
5、掺加粉煤灰并采用高效减水剂,以控制水泥用量300/ m3,水灰比0.5;按照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强度提高一级的膨胀砼浇注密实。3 施工部署3.1施工区段划分本工程地下室按照后浇带位置划分为9个施工区域。其中,6-1与6-2、6-3与6-4、6-5与6-6分别作为独立施工区域流水施工,6-7、6-8、6-9由于没有工作面,在地下室回填完成后再作为独立施工区域流水施工,在此之前该区域作为周转材料堆放区,见图3.1-1。图3.1-1 基础、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区域划分图3.2施工流程地下室施工阶段,以砼结构进度为主线,确定关键线路,有效调配劳动力及机具,组织各施工区段内的内部小节拍快流水施工。
6、3.2.1总施工顺序按照先垫层基础,后上部砼结构;先结构,后围护;先外装,后内装;机电各专业交叉施工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前一工序为后一工序尽可能早地创造工作面,后一工序做好前一工序的成品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确保各区段合理的进行流水穿插,以错开各技术工种的使用,在管理上做到不窝工、不等工。3.2.1每个施工段的流程。抗浮锚杆基底清理垫层防水保护层底板混凝土结构柱外墙、顶板混凝土结构。3.3 施工阶段控制及工序穿插要点3.3.1整个地下室应以主力店为重点组织施工。地下室结构于2011年3月19日开始,于2011年6月30日完成。3.3.2地下室施工顺序为先进行筏板6-1、6-3施工,然后进行
7、筏板6-2、6-4施工,6-2、6-4筏板砼浇筑完成后再进行筏板6-5与6-6施工,之后6-1与6-2、6-3与6-4、6-5与6-6分别作为独立施工区域流水施工,七层主力店地下室室外回填完成后,再依次流水进行6-7、6-8、6-9的施工。3.3.3安装专业的预留、预埋应随混凝土结构同步进行。3.3.4由业主供货的材料、设备以及业主专业分包的安装等项目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场。4 施工控制要点4.1 基坑开挖、支护降水4.1.1基坑工程包括土石方开挖、支护、基坑降水等项目。(1)本工程原有地形已经人工改造,杂乱堆集大量建筑垃圾与建筑回填土,致使现有地形高低起伏无序,地面标高为12.2517
8、.96米,地表相对高差5.71米。场区西侧、南侧紧邻逛荡河,地处逛荡河流域。场地地貌单元为冲洪积扇,后被人工新近堆积填土层所覆盖。水文地质情况详见工程概况部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高,且受地下水影响较大,基坑施工又逢雨期。因此,基坑降水和抗浮是本项目的重点与难点。(2)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13.0m,基坑基底面积约12000 m2;土石方工程总量约18万m3,其中,土方约为15万m3,石方约3万 m3。土石方工程包括土方挖运、石方爆破及挖运。(3)支护设计形式主要为内放坡、挂网喷浆,部分无法放坡地段采用锚杆复合土钉墙。(4)由于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坑深度超过5m,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
9、位进行降水和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5)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持力层采用第4角砾层(fak=320kpa)或4-1粉质粘土层(fak=240kpa)或4-2粉土层(fak=260kpa)或第5B(fak=220kpa)全风化滑石片岩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ak=220kpa。4.1.2主要施工方法和顺序(1)按照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部署,考虑主力店优先的原则,并结合地下室结构施工区段的划分,土方开挖与支护的施工顺序为先开挖6-1、6-3土方,然后开挖6-2、6-4的土方,6-1、6-3筏板砼浇筑完成后再开挖6-5与6-6的土方,七层主力店地下室室外回填完成后,最后依次开挖6-7、6-8、6-9
10、的土方,见图3.1-1。(2)根据基坑工程的总体顺序,土石方采用分段开挖、穿插作业的方法。按照23m的深度分层开挖,为边坡支护创造工作面,机械挖土至比设计基底高150mm处时,转由人工清槽。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可开挖支护工作面之外区域无流动地下水的浅层土方,为了防止基坑坍塌,待降水施工完毕后,再根据施工顺序逐段配合边坡支护实施分层开挖。开挖至基岩,如挖掘机无法挖动时,即进行爆破。为了保证支护结构及止水帷幕的安全,采用微差延时的爆破方法,并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不得大于2/s。(3)边坡支护顺序与土方开挖相协调,土方下挖23m后,随即进行短土钉、锚杆和挂网喷浆的施工。支护结构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进行超
11、深开挖。(4)基坑降排水方法。开挖过程中采取随机性预降水的办法。视开挖情况,在地下水较多或边坡渗水部位,临时开挖出较周边地坪深的降水沟,采用潜水泵先进行预降水,为该区域开挖创造条件。土石方开挖至基底后,在基坑周边设明沟、集水井并与设在基坑内的盲沟相结合进行不间断的降排水,直至地下室内外回填土全部完成。电梯井底部,如地下水过大,可采用在基础中预埋自吸式水泵进行局部降排水的方法。(5)基坑支护开始至地下室外围回填土完成,由业主委托的专业单位定期对基坑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实施监测。(6)停止降水的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地上四层主体及填充墙施工完毕;地下室后浇带浇筑完毕;地下室外测挡土墙防水、回填土施工完毕
12、。4.1.3其它内容详见基坑支护及降水专项施工方案4.2抗浮锚杆本工程锚杆数量为96根,为缩短工期,在基底清理的同时进行抗浮锚杆的施工,锚杆施工顺序为定位、放线、钻孔、注浆。为了加快施工速度选择XAVS-786型钻机成孔。抗浮锚杆施工控制的重点是锚杆注浆、止水条的设置以及锚杆防水节点的处理等,如图4.2-1所示,其它内容详见底板抗浮锚杆施工方案。图4.2-1 锚杆与基础底板连接防水大样4.3钢筋工程4.3.1钢筋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下室设计为地下车库,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四周混凝土墙封闭,设计钢筋密度较大,根据设计图纸,钢筋工程概况及所采取的方案简要说明如下:(1)本工程基础钢筋主要采用HPB23
13、5和HRB400,钢筋直径为828mm,具体各结构部位采用的钢筋规格,见表4.3.1-1。表4.3.1-1 地下室主要钢筋型号表序号部位钢筋型号1底板25、282墙体8、10、16、18、20、22、253框架柱14、12、10、20、25、284框架梁12、14、16、18、20、22、25、85板8、10、18(2)钢筋加工、连接及保护层垫块选择钢筋加工:现场集中加工制作,成型后由塔吊运到施工作业面。钢筋连接:对于梁、板钢筋,直径22mm的采用直螺纹连接,直径在18mm20mm的采用闪光对焊,直径在16mm的采用绑扎搭接;对于墙、柱钢筋,直径22mm的采用直螺纹连接,竖向钢筋直径在14mm
14、20mm之间的采用电渣压力焊,水平向钢筋直径在18mm20mm之间的采用闪光对焊,其余规格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垫块选用根据本结构特点及钢筋保护层要求情况,选用垫块情况如下表所示:表4.3.1-2 地下室砼构件垫块选用表序号部 位垫块选择规格间距1地下室底板、顶板下筋大理石垫块25mm1000mm2地下室底板、顶板上筋钢筋马凳螺纹钢筋251000mm3地下室梁两侧大理石垫块35mm400mm4地下室侧墙塑料卡子25mm400mm5消防水池侧墙塑料卡子20mm400mm6柱塑料卡子35mm400mm4.3.2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进场验收抽样复试加工安装隐蔽验收。4.3.3钢筋检验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质
15、量保证书,现场材料员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钢筋进现场后,现场试验员根据规范要求立即做钢筋复试工作,钢筋复试通过后方能批准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坚决清理退场,并作好相关物资管理记录和重新组织材料进场。4.3.4钢筋堆放及标识要求(1)堆放场地要求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用混凝土硬化,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砌地垄墙,地垄墙高度不应小于300m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2)原材堆放钢筋原材进入现场后,按照结构施工阶段平面图的位置分规格、分型号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3)成品钢筋堆放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区、分部
16、、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在规划的存放场地,同一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4)钢筋标识本工程钢筋量大、种类多,钢筋进场后根据级别、型号分开有序堆放,并对各级钢进行刷漆标识,严禁混用,特别做好相同直径的HRB235和HRB400钢筋的标识,防止工人因疏忽用错钢筋。钢筋原材及成品钢筋堆放场地必须设有明显标识牌,钢筋原材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进场时间、受检状态、钢筋规格、长度、产地等;成品钢筋标识牌上应注明使用部位、钢筋规格、对应配筋单号及其上的钢筋号、钢筋简图、加工制作人及受检状态,钢筋标识牌要统一一致。 4.3.5钢筋加工成型钢筋现场堆放、现场加工成型。钢筋配料工作由
17、专职配筋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执行,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现场储料能力编制钢筋加工和供应计划。(1)钢筋配筋单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对工程各部位进行详细的钢筋配料,对框架节点和连梁节点等钢筋过密处,一定要先放样,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现场的加工制作。配筋单必须先经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方可进行钢筋加工。下料原则: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配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2)箍筋的成型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配筋单分段、分层、分部位、分规格进行弯曲成型。钢筋成型加工控制重点为箍筋、马凳的加工质量。为了保证箍筋加工的准确性,在加工机具的操作平台上用角钢焊出135、90及弯钩
18、平直长度控制线。箍筋加工完后,要求用“箍筋检查模具”进行检查,确保加工出来的每个箍筋尺寸、弯钩长度、角度符合标准。(3)马凳的加工马凳应根据板厚、钢筋粗细选用合适的钢筋作为骨架,焊接应牢固,其刚度应符合支撑要求。(4)钢筋加工允许偏差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箍筋内净尺寸54.3.6钢筋搭接钢筋的搭接接头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接头的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应相互错开。 绑扎接头中钢筋横向净距大于或等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现浇钢筋混凝土
19、板下部钢筋不得在跨中搭接,板上部钢筋不得在支座搭接。梁的底部纵向钢筋的接长,选择在支座或支座两侧的1/3跨度内,不应在跨中接长,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接长,不应在支座处接长。4.3.7钢筋绑扎(1)底板钢筋绑扎顺序底板钢筋绑扎时应先绑集水坑钢筋,后绑扎大面积底板筋,待板筋绑扎完后,将墙、柱线引至上层钢筋表面进行插筋固定。弹线:绑扎前,根据钢筋网的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查钢筋下料单),让靠近底板保护墙边的钢筋离模板边为25,先在防水混凝土保护层上弹出黑色墨线,放出集水坑、侧墙、柱、楼梯基础梁、地梁位置线。为了醒目便于日后定位插筋方便,在各边线每隔2.0m划上红色油漆三角。
20、墙柱拐角处各划一个红三角,并将边线延长。钢筋就位时,按照钢筋位置线进行摆放钢筋。铺筋顺序:集水坑、电梯井及大面积底板,下层钢筋应先铺短向、后铺长向,上层钢筋则刚好相反。连接方式及接头位置:底板钢筋采用采用直螺纹连接,上下层钢筋的连接位置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钢筋网片绑扎:摆放钢筋除按线摆放外,起始钢筋端部应满足设计、规范所要求的最小锚固要求。下层钢筋网片绑扎时应边绑扎边垫垫块,间距1000mm,梅花型布置。上层钢筋网片绑扎前,用石笔在马凳筋支撑架上按钢筋间距画线,然后按间距线摆放上层网片钢筋。柱下基础、底板钢筋网片的所有交点均要全部绑扎牢固,采用正反扣绑扎,相邻绑扎点成八字形,以免钢筋网
21、片歪斜变形,所有绑扎丝头均朝向混凝土内部。马凳筋支撑架:筏板基础布有水平钢筋2层,钢筋直径较大水平钢筋网重量太重,为安全起见,在最下层钢筋网绑扎完毕后,放置用25钢筋焊成的通长马凳(见图4.3.7-1),间距1.2m,纵横每隔7.5m焊接长3m的25斜拉钢筋以防倾斜,再在马凳上铺绑第二层钢筋网片。25通长钢筋 25马凳1047 10010012001200800 图4.3.7-1 筏板钢筋马凳示意图(单位:mm) 墙、柱插筋:根据弹好的位置线,将柱边线、梯段板起始位置线投测到上层网片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的规格、间距插筋。将墙、柱深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满足锚固长度。墙、柱插筋甩茬按
22、50%错开接头。墙插筋在板内设置不少于两道限位水平筋,其间距500;柱插筋在板内设置不少于2道限位箍筋,另外再在混凝土面上设置两道临时限位箍筋,所有限位筋均与底板网片钢筋及墙柱插筋绑扎牢固,保证插筋垂直,不歪斜、不倾倒、不变位。(2)柱钢筋绑扎柱钢筋施工应保证主筋接头位置正确、箍筋与主筋兜角绑扎到位、箍筋加密高度以及柱顶纵筋锚固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梁、柱接头处钢筋位置准确。修整、清理清理下面预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据柱边线校正柱立筋位置。根据柱箍筋的形式与数量往立筋上套箍筋,并注意箍筋开口处沿柱四角通转布置。竖向钢筋连接位置柱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严禁设置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同一平面内竖向钢筋
23、接头按50错开不小于35d(d为柱主筋),且不小于500。对竖向钢筋的连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或按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用脚手架临时固定立直,开始绑扎箍筋。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进行电渣压力焊连接。柱箍筋形式:采用封闭式箍及带拉钩的复合箍筋,抗震箍弯钩角度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钢筋绑扎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保证箍筋间距。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框架梁钢筋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室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