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C匝道与主线交接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专题) .doc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C匝道与主线交接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专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C匝道与主线交接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专题) .doc(8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C匝道与主线交接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专题) 摘 要本文通过给定地质资料以及设计通行要求,对某某隧道进行了纵、横断面设计;通过工程类比法,分别对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衬砌结构进行了设计与验算;同时对隧道进行了防排水、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与支护设计方法作了研究。通过C匝道设计专题,研究了主线与匝道相接段:扩宽大跨度段、连拱段、小净距段的开挖掘进与支护设计方法以及合理施工顺序的安排。同时采用地层结构法,运用软件对整个开挖施工过程以及衬砌结构内力进行模拟,并对各支护参数的影响进行探讨。关键词:匝道;小净距隧道;大跨度隧道;数值模拟Abstract In this pape
2、r, the tunnels cross-section and vertical-section of Xiangjiang Yingpan road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ing requirement of traffic, with a given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analogy method, different lining structures fo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urrounding r
3、ock were separately designed and the lining structures were also checked accordingly. The tunnels waterproof, portal an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were also researc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and supporting method of small spacing tunnel was studied. In the special design subject
4、of C ramp,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ing methods and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sequences of the mainline and ramp connected section were researched, such as, large span section, double-arch section and small spacing s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tratum structure method , excavation process
5、and lining internal forces were simulated by software, and the influences of supporting parameters were also analysised after then.Key words:Ramp;Large span tunnel;Small spacing tunnel; Numerical simulation目 录1 设计资料及要求11. 设计资料1.2. 设计要求1线隧道纵横断面设计1. 隧道纵断面设计2. 隧道横断面设计3 主线隧道衬砌结构设计61. 衬砌结构设计砌结构计算4.1. 结构计
6、算85 施工组织设计1.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方案5.2. CD法施工方案道防排水设计1. 设计原则6.2. 防排水设计道监控量测7.1. 监控量测目的2. 监控量测项目3. 监测方法面结构设计1. 主线隧道路面结构图(非进出口段)2. 主线隧道路面结构图(进口段)题:C匝道与主线交界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1. C匝道与主线交界处结构型式分类2. 江底加宽段内轮廓线3. C匝道与主线交界处支护参数设计9.4. C匝道与主线交界处开挖施工设计5. C匝道与主线交界处衬砌内力计算6. C匝道洞门设计道开挖辅助施工措施1. 洞口管棚2. 小导管注浆3. 超前深孔帷幕注浆考文献谢1 设计资料及要求1.1
7、. 设计资料某某隧道工程主线为双洞双向四车道、C匝道为单车道;穿越的地层主要有:杂填土、素填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细砂、圆砾、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板岩、中风化板岩、微风化板岩及断层破碎带,其中主线从湘江底部经过围岩等级为-级、C匝道与主线在江底分岔围岩等级主要为级;隧道经过地段地下水含量丰富;主线连接道路有咸嘉湖路、银盘路、潇湘北路、黄兴南路,C匝道接线道路为湘江中路。1.2. 设计要求某某隧道为城市主干路级,设计车速50 km/h,C匝道为城市主干道级:设计车速40 km/h;隧道主线为双向四车道,C匝道为单向单车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抗震防烈度为7级;设计水位为高水位按历史
8、最高水位加2m考虑,低水位按低水位减2m考虑;道路荷载为公路级;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2 主线隧道纵横断面设计2.1. 隧道纵断面设计2.1.1. 纵坡设计标准隧道纵断面是隧道中心线展开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隧道纵坡以不妨碍排水为宜,纵坡过大对汽车行驶、隧道施工和养护管理都不利。隧道最大纵坡的确定直接影响隧道工程的规模和造价,合理的取值尤为重要。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对隧道纵断面无特殊规定,不限坡长的纵断面最大纵坡推荐值与限制值当设计时速为50km/h时分别为5.5%、7%。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控制隧道纵坡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一般把纵坡控制在2%以下,超过2%时汽车排
9、出的有害物质会迅速增加,即汽车排出的有害物质随着纵坡的增大而急剧增多。所以综合考虑行车安全性、运营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隧道纵线形应不小于0.3%,一般情况不大于0.3%;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短隧道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小于4%。参考道路隧道设计规范(上海市政建设规范)隧道纵坡设计应根据设计行车车辆状况予以确定,隧道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3%、最大纵坡不宜大于6%。参考国外公路隧道设计工程实例,欧洲在修建水下隧道时由于河床较深不得不加大纵坡,超过7%,挪威甚至达到了14%但实行了相当的交通管制禁止污染较大的货车、柴油车驶入。2.1.2. 纵断面影响因素隧道内纵坡对CO的
10、排放影响并不大,但对烟雾的排放影响非常大,同时又对路线展线有较大影响。事实上,隧道内CO的排放主要由汽车造成,各型柴油车的CO排放大致与小客车一样,所以在以汽油车为主的隧道内,纵坡可适当增大;在柴油车比例较大的隧道内则考虑纵坡对烟雾排放的影响。此外,如果隧道内的最大纵坡限制过小将大大延长展线长度,有时甚至使展线变得不可能。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在隧道内适当降低行车速度以减少车辆排放从而增大纵坡。加大纵坡虽然降低了速度但克服了相同高差所用的时间却减少了,从而缩短了展线距离和减少了车辆运行时间。2.1.3. 最大纵坡的确定考虑营盘路隧道主要以客运车辆为主兼顾少量轻型货运交通。且在城市中,车辆排放标准高,
11、且通风设施相对公路隧道有所改善,因此在城市道路进行隧道工程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公路隧道的要求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在隧道运行过程中实行交通管制,限制排污大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车辆进入。因此综上所述,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参数如下:主线隧道最大纵坡6%,并根据规范限制坡长。2.2. 隧道横断面设计2.2.1. 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隧道横断面设计主要是对隧道净空的设计。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隧道净空是根据“建筑限界”确定的。“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车辆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括车道、路肩、路缘带、人行道等的宽度及车道、人行道
12、的净高。该隧道是两车道公路 级围岩隧道,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选取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值如下:行车道宽度,取; 余宽,取;检修道道宽度,取;建筑限界高度,取4.5; 左侧向宽度,取0.5;右侧向宽度,取0.5;建筑限界左顶角宽度,取0.5;建筑限界右顶角宽度,取0.5; 检修道道高度,取0.4;隧道净宽;设计行车速度为,建筑限界左顶角高度与右顶角高度均取;参照规范,横向坡度在本设计中取横向坡度i=2%,向右侧(行车方向)倾斜。图2.1 隧道建筑限界图(单位:厘米)2.2.2. 隧道内轮廓的确定主线隧道分为暗挖段、明挖暗埋段和明挖敞开段,以建筑限界为基础,考虑衬砌结构受力特性、工程造价,并结合以下几种
13、因素拟定内轮廓线:满足建筑限界要求,预留装饰厚度和富余空间;充分考虑通风、照明、消防、供配电、交通工程及排水等隧道运营设施的安装空间。隧道主线各段内轮廓图具体如下(2)主线浅埋暗挖段(单圆画法)隧道内轮廓设计除符合隧道建造限界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洞内路面、排水设施、装饰的需要,并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营运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控件,同时考虑围岩变形、施工方法影响的预留富裕量,使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主线浅埋暗挖内轮廓图如下:图2.2 主隧道暗挖段内轮廓线(单位:厘米)(2)主线明挖暗埋段主线明挖暗埋段 主线明挖暗埋段,建筑限界与暗挖段相同,并综合考虑结构受力特性、施工误
14、差、内装空间以及机电设施安装其内轮廓如下:图2.3 主线明挖暗埋段内轮廓线(单位:厘米)(3) 主线明挖敞开段,建筑限界与明挖暗埋段相同,并考虑施工和管线布置的连续性,其内轮廓距建筑限界的距离与明挖暗埋段相同。图如上:图2.4 主线敞开段内轮廓线(单位:厘米)3 主线隧道衬砌结构设计3.1. 衬砌结构设计3.1.1. 结构型式分类根据本工程的平纵设计,主线暗挖段结构型式可分为陆域暗挖段和江底暗挖段,其中前者包括陆域小净距衬砌结构、陆域分离式衬砌结构和陆域地下分岔部衬砌结构,后者包括江底断层破碎带衬砌结构、江底级围岩衬砌结构、江底级围岩衬砌结构和江底地下分岔部衬砌结构。3.1.2. 衬砌设计原则
15、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本隧道为双车道-级围岩隧道,围岩条件较差,需设置仰拱。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并结合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衬砌设计应复合下列规定:(1)对于浅埋暗挖段,采用新奥法进行施工,利用钻爆开挖并及时施作注浆加固圈、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此三层支护结构形成全封闭不排水的复合式抗水压支护衬砌结构。(2)对于陆域暗挖段隧道按浅埋暗挖法进行施工,施工需满足地表沉降要求以保证安全。该段隧道在开挖后要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且初期支护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二次衬砌作为 安全储备,特殊荷载则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3)对于江底暗挖段隧道采用矿山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
16、考虑到该段围岩主要以级 和级等软弱围岩为主,岩性为强风化中风化板岩,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 和注浆加固圈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且需满足施工安全和控制地表沉降的要求。二次衬砌 施作后,整体支护结构共同承担水压荷载。支护参数设计江底暗挖隧道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以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筋网为主要手段,局部 辅以型钢拱支撑加强,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并辅助全断面超前帷幕(周 边)预注浆、小导管超前预支护等措施。 陆域暗挖隧道衬砌结构,初期支护以喷射混凝土、错杆和钢筋网为主要手段,局部辅以型钢拱支撑加强,二次衬砌采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并辅助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根据本隧道的实际特点及各段落的实
17、际条件,经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后拟定支护参 数见下表:表3-1 支护参数表衬彻类型初期支护C35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C35钢筋混凝土仰拱辅助措施备注25注浆锚杆钢筋网C30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措施超前预支护措施注浆堵水措施江底断层破碎带衬砌81515全断面双层布置3065,S1265,S12I20b型钢拱5042 超前小导管 L=500,环距 30;全断面布置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注浆圈 6m,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预留变形量 12cm江底级围岩段衬砌40050(纵)75(环),边墙布置81515,全断面单层布置2860, S1260, S12I20b型钢拱5042 超前小导管 L=500,环距 30
18、;拱部150布置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注浆圈 6m,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预留变形量 10cm江底级围岩段衬砌35075(纵)75 (环),边墙布置82020,全断面单层布置2655, S1255, S1218 型钢拱架75 42 双排超前小导管L=500,环距30,拱部130布置全断面超前周边预注浆,注浆圈 6m,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预留变形量 8cm续表3-1衬彻类型初期支护C35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C35钢筋混凝土仰拱辅助措施备注25注浆锚杆钢筋网C30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措施超前预支护措施注浆堵水措施陆域小净距段衬砌35075(纵)75 (环),拱、边墙布置;中夹岩R32N 水平对拉锚杆8202
19、0拱墙布置2450, S1050, S10I18型钢拱75洞口段 108大管棚,环距40;其余段42 超前小导管 L=500,环距 40;拱部150布置初期支部拱部预埋 32 钢管L=500,5 根/每环,纵向间距 1.0m,压注水泥浆;如仍渗水,采用 5m径向后注浆进行堵水加固设计线间距20m,预留变形量 8cm陆域分离段衬砌35080(纵)80(环)拱、边墙布置。62020,拱墙布置2245, S1045, S10I16 型钢拱80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注浆圈4m,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陆域分离段预留变形量 8cm4 衬砌结构计算4.1. 结构计算结构计算利用同济曙光软件进行模拟,取桩号为SK2
20、+400处进行示例计算。SK2+400地数陆域小净距段,围岩级别为级,地面高程35.8m,设计高程18.298m,填挖高度-17.502,该处拱顶上覆土层厚度为17.502-7.40=10.102m取为10m。另外,根据规范及工程实践:当隧道周边土层厚度3D时,可忽略隧道结构对土层的影响。所以取隧道左右侧向宽度为35m,底部深度25m。 模拟材料物理参数:级围岩:E=3Gpa,=0.33,=22kN/m3 ,C=500kPa,=25o 。弹性材料模拟;初衬,24cm厚C30喷射混凝土+18工字钢:E=25Gpa,A=0.24m2,=23kN/m3 ,I=0.001152m4。直粱(壳)模拟;二
21、衬,50cm厚C35钢筋混凝土:E=32.25Gpa,A=0.5m2,=25kN/m3 ,I=0.010417m4。直粱(壳)模拟;中隔墙,18cm厚喷C20混凝土+I18钢拱架:E=210Gpa,A=0.18m2,=25kN/m3 ,I=0.000486m4。直粱(壳)模拟;封底混凝土,10cm厚喷C20混凝土:E=21Gpa,A=0.1m2,=23kN/m3 ,I=0.0000833m4。直粱(壳)模拟;3.5m25中空注浆锚杆:E=210Gpa,A=0.0490625m2,=77kN/m3 。杆模拟;2.5m22沙浆锚杆:E=210Gpa,A=0.04114m2,=77kN/m3 。杆模
22、拟;R32水平对拉锚杆:E=210Gpa,A=0.080384m2,=77kN/m3 。杆模拟。其中:E材料弹性模量;泊松比;材料容重;C粘聚力;内摩擦角;A截面积;I惯性矩。 建立模型,分析如下:图4-1 几何模型(106m43m)图4-2 有限元模型(106m43m) 该陆域小净距隧道,左洞采用三台阶仰拱法施工,右洞采用CD法施工,施工过程分为七步。各施工过程位移云图如下:4.1.1. 左洞先行施工,右洞后行施工4.1.1.1. 位移结果图4-3 左部上台阶开挖位移云图图4-3 左洞中部台阶开挖位移云图图4-4 左部下台阶开挖位移云图图4-5 右洞左侧上部开挖位移云图图4-6 右洞左侧下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营盘路湘江隧道设计C匝道与主线交接段开挖施工与支护设计专题 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论文 营盘 湘江 隧道 设计 匝道 主线 交接 开挖 施工 支护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