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改)1.doc
《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改)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改)1.doc(3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 总体部署与策划11.1 编制说明11.1.1 编制依据11.1.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简要说明11.1.3 编制范围:基坑土石方挖运。21.2 工程概况21.3 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41.3.1 工程特点41.3.2 工程的重点、难点、周边环境条件51.3.3 主要对策51.4 施工总体部署61.4.1 进场安排61.4.2 施工顺序6第2章 施工进度计划7第3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73.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表73.2 现场主要人员安排表8第4章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84.1 总体施工方案84.2 土方开挖方法94.3 土方的运输124.4 施工监测13第5章 施工
2、技术措施135.1 地表、地下水处理135.1.1 地表水的处理135.1.2 地下水的处理145.2 防止边坡坍塌的措施14第6章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46.1 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146.2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56.3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76.3.1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76.3.2 施工机械、车辆的安全控制措施186.3.3 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196.3.4 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196.3.5 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196.4 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20第7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207.1 文明施工组织保证与责任分工207.2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207.
3、3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217.3.1 平面布置217.3.2 现场管理217.4 环境保护措施227.4.1 环境保护体系227.4.2 环境保护的目标237.4.3 环境保护措施237.4.4 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名单26第8章 雨季施工及防暴雨措施27第9章、现场配合管理的措施289.1、与护壁施工的配合协调2892、与建设单位单位委托的基坑变形监测单位的配合2893、与建设单位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289.4、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289.5、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299.6、与其它工程的配合协调29第10章、事故应急预案30一、概述30二、领导小组30三、抢险物资的配备32四、事故处置程序3
4、2五、事故调查34六、有关规定和要求34附件(一)、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基坑土石方挖运布置图、土层开挖示意图34第1章 总体部署与策划1.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成都市建工质量检验测试站的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基坑支护方案咨询意见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Jl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
5、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 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TGJT111-9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及实际合理工期要求。成都市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我公司在其它类似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经验。1.1.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简要说明 根据该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基坑开挖深度约8.7m,基坑周边北邻近老宿舍区、西侧邻近小区住宅、南侧为已建道路东秀一路、东侧为工地生活区。该工程为1号和2号2个独立的地下室,根据基坑实际情况把基坑分成ABCD
6、A及EFGHJKLE段。基坑支护采用悬臂排桩进行支护,具体各分段支护设计如下:1、 基坑ABCDA及EFGHJKLE段,采用排桩支护,ABCDA段设置152根,EFGHJKLE段设置153根,桩直径1.0m,间距2.2-2.5m,桩长14.15-15.15m,其中嵌固端6-7.5m,桩顶标高-1.5m,桩顶设置冠梁一道,截面尺寸1.0m*0.6m,桩芯及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商品混凝土)。 2、桩间土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网筋采用6.5250*250,面层混凝土厚80mm,强度为C20,加强筋141500mm。 3、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共设置20口降水井,平均间距28m,井深20m。1.
7、1.3 编制范围:基坑土石方挖运。1.2 工程概况成都市成华区危房改造开发办公室拟建的“锦绣东方二期”工程,由四川众恒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锦绣东方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三段东秀一路,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22681.02m2,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8552.09m2,规划总建筑面积118684.46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1081.3m2,地下总建筑面积27603.15m2。拟建物地面以上共4栋,其中1、3栋共5个单元的33层高层建筑群,2、4栋为5层商业用房,均设置两层地下室。(1)本工程根据开挖深度和周边环境条件分段进行支护设计,分段详细情况详见总平面图。由业主提供资料
8、:基坑围护结构按基坑大板开挖8.7m进行设计。(2)本基坑降水采用井点降水措施。(3)本施工图根据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限:1年。1、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坑底绝对标高约为493.05m ,地面平均标高约为501.75m,基坑挖深约为8.7m。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拆迁空地,场地视野比较开阔,交通方便。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成都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场地地形整体比较平坦,局部地段由于场地建渣平整略有起伏。4.2地层根据锦绣东方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地貌单元上属于成都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其地层及分布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
9、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杂色、深灰色等;松散;稍湿。由碎砼块、瓦砾等建筑垃圾及粘性土、少量卵石组成。揭露厚度0.40-4.20m,全场地局部分布。(2)素填土:褐黄、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砖瓦碎石及植物根茎,厚度较薄,沉积年代相对较老。该层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50m。2、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冲洪积层(Q3al+pl)(3)粘土:褐黄、褐灰色;硬塑;无摇振反应;裂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铁锰质及少许钙质结核,其隙间充填灰白色粘土矿物,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最大厚度7.4m。(4)粉质粘土:灰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可塑为主,局部为硬
10、塑。分布较连续,最大厚度3.50m。(5)中砂:灰色、灰黄色。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局部地段混少量卵石(约10%),松散,稍湿-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顶部和卵石土层中。(7)卵石:灰黄色、褐黄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27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含量约15-45%,以弱风化为主,稍湿-饱和。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三个亚
11、层:稍密卵石:钻进较容易,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5.70击/dm。中密卵石:钻进较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7.64击/dm。密实卵石:钻进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15.51击/dm。卵石土层顶部埋深7.90-11.00m.各岩土层的埋藏及分布的详细情况见附图部分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所示。4.3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大气降水和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强渗透性,含水层厚度约30.0m,由于场地分布大的粘土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场地地下水微具承压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孔隙水位年
12、变化幅度为1.5-2.0m,本场地多年丰水期最高水位按埋深5.30m左右,标高497.5m考虑,抗浮水位按497.5m考虑。防水设计水位高度高出室外地坪0.50m以上。1.3 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1.3.1 工程特点该建筑物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三段东秀一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调查,该基坑工程具有如下特点,在进行降水、深基坑支护与土石方开挖方案设计、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1)该基坑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一般,场地内地层变化差异性大,须认真分析地质资料分段进行支护设计计算,做到经济合理可行,同时可类比类似工程,参考其成功经验。(2)该基坑开挖面积大,
13、开挖底面积达到14000平方米,最大边长达到110米以上,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空间效应明显。(3)土方开挖深度与面积均较大,开挖方案必须分区与分层进行,充分考虑主、被动土压力平衡作用,避免不同区域主动土压力过大或过小,并与支护施工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4)变形控制的不确定性,变形控制是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众多。(5)工程规模大,基坑土石方量约12万m3。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短等特点。(6)基坑较深,基坑面积较大,地下水较丰富,施工过程中停电等因素影响,造成对基坑集水,影响工程进度及边坡稳定。1.3.2 工程的重点、难点、周边环境条件 锦绣东方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路东
14、三段东秀一路。该地块原为川棉厂生活区,现已拆迁完毕,场地比较平整,场地四周均为市政道路和已有建筑物。总体来说,由于基坑大开挖,故施工场地地势狭窄,周边环境条件特殊,保护道路管线和已建建(构)筑物是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1.3.3 主要对策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1、在基坑周边设置截水沟,阻断外界流水进入坑内,同时作为抽上来的地下水排走的通道。2、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适时设置积水坑,及时抽排地下水,积水坑的间距以3040m左右一个为宜。3、合理安排土方的分层、分段开挖,与桩间网喷护壁的工序衔接要紧凑,尽量缩短桩间土的暴露时间。4、同时加强对基坑周边的变形和沉降观测,用监测数据指导施工。5、为
15、考虑到基坑较深,地下水较丰富,防止施工过程中停电等因素,工地现场配备一台280KVA发电机,以保证基坑降水不中断。1.4 施工总体部署1.4.1 进场安排我方已安排施工队伍进场,土方开挖、基坑护壁、基坑排水沟施工的班组同时进场。1.4.2 施工顺序(1) 平整场地;(2) 凿降水井,安装排水管和施工沉砂池;(3) 施工支护排桩;(4) 施工冠梁;(5) 施做坡顶排水沟及地面排水系统;(6)沿冠梁距基坑边5米内基坑土方开挖至一2.5m,施工第一层桩间网喷护壁;(7) 坑内土方开挖至一5m,施工第二层桩间网喷护壁;(8) 重复以上步骤,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坑底标高,施工基坑底部的排水系统。第2章 施工
16、进度计划按照拟定总工期进度计划,土方开挖和基坑护壁施工交叉进行,计划工期为35天。如遇非人为因素造成停工,则工期顺延。为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在施工期内完成各项任务,我公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全面细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拟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组织精干充裕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施工,展开平行流水作业,保证在规定的工期时间内完成地下室工程。第3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3.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表序号职 务职 责 范 围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各项工作2项目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工作3技术组负责技术管理、资料档案管理4质安组负责质量目标、质量计划、检查验证、现场安全等管理9材料组负责材料采购、保管等10设
17、备组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3.2 现场主要人员安排表人员类别人数项目经理1技术负责人1技术工作人员1质检员1安全员1材料员1内业1机械管理员1第4章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4.1 总体施工方案根据基坑分级施工的特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拟采取以下施工方案:1、基坑土石方挖运顺序:首先沿冠梁距基坑边5米范围基坑开挖至-2.5米,便于冠梁及冠梁至自然地面桩间网喷护壁施工。然后,拟采取由基坑南段向北端反铲挖掘,分四层挖到底标高,开挖一段,处理一段地基。第一层为自然地面-2.5米 基坑护壁施工第二层为-2.5米-5米基坑护壁施工第三层为-5米-7.5米 基坑护壁施工第四层为-7.5米-8.5米基坑护壁施工预留20c
18、m人工捡底。但每层土方开挖前,均按开挖顺序提前沿基坑先挖5米宽通道,便于提前插入基坑桩间网喷护壁施工。再开挖中心土方。施工顺序详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流程图:场地砼面层破除、清理、转运场地平整、临时道路布设坡顶排水沟砌筑第一级分段拉槽开挖分段施工护面砂浆逐段进行土方开挖至坑底逐段进行支护作业承台地坑开挖基坑、层台砖胎模4.2 土方开挖方法1、施工运输道路的布设开挖前根据土方运输的需要布设运输道路,详见基坑土石方挖运布置图,主要进行道路的平整,局部低洼的地方要要适当加高,以免积水将路基泡坏。由于场地表层的素填土较为松散,局部范围不能承受土方运输车辆的荷载,采取如下办法进行处理,先铺筑600mm厚角石(
19、粒径为300400mm),压平后,面填100mm厚石屑塞缝并用机械碾压。2、土方开挖施工2.1施工准备:现场准备:清除开挖范围内的障碍物。确定开挖范围。技术准备:分析地堪资料,进行高程、坐标控制点引测。确定开挖方法,选择开挖机械,进行机械配置。组织准备:安排专业施工队伍,设置土方施工负责人,施工员一名,技术员一名、安全员一名。机械准备:根据现场情况及进度要求,机械配置如下:根据本基坑较深的特点,采用8台WY260反铲挖掘机进行挖土,土方外运阶段配置40台15T自卸车,2台50装载机同时工作,自土方开挖之日起,至基坑基本成型,必须保证每天有6台以上挖掘机正常施工。 2.2开挖方法:为提供以后内外
20、回填土方,应分层开挖,土方全部外运。2.3开挖流程:放开挖线-表土剥离-机械开挖第一层-机械开挖第二、三、四层- 人工清槽 .2.4施工过程:开挖放线:根据施工图纸考虑预留1.5米工作面,确定基坑开挖线,绘制基坑开挖平面图。第一层开挖:向下开挖,挖深约2.5米,挖土时从基坑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退行开挖。施工便道:第一层开挖后,由于工程赶工,不能等到下层土干燥后在开挖,须进行连续开挖,应铺筑临时施工便道,便道采用建筑垃圾、石渣(配比各半)铺筑,厚度600,宽度8米,沿基坑周边环行设置。斜坡道设置:便道到坑边用建筑垃圾和石渣填成1:8的斜坡道,设置位置为两个卸土场地方向各一道。起点为第一层土的上口。
21、第二层开挖:便道施工后,进行下层土的开挖。开挖时将8台挖掘机分为两组,4台挖掘机一组,每台挖掘机配以5台自卸汽车,形成一个工作组。按此顺序逐层开挖至坑底。人行便道及坑边防护:由于基坑较深,为便于施工人员上下,基坑每边各设置两道人行便道,用钢管搭设。基坑上口距离坑边1.0米处用钢管搭设防护,高度1.2米。具体做法按省、市施工现场安全规范要求。2.5挖土过程中的标高、轴线控制: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水准标高、基坑平面位置、边坡坡度等要经常复测检查,防止超挖、超宽、挖错、挖偏。标高控制:采用S3水准仪进行。开挖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引测至现场基坑外,作好标记。开挖过程中对开挖深度进行跟踪;机
22、械开挖见底后,立即将标高引入基坑内,作上标记,作为基底施工的控制点。人工清槽时,应对基底标高严格控制,轴线控制:采用J2激光经纬仪。开挖前,有建设单位委托的测绘院进行控制点放设,并进行保护。通过控制桩,放设建筑物外围控制线于基坑边,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反复检查,防止挖偏、挖错。2.6挖土说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扰动基底原状土;挖土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挖土的土方不能堆放在坑边,应尽量减少坑边的地面堆栽,应另行堆放。基坑开挖经验收后,立即进行垫层和基础施工,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水浸刷而破坏原土结构。2.7.土方开挖采取以机械开挖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方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