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标准.doc
《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标准.doc(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标准一、 总则后浇带处由于支模困难,工人粗放式施工及管理不到位,常出现后浇带支模架体提前拆除,后浇带处的楼板保护层过大,钢丝网未能阻止混凝土流浆进入后浇带,给后期处理带来难度,处理不好对结构承载力及防水抗渗均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各种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发生,特制订本施工工艺标准。二、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使用于地下室底板及顶板、楼层板等后浇带部位。三、编制依据及规定 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第4.3.3条后浇
2、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2.2.3条规定: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天以上,其混凝土强度应比两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级,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低温入模。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第8.4.19条规定:筏板与地下室外墙的接缝,地下室外墙沿
3、高度处的水平接缝应严格按照施工缝要求施工,必要时可设置通长止水带。 4、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第5.2.2条规定: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天后在施工; (2)第5.2.3条规定: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3)第5.2.4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mm1000mm。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第5.3.8条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6、混凝土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后浇带 模板 施工工艺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