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docx
《论析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析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析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论文关键词】对联;文化信息;德国功能理论【论文摘要】对联常包含中国文化的信息,翻译好其中的文化信息是对联翻译的重要环节。德国功能理论能指导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一、引言对联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对联翻译能够使英语读者欣赏这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文学艺术,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核心概念德国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赖斯,弗米尔,曼特瑞,诺德。赖斯认为理想的目的语文本是译文目的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源语文本等同。川她提出三步骤源语文本分析过程。第一步确定源语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操作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重点是所传达
2、的内容。表达型文本是表达个人态度的创作型文本。操作型文本是为了吸引读者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文本。第二步确定原文的文本变体。文本变体是依据某一语言群体中现成的社会文化交际模式,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分类。第三步分析源语文本的风格,帮助译者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赖斯指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包含源语文本的所指内容域概念内容。表达型文本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美学功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原文的美学和艺术形式应在译文中保留。操作型文本的译文应具有和原文相同的呼唤效果,弓起读者发出某种行为。弗米尔的目的论有两个核心概念:目的和委任。他认为,源语文本主要是面向源语读者的,所以原文和译文的写作目很可能不同。因此确定翻译目的十分
3、重要。弗米尔指出,译者根据他人的委任进行翻译。委任有两方面:委任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条件。作为委任的产物,译文最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曼特瑞提出翻译行为的观点。她认为翻译过程是由多个参与者加入的交际过程,每位参与者发挥不同的作用。因为译者负责为目的语读者译出交际性很强的文本,译者应是翻译行为中的专家。她认为翻译是文化交流过程,应在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需求的指导下进行。诺德支持目的论,同时认为译者和源语文本作者的关系也应纳入到目的论中,于是她引入了忠诚的概念,忠诚意味着目的语文本的意图应和原作者的意图相协调。三、对联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对称美是它在艺术形式上显著的特点。翻译时
4、应将上下联译成长度基本相同的两句,使对联的对称美在译文中得到体现,达到给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独特文学艺术形式的目的。诺德认为,在忠实地翻译出原文的基础上,以注释的形式添加源语文化的解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PhilOlOgiCaItranslation0这种翻译方法可用于翻译古典文本及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很大的文本。功能理论认为翻译是语言与语言、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过程。因此,不仅原文的语言特色,而且原文的文化特色都应在译文中得到体现。对联是一种极富中国语言特色的文学形式,联句中常会包含许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信息。如果译文仅传达源语的字面意思,而不提供相关中国文化的解释戴注解,多数英语读者只能明白字面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联 文化 信息 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