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实操-“业财融合”十个要点解析.docx
《记账实操-“业财融合”十个要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账实操-“业财融合”十个要点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账务处理会计实操文库记账实操-业财融合”十个要点解析痛点1:业务跑得快,抱怨财务菜,这是企业家跟我反馈最多的点,财务在业务扩张中拖后腿,属于业财融合领域。我大学是学财务的,深知财务作为支撑部门,有的时候可能跟不上业务的步伐。比如华为要求财务懂业务、业务懂财务,因为业务高速发展的早期,财务可能会拖后腿。我经常跟企业家朋友们说,财务有时候拖后腿,或者在公司业务高速成长的时候落后,很正常。毕竟业务导向扩张,财务导向控制,要平衡扩张与控制,守住底线思维、风险思维。而业务懂财务,首先就要懂财报三张表。这也是我们团队开设课程提效能:看懂财报三张表这门课的原因。痛点2:业务吹牛不上税,战略规划难落地。这个问
2、题不光在一般的企业,甚至在标杆企业华为,也曾面临过。从2006年引进IBM的B1.M(业务领先模型),开始系统编制803规划,持续至2013年,都还面临这个问题。2014年,我们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PB&F)变革的时候,财经规划部开发了一个模型,才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痛点3:业务战略高大上,一线作战手无粮”。我们发现,每一次老板把业务战略讲完,到最后落地的时候,一线手里没有资源,落不了地。业务战略看起来很高大上,一线作战手里无粮,只能悲催地锁进抽屉,不见尘埃。痛点4:资源按哭按闹分配,员工心体力憔悴。这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按哭、按闹分配,业务一把手一-CEc)财务一把手一CFO,成为矛盾的焦
3、点心力憔悴,体力憔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老实人吃亏。谁哭的声音大,谁要的资源就多。一哭二闹三上吊,会哭的孩子呵呵笑。预算人员、CF0、CEO不堪其累。痛点5:预算目标偏差大,管理没有好方法。预算本身是一门学问。所谓预算,一个是预,我们对未来要有预测,同时要预备好资源,叫预见未来”;一个是算,要概算、要预算、要核算、还要决算,当然,最重要的,是“预见未来,编了要算但很多公司把预算编得高高的,年底完不成。把预算、预测、KPI等混为一谈,对预算的作用、目的理解上有偏差。年初定完预算目标,年底达不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痛点6:蜻蜓点水看经营,1号位黯然伤神日常经营没有对准目标,导致很多动作不能确保目
4、标的实现。编完预算后,需要分析执行情况,做到三个暴露:暴露问题,暴露风险,暴露机会;回答三个问题:全年预测,问题差距,策略行动。从而找到解决方案,闭环管理,这就叫经营分析。问题在哪?我总结了一句话叫蜻蜓点水看经营,1号位黯然伤神。1号位就是老板、CEOo好多企业每逢开经营会,大家都说这是公司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在不断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重复昨天的问题,重复昨天的结果,都在用今天的新船票,登上昨天的旧客船。但反躬自问,我们本人也是体制、机制的一部分,必须要思考怎么改进。痛点7:年初忙得团团转,年终盘点没钱赚。痛点一、二,讲的是业财融合和战略落地的问题,痛点三至六讲的是资源配置问题。痛点七,主要讲
5、的是结果和预期、功劳和苦劳的问题。军人最大的贡献,不是牺牲,而是胜利。作为企业,员工最大的贡献,不是加班,不是苦劳,而是打胜仗,打粮食,签单,赚钱,是功劳。痛点8:“业务数据真好看,财务结果很难堪,这方面新经济、互联网公司尤其典型。销售老大经常跟老板说老板,我业绩又提高了XX,最后一看,回款很少。流量增长多少倍,日活增加多少倍,业务数据真好看,但一问收入,回款,对不起,几乎没有,财务结果很难堪。给老板讲故事,讲语文,没有结果,没有数学,落得个“无言的结局。总结起来就是三大领域八大痛点。第一是讲业财融合,第二讲战略制定到落地执行,第三讲业务战略到资源配置,第四第五主要讲资源配置,第六讲经营分析,
6、经营分析是一个工具,保障预算落地,而预算的目的是什么?预算要保障战略落地。第七第八讲的还是业务战略到财务结果、业财融合的问题。针对这八大痛点,我们团队的使命,就是希望通过拉通业务战略到财务结果,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支撑企业的业绩十倍增。如何做到呢?聚焦大财经领域,构建从公司战略制定到解码、落地,拉通业务战略到财务结果的系统理论框架模型,辅之以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及专精特新企业(营收0.5-4亿元)的优秀实践案例。为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课程,拉通业务战略到财务结果,管理经营的关键活动,实现业财融合,支撑业绩十倍增。希望对广大企业家朋友有帮助。今天晚上我主要分享内容是两个。第一,业财融合的十大要
7、点,一些标杆的实践。从财务的定位、追求,到财务怎么融入路径、组织、流程、干部、激励、内部运营、赋能、风险把控、变革等维度,看财务如何融入业务,助力我们实现业绩十倍增。究竟怎么融,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尽量用比较全面的视角来系统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第二,业财融合的方法论。Ol华为对业财融合的看法关于业财融合,我们先来看标杆企业,比如我的老东家华为高层对业财融合的看法,看华为创始人任总对业财融合,或者对财经体系的一个期望。2011年任总跟财经体系干部座谈时,提了一个要求:我企盼你们,能够担负起明天的责任与使命,成为有远见、有抱负、有战略思维能力、懂业务、识风险的CFO0,这句话包含
8、了几个重要的关键词。第一,有远见。因为财务是有会计分期的,我们的报表有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甚至还有周报。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是考虑这个月,这一年,还是考虑这三年?我们应该看得更远一些,我们的课程是关于制定公司财务战略的,就是要编35年的财务战略规划。有远见,你就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竭泽而渔。第二,有抱负。就是要进取。第三,有战略思维能力。这一条在标杆公司尤为看重,在规模相对不算大的企业,可能不会那么重视。我在讲资源配置的时候讲过:在标杆公司对于企业高管,尤其是高级干部核心成员的要求,是对资源配置节奏的把握。怎样才能做到对节奏的把握?你心里要有方向,方向要大致正确,这就意味着要有战略思维能力
9、。第四,懂业务、识风险。这很好理解,在此不赘述。2018年1月16日任总跟财务部分员工座谈时讲了一段话,讲得很到位。他说:财务在经线管理上已是世界一流,要加强纬线的管理优化。同时,努力夯实底座,让优秀的管理继续往下沉,到现场去解决问题,在作战中赋能。这句话中有个定性,就是华为财务2018年已经做到了经线世界一流,纬线上还要优化。什么叫经线?地球仪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专业条线,比如资金、预算、核算、报告、报表、税务、内控等,叫经线,专业领域很强。其实这一条我发现很多企业都做得好,尤其是很多央企,做得也不差。只要财务人员基本素质不太差,爰学习,在经线上一般都能成为一专之才。什么是纬线?业财融合
10、,讲的就是纬线。经线是基础,纬线是横向的。拉通地球仪”纬线的东西,就是在横向上,财务跟上游的研发,前端的销售,采购、制造,人力资源这些职能部门有没有协同?财务在其中有没有起到数据中心的作用?财务能看到所有的数据,有没有通过末端业务、最后的结果财务数据来驱动前端的运营改进、合同质量的优化、研发效率的提高,等等。纬线做得好,才叫业财融合。任总还讲到:财经管理部下一步的变革,不是追求我们要做成世界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水平财务,而是要建立对业务作战最实用的财务能力,扎扎实实地将我们的基础搞好。有了基座,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BP能力。什么叫BP?BusinessPartner,业务伙伴。财
11、务不仅仅是第三只眼,在业务端我们要相对独立,又要支撑业务打胜仗,多打粮食。我在一线的时候,领导经常第一句话就问,你这周见了几次客户?见客户,就是我在一线要打仗,我要见客户的CFO,渠道的CFO,以便我们的回款能够更快,合同条款更顺利,这样我们的交易质量更高,利润就有保证,现金流也有保证。第二句话,业务有什么风险?你要知道你是谁派出去的。财务是垂直管理,在很多公司,是财务条线把你派出去的,财务条线对你的职业生涯负责,组织上要进行规划。你在一线,可能代表处有代表,地区部有总裁,产品线也有总裁,你要虚心向他汇报,要支持他打胜仗。但也要守住底线,代表财务服务里的第三只眼,这是我们的大坝。守底线,同时帮
12、助业务成功,帮助业务打胜仗,这就把BP做好了。我经常讲,我们都在一艘船上。目标是船要向前。当你在一线和业务并肩战斗时,如果船沉了,在船上的参谋,CFO能没有责任吗?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02业财融合的十大要点(一)有追求:长期有效增长&价值整合者财务的定位与追求是什么?很多企业把财务定义为财会或会计。一次我跟一家企业的CEO交流,问他心目中的CFO应该是什么样的?他说,先算好账,做会计,就把账算好。又说,如果能帮忙做一些别的,比如我们跟客户谈判的时候,能参与,能提供决策,那会更好。这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其实很高。但是刚才我说过,很多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财务,很多是经线很强,纬线比较弱。他认
13、为业务打仗是销售的事情,跟财务没关系。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很多业财融合做得不那么好的企业,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关于财务的定位,第一个困惑是究竟做账房先生还是其他?比如华为把财务定义为价值整合者,当然你定义为别的也可以。价值整合者”是比较好的提法,价值创造者也是比较好的提法。当然,销售是业务部门,是直接价值的创造者,在一线直接打仗。但是财务也可以,资金运营得好,也可以直接体现到价值上,而不仅仅是整合。第二,财务定义为事后算账,还是定义为业务的前沿存在?什么叫前沿存在?我们往业务前端梳理,能够像疏通河道一样,从长江的下游上海,走到中游,武汉、九江,再往上走到重庆,走到宜宾,让长江的水在河道里跑得通
14、、跑得快,相当于我们的业务流程经过梳理,跑得更顺畅。财务和人力两个大坝,相当于长江的大坝,黄河的大坝。我们的流程是不是简洁易用,让水流在河道里顺畅不泛滥?这就是前沿存在。我们看标杆公司定义的财经追求,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这本书,第一部分讲了扩张与控制。第二部分是价值管理,用6个字概括:长期有效增长。1.平衡扩张与控制业务首要是增长。增长来自于哪?来自于扩张,来自于抓机会。但扩张不能无序,不能失控。所以要平衡扩张与控制的(1)扩张扩张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机会。第一,机会大于成本。扩张来自于机会。查理芒格说,捕鱼的第一条原则是什么?到有鱼的地方捕鱼。有鱼的地方就有机会。捕鱼的第二条原则是什
15、么?请参看第一条。有一位二次创业企业(近20亿的营收规模)老板提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讨论降成本,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要抓住机会实现增长。这就是典型的业务思维,一把手思维,认为业务要扩张,机会大于成本。第二,人力资本的增值优于财务资本增值。企业经营的目的,有一条就是很多公司认同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像IBM的EPS就是典型的追求股东价值,EPS即每股收益。每年围绕这个指标来做,最终过于以短期的财务指标为纲,结果就是公司的市值导向了萎缩,而不是导向扩张。所以华为提出,人力资本增值要优于财务资本的增值。人在其中要能学东西,要能成长,要有组织能力。第三,压强原则,逆周期增长。压强
16、就是要聚焦,比如聚焦研发,加大研发投入。逆周期成长我觉得尤为难得,也很难做到。我们看到这么多企业,道理都懂,但是依然没有做好。做得比较好的,典型的就是三星。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在美国,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情不可避免,第一是死亡,第二是纳税。但在韩国,有三件事不可避免,第一是死亡,第二是纳税,第三是三星。韩国人一生也避不开三星。为什么三星那么牛?得益于其逆周期成长。三星2022年的GDP占韩国总GDP的1/4,员工超过20多万人,市值达到了2.2万亿元,是韩国的第一财团。去年的营收达到了2,455亿美金相当于1.68万亿人民币。2022年我们GDP过万亿的省份有27个,三星的营收规模,可
17、排在第24位。所以这个公司是逆周期成长的典范。当然,华为也是一个逆周期增长典范,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也是敢于布局的。(2)控制第一,业务为主导,财经为监督。人和财,或者人和钱,相当于长江黄河的两道大坝。控制更多在于财务、人力资源这两个大坝。大坝中间流的是水,从上游到下游,周而复始,循环流动,这就是公司的业务,航道就是流程。这个过程中,财务要做的是:业务为主导,财经为监督。业务导向扩张,财务要适当地点刹车,此即平衡扩张与控制。第二,以规则的确定应对结果的不确定。业务在前端,在海外,在某个一线,其实它面对的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客户在变,客户的需求在变,外部的政策环境在变,竞争在变,但是不变的是会计核算的
18、规则,是收入确认的规则。我们希望合同条款,比如回款的条款能变得更好,至少不要变得更差。同时,我们通过变革来固化流程,让流程通过后台的高效运作来协同拉通,降低内卷,实现精减。让一线聚焦面对不确定性,进行风险的判断和效益的把握。一线属于精兵组织,它主要对效益和风险的把控负责,而后台、中台这些平台组织,作为职能部门,面对的事情80%都是相对确定的,主要对效率负责。以规则的确定来应对结果、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第三,分权制衡、有效审计、建立监控体系。这其实讲的是制衡。比如在华为,资金、审计、账务是垂直管理,要求”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扎到代表处,扎到这个国家。不管是CEO,还是代表处代表,核算规则、
19、收入确认规则等账务处理,都不能让一线来定,而是公司统一定,账务共享中心处理。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或者当地(所在国家)会计准则来定,这叫分权制衡。我们要向一线授权,但主要是在业务端,通过授权有利于把控风险、做出业务判断,有利于多打粮食,增加土壤肥力。但核算是战争指挥权,由集团统一垂直管理。第四,流程化、职业化。流程化是最好的控制。一家上市公司CFO跟我交流业财融合时说,他们刚请了咨询公司做了业财融合,觉得可以及格了,但是好多项目还没落地。我提了个问题:是不是业务部门都想绕开财务?她说是的,我们的财务都在总部,没有在区域。我认为,这就是没有真正融入,因为连基本的人员融入也没做到。人
20、没有跟业务在一起。如果流程里有财务,想绕也绕不过去,财务这个时候就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实现的效果是形似+神似流程有财务,但是财务的专业水平刚开始可能没那么高,专业意见水准不够,这样也没关系,至少流程里有财务的意见,实现了形似。它会倒逼财务组织提升专业能力,发表更有价值的专业意见,这就是神似。这就是流程化、职业化的过程。2 .平衡效率与海平衡扩张与控制,是长期有效增长要求的第一个平衡。第二个是平衡效率与效益。效率体现为要跑得快、周转快、运营资产占用要少,效率就Mo最典型的一些公司,比如IBM,2004年把PC卖给了联想,为什么这样做?它把低毛利业务卖了,销售毛利率就上去了。同时回购股票把分母做小,
21、EPS也就上来了。EPS是每股盈余(英文全称EarningsPerShare)的缩写,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也称为每股收益。效率看着高了,而且ROE不低,EPS也不低。这就有个问题,好比攀登喜马拉雅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发现低端喜马拉雅山的山脚、珠穆朗玛峰的山腰,被友商围住了。从低端走向高端,因为放弃了低端,在高端高处不胜寒。终有一天,友商也会从低端向高端往上爬,这个时候就很危险。所以要平衡效率与效益。3 .定位为价值整合者我们要真正地从记账的老会计、账房先生转型到价值整合者。企业价值循环的规律,首先是业务做价值创造。业务就是长江中的活水,数据在流动,业务流在流动,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财务
22、是个大坝,通过核算规则来对业务创造的价值进行衡量评价。主要是衡量,就是价值评价。业务完成了100分还是120分,按财务的核算规则核算,收入有多少,成本有多少,利润有多少。然后是价值分配。价值评价完成之后就要开展价值分配,分钱,激励,这是人力资源干的事情。从价值创造,到价值评价、价值分配,是价值循环的规律。财务在其中,其实是价值整合者,因为在末端,能从前到后看到所有的数据,是全流程的数据的拉通者。(二)多融入:财经积极融入业务,与业务快速成长业财融合面临的第二个现象与困惑是,业财经纬分明,业务往前冲,财务来背锅。很多公司的业务使劲往前冲,到最后一出问题,就质问财务是不是算错了?此谓业务往前冲,财
23、务来背锅。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我们看标杆公司怎么做的。我整理了华为从1988年到2021年的收入,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华为财务怎么融入业务?我将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起步阶段时间节点在1999年之前,发展的主题是活下来。华为起步比较早,1988年是传统手工记账,1993年就引进了鹏程会计软件,IT系统辅助记账,在当时非常领先。我2000年毕业的时候到央企那时候已经有电脑了但是1996年上大学的时候,要换衣服,穿鞋套,专门到机房去上计算机课,平时别的地方没有电脑。1996年华为启用Orade的ERP软件。到了1998年引入KPMG顾问,做了四统一项目,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
24、监控,统一编码。第二阶段,服务专业化阶段。1999年之后,华为业务开始往外走,发展主题是“活得好。1999年开始引进港籍员工,开始外派海外,为海外财务奠定基础。这其中一个上破重要的节点是2005年,这一年海外销售额首超50%,华为设立项目财务组织,支撑项目交付(售后),组建账务共享中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核算的规则逐渐统一,逐渐标准化。很多公司问我,何老师,我们想建共享中心,降低成本。我说如果只是想为降低成本建共享中心,那就要看有没有必要建了,降低成本其实不是主要目的。是否要建共享中心要看人员规模、业务规模和范围,看营业收入有多少。如果有很多分、子公司,正在全球化,或者连锁店多,可能规模不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账 融合 十个 要点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