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通用5篇).docx
《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通用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通用5篇)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通用5篇)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篇1今年以来,XX市把实现争先创优作为奋斗目标,凝聚全市共识,大力真抓实干,加强绩效考核全过程管理,做实做细各项基础工作,以“关键棋”引导“全盘局”,有力发挥改革发展“指挥棒”作用,形成了人人争先进、事事争先进、处处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一、优化制度设计,让考核工作有章可循。坚持从加强顶层设计着手,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各项制度和体制机制,确保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在全省率先对标省委调整相应绩效考核组织架构,成立市委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并全面充实工作力量。对照省绩效考核系列制度规定,制定出台符合实际
2、的考核办法、工作规则、督导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并创新建立贯穿考核全过程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工作机制,及指标监测分析、预告预警提醒、通报讲评等制度机制。为了确保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推进,建立督办专员制度,将换届后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的厅级领导组成8个督导组,围绕当前严重制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问题、进展缓慢的群众“牵肠挂肚”事项、在全省排名明显靠后的工作等,实行“一事一授权”,采取由上至下穿透式督导督办,既在“督”上推动,找问题、督进度、抓质量,又在“导”上引领,教方法、出点子、想招数,切实绘好绩效考核“施工蓝图二二、贯通责任链条,让考核工作不留死角。坚持从“关键少数”着手,注重以上率下,构建
3、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责任链条,层层压紧压实绩效考核工作责任。通过量身打造“一清单两细则”,向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给出“付款清单二制定市直单位、县市区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两细则”,以及压实全过程管理责任人责任,切实把每一块“责任田”、每一项指标都精准细分到岗位、到人员。同时,常态化发出“提醒函”,针对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完成任务的考核单位及责任领导,及时提醒预警,确保考核工作时时有监测、有跟进、有提醒,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作业面”,当好“施工员”,提高落实力。三、做实业务培训,让考核工作高效开展。为了让部门都弄懂考核、清楚任务、明白路径、找准举措,分批次、全覆盖,循序渐进开展绩效考核业务培训。首
4、次对承担任务相对较重的26个部门“一把手”进行了深入的、专业的业务培训,让“一把手”们深刻掌握本部门要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补短板、锻长板等,助力提高日常工作开展的精准性。同时,对所有承担具体考核任务的市直部门分管副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培训I,确保各部门都有“行家里手”负责考核工作、研究考核工作、高效推进考核工作。四、强化科学调度,让考核工作扬鞭奋蹄。为了确保绩效考核工作保持节奏、步步为营、有效推进,专门建立了覆盖周、月、季、年刻度的调度机制,实现全过程督导管理。“一周一调度”,就是每周调度各部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月一小结”,就是由市委组织部
5、长组织进行月度小结,分析问题,研判形势,研究对策,及时校准各项工作的运行轨道,防止跑偏、滞后。“一季一通报”,就是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的结果测算,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谱,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性方位。“半年一讲评”,就是由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全市性的讲评会议,全面分析、全面盘点、全面部署,形成“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良性闭环,促使一次性考核向全过程管理转变,让考核工作始终拉满“进度条”。考核评价工作情况报告篇2各位领导: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根据通知要求,我将今年以来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做以下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区农业局按照市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年
6、度全市农业工作要点确定的任务目标,结合我区实际,科学制定全年的工作重点和推进计划,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区交汇融合的历史机遇,特别是按照全市农业产业化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突出抓好春耕生产和重大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开局良好。截止目前,预计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7%;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05元,增长14%。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615万亩,目前长势良好。棉花春播已全面展开,现已播种42万亩,预计再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全区45万亩棉花可全部播种完毕。开工农业重点工程、项目3
7、个,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特优农产品基地24个,其中绿色食品2个(已检测合格)。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先后培育了“黄冬枣”、“黄海参”、“黄文蛤”、“黄梭子蟹”、“三丰香油”等十几个知名品牌,其中,“黄文蛤”顺利通过地理标志认证,“黄冬枣”顺利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全区共获得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3个。工作中,我们具体抓了以下七个方面:(一)全面做好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一是科学指导春季抗旱工作。面对今年严峻旱情,全局广大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科学指导抗旱工作,全力打好抗旱双保工作攻坚战,努力争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工作中,利用黄河来水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抢引抢蓄黄河水,指
8、导群众科学灌溉,同时,及时印发春季农作物抗旱技术要点,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农民0.6万余人,发动群众4万人次积极自救,累计上阵机械设备1.2万余套。目前,全区累计引进黄河水6545万立方米,已完成春灌旱白地41.31万亩,完成春灌面积的88.33%;春灌麦田1.615万亩,有效缓解了我区农田旱情。认真落实上级抗旱补助政策,我区已补贴各类抗旱机具50余台(套),发放国家小麦抗旱专项补贴资金60万元。二是开展好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春季农业生产第一线,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田间作物春季管理和春耕备播工作。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
9、班6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5000余份,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帮助农民解决各类技术问题60个。三是积极做好春耕备播工作。种子、化肥等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充足,全区已储备各种良种600吨、农药100吨、化肥1.2万吨、农膜800吨,检修各类农用机械1200余台。目前,全区已春播棉花面积12万亩。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和春季农资打假工作,规范了农资市场,创造了全区春季农业生产的良好环境。(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重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固定资产总额达到7.9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总额11.5亿元;年销售收入过
10、亿元的3家。新上华春水产公司4000亩海参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通和水产公司海参育苗养殖建设项目、力大王农畜产公司600头种猪育种及培育和年产2万吨有机肥项目、振宇水产公司沙蚕养殖池建造项目等农业产业化新扩建项目10余个,预计总投资4亿TIjo二是积极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高效生态的要求,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两园四基地”,一带就是依托我区西部黄河故道流域,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两园就是建设黄海洋经济产业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四基地就是建设绿色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海参养殖基地、大闸蟹养殖基地、现代畜牧业基地。目前,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编制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规
11、划。重点建设黄河故道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该项目依托义和镇特色产业和新户镇冬枣产业,自沾利河至马新河流域黄河故道,占地300平方公里,建设包括现代农业示范片、采摘、垂钓、娱乐、餐饮、食用菌生产、科技培训、休闲观光等,具有黄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前期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全区初步确定了10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61个村计划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片。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目前,项目区内现代农业示范片已具雏形。三是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按照“加快兴建发展一批,努力规范提升一批,积极改组巩固一批”的思路,不断提升合作社质量和优化合作社布局。工作中,我们突出优势
12、产业、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粮棉种植等三个重点发展合作社,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4家。四是着力做好“百千万”黄特优农产品工程建设。实施以冬枣、海参、大闸蟹三大基地建设为主的“百千万”黄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已建成标准化基地23个,下一步我们将再新建黄特优农产品基地15个,巩固完善10个,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区已有2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个人生产的55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申报的2个绿色食品已通过抽样检测。全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3个,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生产面积约30万亩。(三)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加
13、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完善提高区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加强镇、街道检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各镇、街道均配备了1名负责人员和2名专职检测人员。积极探索在大型批发市场、镇街集贸市场、超市、生产基地、城区市场等建立检测点,配备速测设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每天上市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二是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重点做好农产品抽检工作。加大对超市、市场、镇、街道抽检密度,在市、县区交叉抽检的基础上,3月份对各镇、街道抽检150个,并及时发布监测通报
14、。同时,完成市检测中心及县区检测站的交叉抽检任务,累计抽检样品70个,化验1540余项次。三是突出抓好放心蔬菜基地建设。全区放心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500亩。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梅家“菜篮子”蔬菜的商标注册,申请了多种蔬菜的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3处蔬菜基地建立了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等检测设备。在放心蔬菜基地建设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营销和社会化服务,先后开展了蔬菜基地监管体系建设、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建设、蔬菜生产检测体系建设、放心蔬菜基地投入品专营店建设、蔬菜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在放心蔬菜基地实行了生产投入品的专供专营,切断了高毒、高残留
15、农药和不合格投入品的来源,从源头上实现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四是强化农资执法工作。积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工作,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30台次、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及经营户80余个。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市场。(四)切实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一是抓好新技术推广应用。综合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精播半精播、简化栽培、良种良法及新品种推广等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探索适宜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Q同时,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社,按照六有标准大力推动“百千万”黄特有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了新泰黑花生、福香荷莲藕、围子红薯、鲜食玉米等一大批特优农产品,初步
16、形成了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全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实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镇街建设。加强75个耕地养分及墙情动态监测工作,进行耕地养分及水分监测,共发布简报7期。切实搞好实验室常规监测工作,目前已接收农户送检肥料样品21个,接收“三网”绿化土壤及水质样品120余个。同时,先后完成了施可丰稳定性肥料试验、棉花肥料利用率试验等3个大田试验任务。截止目前,全区累计采集样品113个,化验1500余项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明白纸21200余份,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三是开展好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3612316,并与网络平台
17、结合起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等信息服务。组建起一支由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信息员组成的多层次服务队伍,负责对各类涉农问题进行网上或热线解答、咨询服务,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重点在提高全区农民电脑拥有率和上网率上实现突破,普及推广信息化技术。下一步重点完成对黄农业智能信息网的改版工作,充实相关板块,增加“网上视频农业医院”、“农业专家短信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平台”、“农业技术影视点播”、“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测土配方服务平台”等五个栏目。四是开展棉花高产技术创建工作。按照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
18、,在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地块的基础上,去冬对400亩项目实验地块进行了深松,今年3月份又借助良种补贴筛选出试验品种,现已完成播种任务。五是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成立了由3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讲师团,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现场会、课堂、专题会议等形式,开展了绿色蔬菜、草莓、莲藕、粮棉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到目前,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100O余人,进村指导100余次,发放技术指导资料1000余份。六是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我区食用菌产业在冬闲庭院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现已发展到以食用菌大棚专业化种植为主,庭院种植、林下种植等多
19、种种植模式并存的生产阶段,种植品种以香菇、双胞蘑菇、平菇、金针菇为主,年产量约350吨,产值500余万元。为进一步加快全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拟在黄农副业产品加工园投资1.2亿元建设日产12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生产菌棒100O万棒和生产菌渣有机肥1.5万吨。(五)着力推进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截至目前,全区“三网”绿化工程共动用土石方135.29万方,新建林地面积0.19万亩,绿化面积0.64万亩,植树81.58万株。完成年度建设总任务的39.55%,其中土方工程建设进度为34.26%,种植工程为44.
20、85机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750.7万元。同时,我们正积极抢抓黄河来水的有利时机,全面展开以春灌为主的春季管理工作,现已完成林木灌溉1.12万亩,林地引水改碱0.8万亩。二是继续做好农村能源工程建设。依托国债项目,狠抓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通过实施国家新增沼气池建设项目,完成“一池二改”20户,完成工程投资640万元,全区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4680个。新建5处沼气服务网点,完成投资35.5万元。三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据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宽农业发展空间。我区在有效整合、合理开发各类资源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了农博园、风情园、新星月湖渔枣乐园、北湖碧水休闲
21、观光园、国家级中心休闲渔业、休闲观光农业园等休闲观光园,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我区农业的全面发展。(六)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是实施重大项目攻坚,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确保年内完成过亿元项目2个,到位固定资产3亿元,以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来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升级。目前,已落地开工过亿元项目2个,另外1个过亿元项目正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二是开展好3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按照“四个一批”要求,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了3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投资1.5亿元占地1.5万亩的万亩海
22、参养殖项目、投资2.5亿元占地3万亩的渔盐一体化建设项目先后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同时,积极推进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奶牛养殖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计划建设2个万头奶牛牧场及配套牛舍、挤奶厅。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手续,近期将开工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国债项目实施。目前,通过政府采购已完成191.7余万元的设备采购工作,近期可完成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七)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认真抓好二轮延包工作。目前我区177个村(其中6个无地村),已完成延包的.166个,占应延包村数97%,已完成延包土地
23、面积14.6179万亩,共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967万份,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1.967万份。二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目前,已建成1个区级和4个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区纳入中心的土地流转总面积10813亩,通过土地流转中心办理的土地流转有3243亩。三是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区作为全省首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先行探索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截至目前,累计实现林地确权5456亩,宗地999宗,发放林权证904本。林改完成核实率、林权发证率、林权纠纷调处率、微机输入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了95%以上。四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各项惠
24、农政策全面落实,小麦综合直补兑付资金160万元,我区农机购置补贴下达指标300万元,目前正在积极落实。二、存在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受制于水的影响比较严重。由于去冬今春异常干旱,使春季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再加上区处于引黄灌区最末端,致使调引黄河水较远,引水成本较高,造成抗旱成本较高,增加了抗旱难度。二是受今年气候因素制约,农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今年频繁的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包括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和现代渔业项目等一批农业重大项目的施工进度。三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四是农业项目融资难。农业项目银行贷款额度小、周期短,特别是对小型农业产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核 评价 工作情况 报告 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3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