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介词.docx
《文言文介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介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言文介词目录:1、与为介词:以、为.与1(1一4)2、处所介词:于*自、乎4(4-6)3.时间介词:及.当、6(6-7)4、不常用介词:由、从、用因7(6-7)介网大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并为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动词性,所以有人称介词为次动词、副动词作为虚词,介词与连词的作用接近。我们知道,连词能把有关词语连接起来构成联合短语.而后这个联合短语门以用做主语或谓语等句法成分:如果连词只是与联合短语中的前一个部分或后一部分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是不能用做主语或谓语等句法成分的。介词带有宾语之后,很像是连词只与联合短语中某一个部分部分词语组合了起来,大多不能独立充当谓语等句法成分。只有当介记带有宾语
2、.再与谓词性词语组合在一起,才像是连批注I鸿11:注意:这段论述很市要,也很关键,其说明了介词短语能作语子成分的关键原因.批注g2:一语中的的说明了连词与介词的不同。即不光二者的作用不同,而且介词能构成介词短语.则连词 则不能构成连词短语.词把两个相关的询语沛连接了起来所以,当介词、介词的宾语和谓词性词语这样三个部分记合在一起之后,才常用做词语制。可是,介词与连词又有不同。连词所连接的各个成分,大体上保持了一种比较平等的关系:而介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即介词的宾语和谓词性词语则表现为一种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不是种平等的关系。介词在这种组合中,也就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所以,就有了介宾短语,这种相对独
3、立的短语。其中,某些介宾短语旬后甚至能做主语等而连词,就没有作用相同的连诃短语”。I常用介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组,我们分别称之为:与为介词、处所介词和时间介词与为介词中常用的是“以”“为”“与”;处所介词常用的是“于”“自”:时间介词是比较特殊的介词,常用的是“及”“当”“比二除了以上几个常用介词之外,还有几个不常用的介词。如由、从、用、因等。以下介绍三组常用介词。一、与为介词(主要用于引出对象)1,以1)表示对事物的处置可译为:把:拿:用:凭着例如:O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O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2)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可译为:按:凭:根据。例
4、如:一批注IM3:介词宾语前更,可译为:依据什么称它为文.O论语何以谓之文。IO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批注肉41:酌油:均匀倒油.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我均匀倒油的经验得知.o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我!酌油I知之。o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大中丞抚吴者。o明宋源送东阳马生序:以乡人子谒余。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以其智力为也。又如:以博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3)引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例如:o柳宗元断刑论:以薜夏!而刑以秋冬。一批注W5J:春秋:时间词。清梁启超谭嗣同丽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O清姚鼐登泰山记:余以乾隆。4)引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可译为:从:
5、自:由例如:O潜夫论: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O史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郑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5)引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O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O五人墓碑记: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O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为1)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O论语子罕:不为
6、酒困。O世说新语自新认为乡里所患。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为予群从所得。O资治通鉴:为操所先。O广东军务记:悉为逆据。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2)引出对象。可译为:“给”,“鲁:例如:O廉颇衢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择,为一击缶。O廉颇蔺相如列传:清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O庄暴见盂子:臣请为王言乐。3)引出时间或处所可译为:于:在例如:O淮南子: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4)引出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例如:O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O庄暴见孟子: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O庄暴见孟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O荷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3、与1)引出对象,(组成“与宾短语”作状语)。同译为:跟:和:及;同例如:O战国策魏策:与臣而将四矣。O史记项羽本纪:孰与君少长。O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城为殉。O渡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O促织: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O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存。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批注【濡61:注意:这里与连词的“和、跟、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介词的上下文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而是下文为上文引出事情的对象、时间和处所。(没完全说清是)。2)引出对象。可译为:为:替例如:O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O伶官传序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如:与我想想
8、3)引出对象。可译为:对于:于。例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1)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和比较例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注意:“以”、“为二“与”这三个介词都多少保留了一定的动词性,它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由它们组成的介宾短语.最常在动词的前面做状语,而它们又都能带“之”或不带“之”后做状语I如果它们所涉及的人、物等在前文出现过:“以”后通常不带宾语,偶尔用“之”;“为”、“与”则常用“之”做宾语,仃时也可以不用宾语例如:o孟子梁惠王上: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日:“将幺()恢帆”(以:用它)O左传庄公
9、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幺O分人。(以:把它)o史记项羽本纪: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为之:因为他们)o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I白字烦三老为()入门之。(替我)o老子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之:跟他)o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o俱去。(与:跟他)2)幽常带疑问代词做宾通,而且宾语通常前置。例如:O墨子.辞过;何以知棋恻。O孟子离娄上:加生何为出此言也?O左传昭公四年: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3)这三个介词都能像动词那样,跟“所”组成所字短语,I其中“所以”最为常见。例如:批注I湾71:注意:这里已
10、经说明了“与为介词”在动词前充当状语.批注渔8J:注意:这是与为介词的重要特点之、也就是说:当发现与为介词没带宾语时,可用“之”替代。能做状语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为介词+宾语+谓词性诃is所以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批注【汹91:衅钟:亦作衅獐”。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批注【浦10:注注“为之”有两种用法,是“为”一声做动词时,表示这样做。一是“为四声收副词,表示这个原因。批注帽111:白事:禀告公务;陈说事情。三国志魏志蚤卓传X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裴松之注引汉王粲英雄记瓦“卓欲廉成,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批注12:其然:1:犹言如此例如: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2)
11、必如此例如:左传襄公二卜三年:“(申丰)对口:其然,将具敝车而行J”杜预注:“其然,犹必尔JI-批注IMB:注意:这个特点是最不好区别的,因为“以”“为”“与”都有动词性。Y批注渔15:这是“于”最常见的用法之一。一一批注浦16:机杼:引申为事情的关健.批注修:于以:犹齐于何,在何处。例如:诗召南采藜h “于以采簟?于沼于池批注M18:所从:所指向或所前往的地方,例如:唐洋 正辞,:赋得白云起封中:“也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唐吴筠游庐山五老峰诗:“云外听狼,烟中见杉 松。自然符幽情,潘洒惘所从J一批注沟19:这是“于”最常见的用法之一。Y批注楠20:注意:上述例子都是介词“于”的短语作 状语后
12、置。O史记晋世家:审耳日:“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所以:表示原因,情由。如果以”是动词,所以则是“用以”或“用来”的意思)O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此婴之所为;敢受也。_J批注K14:通常与“之”连用.即:之所为.,所为: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如果“为”是动词,所为则是“所作”的意思。)O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宾人反取病焉。”(所与:表示“所跟”“所同”“所和”等意思:如果与是动词,所与则是“结交”“给与的意思)二、处所介词.1、于於)1)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在方面(上、中)。:o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又如:成弓UO宋欧阳修归田录: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介词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