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综合村情情况报告.docx
《村综合村情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综合村情情况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村庄基本情况XX村为较为典型的低山丘陵村,为山地沙质土壤,是“十四五”省定重点帮扶村,位于修水县水源乡西南部,距水源乡集镇2.8公里,距修水县城67公里。全村主要姓氏为卢姓、陈姓、樊姓、冷姓等,下辖2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农户543户2464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1316人,属典型的空壳、空心村。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27亩,林地面积6809亩。XX村地处偏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现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劳务务工和水稻、桃猴桃、蚕桑、油茶、毛竹等种植为主。(一)村史大事记1950年,成立农民协议,会长朱天佑;组织童子团宣传,第一所小学成立于五甲祠堂。1951年
2、,水源乡成立,XX村乡长朱世荣.村长卢德炎发展共青团,团支部书记卢洪群.成立基干民兵.武装民兵。1952年,土改,清匪反霸,成立村民互助组。1953年,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卢洪群同志。第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卢德银同志。同时全村响应国家号召,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随后成立水源人民公社。社长:朱世达。1957年,开设扫盲班,地址:永春屋。1958年,所有劳动上阵,在全丰大炼钢铁,同时号召村民献钢献铁,同时并于白桥公社,本村改为全丰大队。1960年,大集体,统一伙食,统一生产。1962年,撤社拆队,改为全民大队,大队长樊孝彬。1966年,全民大队
3、,改为红旗大队。1968年,扩社并队,成立白桥公社,阳光大队。1972年,治理XX河流,解决几千年洪水隐患。1973年,拆社拆队,成立水源公社,XX大队。XX小学学校完工,殷家岭小学完工。1975年,XX农产品加工厂建成,王竹城水库修建成功。1976年,完成王竹城水库到北岭片的“南水北调”水渠建设。1978年,全村通电照明。1981年,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1982年,卢大木购买第一部黑白电视机。1984年,有水源公社改为水源乡,XX大队改为XX村至今。1985年,村级公路,路基打造成功。1986年,五.六.七组,组织公路路基打造成功。1988年,改造XX小学。1999年,新选址建XX完小。20
4、05年,硬化村级公路。2007年,九牛窝新村开工建设。2008年,新屋自然村,新农村建设。2009年,九牛窝公路硬化。2011年,雄斋屋新农村建设,坡上自来水建成。2013年,九牛窝新农村建设。2015年,XX完小公路硬化,一组组级公路硬化。2016年,殷家岭组级公路硬化。2017年,游家岭组级公路硬化。2018年,建成50kw光伏发电站,城上自然新农村建设,荣获水源乡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拆除危旧房30多起,面积4千余平方米,完成新家窝.山下屋等七个新农村建设,再次荣获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新建XX公墓,并硬化公路200余米,新建团聚油茶合作社,26户贫困户退出,加固水堰
5、6处,基本农田改造50余亩,解决河堤塌方维修三起,解决九牛窝路面损毁维修,隆重开展水源乡第九届老年运动会。(二)区位禀赋土地村落:XX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为沙质土壤山林地貌,共有耕地面积1327亩,山林面积6809亩;XX村下辖1-15村民小组,21自然村落,分别为山下屋、新家窝、九牛窝、永春堂、仲华堂、辉煌堂、雄斋屋、城上、梨树坳、新屋、运章堂、岔路口、陈家屋、石鼓泉、北岭下、黄家殷、巍城、松高屋、井头窝自然村。区位气候:XX村地处水源乡西南腹部,距乡政府2.8公里,距最近305省道约11公里,进入XX村由211县道至水源集镇后由288乡道通往XX村口,村口距大桥高速互通路口约14公里,
6、距修水县城67公里。水源乡位于修水县西部、辖域45平方公里;距县城约60公里、75分钟车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5公里;东与黄龙乡交界、南接大桥镇、西与平江浆市连接,北面与湖南毗邻。全乡人口1.33万,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101个,耕地9500亩,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约400米,最高点金界山海拔637.4米,最低点戴家垄海拔288.8米,其中XX村平均海拔高度385米。水系矿产:XX村属于汨罗水系上游,汨罗江发源于XX村,村内沟渠较多,但水量均不大,主要为发源于北岭下和王竹珑水库的两条小溪穿村而过,滋养土地。村内南藏小二型王竹城水库,集水面积1.
7、27平方公里,总容积15.29万立方米,为XX村最主要农业用水来源。XX村矿产资源储量良好,山林矿藏较为丰富的云母、黏土、沙石等矿物资源。(三)民俗文化XX村人文厚重,名人辈出。宋理宗嘉定十三年从户部司务升至中书舍人的陈从政、陈功宏以及嘉庆时陕西省令陈素轩均出身XX村;道光年间卢象清捐粮救灾,皇帝御赐“慷慨仗义”牌匾,至今犹在;清朝名医卢根善救死扶伤,御赐牌匾“钦加都司马”;清朝末年卢咏人在两江师范毕业后,成为修水中学的创始人;特别是中共苏维埃修水县委秘书卢尚国同志,是XX村革命红土地的见证和数十名革命烈士的缩影,至今修水博物馆都留有他的手迹。XX村风景优美,山水胜境。东有朱氏二房祠,南藏小二
8、型水库王竹城,西悬彻夜不熄的天灯,北有人来人往的税沙殿。泪罗江发源于XX村,大自然赋予的神心石、量天梯、龙招头、樟树崖、石着矶、观音合掌等景观更是锦上添花,构成了XX村优美画卷。XX村传统节日气氛浓重,在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端午等节日常常阖家团聚,共度节日;对祭奠先辈祖先格外重视,几乎每一姓氏都有自家的祠堂,在中元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祭祀节日常会家族共祭,通过烧香、点蜡烛、烧纸、放鞭炮等形式传达对先辈的怀念。饮食习惯和修水大多数地方一样,喜食咸、辣,冬季有柴火熏肉的风俗习惯,熏肉直接悬挂于明火之上烟熏而成,能够很好的保存肉质,有较强的防腐的功能,但现代饮食认为,烟熏制品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钠
9、等致癌物质,长期或大量食用对健康有很大不利影响,因此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冰箱的普及,烟熏肉的数量在减少,很多年轻人更喜欢食用新鲜猪肉。XX人酷爱修水特有的菊花茶,茶水中有茶叶和腌制的菊花,还常混泡有芝麻、花生、红茶、生姜等配料,具有较多的盐分,有一定的调味和养生功能。二、人口及劳动力结构(一)人口总数全村现有农户543户,2464人,全村平均年龄;其中男性1319人、女性1145人;人口较多的姓氏为卢姓、陈姓、樊姓、冷姓;18周岁以下人口为570人,18岁-60岁人口为1473人,60岁以上人口为421人,全村人口平均年龄38.5岁。在村常住人口927人,其中男性人480、女性447人,18周
10、岁以下233人,18岁-60岁499人,60岁以上195人,在村人口平均年龄47.1岁,外出流动人口1537人,占全村总人口62.37%,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务工经商或者外出学习。(二)人口结构(1)村组分布XX村各组人口比例和男女结构如图2和表1所示,在XX村地理位置上来看,XX村人居主要集中在1-7组XX片区域、北岭片8-12组岔路口梨树坳一线和13-15组北岭下、黄家般一线,三个区域人口占比分别为50.77%、27.35%、21.88%,其中13-15组与其他两个区域地理间隔较大,工作交流相对没其他两个区域密切,在以往的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医保农保动员缴费等工作中群众常常表现积
11、极性不高,XX村的各项工作常在水源乡的排名较靠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对13-15组群众的服务和沟通联系。在此建议可以通过狠抓关键人群带动工作,组建有力组长(自然村长)队伍,强化交流沟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工作提质增效。(2)年龄结构由XX村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3和XX村男女人口年龄结构表2,可知0-60岁的占总人口的83%,占据绝对比例;其中0-20岁的占比为27%,20-60岁的青壮年占比为56%,;60岁以上的占17%,占比较小;而且70岁以上的占比8.6%,显著减少。从人口结构上来看,XX村的老年人口占比较少,而青少年及以下占比中等,青壮年占比较多,从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来看,今后少年儿童比
12、重将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大,未来人口数呈负增长,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显而易见,将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等不利影响。(3)男女比例XX村男女总比例为115.2(女性为100),比例失衡。在适婚年龄段20岁-39岁,男女比例更加失衡,达到125.7(女性为100),此年龄段多数在80-00年出生,乡村重男轻女思想是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婚人口男多女少,是影响乡村和谐稳定的潜在危险之一。0-10岁,男女比例为103.5(女性为100);11-20岁,男女比例为124.2(女性为100),可见随着年龄的降低男女人数逐渐趋向相同,这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13、男女平等逐渐深入人心,人为性别干预行为逐渐减少。随着逐步完善的养老各项政策,农村不再像以前那样,更倾向于养儿防老。6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数多于男性,这是由于在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男性常常担负着抚育家庭更大一部分责任,从事的工作相对于女性强度更高、危险系数更大,因此相对步入老年后身体基础更差,寿命更短,故而高龄后女性的人口比例高于男性。当年龄数据大于90岁以后,年龄超2021年我国平均寿命(78.2岁)较多,且样本数量较少,数据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具有分析意义。(三)劳动力结构XX村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的劳动力人数为1552人,其中就业人数1121人,因养育老人孩子、身体不适、在校
14、学习等原因在家务农或未就业人数431人。此外,县内就业人数356人,县外就业人数765人,占就业人数中的68.24%,由数据可知,外出务工是XX村内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许多年轻劳动力的主要选择,在日常上户走访的交谈中了解到年轻人选择在县外就业的原因更多的是感觉县内工资收入低但消费水平高,在沿海发达地区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从侧面印证了修水当地对青年人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强。XX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到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地,少部分在省内外县就业,极少在县内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成本高、收益低,难以生存,不如外出务工更能获得经济收入。(
15、四)文化程度在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838人,占比90.4%;高中或相当学历82人,占比8.8%;大专及以上学历7人,占比0.76%,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拥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才较少。外出人口中,高中或相当学历28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5人。此外,还有在校大专及以上学生87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乡村产业未能发展壮大,就业机会少,高学历水平的年轻人首要选择的是在大城市发展,很少选择回到家乡,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这也是制约XX村发展的一大因素。三、基础设施建设XX村“十三五”由修水县茶叶科技研究所结对帮扶,2021年8月改由九江市城市管理局驻村帮扶。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水源
16、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础设施建设有全方位的提升,但距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下:(一)道路交通目前,XX村内主干道路均已实现水泥硬化,平整宽敞的水泥穿村而过连接各个小组和自然村,目前全村尚没有沥青路面,全村生产道路14.2公里、生活道路6公里。村组公路之间建设有桥梁4座,均为小型桥梁,仅容许单车通过。村内部分硬化道路由于建设年限较久,加之沙质土壤易沉降、未能及时有效维护等原因,路况受损严重,尤其是穿村而过的水中线在岔路口至梨树坳一线更是坑坑洼洼,对村民交通出行和运输带来一定影响,对此村民对新水中线的修建冀以
17、很大的希望。(二)水利设施XX村南藏小二型王竹城水库,流域集雨面积1.27平方公里,总容积15.29万立方米,以王竹珑水库为主要农业水源地,全村,集雨面积分别为0.15、0.23.0.08平方公里、容积分别为6、1、2万立方米的大山塘3个,小山塘10余个为补充水源地,修建水渠7公里,阡陌相连,可灌溉耕地面积850亩,此外,2022年新铺设灌溉管道300米,铺设费用约5.6万元,可有效降低水渠挥发解决120余亩土地灌溉问题。自来水储水池8座,最大可蓄水量达225吨,铺设自来水管3.4万米,可以满足本村大部分村民日常使用。(三)能源及网络1978年8月,XX村架设电线入网,村内正式开始通电,并于1
18、982年卢大木家购买第一部黑白电视机,于1996年村内第一次架设有线通信,拥有第一部有线电话。如今,XX村家庭通电率为100%,可以满足春夏秋冬及各种节假日等任何功率使用,无天然气管道,除电能外,村民还常使用柴火以满足日常做饭烧水等需求,使用率约为67%,在秋冬季节常见村民上山“搂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相对以前是大大减少,不会对山林有实质性的毁坏,同时适当的清理枯枝落叶和灌木植被更有利于森林火灾的预防。当前,移动、电信、联通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还有无线通信信号均全村范围的100%覆盖率,但宽带网络使用率约为75%,有线电视使用率约为80%,部分村民无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使用需求,这主要
19、为留守老人小孩无使用需要或不会用、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需要收费划不来等原因。(四)物流金融目前,村内无专门物流配送点、无金融设施终端,村民需要去水源集镇收发快递和办理金融服务,水源乡集镇顺丰、邮政、圆通、韵达等物流快递网点一应俱全,有邮政和农商两家金融银行机构,本村离水源集镇约2公里路程,路程较短,可以较好满足村内群众的物流和金融需求。(五)医疗教育1973年,XX小学完工,至今XX村有村级小学1个,XX小学有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可满足300名师生工作学习,目前,XX小学有1至5年级,在校学生共66名,老师5名。此外,在2021年12月,XX村教育基金协会在XX村小学正式挂牌成立,协会共募集
20、慈善资金25万余元,每年拿出近1万元利息和再次筹集善款奖励XX村小学优秀师生和高考学子,在2022年7月已经完成第一次捐赠活动。当前村XX片和北岭片有村级卫生室2个,乡村医生4名,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一应俱全,各种药品应有尽有,有效解决了村民细微病患的就医问题。2021年,脱贫等困难人员政府全额补助,农村医保缴纳率达91.97%,费用为320元/人/年。2022年,低保户、重残户、监测人员、退役军人“六类对象”和“两类人员”为政府定额资助320元,个人缴纳30元,脱贫户和其他人员缴纳350元,当前动员缴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一人。(六)活动场所目前,村内有村委办公楼2栋,
21、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包括村委会办公场所320平方米,文化广场、院落1230平方米。相对水源其他各村,XX村村部建设落后,活动场所较少。但特色利用村内公共建筑场地,建设老年人颐养之家,配套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运动娱乐设施,配齐篮球、象棋、羽毛球、乒乓球、二胡、笛子等娱乐器械。四、村级党建及治理基本情况(一)党组织建设情况1.党组织:全称为“中共修水县水源乡XX支部委员会”,即拥有一个村党支部。2.领导班子:村党支部委员会有领导班子3人,于2021年10月选举产生,设有党支部书记1人、党支部委员2人,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2名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委员“交叉任职”,党支部领
22、导班子交流紧密、互助团结,不存在党支部软弱涣散和领导班子成员涉黑、涉恶,受过刑事处罚的等现象。村支部委员会班子成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7岁,分别为43岁、49岁和54岁。党支部书记43岁,已在修水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本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年,大专学历,属于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工作细腻,群众基础好,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意识。储备后备干部2人,其中女性1人,党员或预备党员2人。3 .支部党员:村党支部有党员60人,预备党员1人。党员平均年龄55.2岁,38岁以下年轻党员13人,占比21.67%,30岁以下党员4人,占比6.67%,60岁以上党员27人,占比45虬女性
23、党员1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9人,退役军人党员13人,本乡本土大学生党员5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4人。在村党员41人,流动党员19人,流向修水县城和外县的都有,其中县外12人,不能定期参与组织生活会。近3年发展党员3人,其中:女性党员1人,有入党积极分子2人,无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XX村党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38岁以下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党员仅仅占21%左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仅占15%,而且事实上这些年轻、学历相对较高的党员基本上都是在外工作,在家的更是少之又少。青年强则国强,伟大事业需要接力奋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前沿,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后继无人和总体文化水平偏
24、低是建强堡垒的关键制约因素。相对于富有朝气,紧跟时代发展的年轻人,年龄偏大的党员同志,更难以接受新鲜事物、融入发展和深化改革。因此扬长避短,培养青年“生力军”,以老党员为“老师傅”的“传帮带”制度建立迫在眉睫,高学历优质后备干部储备工作至关重要。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下行影响,叠加高校毕业生的每年日益增加,青年人投身体制兴趣高涨,吸引优秀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前景远阔,万事积于毫末,根据观察首要可以选择聘用本地居家备考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与村务工作,重点培养为后备干部;同时以德取人、严把政治关卡,在新农人返乡青年中发掘培养一批党员,建强组织带动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情况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