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word论文题目 省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目录前言3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二文献综述3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32、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4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5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分析9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开展趋势14省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前言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开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开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
2、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如此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开展,市场主体的开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和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开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文献综述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易斯
3、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开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开展还比拟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展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模型。该模型认为,加快农业开展和提高农业效率是促进工业进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在经济开展的初级阶段,实行“平衡增长,按照投入和产出的根本原如此把有限的可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在两个部门使之相协调,就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并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由于开展中国家资源的稀缺性,全面投资和开展一切部门几乎是不可
4、能的,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有选择地投入到某些行业,以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赫希曼认为,有限的资本在社会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之间的分配具有替代性,因而有两种不平衡增长途径:一是短缺的开展,二是过剩的开展。从总体上看,不平衡增长理论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至于选择哪一条不平衡增长途径,应视经济开展不同阶段的瓶颈而定。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是,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这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种影响带动
5、其他部门开展,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变更,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开展过程。 罗斯托以技术标准划分经济成长阶段,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阶段划分的理论相对抗的。但是,他所提出的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看法,以与主导部门并非一成不变的看法,是有现实意义的。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该理论成立的前提是:根底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迅速向瓶颈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产业
6、开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不存在资金约束。2、国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利用国外统计资料进展实证分析。研究改革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利群,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化阶段未能成功转型,因而导致经济增长中的一系列的矛盾,强调要加强根底设施投资,拉动重化工业增长,局部学者开始强调开展第三次产业的重要性。伟、云龙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角度,论述了第三次产业开展的重要性,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针对衰退产业调整问题的研究,这些学者从供应角度研究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的问题,认为一局部企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处境日益困难的原因是面临退出和调整的必然表现,并不主要是有关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失误。今后
7、我国产业结构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严密联系国经济开展的实际,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开展进展系统、深入研究。包括分析西方成熟市场型产业结构地区协调和障碍的根底上,剖析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建立运行的障碍,探索克制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障碍的根本对策,产业政策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等问题进展研究分析,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优化提供理论贡献和操作实践指导。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一袁州区第一产业现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7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6687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44.99万吨,增长9.3。其中,早稻16.6万吨,增长6
8、.2;晚稻25.05万吨,增长11.0。油脂总产7445吨,增长2.4。蔬菜总产量16.36万吨,增长3.4。水果总产3970吨,增长5.9。新建蔬菜基地4000亩,中心城区蔬菜自给率达60%。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4662万元,增长8.2。全区新造高产油茶林4.18万亩,总面积达15.8万亩,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开展重点区。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总面积达3.2万亩。巩固封山育林成果,完成造林绿化5.7万亩,是省下达任务的两倍。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63320万元,增长4.5。肉类总产量95352吨,增长10.0;生猪出栏109.77万头,增长8.6;家禽出笼200.77万羽,增长4.5;生猪存栏73
9、.70万头,增长6.5;耕牛年末存栏数7.86万头,增长4.7。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8174万元,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37400吨,增长8.1。其中,捕捞产量5990吨,增长3.5%。特种水产品产量11800吨,增长12.4。二袁州区第二产业现状2012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543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个,实现增加值423215万元,增长16.2。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个,实现增加值192309万元,增长10.9。其中,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医药行业为123562万元、机械行业为21842万元、建材行业为12777万元、化工行业为6771万元,分别增长
10、16.8%、-21.2%、20.4%和27.1%。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45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利税243976万元,增长42.5。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8117万元,增长19.8;实现利税120929万元,增长46.2。区属医药、机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利税116811万元,增长49.3全年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179家,其中袁州医药园53家。安置从业人员35591人。完成工业增加值3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39亿元,增长20.8%;实现利润13.85亿元,增长49.3%;税金总额11.05亿元,
11、增长29.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7家,其中超十亿的企业1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0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0个,实现增加值7.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32万平方米,增长72.8。房屋竣工面积110.89万平方米,增长73.7。其中,住宅87.94万平方米,增长88.6。房屋竣工价值93087万元,增长82.9。三袁州区第三产业现状随着物质生产的开展,我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型和富裕型过渡,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开展,自2004年 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以来,我区经济建设
12、坚持以“第一产业为根底,第二产业为主要拉动力,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开展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开展。经过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全区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13.3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4.28亿元,增长2.32倍,年平均增长11.5%1、 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比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与2004年比照,第一产业增加值由4.04亿元增加到9.85亿元,增长1.44倍,年平均 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由4.94亿元增加到17.18亿元,增长2.48倍,年平均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35亿元增加到 17.25亿元,增长2.97倍,年平均增长1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市 袁州区 产业结构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