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x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2日(此件主动公开)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言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广、战略意义强的显著特点,是未来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市加快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实现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
2、展,保障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据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供水规划(20202035年)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基础、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地区之一,产业基础完备,发展环境优良。“十三五”时期,天津在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天津海水淡化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应用全面、发展需求迫切,综合实力
3、全国领先,为“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天津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拥有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业,以及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申请专利近200项,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膜材料研发等多项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天津市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中试实验区主体建设完成,海水淡化技术研发整
4、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装备制造基础良好。天津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设计咨询、工程总包、检验检测、综合利用的企业和机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较齐全。“十三五”时期,海水淡化装备被列入海洋工程装备重点发展领域,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在超微滤膜制备、海水水处理药剂生产、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设计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国内占有显著市场份额,部分产品性能与国际水平相当,具备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工程规模居全国前列。天津是国内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均得到应用的地区,正常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30.6万吨/日,占全国的18.5%,位居全国前列。大港电
5、厂2X3000吨/日多级闪蒸、北疆电厂2X10万吨/日低温多效蒸傕、大港新泉K)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均为当前国内最大多级闪蒸、低温多效蒸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应用场景齐全。综合利用特色鲜明。天津海水淡化工程产品水主要用于工业用水,少部分用于市政供水。北疆电厂作为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率先实现海水淡化水对城市市政管网供水,并依托汉沽盐场开展浓海水制盐和海水提漠、提镁等产业化应用,形成“发电一海水淡化一浓海水制盐一土地节约整理一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海水淡化作为发展重点被纳入海洋强市、科技兴海等多个市级
6、规划、计划中。天津港保税区出台支持海水淡化保障供水需求项目的补贴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大力支持天津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首批47家发起单位,在滨海新区成立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为深化海水淡化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吸引各类优势资源汇聚天津搭建了发展平台。“十三五”时期,天津虽然在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构建、规模化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驻津科研院所、高校创新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反渗透膜、高
7、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亟需突破,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产业链高端环节相对薄弱;三是现有海水淡化工程实际产能利用率低,产能与现有供水设施及应用场景匹配度低;四是盐场受纳能力日趋饱和,亟需开展浓海水排海试点与监测,探索调整浓海水处置模式;五是政策保障仍需完善,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浓海水排海等政策瓶颈亟待突破。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天津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机遇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展海水淡化利用是增加水资源供给、优化供水结构的重要手段,
8、对我国沿海地区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津海水淡化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实力强、产业基础良好,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可以解决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水安全保障。发展海水淡化,可以促进膜材料、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等新材料、新装备等相关产业发展,是落实国家海水淡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具体举措,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的重要抓手。挑战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快推进,海水淡化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先进国家在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方
9、面形成技术壁垒和垄断。同时,山东、浙江等沿海省市结合自身特点,以规划政策引领、产学研用合作、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加大对海水淡化支持力度,区域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天津应深入落实“十四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紧紧抓住重要历史机遇,明确定位、谋篇布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培育上实现创新突破,推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第n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
10、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培育壮大自主海水淡化产业为主线,以自主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为龙头,吸引国内外优势资源集聚天津,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体制机制和政策瓶颈,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天津模式”,推动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海水淡化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科技实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集聚发展。以海水淡化装备自主制造为培育重点,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引育和形成一批优势企业,构建全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坚持示范带动。政府引导与
11、市场配置相结合,建设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产业园区和试验场,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推动海水淡化应用场景多元化,打造海水淡化应用“天津模式,坚持需求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培育壮大海水淡化产业,建立协调机制,创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发挥天津海水淡化良好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瞄准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装备制造,构建全产业链条,建设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加快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使海水淡化水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应急战略水源,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12、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淡化效率显著提高。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1至2项海水淡化“卡脖子”技术,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核心材料装备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显著提升,能耗物耗、系统集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跑,建成全国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产业链条基本完备,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形成关键材料设备生产、装备集成制造、工程设计建设、浓海水综合利用等高质量产业体系。培育海水淡化自主技术和装备制造知名品牌,形成1至2家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和工程总包龙头企业,建成全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应用场景丰富多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大力推动海
13、水淡化战略性工程,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以工业点对点直供为主,持续扩大工业用量,拓展海水淡化在工业、生活、应急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55万吨/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左右,海水淡化实际产能利用率超过60%。海水淡化水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并形成适用于天津地区的浓海水处置模式。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2020年2025年1海水淡化规模30.6万吨/日55万吨/日2海水淡化工程数量3个5个3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4218万立方米1亿立方米4海水淡化实际产能利用率42%60%注:为大港电厂2X3000吨/日多级闪蒸、北疆电厂
14、2X10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镭、大港新泉10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在现有3个海水淡化工程基础上,新增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10万吨/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一期15万吨/日工程,到2025年全市海水淡化工程数量达到5个。第三章打造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创新研发是海水淡化产业链上游环节,也是天津海水淡化产业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国际前沿,集中突破“卡脖子”技术装备,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推动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把天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一、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装
15、备依托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和相关企业,集中突破海水淡化“卡脖子”技术装备。开展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海水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装备研发制造攻关,进一步提升国产设备的性能、效率及稳定性;研发大型/超大型膜法热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成套技术、绿色环保智能化海水水处理药剂技术,低能耗高值化化学资源利用技术,提升天津乃至全国海水淡化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打造海水淡化技术创新高地。二、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16、建设,尽快完善基地科研功能和运行机制,加快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熟化和迭代升级,以前端科研引领打造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研发领航区、创新驱动示范区、装备制造集聚区和开放合作先导区。建设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开展国产大型海水淡化关键设备、材料、部件的检测、测试、评价和工艺技术验证,提高核心材料装备的国产化率。推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大型海水淡化试验场打捆申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打造大国重器,搭建国家级海水淡化研发一制造一应用平台。推动天津市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海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三、提升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瞄准世界海水淡化科技前沿,借助京津地区科研
17、院所集中的优势,联合国内海水淡化领域知名科研院所、高校,进一步加强海水淡化有关传热传质、过程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撑能力,力争在原始创新领域实现重大进展,提升海水淡化综合技术实力。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依托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充分利用领军人才申报认定、与天津大学开展合作培训等政策红利,编制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图谱,增加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才合作交流,吸引全球高端海水淡化人才落户天津。支持海水淡化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便利引进紧缺型人才。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双创基地及孵化器,促进人才与项目、技术、资本高效对接,将天津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人才的孵化
18、和培育中心。鼓励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海水淡化专业建设国家一级学科,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推动建设海水淡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搭建高校、企业和区域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五、推动协同创新成果产业化以“以用立业、由智变金”为导向,大力支持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本市海水淡化创新主体协同国内外顶尖团队企业,实施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梳理全市海水淡化相关生产制造企业,为上下游研发机构及企业牵线搭桥,推动创新成果在本市落地转化,提升产业链产品本地化采购配套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梯度培育创新企业,强化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培育一批海水淡化
19、“雏鹰一瞪羚一领军”高成长企业,打造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的接续发展梯队。第四章构建海水淡化全产业链条聚焦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在膜法/热法海水淡化产品装备、海水淡化配套产品、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服务,以及浓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强链、补链工作,并延伸拓展海水淡化应用领域。着力突破海水淡化高端装备供给瓶颈,培育壮大海水淡化全产业生态,推动形成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在海水淡化膜产品、海水水处理药剂、海水化学综合利用、海水淡化设计服务和检验检测等方面,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为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20、强力支撑。一、做大膜法海水淡化产品装备规模(一)海水淡化膜及相关产品大力发展壮大天津海水淡化膜产业规模。依托本市相关企业及产业基础,通过集聚相关资源,引进优势企业,突破“卡脖子”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产业化制造技术。开发中空纤维反渗透复合膜,提高反渗透膜脱盐率,并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提升反渗透膜原材料国产化率;做大做强具有传统优势的海水淡化微滤、超滤膜产品、海水淡化预处理成套装置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海水淡化新型及高端膜材料,不断丰富产品线。以天津存量和新增膜法海水淡化工程及运维应用场景为引导,引进全球技术领先的反渗透膜企业落户天津,带动反渗透膜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成具备反渗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人民政府 办公厅 关于 印发 海水 淡化 产业 发展 十四 规划 通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0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