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docx
《【《宋江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江形象分析》9300字(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宋江形象分析目录宋江形象分析1摘要1一、前言2二、理想化下的宋江2(一)心怀朝廷,心怀国家2(二)志存高远,执着信念2(三)凌空而止4三、宋江思想性格的变化4(一)曲折的经历4(二)作为官吏的宋江形象5(三)江湖中的宋江形象6(四)作为囚徒的宋江形象7四、宋江的多重人物性格8(一)仗义疏财8(二)心狠手辣8(三)无限心机9(四)忠孝双全9五、儒家思想的体现10(一)思辨10(二)权变10(三)中庸10六、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摘要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小说瑰宝之一,家喻户晓。而宋江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活跃于艺术之林,他心怀国家人民,心存高远的理想抱负并以“忠”作为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法则,他面对污浊的
2、环境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迎难而上,以求实现高妙的人生境界。但同时他也虚伪、心机、狠辣,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人物。宋江形象是复杂多变的,他既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人物,同时又有作者对他的塑造,其间也伴随作者一些主观情感色彩,可以说,宋江这一形象承载着多种视角。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晁盖等一大批人物形象,其中,宋江是贯彻始终的主角,同时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本文着重从他的多重性格入手分析其人物形象,以帮助认识宋江、了解宋江,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这部文学经典的艺术性。关键词:水浒传;宋江;人物形象一、前言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发展历程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
3、人物形象,深刻而独到。其中,对于兼具多重性格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呼之欲出。在水浒传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宋江可以说是引起后人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他性格复杂,矛盾重重,有人说他忠义双全,有人说他仗义疏财,有人说他忠义的外表下掩盖着无限的心机,还有人说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这些说法充分说明了宋江是个兼具多重性格的人物,每一个矛盾面在他身上可以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水浒传中宋江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既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同时又有作者对他的塑造,其间也带有作者一些主观情感色彩,这样,宋江这一形象身上就承载着多种视角。纪德君说:“宋江形象本身是极其丰富复杂的,其思想
4、性格明显存在着多面性和矛盾性,并不断地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二、理想化下的宋江(一)心怀朝廷,心怀国家“从江州法场的屠刀下被解救出来后,他一方面感激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极力相救的义,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如此大罪,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再难在常规情况下尽忠,于是他表示,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这时候宋江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很难尽“忠”报效朝廷,为国出力,所以他上了梁山之后一再宣称:“小可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这说明他一心想要尽“忠”,报效朝廷的理想并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尽“忠
5、”报效朝廷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可以把它称之为在异常情况下的曲线尽“忠”报国。(二)志存高远,执着信念宋江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一直是报效朝廷、封妻荫子、名流青史。这不仅是宋江对武松等人的忠告,也正是他内心的独白。他所追求的和水浒传中其他人所追求的完全不一样,其他的人快意恩仇,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至情至性,只想做个快活人而已,而他却想着靠自己的本事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靠着自己的努力为国尽“忠”,为国扫除四患,报国酬志,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封侯拜爵、取得功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死后能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的理想,也是古代很多人共同的心愿,他更是认为大丈夫当如此方不枉为人一世。平心而论,这
6、种抱负在水浒传群像当中是与众不同的,真可谓志存高远。可以这样理解,他想的多,他想得到的更多,自然而然他也就应该付出的更多,才能实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理想抱负。而“忠”的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朝自己的目标迈进,所以对宋江来说“忠”不仅仅只是口头上喊的口号而已,而是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信念。对于这样的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去理解,为什么呢?因为目标信念太过于坚定,让人觉得很缥缈,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格格不入,让人觉得很另类,不食人间烟火,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说泯灭掉了自己的一切私心和与实现目标相背驰的所有想法。典型的让其他人觉得这人除了为他的那个目标而活之外,毫无别的意义可言了。当读到他打方腊
7、的时候心里很复杂,想不通为什么?为什么宋江如此愚钝、不知进退?为何如此痴迷官场?为何如此想取功名?激流勇退、功成而身退,可保余生平安而且亦可名垂史册,为何他就那么的想不通?如此不开窍。可是读着读着就完全不这样想了,到第一百二十回的时候,好像一下子豁然开朗,全想通了。发现这个人的意志真非常人可比。从宋江之前所做诗句“自幼曾攻经史”来看他不可能不明白功成而身退的道理,他如此敬佛,不可能不明白功名乃尘土的道理,他不可能不知道历史上的范蠡、李靖等超然脱俗的前辈,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朝廷奸臣当道,迷惑圣听,忠心难达天听的道理等等。这些他不可能心里不清楚。所以这就让人更加匪夷所思,那么问题来了,明知如此,却偏
8、向往之。如此一点便延伸出多种解释。明知前路如此,却一如既往;明知超纲败坏,却偏要跻身庙堂;明知功名万空,功成而身退,可保万世之名,却偏要逆向而进。这是宋江最难能可贵之处。其实每个成功者看似如普通人,但他肯定在某个方面异于常人,这点必须承认。这种逆向而进正是宋江的非常人之处,也正是他不被人理解之处,同时也更是他功成名就之处。正所谓誉满天下者必是毁满天下者也。因为逆向而进,造成了很多的误解与偏差,宋江的逆向而进所体现的正是他的一种心知肚明、一如既往的高度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也体现了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的英雄气质,同时也更体现了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自我的忘我精神。正所谓形灭而神存、流芳千古,足以。这
9、也能够证明和理解宋江为何死后封神,其实这正是实现了他的理想抱负。这在另一个层次上可以解释宋江所追求的理想已完全非身前扬名,更重要的在于死后流芳,光照千古,供后人瞻仰与祭拜。我们静心而思,这种人生境界和崇高的理想抱负,天下能有几人,只谈想法就无有几人,更别说像宋江一样付诸于实践,大真似伪、大善似恶。如果一个东西或一件事,好到或完美到了极点,总会有人觉其是心机、是目的一样,其实东西或事件未变,而是思考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偏差而已。(三)凌空而止宋江让李逵饮药酒的时候对李逵说道“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宋江在饮药酒死之前对李逵说的话语。宋江作为水浒传的主角,在身前累建大
10、功于朝廷,真可谓是功盖天地,可他竟然在死之前毫无半点怨恨之语,他始终认为清白的就是清白的,无须去辩白,污浊的就算在辩白也是不堪的,这是何等的信念、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无私,才能撑起心中的那份胸怀与坦荡。在前面提到宋江逆向而进,痴迷官场,今日又说出如此坦荡之语,可谓忠心万千。有时候对待事物的时候我们会问究竟何为最高境界?有的人明白了、看透了,但只是在看,说明这只是个看客而已;而有的人看明白了、也看透了,却去掺和的同时将自己搅在里面了,这真糊涂假明白了;而有的人看明白了,更看透了的同时居然也掺和其中了,可是他却凌空而止,不染丝毫。这使想起菜根谭中的一段千古名句“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尤洁,智
11、械机巧,不知道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这是一样的道理,身处其中而能驾驭其上,谓之为最高境界。所以认为菜根谭中所述的这种境界才是一种最高境界,宋江明知朝廷奸邪当道、恶贼拦路、蒙蔽圣听,可他还是抱着积极入世之信念想立身于如此污浊的宦海之中,保境安民、成就功业、忠心报国,然后全身而退。三、宋江思想性格的变化(一)曲折的经历宋江的经历较为曲折。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非常复杂,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封建制度越来越腐朽,广大人民遭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种状况造成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起义的大旗。生在乱世的宋江,有着远大的抱负,为朝廷、为国家尽心尽力,在他的
12、心里是看不起恶势力的,他又很仗义。水浒传第十六回里,晁盖、吴用策划实施了“智取生辰冈”,事发后,当时担任郭城县押司的宋江,得到了官府要捉拿晁盖的消息,于是他第一时间给晁盖报信,使晁盖终于逃脱官府的缉捕,顺利地上了梁山。晁盖在梁山泊坐稳交椅后,为了感激宋押司的仗义,特地派赤发鬼刘唐(也是生辰冈的同案犯)带着一百两黄金来回报这些曾经在危难之时帮助过自己的官员。可是,宋江却只收下了一条金子和晁盖的感谢信,剩下的让刘唐带回去。他说:“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由此看来,宋江的“及时雨”这三个字的确不是浪
13、得虚名。(二)作为官吏的宋江形象水浒传中从第十八回宋江出场到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期间宋江是作为官吏的形象存在的。宋江一出场,作者便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说他能文能武,相貌非凡,诸多论者认为这是作者的虚夸,原因是文章很少有对他武艺的描写,认为不然。作者塑造宋江之名,江湖皆知,这是让众好汉出场亮相的引子,他们美宋江之名,听名便拜,宋江并无机会出手。此外就是他的仗义疏财,济困扶贫,这也确实是宋江的优点。宋江作为一名小官吏,家中无负担,父弟不需照管,因此他有能力帮助需要的人。如唐牛儿,这样一个收糟糠的,生活上依赖着宋江,宋江并不厌烦,始终接济他。对于阎婆惜母女,在王婆介绍过来时,宋江与她们素不相识
14、,但知道她们的难处后,便给阎婆写条子置棺材,还又给她些银子,这些确实能够表现出宋江扶贫济困的品质。此阶段宋江义的一面就展现了出来。许多论者多以忠义二字并称来概说宋江形象的特点。在作为官吏的宋江身上我们是看不到他忠的一面的,而义字在他身上体现的却非常明显。这与作者观念和小说所塑造的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有联系的。宋江起义,是官逼民反的结果,而作者所处的元明之际亦是一个朝廷黑暗、统治昏庸、政治腐败的时期。我们看宋江虽为封建官吏,但他所做之事,却都是义字当先。如小说中,得知晁盖劫取生辰纲一事后,作为官吏的宋江第一反应不是怨晁盖,而是想着如何营救。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
15、去,性命便休了”于是先稳住何涛,一个人快马加鞭报与晁盖。在县令下令要朱雷二人捉拿晁盖时,宋江又说:“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夜间去捉J又一次为晁盖逃跑争取了时间。这些兄弟之间的义体现得十分明显。这样仗义之举必然也会为人所爱。除义之外,宋江也十分看重自己的身正、名正,他能帮兄弟逃脱罪罚,但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我们认为这与他的儒吏身份有关,当然也和作者的观念有一定联系。如在黄安被捉后,新官宗府尹到任之后下达公文,宋江看后,其反应多少与上次不同,“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江形象分析 形象 分析 9300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