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强夯施工方案#广东.doc
《公路强夯施工方案#广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强夯施工方案#广东.doc(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10国道延安过境姚店至三十里铺二级公路建设工程N8标K38+105-K38+11段土方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 本工程设计图纸、地质资料二、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1、工程概况某某市某某港西某某港区二期市政配套第二合同段工程,位于某某市沙田镇穗丰年村及大泥村,又称西某某港区进港中路工程,为东西走向,起点接进港中路一期工程终点K0+700处,途经石塘尾、穗丰年水道、裕丰、水浸围,于大泥围接入沙田大道,全长3763.97
2、4m。本工程为城市级主干道,红线宽80m,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双向六车道,路中设宽度不一的绿化带,部分路段设辅道。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含K0+700K1+910、K2+625K3+745范围内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等,其中K0+000K0+700段只施工人行道工程,K1+910K2+625段不属于施工范围。对于K2+860K3+686段,表面经当地开发回填有大量片石渣土,厚度在13m之间,表面层坚固,可真接行车。但下卧层仍属软基,为淤泥、淤泥质砂及亚粘土等。为达到软基处理效果与节约成本原则,及提高下卧层地基土的强度、降低下卧层土的压缩性、改善下
3、卧层土的抗液化条件、提高下卧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设计采用冲击力强的夯击处理施工。2、处理面积K2+860K3+686段强夯施工,长826m,面积为50386m2。3、工程技术要求夯击点距离为3.0m;1000KN.m副夯采用1000KN.m,夯击次数需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设计采用4击,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
4、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三、工程地质情况本工程地质构造位于某某断凹盆地,滨临珠江口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地区。该地区上部为第四系冲积层、海相沉积层,岩性多为粘土、淤泥、淤泥质粘土及砂,下部基岩为侏罗系碎屑岩。K2+860K3+686段具体地质结构如下:1.新近期人工填土:-1素填土:灰黄色,紫红色,灰色等色,稍湿,松散,主要为粘土,夹有大量石块、水泥块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钻控揭露层厚13m.2.第四系海相沉积物(Qm):淤泥:灰黑色,灰色,部分为灰黄色,饱和,流塑状;夹有粉细砂,含量2030%,淤泥揭露层厚2
5、13.2m。淤泥质粘土:灰黑色,呈流塑软塑,夹有粉细砂薄层,薄层厚度多为15,部分稍厚,该薄砂层将淤泥分为层状,薄层中细砂为饱和松散状态,局部为稍密状态,个别地段未夹薄砂层,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揭露层厚0.912m。3.第四系残积层:亚粘土:揭露厚度0.59.8m,为泥质砂岩残积土,呈褐红、暗红、棕褐色,湿稍湿,可塑硬塑。4.侏罗系基岩:强弱风化泥质砂岩:除少量钻孔外,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厚度大于10m,褐红色,棕褐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裂隙发肓,岩芯完整,呈长柱状。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重量10T,并
6、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6、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二)劳动力准备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需求不是很大。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依次类推。(三)技术准备1、研究工程地质报告,画强夯平面布置图。2、结合场区
7、内的具体情况,编写强夯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进行短期技术培训。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五、施工方案K2+860K3+686段,四周场地空旷,场地表层当地填筑有石渣土,可行车,整个场地清表后可真接进入施工。施工队伍设土方施工队、强夯施工队等两个队伍。两施工队伍不是单成不变的,随着工程进度,两个队伍需互相协调施工。清表时,先行挖临时排水沟,设在路基外,按坡度排出到红线范围外,以保证夯击施工时地表干操。 对于场地内的个别小坑洼,试先采用石渣回填压实,以方便夯机行走及夯击施工。夯击施工中个别夯坑较深时,采用回填石渣土继续夯击施工,直到夯击下沉在合格标准内。夯击时
8、,若出现夯坑内积水较深时的,采用水泵及时抽排,以免影响夯击施工。施工中以清表挖水沟施工为先导、强夯为核心、施工安全防护为重点,对有工作面时采用集中施工的思路进行。对于整段线路左边,用地红线处设有工厂围墙,设在路基边12m处,在强夯施工15m的安全范围内,为防止施工时振动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采取挖减震沟及采用低夯能击施工。减震沟深度要求大于3m,宽度在1.5m以上。六、操作流程(一)作业条件1、场地已平整,机械设备进出场地道路也修好,表层松散土层已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水沟,防止表面积水。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要求。(二)工艺流程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场地平整标高测量第一遍夯点放样
9、第一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第二遍夯点放样第二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满 夯整平场地整平碾压标高测量质量验收 (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强夯施工前,在现场选取长度不小于50m的片区试夯,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距夯锤起吊高度。.单点夯击能:1000KN.m800KN.m1000KN.m,满夯时采用800KN.m。.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
10、发生起锤困难。设计采用4击。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设计夯点间距为4m。夯点平面布置见详图。.夯锤高度计算:Mh/10由于本工程缺少参考资料,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执行,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1、P24页执行。查表可知:设计单击夯击能为1000KN.m时,表面为填石土层,有效加固深度取5m计算。根据公式H=0.5 (H为加固深度,h为落锤高度,M为落锤重量)计算可知理论落锤高度为h=10(2H)2/M=10(25)2/(1010)=10m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设计图纸和试夯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工程所需。(四)操作方法1、强夯施工要点.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强夯区域两边挖临时排水沟。.标设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标高。.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勾钩,测量夯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
12、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资料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换夯点,重复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依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2、施工操作要点.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地下障碍物和地下管线。.强夯起重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
13、,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用水准仪测量控制。.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石把夯坑整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夯时,首先检测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夯坑填平,予以补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应距现有建筑物15m以上,如间距不足,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减震沟,基沟深要求超过建筑物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3
14、、雨期强夯施工措施.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挖好明沟排水,以确保施工质量。.对强夯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土虚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夯,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进行强夯。(五)质量控制流程强夯施工质量控制流程见下图:前 期 准 备设 图计 纸交 会底 审方 及案 报编 审制机 进械 场人 员 安 技全 术教 交育 底场 测地 量布 复点 核开工报告监理批文标高测量夯坑回填、整平第一遍
15、夯点夯点放样报监理确认清理场地杂物报监理确认控 量、制 标粒 高径、含泥测量控制施工放样场地清理标高测量场地回填石渣土隐蔽验收控制粒径含泥量分项质量评定现场施工记录监理确认监理确认夯击能报监理复核第二遍夯点普夯隐蔽验收监理确认能级击数搭接控制重复操作检测资料整理组织验收场地补填土、整平标高测量控 含制 泥粒 量径、标 控高 制跟踪间 制隔期控报 核监理审(六)注意事项1、垫层的铺设:在推土机场地平整之后,有坑洼或软土层的,采用强度高的土层整平或换填,以方便机械通行及夯击。场地平整后,标出夯点位置,并量测场地高程。2、强夯施工:在点夯时,要对每一夯点的能量,夯击次数,每次夯坑沉陷量、夯击坑周围土
16、的隆起量以及埋设测点要进行量测和记录,并注意夯击振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点夯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满夯。在有建筑物段设置观测点,观测对相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起重机就位后,夯锤对准夯点,并测量锤顶标高后开始施工。根据计算得出的夯锤下落高度进行锤击施工。夯击并记录夯坑深度。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夯坑内填料直至坑顶平齐,填料采用强度高的风化石,并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用挖机可随时清理。强夯按由内而外隔行跳打的原则完成全部夯点的施工。重新推平场地,用低能量满夯,将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标高。3、两遍夯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 施工 方案 广东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9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