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案(附示意图).doc
《重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案(附示意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案(附示意图).doc(9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本实施性施工方案根据以下文件资料进行编制:1.1.1 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黔江至彭水段施工招标文件及相关来往文件、施工图纸。1.1.2 国家标准规范及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等相关技术资料。1.1.3 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的诸如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人文背景等相关参考资料。1.1.4 我单位施工经验、施工能力、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内在条件。1.1.5 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规定及相关条款等参考资料。1.1.6 施工承包合同。1.1.7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20001.1.8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19931.1.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
2、验规程JTJ05319941.1.10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19941.1.11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1.1.12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19951.1.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B80/1-20041.2 编制范围本工程的施工项目主要内容是: 1.2.1 曾家湾隧道:山底村隧道(上下行线长度分别为280m、265m)的土建工程,不包括洞门装饰工程、监控、通信工程,供电系统低压配电柜以前的部分,但包括所有预埋管的敷设。 1.3 编制原则1.3.1 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
3、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1.3.2 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1.3.3 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隧道开挖、建筑物保护、排水防护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1.3.4 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
4、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1.3.5 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浅埋隧道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专业化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作到专款专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1.3.6 合理布局的原则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驻地绿化。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配合该区域原有植被,搞好环境美化。第二章 工程
5、概述2.1 地理位置及建设规模曾家湾隧址位于黔江境内阿蓬江河谷右岸山地,行政地理位置在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曾家湾村境内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小间距四车道高速公路短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20+ 160ZK20+440,长280m右线起讫桩号:丫K20+180一丫K20+445,长265m。左线隧道纵坡为0.5%上坡,右线隧道纵坡为0.5%上坡。黔江端左、右线洞门均设置为削竹式,彭水端左、右线洞门均设置为端墙式。隧址在地质构造上位于詹可坝一大集场紧束向斜的核部,近西翼,黔江正断层的下盘,八面山隆起与阿蓬江凹陷的边缘地带。岩层单斜,整合接触,进洞口处属缓倾外山坡,出洞口属缓倾内山坡。岩层产状:93一1
6、010 43一470,隧道轴线方位角3220,与岩层走向间最小夹角为41002.2 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标准隧道净宽:0.75+0.75+2*3.75+0.75+0.75=10.50 m;:S.Om:S.Om;行车速度:80km/h设计荷载: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公路工级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 B 18306-2001),隧道区地震活动微弱11历史上无中强地震记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6度)。考虑工程的重要性,依据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有关规定注以建隧道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其设计基
7、本地震加速度a=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丁=0.35so2.3 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隧址山体位于碎屑岩、碳酸盐岩分布区,组成山体的岩层为三迭系中统巴东组第二段(丁2 b2)和第三段(丁2b3 )岩层。岩性:丁2b2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局部夹薄一中层状的砂岩,整体呈棕红、紫红色,夹灰绿色。粉质泥质结构,薄一中厚层状构造,层理较发育。岩石矿物成份主要是长石、石英及岩屑含有石膏质,局部有颗粒状、团块状、细脉状石膏。岩石极易风化,风化后破劈理发育,致使原生构造破坏殆尽,风化岩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失水收缩干裂的特点。丁2b3为灰岩、泥质灰岩,其次有砂质灰岩和鲡状灰岩。呈青灰、灰色、灰白色,
8、微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发育方解石脉。在隧道通过段,左幅隧道从进洞口至ZK20+343,为T2b3地层,ZK20+343一出洞口,为T2b2地层;右幅隧道从进洞口至YK20+367,为T2b3地层,YK20+367一出洞口,为T2b2地层。隧址山体覆盖层主要是残坡积层(Q4dl+el),岩性以亚粘土为主,含有少量砂岩、泥岩、灰岩碎石和角砾,在碳酸盐岩分布区,残坡积土为粘土夹碎石或碎石土,主要分布在山坡溶蚀洼地或充填在溶蚀沟槽及溶隙内,进洞口残坡积土揭露最大深度7.3 m;在碎屑岩分布区,坡残积土为棕红色,硬塑状亚粘土,主要分布在出洞口山坡及坡脚,山顶两侧厚度较薄。特殊地质和不良地质根据钻
9、探及物探资料,建议:出洞口仰坡宜挂网喷浆防护,防止岩层因风化速度快而产生切层滑坍;泥质岩层在隧道施工中宜尽早支护衬砌。2.4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1、气象隧址所在地区属于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湿度大,无霜期达n个月。境内四季分明,冻寒期短,且春夏之交多暴雨,7至9月有伏旱、秋旱出现。年平均气温15.4C0,极端最高气温38.6C0,极端最低气温-5.8C0,一年中最冷为1一2月份,最热为7一8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97.5mm。其中,年最大降雨量为1721.5mm,月最大降雨量为446.4 m m。日最大降雨量为306.9mm。雨季多集中在5一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相比而言,
10、隧址所在的阿篷江流域属于全区暴雨较集中的地区。平均风速为0.9m/s,最大风速为24.Om/s,风向为东偏北。2、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山体丁2 b2岩层为泥质岩层,不透水不含水,仅在出洞口山坡低洼部位雨季会有少量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在丁2 b2灰岩分布区,岩体中裂隙溶隙发育,有的张开度较大,裂隙水发育。根据在灰岩地层中所做的注水试验,计算裂隙渗透系数K=12.9 m/d,表明裂隙透水性很强。隧址山体为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在泥质岩层分布区,降雨时以地表径流为主,在灰岩分布区,降雨时有较多水沿裂隙转入地下运移,天然情况下,隧址属于地下水的补给区,裂隙透水不含水。开挖隧道后,隧道成为裂隙水的排泄区,降雨
11、时,尤其是雨季,隧道内裂隙水渗入量总的来讲是较大的,但不会产生危害严重的涌水和突水。地下水对隧道围岩的不良影响和破坏主要还是沿裂隙进入岩体内部后,对岩性接触带内的泥质碎屑岩产生软化崩解,致使其强度和完整性降低和破坏,形成的软弱泥化夹层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2.5 电力、交通环境条件本项目处于黔江区冯家镇境内,区域内电网发达,电力供应能力较强,工程建设用电比较方便.施工用电按电网用电占90%,自发电占10%。由该区县道穿越本标段,进场方便,基本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2.6 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本路段隧道施工总工期可考虑为两年,考虑到必须为最后的路面施工与设备安装预留约6个月的时间,此外施工准备期
12、约2个月,因此隧道实际开挖与支护的时间为16个月。每月的平均施工速度约为90一100m/月,正常施工能满足施工要求。第三章 工程管理目标3.1 安全目标实现“七无、三消灭、一创建”。3.1.1 “七无” 无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不大于0.17; 无拆迁工程事故和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 无基坑坍塌、洞内塌方冒顶事故; 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电等重大事故; 无集体中毒事故; 无爆破飞石造成人员、建筑物受损事故;3.1.2 “三消灭” 消灭违章指挥; 消灭违章作业; 消灭惯性事故;3.1.3 “一创建”创
13、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3.2 质量目标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省、部规范要求以及技术规范及验评标准要求,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95%以上。3.3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中搞好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在文明检查中评分达到90分以上。第四章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 技术文件项目部总工将组织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阅读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了解掌握设计意图,并对施工现场再作进一步的实地察看,然后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按季度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进度计划,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4.1.2 工程测量及时组织测量人员提前进驻施工现场,与业主和设计代表取得联系,进
14、行交接桩和中线桩恢复工作,并增设控制点、埋设控制桩和进行细部工程测量,然后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4.1.3 工地试验室根据总体部署,开工前期在施工现场及时快速地组建工地试验室,配置相应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试验人员,负责对原材料进行取样检验和试验,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和检验标准。首先应做好隧道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料的试验检验工作,以及有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将试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4.2 材料准备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段工程所用地材均由我单位自行采购,我单位已对所需材料在蓝田地区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与有关料源和材料供应商签定意向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材料
15、种类、名称、规格数量,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我方将在实施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按规范频率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本工程的建设质量。现将主要采购材料情况说明如下:4.2.1砂、碎石供应本工程所用碎石、砂主要来源于蓝田县砂石场,石质坚硬,质量达标,交通运输较为便利。上路桩号为K40+700右侧,运距约5km。我方根据工程需要已与料场取得初步意向性协议,在事前通知的情况下可加大供应量,以保证工程需要,运输条件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4.2.3 钢筋、水泥、型钢等材料的供应本工程所用钢筋、水泥、型钢等材料均为自购材,由我项目部材料员与相关供销单位材料部门负责联系提供到现场。第五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
16、施工方法5.1 总体施工方案本隧道为小间距隧道,中夹岩体厚度13.4米一15.4米,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爆破振震动及超挖量,注意对重夹岩体的保护;同时应严格按小间距地段施工工序与要求进行施工。在进行洞口段开挖施工前必须施作好洞顶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体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在进行挖过程中,边坡防护必须与边坡开挖同步进行,开挖到成洞面附近时要求预留核心土体,待洞口长管棚施工完成后再开挖进洞。洞口地质较差,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明洞衬砌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隧道施工应按新奥法组织实施,主要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二次衬砌浇注采用模板台车。隧道施工开挖总体上
17、要求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对于IB级、II级围岩地段,要求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严禁深孔爆破以便最大限度保护洞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IB级、II级围岩地段开挖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对于IV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左右线隧道卜半断面开挖面间距不少于30m,先期开挖的左(右)洞仰拱施作面必须超前右(左)洞开挖面sm以上。对于V级围岩地段原则上采用人工开挖,若需要爆破采用控制爆破,左(右)洞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右(左)洞采用中隔墙法开挖。5.2 施工原则根据以往隧道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能力,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施
18、工:5.2.1 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优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减少洞口、洞顶明挖数量,施工时尽量避免破坏坡积层,尽早作好洞口防护,力争早进洞。洞身施工时,应将水的治理放在首要地位充分重视,作好探水、堵水及排水工作。5.2.2 稳扎稳打的原则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应坚持求“稳”的原则,采取短台阶法或分部法施工,特别在、类围岩地段,应严格按照“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适时衬砌、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确保隧道不塌方。5.2.3 综合支护的原则本隧道按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中,对断层、破碎带、浅埋地段等多种不良地段,切实作好超前钻探、预测、预报,采取超前管棚、超前锚杆、注浆堵水、喷混凝土、格栅拱架、钢拱架
19、、系统锚杆等综合支护手段。5.2.4 不渗不漏原则为了保证隧道完工后不渗不漏,开挖时要保证开挖面圆顺,对渗水地段预先进行有效处理;衬砌施工时采取先进无钉铺设复合防水板工艺,加强环节缝施工;对施工缝的处理要坚持按规范处理,并逐个检查、落实;衬砌后有空洞的则采取背后压注水泥浆,进行防水治水等。5.2.5 大力推广“四新”的原则施工中,将大力推广应用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一步提高隧道工程质量,体现出新世纪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新水平。确保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5.3 施工指导思想5.3.1 针对该隧道施工的主要特点,其施工的指导思想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以超
20、前预测、探测为手段,超前探明地质、涌水情况。施工中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勤检查、适时衬砌、稳妥前进,不留隐患,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实现工期。贯彻“光面爆破是基础,喷锚支护保安全,围岩量测明情况,施工通风出效率,仰拱先行快封闭(造环境),衬砌质量树形象”的工作思路。5.3.2 充分利用以往浅埋隧道施工中形成的一套隧道施工经验,以减振控制爆破指导开挖,以施工监测指导支护、衬砌为核心的施工技术,确保顺利施工。5.3.3 施工时严格按“喷锚构筑法”组织施工,采用无轨运输,充分发挥机械配套的威力。隧道地质差的地段,采取仰拱及时封闭,隧道初期支护采用先拱后墙的顺序,二次衬砌采用拆装整体式液压衬砌
21、台车,全断面衬砌,人工配合机械化作业。实施掘进(钻眼、装运)、支护(拌、运、锚、网喷)、衬砌(拌、运、灌、捣)等三条机械化作业线。及时进行围岩量测,并根据量测反馈的围岩变形信息,调整支护参数,确定二次模注混凝土时间。5.4 洞口工程5.4.1 施工方案根据以往隧道施工方面的经验及该隧道出口位置的具体情况,进洞前先完成地表排水系统,采取分层开挖,分层支护,自上而下,边挖边护的洞口加固处理方法:洞口仰坡按照设计采用锚、网喷混凝土加固技术,进出口明洞挖方在满足机械开挖的条件下,使用挖掘机开挖,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装运弃渣至指定弃渣位置,人工辅助修坡。不能直接用机械开挖的次坚石采用定向弱爆破,人工辅助机械
22、装运弃方。进洞采用先施作超前小导管,弱爆破,短进尺,快循环,早封闭的施工方案。5.4.2 进口施工方法隧道进洞口岩体为坡、残积物,稳定性差,易失稳,开挖施工易坍塌,施工时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开挖。边仰坡按设计图所要求的防护形式进行防护。5.4.3 出口施工方法隧道出口岩体为全风化花岗岩岩体,风化强烈,卸荷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开挖施工易坍塌,施工时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开挖。边仰坡按设计图所要求的防护形式进行防护。5.4.4 洞门施工在明洞施工完后进行,安排合理时间进行洞门施工。并做好景观设计,同时恢复植被,搞好绿化。洞门根据设计采用削竹式、端墙式洞门,材料为C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高速公路 合同 间距 隧道 施工 方案 示意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