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1.编制依据12.路基防护工程概况13.防护工程材料要求23.防护工程施工33.1喷播植草(灌木)防护33.2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防护33.3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43.4填石路堤的防护43.5预制砼框格填土绿化防护53.6锚杆框架码砌预制砼框格护坡防护53.7挡土墙73.8护肩、护脚113.9丰都隧道进口段边坡桩板墙113.10高边坡防护133.10.1锚杆格子梁+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133.10.2预应力锚索框架+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133.10.3预加固预应力锚索+砼横梁防护173.10.4挂铁丝网喷播有机基材植草防护174.质量控制175.安全保证措施246.环境保护措施27A3标段路
2、基防护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重庆涪陵至丰都高速公路第A3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GJ F10-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 F80/1-2004)路桥工程师计算手册2.路基防护工程概况路堤边坡易于草木生长的土质(或土石混填)边坡,边坡高度小于等于4m时采用喷播植草(灌木)防护,大于4m且小于等于8m时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填高大于8m的土质(或土石混填)边坡,平台或变坡点以下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植草(带泄水槽)防护;填石路堤表面采用块石码砌坑穴填土植草绿化;受地形地物限制无法正常放坡路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护肩、护脚或挡土墙以收缩坡脚。路堑边坡土质及
3、软质岩路堑当边坡高度较小时,以放缓边坡坡率、植被防护为原则。边坡高度小于4m且边坡坡率不陡于1:1时,采用湿式喷播草籽防护;边坡高度大于4m且边坡坡率不陡于1:1时,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或预制砼框格填土绿化。 整体性较好的多级土质及软质岩路堑边坡,根据坡高、坡率和岩石破碎程度,分别采用预制砼框格(或加锚杆)填土绿化、锚杆框架码砌预制砼框格护坡填土绿化防护。软硬相间或岩质破碎的路堑边坡,根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及岩层破碎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支衬、局部嵌补。对路堑坡顶或边坡上的局部失稳孤石、石芽或岩体应予以清除。沿线深挖路堑路段长,开挖山体面积大,对自然景观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在不适宜
4、自然播种且易小规模垮塌的岩石边坡上采用挂铁丝网喷播有机基材防护加固。挖方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足的地段,采取必要的抗滑及锚固措施。3.防护工程材料要求圬工材料要求片、块石强度不低于30MPa;水泥砼预制块强度不低于C20;挡土墙上部现浇砼强度不低于C30;现浇钢筋砼框架强度不低于C25;浆砌片石挡土墙、护坡、边沟、截水沟及水下护坡等,用M7.5(M10)砂浆砌MU30片块石、M10砂浆勾缝。片石砼挡土墙采用C15片石砼浇筑,混凝土挡土墙强度不小于C20;施工中应按不低于上述强度标准实施。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要求三维土工网采用与植被色泽相近的绿色材料,幅宽1.5m,厚度14mm,单位面积质量350g/
5、,纵、横向拉伸强度2.0KN/m。宽幅高强土工编织布纵、横向抗拉强度均为80KN,梯形撕裂强度2.5KN,断裂延伸率为15%,CBR顶破8KN,等效孔径O95=0.050.4mm,垂直向渗透系数110-4110-5m/s,幅宽800cm。透水土工布采用编织土工布,重量200g/,条带抗拉强度40KN/m,CBR顶破强度6.0KN,垂直向渗透系数110-4110-5m/s。防渗土工布采用二布一膜型复合土工膜,重量500g/,条带抗拉强度7.5KN/m,CBR顶破强度1.5KN,垂直向渗透系数110-11110-12m/s。3.防护工程施工3.1喷播植草(灌木)防护喷播植草防护适用于4m以下土质路
6、堤边坡或坡比不陡于1:0.75、边坡高度一般不大于10m的土质路堑边坡。施工工艺流程:人工清坡洒水保湿喷播草种(含灌木种籽)栽植小灌木养护。技术要求:草籽应选用根系发达,茎杆低矮,枝叶茂盛,生长能力强的混合多年生草籽;生长在泥沼或砂砾土的草籽不能采用;坡面密植小灌木,栽植间距应疏密有致,体现自然。灌木规格一般为3040cm,种植一般选择毛叶丁香、紫穗槐、黄花觉明等;植被施工,铺种植被后,应适时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直到植被成活;种草施工,草籽应撒布均匀,同时做好保护措施;灌木(树木)应在适宜的季节栽植;养护用水应不含油、酸、碱、盐等有碍草木生长的成分。3.2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防护挂三维网喷播
7、植草绿化防护适用于大于4m,小于等于8m的土质路堤边坡和坡比不陡于1:1,每级坡高小于等于8m(且大于4m)土质路堑边坡或软质岩石路堑边坡的路段,坡面植草绿化后挖坑栽植灌木。施工工艺流程:整平边坡覆改良土(厚35cm,含灌木草籽)铺网固定网上覆土喷播植草养护。施工要点:人工将坡面嵌补平顺,根据坡面的干湿情况,用水将坡面浇湿,浇水量以土壤不出现浮土和粉尘土为宜,将稻草切成510cm长拌合在回填土中,回填土要经过翻晒、晾干、碾压、过筛成均匀的细粒土,其团粒小于三维网孔,覆35cm厚的土壤于平整好的坡面上,坡面覆土后要求起伏小于5cm/2。采用EM4型绿色三维网,技术参数:厚度14mm,单位面积质量
8、350g/;纵、横向拉伸强度2.0KN/m。三维网搭接宽度为10cm,周边卷边1015cm。三维网用U型钉固定,树穴周边U型钉加密固定。边坡坡顶及坡脚分别开挖宽20cm、深30cm的沟槽,将植被网铺设于沟内固定。3.3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浆砌片石衬砌拱防护适用于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m时边坡防护。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开挖基础浆砌片石及安放预制块喷播植草。施工要点:本工程采用M7.5浆砌片石和C25砼预制块。超高横坡4%时的平曲线内侧边坡、凹形竖曲线底部两侧边坡(平曲线外侧边坡除外),当路堤边坡高度4m,坡面均采用浆砌片石浆砌拱防护。路堤边坡高度H3m,满铺浆砌片石;3mH4m,设单排;4mH6m,
9、设双排;6mH8m,设三排;8mH10m,设四排。拱形护坡每4个拱圈设置2cm宽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各接缝处必须严格密封,不得透水。人行踏步(兼流水槽)对应于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铺设协调进行,无排水管时每100m设置一道,但根据边坡高度、路段长度,每一填方路段设置不少于一道为宜。喷播植草施工参见喷播植草防护。3.4填石路堤的防护对于填石路堤的防护主要是码砌块石防护,并在其上填塞种植土喷播植草绿化。施工要点:当边坡高度小于10m边坡坡率为1:2边坡时码砌厚度为1m,当边坡高度小于10m坡率为1:1.5时边坡码砌厚度为1.5m,当边坡高度大于10m时码砌厚度为2m,码砌块石时边部码砌成台阶
10、状,台阶高度不小于20cm,宽度依据边坡坡率确定,台阶内倾4%,其上填土植草绿化。填石路床底面以下2m范围内的填石除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外,要特别注意在填石的空隙内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满,并敲掉锐角突出部分,保持顶面适当平整,坡面的空隙塞填种植土并喷播植草绿化。喷播植草施工参见喷播植草防护。3.5预制砼框格填土绿化防护预制砼框格填土绿化防护适用于顺层路段坡高小于20m,顺层面清方处理后坡比不陡于1:1的砂岩岩层面的绿化处理。框格采用C20预制砼,框长51cm,外框长61cm,框格宽5cm,高15cm。施工工艺流程:人工清坡凿削或嵌补坡面至平整码砌预制砼框格回填种植土(人工捶面)
11、挂三维网覆土喷播植草(含灌木草籽)。施工要点;坡脚处设M7.5浆砌片石基座垫基,高约50cm,坡脚三角形框格置于基座上。边坡顶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角形砼框格封顶,挂三维网时坡顶部应卷边并埋入土中不短于20cm。菱形框格内填土平整,然后挂设三维网固定,其上在覆土,最后喷播植草。采用EM4型绿色三维网,技术参数:厚度14mm,单位质量350g/;纵、横向拉伸强度2.0KN/m,三维网搭接宽度为10cm,周边卷边1015cm。砂浆封闭,以供植物生长。仅在框格节点处采用M7.5砂浆勾缝,缝宽不超过1cm,而框格板间最好不要用砂浆封闭,以供植物生长。坡面凹槽应用浆砌片石嵌补,要求平整度达到58cm/。坡
12、面植草绿化后,载植灌木以构建植物群落。3.6锚杆框架码砌预制砼框格护坡防护锚杆框架码砌预制砼框格护坡防护适用于坡比为1:0.75(1:1),每级边坡高度810m,边坡较高的多级软质岩及土质路堑边坡。施工工艺流程:人工凿削或嵌补坡面至平整坡面锚杆施工框架开槽、现浇钢筋砼码砌预制框格回填土挂三维网固定喷射泥浆喷播植草。坡面锚杆施工(普通锚杆)坡面锚杆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孔清孔制作安装锚杆注浆。测量放样根据设计要求,放出锚杆位置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钻机就位根据设计孔径及岩土性质合理选择钻孔机具;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钻机立轴与锚杆倾角一致,并位于同一轴线上。钻孔孔轴应保持直线,孔位允许偏
13、差为50mm,深度允许偏差为-10mm+50mm。清孔钻孔结束后,应将粉尘、石渣清理干净。清孔可使用高压水或空气,但孔内不得有积水。制作安装锚杆锚杆应按设计下料,并除锈调直。锚杆为25mmHRB335钢筋,长L=58m。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10cm,杆体放入角度应钻孔角度一致,且位于孔位中心;若发现孔壁坍塌,应重新扫孔、清孔,直至顺利送入锚杆为止。注浆采用M30砂浆,JG250型砂浆搅拌机拌浆,JYB-2型注浆机注浆,注浆管随砂浆的注入逐渐拔出,灌浆压力不小于0.2MPa。注浆完成之后,不得敲击、摇动锚杆。普通砂浆锚杆在3d内,早
14、强砂浆锚杆在12h内,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框架浇注及预制混凝土框格码砌施工及要点:砼框架为立模现浇,单列框架大小为3.751m9.987m,横向、竖向框架截面宽30cm,高30cm。框架应嵌入坡面15cm现浇。框架内码砌预制的61cm61cm的菱形框架,内框架长51cm,外框框格长61cm,宽5cm,高15cm。3.751m2.888m框架内码砌18个菱形框格和3个三角形框格。码砌框格时框格间空隙须小于1cm,采用M7.5砂浆抹缝。沿路线方向每隔18.75m设置伸缩缝一道,伸缩缝一般设于距离竖梁1/4单元格长度的横梁上,缝宽2cm,交错设置,用沥青麻絮填塞。二级平台及坡口线和截水沟间回填土直
15、接喷播植草。在竖梁与底部横梁交界处设M7.5浆砌片石基座,宽36cm,高50cm。坡面局部渗水处和单元框架下部应埋设碎石袋及软式透水管以排除基岩裂隙水。3.7挡土墙材料及构造石料采用石质一致、不易风化、无裂缝、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的片(块)石,其余规格应符合石料相关技术要求。挡土墙墙高H10m时墙身及基础材料采用M10浆砌块石,H10m时墙身及基础材料采用C15片石砼,C15片石砼中片石含量不得大于20%;另外根据沉降缝设置情况,沉降缝之间每段挡墙采用相同材料,且根据墙高采用强度较高材料。基础应置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基底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墙身稳定。墙趾面坡为1:0.基底埋置深
16、度S以及挡墙趾前地面横坡较大时的襟边宽度K应按下表确定:基岩情况埋置深度S(m)襟边宽度K(m)完整硬质岩石0.250.25-0.5一般硬质岩石0.60.6-1.5软质岩石11.0-2.0土11.2-1.5墙身在高出地面部分应分层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23m,上下排交错布置,孔内预埋5cmPVC管。PVC管长出墙背10cm,其端部20cm用透水土工布包裹,最下面一排泄水孔出口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以上,在墙背设置50cm厚碎石反滤层,以利排水,衡重台处应增设一排泄水孔。在碎石反滤层顶部铺设一层粘土隔水层,防水下渗,另在基坑背面铺设一层粘土隔水层,以防基底受水侵蚀。挡土墙背碎石反滤层以上直至
17、路槽底部应回填透水性材料(如砂卵石),最底部粘土隔水层下回填石灰稳定土。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间距一般为非岩石地基1015m;岩石地基不大于20cm,缝宽为2cm,沉降缝表层用沥青麻絮填塞,内用泡沫板隔开墙体。斜坡路段挡土墙下部可采用台阶式扩大基础。施工工艺及技术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墙身施工。测量放样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边线位置及开挖高度。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进行详细的测量定位并标出开挖线,坑壁的暴露时间不易过长,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坑承载力检测,当达到设计的基坑承载力要求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若不能达到设计基坑承载力要求,应上报监理工程师,通过
18、变更设计程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基础施工挡土墙的基础,应按设计的要求埋入地面以下足够深度,对山坡挡土墙,基趾部埋入深度和襟边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对土质基坑应保持干燥,雨天施工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出,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应全部予以清除,并以好的土回填(或以砂、砾石夯填)至设计标高。墙基础直接置于天然地基上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方可开始砌筑,当有渗透水,应及时排出;在岩体或土质松软、有水地段,应选择旱季分段集中施工。墙基础采用倾斜地基时,应按设计倾斜挖凿,不得用填补法筑成斜面。当墙基础设置在岩石的横坡上时,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并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
19、不得大于2:1,台阶宽度不应小于0.5m;沿墙长度方向有纵坡时,应沿纵向按图纸要求做成台阶。墙身施工a、浆砌块石浆砌块石挡土墙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线可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砌筑墙身时,如基底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表面加以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砌筑采用压浆挤浆法,所有石块均坐在新拌砂浆之上,砂浆凝固前,所有砌缝填塞砂浆,石块固定就位,垂直缝的填塞砂浆先将已砌好的石块侧面抹浆,然后用侧面压砌置下相邻石块或石块就位后填塞砂浆。块石要求:砌筑前检查每一块块
20、石上是否有粘泥,若有则用水冲洗干净。块石必须符合要求,宽度应为厚度的11.5倍,其长度为厚度的1.53倍,厚度2030cm,用于镶面的块石要过錾,块石大面朝下,摆放平稳,不得在初凝的砌体上翻转、敲击,砌体表面砂浆饱满、干净、整洁、平纵面线型圆滑顺直。砌筑完成后,应进行勾缝。挡土墙应分段砌筑,工作段的位置宜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段挡土墙施工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挡土墙在砌筑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砌至一定高度后,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设置泄水孔,并在进水孔墙背做好反滤层防渗隔水设施,第一排泄水孔应高于边沟底0.3m设置,浸水挡土墙应用砂、砾回填,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常水
21、位0.3m;砌体石块应互相咬接,砌缝砂浆饱满,砌缝宽度一般不大于3cm(浆砌块石),上下层错缝(竖缝)距离不小于8cm,并应尽量使每层石料顶面自身形成一个较平整的水平面,或通过适当的调整,每隔70120cm找平一次,作为一个较平整的水平层;砌石时,一般应按平面上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填腹石的顺序进行,其空隙必须用砂浆挤填密实,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砌体出地面后,若强度达到容许,按设计要求并及时做好防水层后即可回填,回填材料应采用粗粒料,如砾石、碎石或矿渣和碎砾石土,不用或少用细砂、粉土、或软塑性粘土。b、片石砼浇筑模板采用竹胶板加工模板,立模时采取内撑外顶的加固措施,脱模剂采用新机油
22、,模板安装后应经测量组进行复核位置和高程,现场技术员认真检查其牢固性,经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砼浇灌施工。按设计间隔设置伸缩缝。因挡墙较高,故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控制在2m左右,第一层混凝土浇筑量应为整个墙趾。因浇筑量大,采用水平分段,斜向分层浇筑及抛投片石。为控制混凝土质量,采取拌和站集中拌制砼,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通过溜槽灌注,砼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510cm,且应与模板保持510cm距离。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在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漏振、过振。当
23、振捣完毕需变换振捣器在混凝土中的水平位置时,应沿振捣边竖向缓慢提出振捣器,不得将振捣器在拌和物内平拖。加填片石时要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的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片石与片石之间应有不大于15cm的间隙,每层砼灌注完成后,加填一层片石,然后再灌注一层砼,片石层间砼厚度不得小于20cm。 砼的强度达到70%后进行拆模重新支模于上一层(每次立模高度为2m,预埋16拉杆)。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基坑不得全段开挖,以免在挡土墙完工前发生土体坍滑,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及时分段砌筑的施工方法。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基础与设计要求有出入,应根据情况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防护 工程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