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地下车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
《某高层住宅地下车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层住宅地下车库施工组织设计secret.doc(1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4第二章适用范围5第三章结构特征5第四章施工准备10第五章 施工测量方案13一、测量概况方法13二、 测量控制方法14第五章 基坑土石方二次开挖方案16一、工程概况16二、工程地质条件、操作方法17三、土石方挖运前准备17四、施工部署20五、施工工艺20(一)测量控制20(二)集水井、排水盲沟施工方法21(三)土石方爆破、机械挖运方法:21六、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22七、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3八、雨季施工保证措施24(一) 建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24(二)雨季施工技术措施24九、工期保证措施25(一)、工期目标25(二)、工期保证措施25十、土方工程成品保护措施26十一、应急
2、措施27十二、电梯井坑、集水坑施工降水井做法,27十三、土方工程防止通病措施28第六章 垫层砼浇注施工方案28第七章 地下结构防水施工方案(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29第八章 钢筋绑扎与安装工程施工方案38一、本工程钢筋使用概况38二、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及施工准备38三、质量控制45(一)、钢筋制作45(二)、钢筋绑扎与安装46(三)、电弧焊50(四)、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52(五)钢筋工程防止通病措施53(六)钢筋工程成品保护措施56第九章 模板安装施工方案57一、底梁、筏板、车库底板模板57二、地下车库墙、柱58三、地下室墙模板58四、地下车库墙模板计算58五、柱模板设计61六、 地下车库顶梁、板
3、模板64第十章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78一、设计概况及设计要求78二、 施工组织79三、质量控制要点95四、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97五、墙、柱砼浇注100六、顶板、梁混凝土浇注工程100七、地下车库后浇带、膨胀带施工101八、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08第十一章 电缆、电线保护管预留安装方案109第十二章外脚手架施工方法110第十三章预防渗漏、开裂的技术措施111第十四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13一、质量目标113二、质量保证措施113四、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115第十五章 计量管理措施116第十六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19第十七章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122第十八章 其它技术组织措施1
4、23附图124第一章 编制依据1、青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8、9、10#楼及地下车库施工合同”。 2、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8、9、10#楼及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施工图。3、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97)SJ.A图集。4、本企业通过认证的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5、青岛市建设局文件青岛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6、山东省及青岛市有关建筑工程文件及规定。7、施工现场的条件。8、本企业积累的施工经验、资源条件。9、现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规范、标准和规程:一、防水部分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
5、J-15-19-97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02 二、基础部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三、钢筋部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107-96四、钢筋砼构件部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五、砼、砂浆部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200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 10-9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3-2001六、脚手架部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
6、30-200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 七、施工综合性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B /T 50228-9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第二章适用范围一、施工图纸内包括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8、9、10#楼及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施工图。二、施工图纸外包括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2、施工现场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道的保护、安全和环保等措施。3、施工期间防扰民、防洪、防台风措施。4、工程完工后建筑物周围10米内的清理平整
7、。 第三章结构特征一、结构一般特征1、各栋号的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楼+12.50 m、9#楼+14.10 m;10#楼+13.10 m;2、本工程建筑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区,按丙类建筑抗震设防,设防烈度为七度,场地类别为II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分别为: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二、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表:部位等级抗渗等级基础垫层C15地下车库底板、主楼筏板、底梁、顶梁板、楼梯C35S8地下车库外墙及与外墙相连的剪力墙、夹层外墙C35S8地下车库独立柱C408、9、10#楼基础至9层顶梁、板、柱、墙C3510#楼10层梁、板、柱、墙C358、9#楼9层至3
8、0层梁、板、柱、墙C3010#楼10层至33层梁、板、柱、墙C308、9、10#楼夹层外墙C35S88、9、10#楼楼梯C252、钢材I级钢筋()fy210N/mm2 II级钢筋()fy310N/mm2 级钢筋()fy360N/mm2型钢及钢板均用Q235(A3钢)焊接型钢、钢板及I级钢筋时采用E43焊条,焊接II级钢筋时采用E50焊条。3、砌体:填充墙种类容重不宜大于7KN/m3,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并优先选用混合砂浆。三、一般构造规定1、除注明外的构造措施必须符合(03G101)中关于相应抗震等级的梁、柱、墙、节点等的构造规定。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底板底面均为40,顶面为20。
9、地下室外墙外侧为35,内侧为20。 地下室底板板底为25,板顶为15。 梁、柱(暗柱):30当梁柱箍筋直径10时,箍筋保护层厚不小于15。3、钢筋接头、锚固(1)框架梁、柱(暗柱)、墙纵向钢筋的锚固和接头应符合(03G101)要求。(2)框架梁应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贯通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底筋接头应设在距支座1/3跨度处,18钢筋采用绑扎搭接。(3)支座两端框架梁直径相同的面筋应贯通不得截断。(4)连续配置的板内受力钢筋面在跨中搭接,底筋在支座处搭接。(5)板和梁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尽量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该截面筋总面的50%(焊接)或45%(绑扎),且接头间距45d。4、钢筋
10、位置(1)双向板板底短向钢筋应在长向钢筋之下,板面短向钢筋应在长向钢筋之上。(2)当主次梁梁高相同时,次梁纵筋应放在主梁纵筋内侧并在主梁内次梁两侧各附加两道间距50的箍筋。(3)当两个方向的次梁梁高相同时,短跨次梁纵筋应放在长跨次梁纵筋外侧,两个方向的次梁都应在相交处每侧各附加两道间距50的箍筋。5、构件开洞及补强(1)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穿墙套管必须与有关专业图纸配合施工,及时预埋管和套管,及时校验预留洞和预埋铁件的位置,不得后期开凿。(2)框架柱、剪力墙暗柱不应有横向或竖向穿过管线及留洞。(3)梁上应尽可能的不留孔洞,若无法避免则孔洞位置设在拉力和剪力较小的部位,洞口尽可能为圆形并加设钢套管,
11、洞边加强筋,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自行在梁内留洞或凿洞。(4)板上预留洞尺寸小于或等于300时,板筋不切断,可绕过洞口,洞口尺寸大于300且小于或等于1000时,应设加强筋,每侧加强筋不小于被切断钢筋面积的一半。(5)凡须浇注楼板的各类管道井,在该层楼面施工时先铺好板配筋,待管道安装完后再用膨胀混凝土补浇该部分楼板,安装时尽量不切断钢筋,如有断筋应作补强处理。(6)剪力墙(包括地下室墙体)上预留洞洞口边长或直径300钢筋可以不切断而绕洞口而过,300Pa时,节点区混凝土应按高等级强度混凝土施工,不同强度混凝土分界面应在墙柱外边500mm处。2、剪力墙墙体的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每次每层高度不超过1
12、m,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接口表面必须清扫干净,确保混凝土接合良好。3、梁顶标高有高差的梁端的通长钢筋不得在高差处设置接头,通长钢筋应以1:6的坡度弯折拉通. 4、对于跨度L7m或悬挑长度L1.5的梁支模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起拱。5、对于梁宽大于柱边长的节点应在梁内加设垂直拉筋和水平箍筋. 6、主次梁相交处应在主梁内次梁两侧各附加两道间距50的箍筋,箍筋大小和肢数同主梁箍筋。7、支座两端梁面纵筋数量不等时,直径相同的钢筋应拉通。 第四章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组织各专业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
13、设计单位协商,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2、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量,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3、根据项目施工的内容,拟定加工及定货计划。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对工程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即各专业工程技术负责人一专业工长一各班组长,技术
14、交底均有书面文字及图表,级级交底签字,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健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意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二、生产准备1、建筑材料及安全防护用品准备:对商品砼、水泥、钢材、木材轻质砌块、管线、外墙保温材料等大批量材料,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进场,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2、施工机具设备:施工中计划投入的大型施工机械包括3台塔
15、吊、3台施工电梯、2台混凝土搅拌机、2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施工中所需的各种中小型机具设备均齐备完好。3、修整施工出入口,铺设现场内施工道路,作好地面排水沟、车辆冲洗台,搭设平面布置图中的临建设施,安装好备用柴油发电机。4、施工管理人员进场后,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会同有关单位做好现场的移交工作,包括测量控制点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复核控制点。5、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的搭设、安装、调试。6、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调配入场,满足施工要求。7、提前做好预制、预埋件的加工工作。8、组织制定模板的需求计划和定型模板的加工工作。三、0.000以下工程施工计划由于0.000以下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能否按要求完成直
16、接影响到上部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所以此部分的施工为关键分部工程,拟作以下施工目标及施工方法:1、工期:确保90天左右完成0.000以下主体工程。2、质量:单位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四、施工段的划分施工缝的留置1、地下车库施工段按底板后浇带和膨胀带划分三段,施工顺序由右往左流水施工施工段的划分见下图:2、施工范围及施工缝的留置*一标段(8#、9#、10#楼;地下范围:(1-15与1-16之间后浇带以东),施工时以1-15轴为中心向西开挖至5米处,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至1-15轴以西3.1米处,柱、梁、墙、底板、底梁、顶板、顶梁施工至1-15轴以西1/3处,作为施工缝。(1-Q与1-P之间膨胀加
17、强带以南),施工时以1-Q轴为中心向北开挖至6米处,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至1-Q轴以南5米处,底板、底梁、柱、梁、墙、顶板、顶梁施工至1-Q轴以南1/3处,作为施工缝。(1-22与1-23之间的后浇带以西),施工时以1-23轴为中心向东开挖至5米处,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至1-23轴以东3.1米处,底板、底梁、柱、梁、墙、顶板、顶梁施工至1-23轴以东1/3处,作为施工缝。(该后浇带与1-L和1-K之间后浇带相交时1-L和1-K之间的后浇带以南),施工时以1-L轴为中心向北开挖至5米处,垫层、防水、保护层施工至1-L轴以北3.1米处,底板、底梁、柱、梁、墙、顶板、顶梁施工至1-L轴以南1/3
18、处,作为施工缝。 第五章 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概况方法由于地下车库单层面积大(轴网为109300mm139027),主楼及柱与墙的定位是一个难点,应严格按照有关测量规定进行轴网控制测量、复线。在测量过程中,应先用全站仪测出总边线,然后进行分块测量。1、平面控制网:分别设定地下车库左区的主控制轴线,由通过或接近其平面图形形心的两组互相垂直的纵横线构成,测设精度主轴线直角限差5,主控制轴线由所给定的坐标网引测定设定,并做闭合校核。主轴线尽量延长到建筑物总高以外的距离或可靠的较远地点设置标桩和多个保护桩位标定。基坑土方开挖、基础、主体施工所需的控制网则根据主轴线扩展加密成矩形控制网,附合于主轴线上成
19、内控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控制网设定应距离建筑轴线1.502.00米,以避开竖向构件对放线的影响。控制网采用激光经纬仪测设投点,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2、住宅楼竖向投测:竖向投测点尽量设在建筑物内侧,纵横通轴线旁,距离该轴线作出适宜距离,通轴线两端及中断均设置投线点,在投线点上每层楼板设置投线口大小200200为宜,与设置在首层的投线点垂直设置。用垂距仪对准投线点向施工层作竖向投测,用接收板接收定位后放出纵横控制轴线,然后按照施工图纸用大钢尺依次测量放线,测量偏差层间不超过3mm。3、高程控制:由所给出的水准点(就近应有两点可进行复核)向建筑物引测,采用联测闭合。
20、高程传递用钢尺丈量每施工段至少在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进行相互核对,用水平仪找平。闭合差控制在5(n为测站数)或20mm(L为测站数)范围内。4、细部放样:主要控制轴线及控制网设测完成并已经过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建筑物轴线和基础等细部放样,其容许误差按现行规范有关要求执行。5、垂直度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施工质量垂直度总体偏差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30mm,层间偏差不大于5mm。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施工测量放线、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几项主要施工环节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二、 测量控制方法1、主轴线控制网的布设编制依据:基础、地下室平面布置图、首层和标准层平面图1.1用全站仪对现场甲方提供的
21、红线点进行复核,看其是否有偏移或沉降,要求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1000,角度误差小于3 ,满足要求后方可用其进行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否则应会同甲方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1.2建设单位告之测绘院给予测出的本工程所在地区红线桩位置及坐标体系,进行方位坐标换算后再用(PTS-V2)全站仪引测到本工程按垂直线布设的主轴线控制网。依据主轴线控制网对本工程各轴线进行全方位定位测量。2、建筑物轴线的垂直引测采用在本工程的0.000楼板上精确测定“口”形楼层控制轴线的方法,在往上施工每层的相应位置均预留200200的方洞,用激光经纬仪往上投点,上面用透明玻璃接受激光投测点(红点),每次投测完毕后要检测它们的相互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住宅 地下 车库 施工组织设计 secret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