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1.ppt
《地基处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处理1.ppt(9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2章 地基处理,12.1 概述,12.1.1 定义 地基处理也称地基加固,是人为改善土的工程性质或地基组成,使之适应工程需要而采取的措施,经过处理的地基一般称之为人工地基。,欧美称为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也有称为地基加固(Ground Improvement)。,12.1.2 地基处理的对象,软弱地基(Soft Foundation)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特殊性地基(Special Ground)指明显带有地区性特点的地基,在我国主要有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12.1 概述,软土的工程性质,结构性
2、显著。灵敏度高,316高含水量;天然含水量wL高孔隙比;天然孔隙比1高压缩性;压缩系数0.5MPa-1低强度;抗剪强度小于30kPa低渗透性。渗透系数一般在,桥台破坏,路基整体滑动破坏,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路面开裂塌陷,地基液化,1,2,3,4,12.1.3 地基处理的目的,提高土的抗剪强度,使地基保持稳定;降低土的压缩性或改善地基组成,使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容许范围内;降低土的渗透性或渗流的水力梯度,防止或减少水的渗漏;改善土的动力性能,防止地基产生震陷变形或因土的振动液化而丧失稳定性;改善特殊土地基安定性,消除或减少土的湿陷性或胀缩性引起的地基变形。,12.1 概述,12.1.4 常用地基
3、处理方法分类,置换法,包括开挖置换法和振冲置换法;拌入法,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喷浆搅拌法、深层喷粉搅拌法等;排水固结法;振密和挤密法,包括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挤密法以及砂桩、土桩或灰土桩挤密法等;灌浆法;加筋法;托换技术。,12.1 概述,12.1.5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1、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2、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3、地基处理设计程序4、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与完工后的注意事项,12.1 概述,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各种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各有优点与局限性;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应综合考虑地基条件、加固要求、工程进度、工程造价、材料及机具等各方面因素;选择的方法应注意环境保护(地下水的污染
4、、振动、噪音等)。,2、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4、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与 完工后的注意事项,施工人员必须掌握施工方法,并了解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施工中应进行实时监测与监理;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参考书目,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刘松玉.公路地基处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2.2 复合地基理论,
5、12.2.1 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分类12.2.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12.2.3 复合地基的有关设计参数 12.2.4 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 12.2.5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12.2.1 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分类,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和部分杂(素)填土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这些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而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与其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地基。,12.2.1 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分类,12.2.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一、作用机理桩体作用;分散应力作用,桩体产生应力集中而桩周土应力减小,提高承载力与整体刚度;加速排水固结;挤密作用
6、;加筋作用。提高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土坡的抗滑能力。,12.2.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二、破坏模式,刺入破坏,鼓胀破坏,整体剪切破坏,滑动破坏,12.2.3复合地基的有关设计参数,面积置换率m;桩土应力比n;复合模量 Eps。,一、面积置换率 m,定义:桩体的横截面积Ap与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 A之比。,桩体正方形形布置:,桩体等边三角形布置:,其中,d桩体直径;l桩间距。,二、桩土应力比n,定义:桩体的竖向应力 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 力 之比。,模量比公式,Baumann公式,三、复合模量,定义:将加固区视为一均质的复合土体,则与原 复合地基等价的均质复合土体的模量称为 复合模
7、量。,12.2.4 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确定,复合求和法;稳定分析法。,一、复合求和法,1、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式中:fspk、fpk、fsk分别为复合地基、桩体和桩间 土承载力特征值。,一、复合求和法,2、对水泥土类桩复合地基 式中: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对摩 擦型桩取0.51.0,对摩擦支承型桩取0.10.4。,一、复合求和法,3、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式中:N基础下桩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A基础面积;As桩间土面积;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81.0。,二、稳定分析法,稳定分析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圆弧分析法。分析计算时,假设圆弧滑动面经过加固区和未加固区;在滑动面上,取不同的滑动面进行计算
8、,找出最小的安全系数值,即可根据要求的安全系数来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地基土的强度应分区计算,未加固区采用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指标,加固区土体强度指标可分别采用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也可采用复合土体的综合强度指标。,稳定分析法,按分别强度指标计算 式中:分别为复合地基、桩体和桩间土抗 剪强度。,12.2.4 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确定,稳定分析法,按综合强度指标计算 复合土体粘聚力cc和内摩擦jc可按以下两公式计算:式中:桩体与桩间土相对的应力分布,,12.2.4 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确定,12.2.4 复合地基变形s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复合地基加固区的压缩量;地基压缩层厚度内加固区下卧层
9、的压缩量。,复合模量法(法)应力修正法(法)桩身压缩量法(法)应力扩散法等效实体法 改进Geddes法分层总和法,12.2.4 复合地基变形s计算,12.3 换土垫层法,换土垫层法指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而软弱土层厚度又不很大时,可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土垫层法。按回填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等。,适用范围 适合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JGJ 792002),12.3 换土垫层法,一、垫层的主要作用 提高地基
10、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加速排水固结;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改善土的抗液化性能。,12.3 换土垫层法,二、垫层设计 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断面的合理宽度和厚度。垫层厚度的确定;砂垫层底面尺寸的确定。,12.3 换土垫层法,垫层厚度 z 根据垫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小于或等于该处下卧土层的容许承载力要求来确定,即有,0.5z3 m,12.3 换土垫层法,2砂垫层底面尺寸的确定 垫层宽度(或长度)应利于排水和防止垫层砂石侧向挤出。垫层底面宽度及长度b和 l要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即要求 垫层顶面每边最好比基础底面大300mm,或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当地开挖
11、基坑经验的要求放坡延伸至地面。,12.4 重锤夯实与强夯法,12.4.1 重锤夯实法(1)概念:利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2.5-4.5m),然后使重锤自由下落并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2)处理范围:离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但在加固深度内存在软粘土时不宜使用。(3)一般认为,该法为浅层密实法,其有效加固深度一般为1.1-1.2m,加固后地基承载力可达100-150kPa。,12.4.2 强夯法 一、概 述 二、加固机理 三、设计计算 四、施工工艺 五、质量检测,12.4 重锤夯实与强夯法,一 概 述,1、定 义,3、适 用 性,2、特 点,定 义,强夯法是法国Me
12、nard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地基加固方法。国外又称为动力固结法。强夯法是通过将840 t(最重可达200 t)的重锤提至820 m的高度(又称落距,最高可达40 m),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5008000 kNm),在地基土中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动应力,以达到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抗液化性能,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同时夯击能还可以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降低差异沉降。,特 点,强夯法具有简单、经济、有效的特点,但振动、噪声大,易造成环境问题。,适用性,强夯法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地基。国外普遍认为:只适用于加固Ip10的土。
13、国外资料表明:强夯处理的砂土地基,f 200500(25倍),压缩性 2001000(210倍)。,二、强夯法加固机理,1、概 述,3、动力固结原理,2、动力密实原理,4、动力(强夯)置换,强夯法加固机理,概 述,强夯法目前为止,尚无成熟的理论和设计方法。美国教授Mitchell在第10届国际土协会议上指出:“强夯法目前已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 m。对非饱和土,压实过程基本上与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对饱和无粘性土,可能会产生液化,其压密过程与爆破和振动密实的过程相同。对饱和细颗粒土,成功和失败的工程实例均有报道。对加固杂填土,特别有效”。,强夯法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原理非饱和土
14、加固机理,强夯法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原理,即土体在冲击型动力荷载作用下,e,土体密实,、f。,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体的气体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的。,强夯法加固机理,动力固结原理饱和土加固机理,用强夯法加固细颗粒饱和土时,则是借助于动力固结的理论,即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的原有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逸出,u 0,土体固结。最后,由于软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了提高。,强夯法加固机理,动力置换原理,利用强夯将碎石、矿渣等强制挤入地基,置换原有地基土(1)整式置换:m大,置换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71435.html